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淨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淨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成本內容
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淨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淨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成本差異
定價成本是指政府制定價格所依據的成本。會計成本是定價成本的基礎,會計成本所依據的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也是核算定價成本的重要依據。但定價成本又與會計成本存在很大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核算目的不同
這是定價成本和會計成本最根本的區別。會計成本核算的基本目的是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投資人、債權人、企業管理者、政府部門以及其他會計報表的使用者)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要求客觀、公允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狀況和財務成果,以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定價成本核算則是為政府定價決策服務的,目的是為了公正反映企業各種資源的合理消耗,兼顧投資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三方面的利益,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因此,定價成本雖然同樣重視成本的客觀性,但更強調成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而產生與會計成本不同的原則、結構、方法和標準。核算原則不同
會計成本和定價成本有一些共同遵循的原則,如客觀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但由於核算目的不同,兩者之間有許多原則是不同的或有差異的。比如,謹慎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是會計成本的重要原則。謹慎性原則要求合理地確認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允許企業計提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八項減值準備。然而,“可能發生”是一種帶有預見性的東西,哪些減值準備可以計提?計提的條件是什麼?計提標準是多少?企業和價格監管部門會有不同的理解。一般來說,價格監管部門從維護消費者利益出發,認為企業應當承擔必要的風險,不能將全部風險或主要風險由消費者承擔,因而對傾向於不計提減值準備或少計提減值準備。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會計成本將“開辦費”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定價成本則要求按多年分攤。
成本性質不同
會計成本反映的是企業個別成本;定價成本反映的是社會平均成本。在政府管制價格的行業,所有企業都會有不同的會計成本,但並非所有企業都有不同的定價成本。對於競爭性行業(如藥品)來說,不論每個企業會計成本是多少,定價成本都是一致的。對於自然壟斷行業來說,該企業的會計成本並不能直接作為定價成本,只有經過個性費用的合理確認和共性費用的社會化之後,才能將會計成本轉換成定價成本。會計成本主要從單個企業角度反映為取得一定的收益而消耗的資源,以求企業收益最大化;而定價成本則更多地從全社會角度,分析各種資源利用和分配效率,以求資源消耗最低、社會效益最高。核算方法和標準不同
由於核算目的不同,會計成本和定價成本在許多成本費用項目的核算方法和標準上存在較大差異,這是定價成本和會計成本的重大差別。比如,為加速固定資產更新換代,減少技術進步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企業可以根據有關制度規定採用加速折舊法,可以採用較短的折舊年限。而在定價成本核算中,政府為維護消費者利益,保持價格的相對平穩,在滿足企業正常發展的前提下,通常會傾向於採取年限平均法或者較長的折舊年限。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給企業會計活動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特別是許多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其條件和標準主要由企業會計人員根據企業需要和職業素質來判斷和確定,必然會與定價成本核算要求出現更多、更大的差異。
核算口徑不同
從經營者角度看,只要符合會計制度規定的所有費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折舊、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都可以計入會計成本。但能夠計入會計成本的費用,並不一定能夠計入定價成本。定價成本的核算口逕取決於產品或服務的性質、政策目標、財政承受能力和消費者負擔能力等因素。政府監管部門還可以基於公共目的,將資源保護成本、環境恢復成本等納入定價成本構成,這也是一般的會計成本核算所未包括的內容。
核算基礎不同
會計成本是歷史成本,核算的是企業實際的生產費用、材料消耗水平和分配標準等。會計核算必須要以有關會計憑證為依據,最終核算出來的會計成本,必須是實際成本,而不能定額成本、計畫成本或標準成本等來代替。定價成本不一定是或不完全是歷史成本,有可能是計畫成本、標準成本,更多地是在歷史成本基礎上進行調整後的成本。比如,在項目尚未正式運營前制定價格或收費標準時,應主要以計畫成本或預算成本(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成本預算)為基礎核算定價成本;核定已運營多年的企業產品或服務定價成本時,無疑應當首先審核其歷史成本,但並不能直接將歷史成本作為定價成本,而必須對歷史成本中的一些費用按照定價部門的有關規定進行調整。總之,定價成本並一定是實際發生的成本。
補償渠道不同
從經營者角度看,會計成本採取什麼方式補償、由誰補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補償並獲得儘可能多的利潤;定價成本是指通過政府定價予以補償的成本,通過其他渠道補償的成本雖然是政府定價所必須考慮的因素,但並非定價成本本身。因此,會計成本可以有多種補償渠道,定價成本的補償渠道則只有一個———即向消費者收取的價格。比如,對公共汽車公司來說,其會計成本的補償方式至少可以有三種:財政、票價以及關聯收入(如車廂廣告收入等);而公共汽車定價成本應當是公交公司會計成本扣除已由(或應當由)財政補償和關聯收入補償後的那部分成本,這部分成本需要通過政府制定票價由消費者補償。在醫療、教育等公益性服務領域,會計成本和定價成本的補償渠道差異更為明顯。
正是由於定價成本在很多方面都與會計成本有較大區別,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在制定或調整價格時,不能只是調查核實企業的會計成本,而必須對會計成本進行審核和分析,根據相關規定對會計成本的有關費用及相關指標重新計算、分攤,合理核算出符合價格監管目標的定價成本。
聯繫區別
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帳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項目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企業只有銷售最終產品和向外提供服務才能從市場取得收入,而在企業內部為了組織生產,就要建立各種組織。特別是對於大企業,其組織可能是相當龐大的,組織的結構可能是相當複雜的,而要維持這些組織的正常運轉就必然有支出,有時支出可能是很大的,這些支出就是組織成本。企業中的組織成本通常不構成獨立的成本項目,因而企業沒有對它進行單獨的核算和分析。其實組織成本在企業中的總成本構成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由顯性部分和隱性部分構成。其中管理人員的工資、組織機構的運作經費等都屬於組織成本的顯性部分,而如由於組織機構臃腫等原因而降低了組織機構的效率等就屬於組織成本的隱性部分。企業的隱性成本還有很多表現。如影響力成本、權威失靈成本、信息失真成本等。
