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禮蕉梅錦雞圖

清王禮蕉梅錦雞圖

王禮(1813—1879)字秋言,號秋道人,別署白蕉研主、蝸寄生。江蘇吳江人,久居上海。 在中國美術史上,叫“王禮”的書畫家有好幾位,都不是什麼聲明顯赫的大家。像這幅《蕉梅錦雞圖》的作者,有的辭書只是寥寥數語地簡單介紹幾句,也只是聊備一格而已,而大部分辭書連這“一格”都不備,根本不予收錄。

基本信息

【名稱】清王禮蕉梅錦雞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簡介】
紙本,設色,縱114.7米,橫47.2米。
王禮(1813—1879)字秋言,號秋道人,別署白蕉研主、蝸寄生。江蘇吳江人,久居上海。 在中國美術史上,叫“王禮”的書畫家有好幾位,都不是什麼聲明顯赫的大家。像這幅《蕉梅錦雞圖》的作者,有的辭書只是寥寥數語地簡單介紹幾句,也只是聊備一格而已,而大部分辭書連這“一格”都不備,根本不予收錄。是不是傳世的佳作只能夠出自大畫家的手筆,像王禮這樣名氣不大的畫家就不可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呢?當然不是,這件《蕉梅錦雞圖》就稱得上是一幅寓意深刻的佳作!
作品的畫面內容相當簡單:瑞雪初霽,一株芭蕉樹下的岩石上佇立著一隻錦雞,周圍有幾枝梅花。如果只是從畫面上分析,這幅作品的確沒有什麼可說的,只是尋常景物而已。但是,真的是這樣的簡單嗎?
欣賞中國畫和創作中國畫一樣,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只是了解到畫面上所描繪的具體內容,這只能叫做“看畫”;細緻地考究一下創作者的筆墨、構圖、意境,從而了解到作者的學養功力與筆墨造詣,這可以叫做“讀畫”;如果真上升到“鑑賞”的水準,就不是一日之功了,它不僅需要鑑賞者深通畫理,同時要具有獨到的目力與深邃的思想,所以,學術界才有“鑑賞家”的出現,而一個好的鑑賞家所需要具備的素質絕對不低於一個好畫家。
看到王禮的這件作品,自然而然地使人聯想到王維的那樁“雪裡芭蕉”公案。傳說,王維曾經創作過一幅《袁安臥雪圖》,畫中有芭蕉樹佇立在雪中的場景,很多人批評王維違背了自然常識,在嚴冬大雪時節,天氣寒冷,草木凋零,哪裡會有“雪裡芭蕉”這樣的情景呢?
有“詩佛”之譽的王維精通禪理,他的作品往往是寓意深刻。關於“雪中芭蕉”公案,沈括給予的解釋最為精闢,他說:“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色彩瑕疵而已,至於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如(張)彥遠畫評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予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夢溪筆談》卷十七)。有了這樣的先例,再反過頭來欣賞王禮這幅作品中的芭蕉,是不是也可以體味出“造理入神;迥得天意”的妙趣呢?
在中國畫中,許多畫家都喜歡畫芭蕉,這不僅僅是成片的芭蕉給人以“綠天如幕”(金農語)的感覺,同時,芭蕉的寓意也極為深刻。《涅盤經》有云:“譬如芭蕉,生實則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陳寅恪先生也曾經談到過佛經中以芭蕉比喻人身的問題,他說:“考印度禪學,其觀身之法,往往比人身於芭蕉等易於解剝之植物,以說明陽蘊俱空,肉體可厭之意”。(《金銘館叢稿》二編),把像人身一樣易枯壞,不夠堅實的芭蕉置之雪中,預示著人的身體生長於瑞雪之中,勤修精進,最後達到長生不壞的境界。王禮的這株芭蕉樹就是象徵著長壽、健康、平安。
錦雞是中國畫裡常見的題材,這是因為錦雞的寓意更為人樂道,與繡球花相配,就是“錦繡前程”;與玉蘭花相配,就是“金玉滿堂”,這幅作品以迎風傲雪,寒香四溢的梅花相配,就是代表著“錦上添花”。錦雞下面的岩石又有長安永固的含義,幾種景致巧妙搭配形成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吉祥圖畫。
這件作品的創作技法也相當的高超。芭蕉的葉子用闊筆掃出,一氣呵成,真如同風檣陣馬一般,痛快淋漓。在筆勢的急速變化之中,巧妙地掌握住用筆的乾、濕、濃、淡,葉面上的飛白如同晶瑩瑞雪,生動自然,絲毫沒有人為造作的感覺。在底色的大片的暈染中為葉梗留白,既表現出畫中的雪意,又顯得別致巧妙,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匠心的顯現。
錦雞的造型生動,形象逼真,尤其是羽毛的點染更是質感強烈。設色艷而不俗,雞臉頰用色鮮艷,與畫面整體的冷色調相對應突出了錦雞的主要地位。喙與爪完全是以書法的筆法刻畫完成,骨力強勁,勁道十足。
幾枝梅花大有畫龍點睛的奇妙功效,梅花的枝幹以焦墨寫出,蒼勁凝重,與輕靈滋潤的梅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梅花的花瓣更加嬌艷。一塊岩石,勾勒果斷沉穩,用筆爽健利落,皴染細緻。尤其是幾處白粉點苔更有提神醒目的作用。用白粉點苔在古人畫作當中並不多見,作者為加深雪意而加以使用,這種靈動性是值得稱賞的。
畫上題款“秋潭仁兄大人屬,白蕉研主擬元人畫”,品味畫面氣息,這件作品的確有些元朝晚期花鳥畫的遺韻,只是設色更加大膽,用筆更顯粗獷雄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