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涵義
一般定義
1、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2、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採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採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3、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
4、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
版本定義
1、CCA中國成本協會發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體系術語》標準中第2.1.2條中對成本術語的定義是:
為過程增值和結果有效已付出或應付出的資源代價。
註:應付出的資源代價:是指應該付出,但還未付出,而且要付出資源代價。
註:資源代價是總合的概念。
註:資源:是指凡是能被人所利用的物質。在一個組織中資源一般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等。
註:術語“成本”可以使用形容詞,如:用“多、少”或“高、低”來修飾。
註:這裡的成本是廣義的概念,不是狹義的概念。
2.美國會計學會(AAA)所屬的“成本與標準委員會”對成本的定義是:
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或未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
3.《成本與管理會計》(第11版)中對成本下的定義是:
為了達到某一種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棄的資源。
成本(Cost),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成本也稱生產費用。
它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成本屬於商品經濟的價值範疇
即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
2.成本具有補償的性質
它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應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3.成本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
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資源價值犧牲;甚至從更廣的含義看,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在經營決策中所用的機會成本就有這種含義。
主要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套用成本。
2.按套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範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係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
10.按生產經營範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11.按與收益的關係可分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與決策的關係,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13.按與現金支出關係,可分為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
14.按與計畫的關係,可分為計畫成本和預計成本。
15.按數量變化關係,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別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18.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19.按形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係,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21.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稱為沉沒成本。
為了便於進行成本管理,還可運用其他一些成本分類概念,如機會成本、責任成本、定額成本、目標成本、標準成本等等。
經濟性質
經濟學家眼中的成本與會計賬戶上規定的成本,即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二者在含義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會計賬戶,它記錄了企業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支出,這些支出被稱為會計成本。會計成本常被用於對以往經濟行為的審核和評價。 而經濟學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於考察企業的決策,並進而分析資源配置的結果及效率,所以經濟學中對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資源配置於不同用途上的代價。這涉及使用一項資源或做出一項選擇放棄掉的機會,即機會成本的概念。
馬克思曾科學地指出了成本的經濟性質:“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生產的每一個商品W的價值,用公式來表示是W=C+V+M。如果我們從這個產品價值中減去剩餘價值M,那么,在商品剩下來的,只是一個在生產要素上耗費的資本價值C+V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商品價值的這個部分,即補償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價格和所使用的勞動力價格的部分,只是補償商品使資本家自身耗費的東西,所以對資本家來說,這就是商品的成本價格”(《資本論》第3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頁)。馬克思的這段話,第一,指出的只是產品成本的經濟實質,並不是泛指一切成本;第二,從耗費角度指明了產品成本的經濟實質是C+V,由於C+V的價值無法計量,人們所能計量和把握的成本,實際上是C+V的價格即成本價格;第三,從補償角度指明了成本的補償商品生產中使資本自身消耗的東西,實際上是說明了對成本對再生產的作用。也就是講產品成本是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的補償尺度,由此也可見,在一定的產品銷售量和銷售價格的條件下,產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不但制約著企業的生存,而且決定著剩餘價值M即利潤的多少,從而制約著企業再生產擴大的可能性。馬克思對於成本的考察,既看到耗費,又重視補償,這是對成本性質完整的理解。在商品生產條件下,耗費和補償是對立統一的。任何耗費總是個別生產者的事,而補償則是社會的過程。耗費要求得到補償和能否得到補償是兩個不同的事情。這就迫使商品生產者不得不重視成本,努力加強管理,力求以較少的耗費來尋求補償,並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也有的認為: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允許多種所有制的生產主體同時並存;理論成本。生產主體是小商品生產者的,只有生產資料需要購買即勢支費用,所需要的勞動就是生產者本身,不需付給資,可以用C作為其理論成本;生產主體是國有企業的,以社會作為主體,商品生產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都可看作社會的耗費,是社會生產成本,可以用C+V+M作為其理論成本;其他生產主體一般用C+V作為理論成本。
