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國術鍛鍊下來,可讓人健身、防身與修身。目前坊間的國術館主要功能卻是專治筋骨、扭傷以及多年舊疾等運動傷害,包括徒手經絡按摩、推拿、放血、氣功及貼藥膏等,集民俗療法之大觀。現分布在海內外華人社群里的國術館與中藥店,堪稱為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行業。
小說
作 者: 徐皓峰 著
出 版 社: 青島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1-1
* 字 數: 320000
* 版 次: 1
* 頁 數: 290
* 印刷時間: 2009/01/01
* 開 本: 16開
* 印 次: 1
* 紙 張: 膠版紙
* I S B N : 9787543647992
*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青春文學 >> 玄幻/新武俠/魔幻/科幻
定價:¥26.00
編輯推薦
一個當代失意官僚的兒子,在非武俠時代練就了絕世武功,經歷了都市的各色生活和父輩的歷史迷宮,最終以上古的方式飛往冥王星,武俠小說進入當代生活的轉軌之作,以令人狂笑的幽默唱傳統文化的輓歌。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武求道的“武道小說”開山之作。運用魔幻現實生義手法寫就。講述一個當代失意官僚的兒子在非武俠時代練就絕世武功。經歷了都市的各色生活和父輩的歷史迷宮。最終以上古的方式飛往冥王星。全書戲劇性強、情節幽默,是武俠小說進入當代生活的轉軌之作,以令人狂笑的幽默演唱傳統文化的輓歌。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親題書名並給予評語——“高術不可妄用”。
作者的第一本書《逝去的武林》曾在武術專業雜誌《武魂》連載,未出書即已轟動國內外武術界,出版後影響更為深遠,竇文濤主持的《鏘鏘三人行》、梁文道主持的《開卷八分鐘》及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說事》為其做了節目或進行了推薦。
作者的第二本書《道士下山》在武俠小說界樹立起“硬派武俠”的名號,讓武俠進入了民國時代(此前的武俠小說故事多發生在古代),並以事件所出有據、武打真實專業、行文富於意境獲得了讀者的廣泛認同,某些章節被看作專業武術資料。在多家武術同站轉載。
作者簡介
徐皓峰 1973年生人,1997年開始純文學與傳奇文學創作,在《小說界》和《中華傳奇》雜誌發表《1987年的武俠》,《處男葛不壘》、《流氓家史》,《柳白猿別傳》等多篇小說。1998年開始研究道家文化,在《上海道教》、《中國道教》雜誌發表《陳攖宇的文筆》,《<性命圭旨>的疑字》等多篇論文。2006年整理出版《逝去的武林》,轟動國內外武術界,被卓越網評為社科類年度十大好書之一,次年推出了韓文版。
2007年出版硬派武俠小說復興之作《道士下山》。
即將推出《大日壇城》、《逝去的武林——高術莫用》等力作。
目錄
序一·君子皓峰
序二·夜讀《國術館》
自序·黃金時代與黑冷天堂
第一章·有邪
第二章·夜話
第三章·暗拳
第四章·異語
第五章·真言
第六章·空名
第七章·無傷
後記·那時,我在做什麼
媒體評論
狂笑,捶地,心如刀絞,悲憫,high……各種不可能關聯的情緒接踵而至。與“奇書”的稱呼相比,“邪書”似乎更確切。出乎老讀者意料的是,作者內心之豐富,觸點之紛雜,手法之弔詭,竟然讓這本書具有了一種深邃的流行氣質。很難界定與分類,但這本非常規的書,有顆你難以料想的武道的核。
——趙趙(《動什麼別動感情》作者)
這部小說充分展露了皓峰的文風,以喜劇的方式刻畫具有悲劇色彩的小人物,字裡行間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能作出這樣讓人笑著哭的文章來,需要智慧,更需要菩薩心腸。
——徐瑛(喜劇《此刻》編劇)
看皓峰的小說,常常會和他生活中的那些故事聯繫在一起,亦真亦幻。尖刻裡帶著悲憫,自嘲裡帶著蒼茫,一筆帶過的輕鬆里埋藏著巨大的承擔,奔如江河的念頭裡隱存著無數不甘的事件。那些人,那些事,有很多人的影子,他們彼此損耗,又互相深懷惻隱。而今,他們進入《國術館》,成為群像。他們矗立在一起,不是為了解決懸疑,而是為了取暖,在各自的因緣中進入、糾纏和消失。這就好像無解的人生一樣,哪一份答案都會讓人覺得失重。在皓峰的筆下,不動聲色的展示,出其不意的判詞,氣韻在無解中流轉,成為傳奇。
——程然(《蓮花次第開放》作者)
愛讀佛經的皓峰兄學過美術,他心中“末法時代”的恐怖畫卷,已經一筆一筆地畫到小說里。我推測,和許多大徹大悟的高人一樣,他對世界的態度是絕望的。皓峰兄的小說既是武道小說,也是佛理小說,更是黑色幽默的上乘之作。
——歡樂宋(“王小波門下走狗大聯盟”盟主)
書摘插圖
第一章·有邪
一
我一生下來就離開父母,因為我的額頭形狀突出。我的母親美麗單純,我的父親彬彬有禮,他之所以事事得體,因為他很早以前便是個官迷。我的遠離家庭,與他這一愛好相關。
也怪我的姥爺,我出生後,只有他覺得我的腦門有楞有角,是相書上的“麒麟骨”,會克父親官運。父親那時剛升科長,一聽這說法立刻臉色蠟黃,恰好母親是一位上進的姑娘,她還要讀夜校,於是姥爺吞下自己釀的苦果,將我一養就是多年。
由於我被姥爺直接養大,所以對父母是姐姐姐夫的感覺。姥爺沒有兒子,我隨母姓,正好延續了他的血脈,我從小覺得這是個陰謀。
我的母系是個暴力家族,從原始社會開始,只要打仗就衝鋒在前,19世紀末他們仍然舞槍弄棒,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但洋人造了大炮,他們接二連三地陣亡。我的母系從此棄武從文,轉變後的家風中,據說只有一人尚存武將氣概,他是姥爺的弟弟,在西北戈壁的監獄中勞改,家裡人叫他“二老爺”。
我五歲時,姥爺去老家祭祖,驚訝地發現祖墳成了個露天泳池,方想到自己一生多災多難,原來全因壞了風水。姥爺歸來,召集了所有家庭成員,但都對祖墳被淹束手無策,看來我的母系真是沒落。
他們討論的結果是,只有一個人能避開那可怕的災難,因為他年紀輕輕就被趕出家門——他就是監獄中的二老爺。
姥爺說,祖墳上被無數男女浮游,按照風水必生惡子,繼承母姓,我便充滿危險。從此我又改回父姓,回到父母身邊。我想,父親對我是一種算不過來賬的感覺。我保持著小舅子的自我認識,他倆對我的腦門也保持著警惕。
母親夜校國中畢業,又生了個男孩,已長到3歲。他愛在地上爬來爬去,在床下、桌子下、椅子下有無數的藏身之地——據母親講,這也是我父親的習性,他在單位複雜的人事變動中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