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牌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各類企業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實際計提並計入成本費中的折舊費;不計提折舊的政府機關、非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按照統一規定的折舊率和固定資產原值計算的虛擬折舊。原則上,固定資產折舊應按固定資產的重置價值計算,但是目前我國尚不具備對全社會固定資產進行重估價的基礎,所以暫時只能採用上述辦法。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期內對固定資產成本進行系統合理分配的過程。

固定資產模擬卡片式管理固定資產模擬卡片式管理

固定資產折舊的概念基礎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產業革命)以前,會計上幾乎沒有折舊概念,此後,由於大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鐵路的發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現,使人們產生了長期資產的概念,並要求區分“資本”和“收益”,因此而確立了折舊費用是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費用。

折舊概念的產生即是企業由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生制轉變的重要標誌,其概念基礎是權責發生制以及體現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則。按照配比原則,固定資產的成本不僅僅是為取得當期收入而發生的成本,也是為取得以後各項收入而發生的成本,即固定資產成本是為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期內取得收入而發生的成本,自然與收入相配比。

固定資產折舊與減值

一、固定資產折舊的本質及其局限性
固定資產對企業的經濟價值在於其具有潛在的服務能力,這種服務潛能將隨著企業對固定資產的不斷利用而為生產經營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然而固定資產的服務潛能會隨著生產經營中的不斷利用以及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而逐漸衰減、消逝。所以,企業必須在固定資產使用期限內,確定消逝的服務潛能的比例,對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按期地、有系統地計人產品成本或相關費用,實現與收入的正確配比。這種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按期、有系統地轉為成本或費用的固定資產已消逝服務潛能的成本稱為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的折舊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成本分配過程。學習會計加微信:Leifood 長按複製搜尋即可添加,獲取最新真題一次性通過考試,即刻開啟老會計之路。
固定資產折舊的局限性具體表現為:
①固定資產折舊缺乏靈活性。固定資產折舊在各年間具有系統性,“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改變。
②不符合真實性原則。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要依據企業對淨殘值和經濟使用年限的估計,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無形損耗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日益顯現,使得各種估計與實際情況相差很大。
這必然導致固定資產折余價值不能真正代表“預期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不能體現折余固定資產的真正價值。另外,固定資產折舊注重其核算方法的合法性和準確性,是成本與收入之間的配比方法,而由此得出的折舊費一般少於固定資產在該期間的真正損耗。
二、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必要性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可根據實際情況,按有關方法計算得出,各年的減值損失並不存在必然的系統聯繫。它更多的是從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發,立足現在,面向未來,適時考慮無形損耗,夯實了期末資產的價值,同時也剔除了虛增的利潤,降低了財務風險。計提減值準備是固定資產折舊的有益補充,它的實施也體現了實質重於形式原則,使會計信息更加真實、財務政策更加穩健。
在實際的會計處理中,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仍存在很多困難,前兩年,某些股份公司濫用謹慎性原則,這是會計制度所不允許的。筆者認為,對於發生減值的固定資產的計量,應該從按“穩健主義”進行計價的狹隘的歷史觀點轉向立足於現在和未來的按“價值”進行計價的觀點。比如:準備近期處置的固定資產,可按銷售淨價等來反映;準備長期使用的固定資產,可採用公允價值或可收回金額來計量。我們目前爭論的不應是要不要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問題,而應是如何規範其會計處理、如何完善企業的信息披露、如何加強註冊會計師審計監督,使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與其折舊相得益彰,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方法分析

折舊僅僅是成本分析,折舊不是對資產進行計價,其本身既不是資金來源,也不是資金運用,因此,固定資產折舊並不承擔固定資產的更新。但是,由於折舊方法會影響企業的所得稅,從而也會對現金流量產生一定影響。

可折舊固定資產並不是所有固定資產都計提折舊,可折舊固定資產應具備條件是:使用年限有限而且可以合理估計,也就是說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被逐漸損耗直到沒有使用價值。

折舊範圍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特殊情況

一、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帳,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當期計提的折舊作為當期的成本、費用處理。

二、處於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按照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三、因進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資產,應當照提折舊,計提的折舊額應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折舊方法

