《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絹本設色,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全圖設色艷麗,繪芙蓉及菊花,芙蓉枝頭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錦雞,扭首顧望花叢上的雙蝶,比較生動地描寫了錦雞的動態。這種表現形式,在宋代花鳥畫中很是流行。五彩錦雞、芙蓉、蝴蝶雖然均為華麗的題材,但如此構圖便不同於一般裝飾,而充滿了活趣。加以雙勾筆力挺拔,色調秀雅,線條工細沉著;渲染填色薄艷嬌嫩,細緻入微。錦雞、花鳥、飛蝶,皆精工而不板滯,實達到了工筆畫中難以企及的形神兼備、富有逸韻的境界。畫上有趙佶瘦金書題詩一首,並有落款。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

【名稱】芙蓉錦雞圖

【類別】書畫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 藏

整幅賞析

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

整幅畫色彩艷麗,典雅高貴。一個由靜到動的瞬間,造型生動,令人叫絕:畫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兩枝嫻靜地半開著。一隻錦雞驀然飛臨芙蓉枝頭,壓彎了枝頭,打破了寧靜。枝葉還在顫動,而美麗的錦雞渾然不顧,已回首翹望右上角那對翩翩的彩蝶,躍躍欲試。詩意畫旨,盡在其中。這本是芙蓉、錦雞、蝴蝶之間的故事,作者卻似不經意地從左下角斜出幾枝菊花,妙趣橫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氣氛,還可作為芙蓉花的參照,點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現不致顯得突兀。

畫面抓住錦雞飛臨的瞬間,力量動感都凝固在其中。鳥兒欲飛,先向下蹲,然後用力蹬出,芙蓉花一枝也被帶得傾斜,彎曲中見挺拔,挺拔中見婀娜。寬大的葉片也隨之翻仰鏇轉,向背反側,各盡姿態。在葉片的翻轉中呈現出空間感、立體感,可見作者觀察細緻入微。芙蓉整體設色淡雅,以烘托羽毛鮮艷的錦雞,而枝頭綻開的芙蓉花用明亮的白色,鮮活而亮麗。

芙蓉錦雞圖的多個版本 芙蓉錦雞圖的多個版本

錦雞羽毛斑斕華貴,造型推敲有度,用筆考究,充分體現出它珍禽的特點。它的雙爪緊抓芙蓉枝,這是全圖力的體現點,作者用筆果敢、有力。錦雞渾身的羽毛則用細碎的筆調勾出其質感和生長方向。頭部黃色羽毛用細筆拉出絲絲毛茸茸的感覺;翅膀羽毛用墨筆暈染出濃淡層次;尾部羽毛長而硬,密而不亂。用色上更為豐富,在雞的面部和頸後羽毛上鋪厚薄不同的白色,有提醒畫面的作用。頸部的黑色條紋明亮,腹部硃砂亮麗燦爛。一雙瞪得溜圓的眼睛凝視著蝴蝶,神情專注。兩隻翻飛的蝴蝶是全圖動的部分,輕盈靈巧。左下的菊花修長而富有彈性,花與葉都玲瓏又精緻,與寬大舒展的芙蓉葉形成對比,既豐富了全圖的線條,又與整幅畫的藝術風格十分和諧。

畫如其人,整幅圖纖巧富麗,技巧雖高,構思雖巧,卻缺少大丈夫氣。趙佶在圖的右上角題了一首詩:“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錦雞就是雉,按儒家“瑞應”說,它的出現是“聖王”出世的象徵。於是這幅花鳥畫就有了政治意義。古人稱雞有“五德”:“頭上有冠是文,腳下雄健是武;臨敵敢斗是勇;見食呼友是仁;按時報曉是信。”趙佶將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錦雞,想要安逸太平,卻怎知會有“靖康之難”!