既然經濟成本是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因此我們在進行決策時不得要考慮到會計成本,更要考慮到經濟成本。只有在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管理上都取得了成本優勢,企業才能在總成本上取得了優勢,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獨占鰲頭。
會計區別
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混合物,是計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會計方法。財務會計要依據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有關資料進行資產計價和收益確定,而成本的形成、歸集和結轉程式也要納入以複式記賬法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總框架中,因此,成本數據往往被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用於對企業管理當局業績的評價,並據此作出投資決策。同樣,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成本數據,往往被企業管理當局作為決策的依據或用於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業績評價。
成本會計的職能是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畫、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職能,沒有成本核算就沒有成本會計。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是相互聯繫,互為條件的,並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在全過程中發揮作用。
主要分類
按不同標誌
按成本會計制度分類,可分為實際成本制度、標準成本制度和估計成本制度。(1)實際成本制度。實際成本制度,是根據實際發生的各項支出計算成本的一種成本會計制度。
(2)標準成本制度。標準成本制度,是以預先制定的產品標準成本為基礎,用實際產量的標準成本同實際成本相比較並記錄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成本制度。
(3)估計成本制度。估計成本制度,是在產品生產前預先估算單位產品成本,憑以確定售價,然後通過複式記賬將算出實際產量的估計成本與賬上實際成本比較,據以修改估計成本的一種歷史上曾採用過的不完整的成本會計制度。
按成本計算模式分類,可分為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和變動成本計算模式。
(1)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又稱“吸收成本”計算模式,它是按照傳統的成本觀念,將包含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內的所有製造成本都吸收到產品成本中去,用來進行存貨的估價和確定已售產品成本的一種計算模式。
(2)變動成本計算模式。變動成本計算模式,是指產品成本中只包括變動製造成本而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按照性態
通常情況下,在會計中,成本按照性態被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態,是指成本總額與產量之間的依存關係。(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產量範圍內不受產量變動影響,一定期間的總額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成本。例如,固定月工資、固定資產折舊、取暖費、財產保險費、職工培訓費、科研開發費、廣告費等。
固定成本的穩定性,是針對成本總額而言的,如果從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來看則正好相反。產量增加時,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將會減少;產量減少時,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將會增加。
(二)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在特定的產量範圍內其總額隨產量變動而正比例變動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費等。
這類成本直接受產量的影響,兩者保持正比例關係,比例係數穩定。這個比例係數就是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
單位成本的穩定性是有條件的,即產量變動的範圍是有限的。如原材料消耗通常會與產量成正比,屬於變動成本,如果產量很低,不能發揮套裁下料的節約潛力,或者產量過高,使廢品率上升,單位產品的材料成本也會上升。這就是說,變動成本和產量之間的線性關係,通常只在一定的相關範圍記憶體在。在相關範圍之外就可能表現為非線性的。
(三)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外的,介於兩者之間的成本,它們因產量變動而變動,但不是成正比例關係。
1.半變動成本
半變動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數的基礎上隨產量正比例增長的成本。例如,電費和電話費等公用事業費、燃料、維護和修理費等,多屬於半變動成本。
這類成本通常有一個初始基礎,一般不隨產量變化,相當於固定成本;在這個基礎上,成本總額隨產量變化成正比例變化,又相當於變動成本。這兩部分混合在一起,構成半變動成本。
2.階梯式成本
階梯式成本,是指總額隨產量呈階梯式增長的成本,亦稱步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例如,受開工班次影響的動力費、整車運輸費用、檢驗人員工資等。
這類成本在一定產量範圍內發生額不變,當產量增長超過一定限度,其發生額會突然跳躍到一個新的水平,然後,在產量增長的一定限度內其發生額又保持不變,直到另一個新的跳躍為止。
3.延期變動成本
延期變動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範圍內總額保持穩定,超過特定產量則開始隨產量比例增長的成本。例如,在正常產量情況下給員工支付固定月工資,當產量超過正常水平後則需支付加班費,這種人工成本就屬於延期變動成本。
4.曲線成本
曲線成本是指總額隨產量增長而呈曲線增長的成本。這種成本和產量有依存關係,但不是直線關係。
例如,自備水源的成本,用水量越大則總成本越高,但兩者不成正比例,而呈非線性關係。用水量越大則總成本越高,但越來越慢,變化率是遞減的。保持一定量存貨的成本也屬於曲線型的成本。
想要控制成本,需要完成兩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是將成本的分類搞清楚,你要知道對於自己的企業而言,哪些屬於變動成本,哪些屬於固定成本,哪些屬於混合成本。
因為不同的成本需要不同的控制方法。
例如,變動成本,控制點的投入和產出的關係上,企業重點看的是比率是否合理,是低於同行業,還是高行業。
固定成本,控制點在投入的前期,固定資產價格的確定,人員基本工資的確定等等。
混合成本,控制點要和企業的實際經營相結合起來,因為產量發生變動的時候,該部分成本也會有相應的變動。通常情況下,採用較為複雜的數學分析方法,來確定其函式公式。
第二步,是要確定每項成本的控制目標。並想盡辦法實現目標。
例如,為了實現目標利潤,變動成本中,材料消耗要控制在什麼水平,價格要控制在什麼水平;為了實現目標利潤,固定成本要降低到多少?企業日常的開支,哪些是必須花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花銷是在浪費企業的資源。
財務管理術語3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了解一下吧。 |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