構成內容
1、原料、材料、燃料等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
2、折舊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資料(手段)的價值。
3、工資,表現生產者的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成本分析
調研發現,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導致單純的壓縮成本,從而使企業喪失活力。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能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和決策的正確方向,成為企業內部決策的關鍵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鉑略諮詢認為,正確的成本分析對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成本分析的不利,企業可能因為未將費用合理分攤至不同產品而導致定價失誤,從而長期陷入越賣越虧的怪圈。
影響作用
1.成本是補償生產耗費的尺度。
2.成本是制訂產品價格的基礎。
3.成本是計算企業盈虧的依據。
4.成本是企業進行決策的依據。
5.成本是綜合反映企業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
6、藉助成本可以反映國家和企業經濟活動中“投入”和“產出”的關係。它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指標,因為它可以反映企業勞動生產率高低,原料和勞動力的消耗狀況,設備利用率,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高低。在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成本下降,利潤就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對的社會積累就可以增加,為逐步降低物價和提高人民生活創造條件。
降低途徑
1、改善經營管理,採用新技術,提高設備利用率。
2、減少固定資產的消耗,節約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
3、推行定額管理,降低製造費用。
4、加強預算控制,降低期間費用。
5、實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費用水平。
成本關係
費用和成本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兩者又有一定的關係。
兩者的聯繫在於,成本是按一定對象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也就是說,生產成本是針對於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如某產品、某類產品、某批產品、某生產步驟等)對當期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而形成的,期末當期已銷產品的成本結轉計入當期的費用中。兩者的區別是,費用是資產的耗費,它是針對一定的期間而言的,而與生產哪一種產品無關;成本與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或商品相聯繫,而不論發生在哪一個會計期間。
用語解說
庫存成本
庫存成本是在建立庫存系統時或採取經營措施所造成的結果。庫存系統的成本主要有購入成本、訂貨費用、保管(儲存)費用及缺貨成本。
(一)購入成本
購人成本的兩種含義:
1.當物品從外部購買時,購入成本是指單位購入價格與購入數量的乘積;
2.當物品由企業內部製造時.購入成本是指單位生產成本與生產數量的乘積。
單位成本始終要以進入庫存時的成本來計算。對於外購物品來說,單位成本包括購價加上運費。對於自製物品來說,單位成本則包括直接人工費、直接材料費和企業管理費用等。
(二)訂購成本(或稱訂貨費用)
訂購成本是從需求的確認到最終的到貨,通過採購或其他途徑獲得物品或原材料的時候發生的費用。訂購成本包括:提出訂貨申請單、分析貨源、填寫採購訂貨單、來料驗收、跟蹤訂貨等各項費用。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內部各部門人員的費用,如採購、財務、原材料控制與倉庫管理人員的工資等;
2.管理費用.如辦公用品、電話、計算機系統的套用。
說明:
①訂購成本的主要特徵是和採購次數直接有關,而與訂貨量的大小無關;
②不同公司的平均訂購成本相差很大;
③確定訂購成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④可用採購總成本除以年訂貨次數來估算訂購成本。
(三)儲存(保管)成本
物品在倉庫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成本,包括收貨、存儲和搬運費用等。
1.存儲費用,即取暖、照明以及倉儲建築物的折舊費;
2.人員費用:
3.庫存記錄的保存費用,即管理和系統費用,包括盤點和檢查庫存;
4.安全與保險的費用;
5.庫存物品變質、損壞和過時所發生的成本,
(四) 缺貨成本
缺貨成本是由於外部或內部中斷供應所產生的成本。
大成本觀
大成本觀是企業集團根據成本管理的需要確立的成本管理觀念。它並非在理論上有新的重大發現,自詡精深博大。“大”與“觀”是指視野廣闊,不局限於就成本論成本,而是把成本當成經濟範疇來研究。利用管理經濟學對成本的全面分析,就是要跳出對企業成本的狹義理解,上下形成與“大經營”相配比的“大成本”概念。做好成本的控制,需要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全面、徹底地貫徹,需要本著對企業負責的態度做好投資審批控制,需要集中管理和運作資金、加快資金周轉。當然,實現以上目標又需要有效激勵機制、公平與效率平衡等機制跟進,以消除管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利影響,促使多方重複博弈後選擇合作模式,最終取得企業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內容:
1.生產成本控制。由於生產成本的依附性和集團的不可控性,該項成本控制由集團下屬企業完成。應遵循“目標—責任制與利潤中心自主決策”及“集團考核”的原則,集團只抓目標成本的制定與考核工作。目標成本的制定應科學合理,要先有上層整體目標,後有下屬個體目標;目標成本考核應尊重事實,不搞平衡,嚴格執行,及時糾偏。
2.工程成本控制。主要指集團內大型設備的購置成本控制、集團內部營業租賃公司租賃成本控制、新上項目建設成本及新產品開發成本控制以及老產品改造、廠房改擴建成本的控制。工程成本控制一是事前控制“成本源”;二是對發生額價值較大的進行重點控制。集團下屬企業上項目先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由企業集團根據總體規劃統籌安排,適時審批。
3.資金成本控制。企業取得和使用資金而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資金占用費、資金籌集費及資金調度節支比較成本,由集團統一管理。一是集團貨幣資金統一集中開戶,按現金支出計畫統籌撥款,二是對資金使用實行成本管理,按市場利率計息。
4.稅收成本控制。稅收計算和繳納,原則上由集團統一進行管理,但由於稅費實行就地納稅及集團下屬企業有可能跨地區經營,給稅收成本控制帶來一定困難,集團應盡力爭取對未跨省界或地區界限的企業實行集中控制(或分片集中)。
5.資本營運成本控制。資本營運是通過資本流動、組合、最佳化配置來提高資本使用效益的。集團企業資本營運主要包括企業的收購與兼併、企業重組、融資租賃,以及資本擴張或收縮的選擇。由於資本營運操作的複雜性,集團企業應建立專門的機構和組織,負責資本經營的日常決策與管理,或針對某項具體資本運作方式,成立臨時組織進行操作。資本投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