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在存貨投資中,最為重要的是對自願存貨(計畫存貨)和非自願存貨(計畫外的存貨)的劃分。存貨投資在兩種情況下可能會較高。
其一,如果銷售量出乎意料的低,則企業會發現貨架上堆滿了存貨,這是非自願
的存貨投資。
其二,如果企業要恢復已經耗盡的存貨,其存貨投資也會很高。
這兩種情形對於總需求狀況顯然具有不同的意味。非自願存貨投資的增加是出乎意料的總需求低迷的結果;而自願的存貨投資的增加則是對最近的異常高漲的總需求的反映。可見,存貨積累加快既可能與總需求不足相關,也可能與總需求過剩相關,關鍵在於區分究竟是哪一類存貨投資。
稅務處理
會計處理
企業以存貨投資會計處理如下:
投資企業:
借:長期投資
貸:存貨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
接受投資企業:
借:存貨
借: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
貸:實收資本
納稅申報
企業納稅申報時的處理問題如下:投資企業:當月實現,當月申報繳納。
理論內容
考慮因素
存貨投資理論更多的是關心產品存貨投資的情況。企業持有已經完成的產品存貨是需要花費成本的,因為產品存貨占用資金,需要為占用的資金付利息,儲放產品還需要倉庫以及儲藏設備,這些產品在倉庫中也需要折舊,等等。既然如此,企業為什麼還需要進行產品存貨投資呢? 一般認為這是出於兩種動機的考慮:
(1)為了使生產過程變成一種更為連續的過程;
(2)避免脫銷。
企業考慮
這裡可以構想一下,如果一個企業完全是根據需求者(客戶)的訂貨進行生產,那么生產過程一定是不連續的。訂單多了,生產多一點,訂單少了,生產少一點。但問題是,這種生產規模的忽然擴張和忽然縮小,企業如何處理其雇用的工人和其他生產要素呢?總不能每天都變換,今天需要了,多雇用一些,明天不需要了,就辭退。而且臨時應急招來的工人不一定馬上就能適應。由此可見,生產大多數產品的企業,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每天的訂單來安排生產,這樣太費周折,成本太高。因此,比較合理的辦法是根據一個相對時期(比如說一年)內訂貨的情況,安排一個大致恰當的生產規模,然後每天連續生產大致相同的產品數量,其中經常性地有一部分成為存貨投資。其次,對一個生產企業來說,產品的脫銷是一件關係到廠家聲譽的大事。因此,企業為了避免脫銷也需要在倉庫內積累一定數目的產品存貨。
總而言之,存貨投資一方面能給廠商帶來節約成本的好處(從某種角度講能給廠商帶來收益),但另一方面存貨投資本身也需要成本,而且超過一定程度。成本還相當高。一個合理的存貨投資規模取決於廠商對存貨投資的收益和存貨投資的成本之間的比較,如果存貨投資的收益大於其成本,廠商就會擴大其存貨投資;相反,如果存貨投資的收益小於其成本,廠商就會減小其存貨投資規模。
期末計量
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其中,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存貨成本,是指期末存貨的實際成本。如企業在存貨成本的日常核算中採用計畫成本法、售價金額核算法等簡化核算方法,則成本應為經調整
後的實際成本。企業應以確鑿證據為基礎計算確定存貨的可變現淨值。存貨可變現淨值的確鑿證據,是指對確定存貨的可變現淨值有直接影響的客觀證明,如產成品或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與產成品或商品相同或類似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銷貨方提供的有關資料和生產成本資料等。
方法
(1)存貨減值跡象的判斷
存貨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表明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
1、該存貨的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2、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於產品的銷售價格;
3、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於其賬面成本;
4、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5、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存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貨的可變現淨值為零:
1、已霉爛變質的存貨;
2、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
3、生產中已不再需要,並且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4、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2)可變現淨值的確定
1、企業確定存貨的可變現淨值,應當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為基礎,並且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影響等因素。
2、產成品、商品和用於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於出售的商品存貨,其可變現淨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
3、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淨值高於成本的,該材料仍然應當按照成本計量;材料價格的下降表明產成品的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該材料應當按照可變現淨值計量。其可變現淨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
4、為執行銷售契約或者勞務契約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淨值應當以契約價格為基礎計算。
企業持有的同一項存貨的數量多於銷售契約或勞務契約訂購數量的,應分別確定其可變現淨值,並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分別確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或轉回金額。超出契約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淨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3)存貨跌價準備的核算
1、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的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企業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通常應當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但是,對於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
分開計量的存貨,可以合併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存貨跌價準備的確認和迴轉
企業應在每一資產負債表日,比較存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計算出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再與已提數進行比較,若應提數大於已提數,應予補提。企業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應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當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並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3、存貨跌價準備的結轉
企業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貨已經銷售,則企業在結轉銷售成本時,應同時結轉對其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對於因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轉出的存貨,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但不沖減當期的管理費用,按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按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也應按比例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