簡介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即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餘額遞減法),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

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淨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淨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淨殘值後的淨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淨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餘額遞減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N足夠大)年,殘值為Y。

則第一年折舊C<1>=X*2/N;

第二年折舊 C<2>=(X-C<1>)*2/N

第三年折舊 C<3>=(X-C<1>-C<2>)*2/N

··· ···

最後兩年需改為直線法折舊。

折舊年限

內容界限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一般應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企業在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最低年限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釋義」本條是對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

雖然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長短,只是涉及繳納稅款的時序問題,但是國家每年財政收入的要求、通貨膨脹或者緊縮等經濟情況的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決定了,若不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一個基本要求,仍然會影響到國家的稅收利益。所以,國家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的共有特性,對不同類別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一個最基本的強制規定,以避免國家稅收利益受到大的衝擊。原內資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並未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直接的規定,而是籠統的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參照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執行。原外資稅法實施細則則對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作了規定: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短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二)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三)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業務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本條基本沿用了外資稅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但也作了小幅度的調整:首先,增加授予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可以作除外規定的權力;其次,將飛機的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10年;再其次,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4年;最後,將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3年。

本條的規定,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一)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

房屋和建築物作為最主要的固定資產,其構造、屬性等方面相對較為特殊,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價值相對較高,其使用價值的體現也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根據收入與支出配比原則等要求,其折舊年限也應相對較長,所以本條規定,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這基本能反映房屋、建築物的現實使用情況。本條所說的房屋、建築物,是指供生產、經營使用和為職工生活、福利服務的房屋、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其中房屋,包括廠房、營業用房、辦公用房、庫房、住宿用房、食堂及其他房屋等;建築物,包括塔、池、槽、井、架、棚(不包括臨時工棚、車棚等簡易設施)、場、路、橋、平台、碼頭、船塢、涵洞、加油站以及獨立於房屋和機器設備之外的管道、煙囪、圍牆等;房屋、建築物的附屬設施,是指同房屋、建築物不可分割的、不單獨計算價值的配套設施,包括房屋、建築物內的通氣、通水、通油管道,通信、輸電線路,電梯,衛生設備等。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

飛機、火車、輪船作為交通工具,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其性能較強,價值較高,使用期限相對較長,折舊年限也相應較長;機器、機械及其他生產設備等,也具有使用年限較長等特性,折舊年限也應相對較長。所以本條規定,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其中火車,包括各種機車、客車、貨車以及不單獨計算價值的車上配套設施;輪船,包括各種機動船舶以及不單獨計算價值的船上配套設施;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包括各種機器、機械、機組、生產線及其配套設備,各種動力、輸送、傳導設備等。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此類固定資產,是除機械、機器和其他生產設備之外,但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即不是直接的生產工具,而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的器具、工具、家具等,它們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其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除了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其他運輸工具,相對而言價值較低、使用年限較短,其折舊年限也就應相應較短,所以本條規定,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此類固定資產包括汽車(小型汽車,越野汽車)、電車、拖拉機、機車(艇)、機帆船、帆船以及其他運輸工具。

(五)電子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原外資稅法實施細則規定,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考慮到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技術更新換代較快、電子設備的使用年限相對縮短等各種現實因素,本條將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3年,使企業的折舊扣除額向前提前。本條所稱的電子設備,是指由積體電路、電晶體、電子管等電子元器件組成,套用電子技術(包括軟體)發揮作用的設備,包括電子計算機以及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數控或者程控系統等。

(六)企業在確定折舊年限上的自主權。

前述所規定的折舊年限,只是各項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只是一個基本要求,它並不排除企業自己規定對資產採用比最低折舊年限更長的折舊時限。也就是說,企業可以根據固定資產的屬性和使用情況,在比本條規定的相關資產最低折舊年限更長的時限內計提折舊。

(七)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折舊年限的權力。

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可以作出不同於本條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因為考慮到現實情況非常複雜,各種固定資產的屬性、使用情況等也會發生變化,若不授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而適時調整的權力,容易造成僵化、機械,難以適應實踐的需要。所以,根據本條的授權,可以在不修改條例的情況下,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可以作出不同於本條所原則確定的各種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