觀畫中趙佶的自題詩,可發現趙佶畫這隻五彩斑斕的大錦雞,是為了頌揚儒家文、武、勇、仁、信這五種倫理品德。此畫設色濃麗,暈染細膩,傳達出皇家的雍容富貴氣派。

畫卷布局

這幅畫的氣韻與構局,因為有畫有詩,還有題款鈐印,因此空間處理大非易事。徽宗卻舉重若輕,在左邊居中處出枝,寫芙蓉花,一枝向上斜出,一枝向右橫曳,而一隻五色錦雞正好停於側目而視枝上,更壓彎了枝梢,何其自然,何其輕盈優美。錦雞飛臨,背側的姿態,頭轉向右上方,而尾羽斜貫,氣接右下方,正好鎮住兩個大角,而與芙蓉花枝氣運相和。右上兩隻戲蝶,上下流連,正好是錦雞注目之方位。卻又從左下角斜出白菊,兩枝花頭一斜一平,正好與芙蓉花枝的姿勢相重(如詩律中的押韻)!宋徽宗是北宋的“畫王”,其美學思想極為豐富而深刻,他的畫尤其注重氣韻和意境,其空間美和時間性,氣局的充實與流走融和統一,成了美妙的抒情。《芙蓉錦雞圖》其尺幅就很美,絹本(81.5×53.6厘米),恰好符合“黃金律”,當然那時並無“黃金分割”的概念,而完全體現為畫家本人一種對美的感覺。

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

畫面布局好了,氣勢已貫注於上下,接於三個大角。難的是還要題詩,題款。在畫中題詩,乃徽宗開了風氣之先。這幅畫題五言絕句一首,五言四行,正好題在右上部,在飛蝶和芙蓉花葉之間,這個題詩的位置,妙在封住了右側之上,不讓氣逸,又高於錦雞的頭部,更引領錦雞關注的目光向右上角透發。落款與題詩分開,題款一行在右下部邊上,“宣和殿御製並書”,再加押收,這個款識又略高於左邊枝頭的菊花,如果相平,成了“平頭”,對氣的流走就有沖匯,現在略高,又在右下一行,其勢也是引領氣之直上。押書“天下一人”,末筆的開腳較分開,是微宗在大觀年間較早的籤押。又向著右下角,也配合了氣局的開張。

再綜觀全幅,可見其構局之美、之嚴謹。任何一部分甚至一枝一葉,一筆都不順移易,稍微動一下,就會破壞全局的美,打破了平衡。全幅的氣局成了有機的統一,有封有逸,有總的流勢,向上向右上角引領生髮。如上面的飛蝶高於左邊最高的花頭,則氣就會壓抑,現在相反,是芙蓉花頭高過飛蝶,因此氣勢更斜貫帶入右上角。其精微博大處如此。同樣鈐印“御書”朱文方印,是在“宣和殿”三字之上,這種徽宗畫的體式,也一點不占畫面,不減損那種恆美,相反卻為之生色。如此來看,徽宗畫的藝術風水也可領略品味了。至於借物喻意,抒寫情懷,芙蓉秋菊的傲霜,錦雞的“全五德”,又在畫中畫外尋了。

國寶《芙蓉錦雞圖》圖片縮影 國寶《芙蓉錦雞圖》圖片縮影

作為獨立的畫科,宋代的花鳥畫無論在繪製技巧還是表現形式方面都已經達到高度的藝術水準,《芙蓉錦雞圖》便是其中的一幅精品。此圖是描繪金秋景色的花鳥畫作。圖中芙蓉盛開,隨風輕輕顫動,蝴蝶翩躚,相互追逐嬉戲,引得落在枝上的錦雞回首凝視,目不轉睛。

宋徽宗趙佶畫芙蓉錦雞圖軸,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隻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