會計分錄

1、取得 價值構成(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價款(含增值稅)+運雜費+包裝費+安裝成本+稅金+(資本化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合差價+分攤的工程人員工資++專業人員服務費+其他間接費用(契稅、車輛購置稅、耕地占用稅)等

A、外購不需安裝的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B、外購需安裝的 (1)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支付的買價、運雜費等)

(2)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支付的安裝費等)

(3)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結轉

C、自行建造 (1)購買工程物資借:工程物資(含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2)領用工程物資 借:在建工程

貸:工程物資

(3)領用該企業產成品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帳面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4)領用該企業外購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5)工程物資轉做企業存貨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工程物資

(6)聯合試車發生費用 借:待攤費用……………………一年內攤銷

貸:銀行存款………………支付的費用

原材料…………使用該企業外購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應付工資……………應支付的工資

(7)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勞務 借:在建工程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8)完工交付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9)改擴建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等)

(10)改擴建變價收入 借:營業外收入

貸:在建工程

(11)參照預計可收回淨額①與改擴建+(原成本-累計折舊)②熟低確認新的投資成本

借:固定資產

營業外支出………②>;①時

貸:在建工程

D、投資者投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

借:固定資產

貸:實收資本(股本)

E、債務重組(1)收到補價 借:銀行存款……………收到的補價

固定資產

貸:應收賬款

(2)支付補價 借:固定資產

貸:應收賬款

銀行存款………..支付的補價

F、非貨幣性交易換入(舉例)

(1)收到補價

確認的收益=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 *(換出資產)帳面價+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

*應交稅金和教育費附加

借:銀行存款

固定資產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性交易收益

(2)支付補價 借:固定資產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銀行存款

G、接受捐贈 (1)借:固定資產

貸: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

(2)借:待轉資產價值

貸: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資本公積-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H、無償調入(按調出單位帳面價值+相關稅費) 借:固定資產

貸:資本公積

銀行存款

I、盤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

入帳價值:1)市價-依新舊程度估計的損耗

2)預計未來現金流量(1不可使用情況下)

(1)借:固定資產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2)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營業外收入

J、出包工程(1)付款或補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x 工程

貸:銀行存款

(2)完工交付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K、租入(暫略)

L、融資租賃 (1)借: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需安裝的先入在

建工程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2)分期付融資租賃款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貸:銀行存款

(3)期滿,資產產權轉入企業 借:固定資產-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貸: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融資租賃費用暫略

2、固定資產折舊

借: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

貸:累計折舊

A、年限平均法(略)

B、工作量法(略)

C、雙倍餘額遞減法

第一年=固定資產價值* 2/使用年限

第二年=(固定資產價值-已提折舊)*2/使用年限

依此類推

倒數第二年=(固定資產價值-已提折舊-淨殘值)/2=最後一年

D、年數總和法

總年數(即分母數)=n+(n-1)+(n-2)+………+2+1 n 為可使用年限

分子:第一年=n;第二年=n-1………依此類推 倒數第二年=2;最後一年=1

舉例:

(1)可使用年限為 8 年

分母=8+7+6+5+4+3+2+1=36 第一年比例=8/36

(2)可使用年限為 5 年

分母=5+4+3+2+1=15 第二年比例=4/15

3、後續支出 注意:(1)汽車修理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2)固定資產裝修入 固定資產-固定資產裝修 (兩次裝修之間

提完折舊,未提完,一次全部記入營業外支出)

4、處置

第一步: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銀行存款(應交稅金等)…………………支付的費用

A、投資轉出 借:xx投資

貸:固定資產清理

B、捐贈轉出 借:營業外支出-捐贈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

C、債務重組 借:應付賬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D、非貨幣性交易換出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

貸:固定資產處理

C、D參照前例,雙方均可能涉及“營業外收入-xx 收益 (或支出-xx 損失) ”

E、無償調出 借:資本公積-無償調出固定資產

貸:固定資產清理

F、盤虧 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

G、出售、報廢

(1)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銀行存款{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稅率 5%) }……………發生的清理費用

其它原因

影響因素

1.固定資產原值,即固定資產的賬面成本。

2.固定資產的淨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並處於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以後的金額。由於在計算折舊時,對固定資產的殘餘價值和清理費用是人為估計的,所以淨殘值的確定有一定的主觀性。

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指固定資產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4.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長短直接影響各期應計提的折舊額。在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時,主要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該項資產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2)該項資產預計有形損耗,如設備使用中發生磨損、房屋建築物受到自然侵蝕等;

(3)該項資產預計無形損耗,如因新技術的出現而使現有的資產技術水平相對陳舊、市場需求變化使產品過時等;

(4)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該項資產使用的限制。

為此,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淨殘值,並根據科技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按照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作為計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人的固定資產,不應當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的範圍

除下列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按照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企業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對於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再補提折舊。

企業新建或改擴建的固定資產,已達到可使用狀態的,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賬,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將原來暫估價值調整為實際成本,同時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選擇折舊方法。可選擇的折舊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更,如果企業在對摺舊方法定期的覆核中,發現固定資產包含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則應當相應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變更時應報有關部門進行備案,並在財務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我認為酒店餐飲業的固定資產主要採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指按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平均計算折舊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固定資產的應計提折舊總額是均勻地分攤到預計使用年限的各個會計期間。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值一(預計殘值收入-預計清理費用)]÷預計使用年限

= 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預計使用年限

年折舊率=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00%

年折舊率=(1-預計淨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 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值×月折舊率

固定資產折舊率有三種,即個別折舊率、分類折舊率和綜合折舊率。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大多按分類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只有個別特殊的資產(如價值較高、使用年限較長)採用個別折舊率計提折舊。

財務管理術語2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了解一下吧。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活動
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籌資
融資租憑
資金成本
成本習性
資金結構
證券投資組合
營運資金
固定預算
彈性預算
增量預算
定期預算
滾動預算
現金預算
投資中心
責任預算
責任報告
業績考核
內部轉移價格
營運能力
比例合併
半成品成本
保留盈餘
本利比
並行審計技術
標準成本中心
百分率法
本金
補償性餘額
標準工資
標準工資率
部門預算
保證
撥備
不合理保留利潤
邊際資金成本
保證債權
部門邊際貢獻
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體系
產值最大化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權比率
長期債務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財政赤字
財務預測
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困境
財務預算
財務政策
存貨
財務估價修正
籌資風險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監督
成本分配
長期償債能力
超額利潤
財務檢查財務總監
出資違約責任
財務診斷
存貨舞弊
差別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流動性風險
財務危機成本
財務資源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
財務欺詐
存貨投資
成本企劃
籌資渠道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財務結構
財務集中控制
財務支撐力
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異化
財務信息
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契約
財務預警
現金浮游量
產權比率
財務治理
充分就業預算
財務情況說明書

存貨損失
獨立董事
定額成本制度
定價成本
短期償債能力
電子預算
企業對外投資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獨立財務報告
單獨財務報表
定金
遞延年金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指標
負債結構
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營性資產
複合財務係數
法定資本制
過度資本化
固定資產折舊
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
股東財富最大化
固定資產租賃
公司公積金
工會資產
固定資產經濟壽命
股權投資差額
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金
股權收購
國庫單一賬戶
工資成本
股權重組
關聯方占款
股權出資
公司清算
固有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
獲利能力
財務諮詢
財務流程
會計報表

貨幣資金
合併價差
互補性資本
或有會計事項
或有支出
貨幣空間價值
經營槓桿
借貸資本
借款費用
經濟利潤
淨利潤
基準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經濟收益
精細化財務管理
借款管理
集成化財務管理
經營性資產
給付
拒絕履行
金融資產轉移
技術入股
會計成本
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欺詐
庫存現金管理
會計信息化
會計對象
會計本質
利息資本化
零營運資金管理
利潤庫
利潤質量
流動資產投資
利潤質
綠色財務管理
利潤計畫輪盤
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管理
利潤預算管理財務彈性
赤字財政
初始現金流量
存貨形態
存貨清查
COSO報告
次級債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