本幅右上宋徽宗趙佶以瘦金體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右下書款“宣和殿御製並書”,草押書“天下一人”。雞在中國向有“德禽”之稱,《韓詩外傳》載:“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見其文武兼備、仁勇俱存、信守專一的性格為世人所激賞,難怪才藝絕代的一代帝王也會留下“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的詩句,流露出對安逸高貴之品格的讚許,由此體現了中國花鳥畫的人文寓意。

作者簡介

《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

趙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082-1135)。在他主政時期,奸臣當道,窮奢極欲,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內憂外患,紛至踏來。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傳位與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與兒子一起淪為亡國之君,最後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

趙佶是一位藝術家皇帝,他終日潛心迷戀於書法和繪畫,無心坐在龍椅上處理龐大的大宋政事,他先是啟用當時的足球明星高俅,封他為殿帥府太尉,接著又重用蔡京、童貫之類,把一切朝政都交由這幾個人處理。而他則狠抓文化藝術事業,並親自掌管翰林圖畫院,給畫家以優厚的待遇,鼓勵他們創作優秀的作品,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遂應運而生。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將御府所藏曆代書畫輯編成《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他對於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對於書畫藝術的的推動和倡導,以及對於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是有突出貢獻的。他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這位亡國皇帝政治無能,生活窮奢,但是藝術造詣極深,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工極研,堪稱一代大家。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有詞集《宋徽詞》。

趙佶的書法,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瘦金書”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其特點是瘦直挺拔,側鋒如蘭竹,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所謂“如屈鐵斷金”。這種書體,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趙佶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後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正如《書史會要》推崇的那樣:“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傳世書帖有《草書千字文》、《閏中秋月詩帖》等。

文學價值

《芙蓉錦雞圖》是中國歷代經典名畫中的精品,風格殊異、妙筆紛呈。《芙蓉錦雞圖》作者以其獨特的藝術天賦和精湛的繪畫技巧,使用筆和設色這兩大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元素達到完美的統一,且以特有的筆調活靈活現地傳達出所描繪對象的精神特質,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化境,使其作品栩栩如生、流傳千古。

相關疑問

趙佶傳世畫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的親筆之作。 《芙蓉錦雞圖》疑為畫院中高手代筆,而為趙佶親加題識,故後世多視為徽宗畫。此圖所畫錦雞,飛臨於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轉頸回顧,翹首望著一對流連彩蝶翩翩舞飛。畫上有徽宗題詩: “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翳。”其詩意之旨歸,盡在畫意中。狀物工麗,神情逼肖。錦雞之神態,全身毛羽設色鮮麗,曲盡其妙,俱為活筆。芙蓉枝葉之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葉均不相重,各具姿態,而輕重高下之質感,耐人尋味。圖下幾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構圖之錯綜複雜感,渲染了金秋之氣氛,襯托出全圖位置高下,造成全圖氣勢上貫。芙蓉斜刺向上,使觀者凝神于飛舞之雙蝶。用筆之精嫻熟練,雙鉤設色之細緻入微,空間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間院體畫的水平。趙佶的美學思想於繪畫中注重詩意的含蘊回味和觀察事物的精細入微以及寫實表現的傳神精切,於此展現得一覽無餘。工筆畫之典雅與匠俗區分,其關鍵就在於胸懷修養的內營,運筆的動力節奏感和詩意的構成。觀《芙蓉錦雞圖》,誠然如是。趙佶所為,典雅濃麗,詩意畫意,俱顯上乘。後人雖疑非趙佶所作,但這絲毫不影響此作的精湛技藝和精神境界,仍不愧是中國繪畫史上院體畫的上乘之作。

徽宗生平

趙佶於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高俅、楊戩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岳。竟將父親留下的當時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財產給花光了。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在位期間,爆發方臘、宋江等領導的民變。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與金朝訂立盟約,夾攻遼國。宣和七年,金軍南下攻宋。他傳位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 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占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㮚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北宋滅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後被押往北邊囚禁。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五年後,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於五國城。照當地習俗火葬。

中國傳世名畫(一)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