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配

成本分配

成本分配(Cost assignment )美國著名會計學家查爾斯·T·霍恩格倫認為,成本分配是“把一項成本或者一組成本分配和再分配給一個或幾個成本目標”。進行成本分配,主要是基於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決策、成本計算和財務評價的需要,也是基於財務報告和合理確定成本補償標準的需要。

簡介

成本分配成本分配
進行成本分配,主要是基於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決策成本計算財務評價的需要,也是基於財務報告和合理確定成本補償標準的需要。縱觀成本會計的發展史,成本會計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與成本分配有關。就拿作業成本會計來講,它也是以成本分配作為突破口的。作業成本會計認為,傳統的成本分配嚴重歪曲了成本計算結果,造成成本信息失真。西方會計界對於成本分配雖有不少建樹,但忽視成本分配問題的現象依然存在。

成本分配基礎的理想標準是成本與分配對象的因果關係。成本分配對象的存在是成本分配得以發生的基礎。目前大多數的成本分配,特別是那些間接費用的分配,都是建立在因果關係很不明確的分配標準上的。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成本分配對象與所發生成本之間的因果關係,取得更有效的分配標準,採取更科學的分配方法,才能最終解決成本計算失真的問題。 現行的成本分配基礎和成本分配方法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假設基礎上的,對各種間接成本的分配歸集、再分配,使各項成本都失去了它們的個性,再也看不清成本項目與分配對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如果長期維持現狀,那么成本的精確計算只能是一句空話。

成本分配的首要目標是使成本信息精確合理;其次,成本分配在正確計算成本的基礎上,要有助於經濟決策,有利於激勵員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範圍

成本分配成本分配

1、成本分配用於變動成本法
對成本分配而言,區分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確定貢獻毛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可用於經營決策,也可用於業績評價;它強調成本性態模型,強調某組織或個人對企業整體的貢獻。變動成本的分配通常比較簡單,固定成本在一般情況下可不予分配。但為了一些特殊目的,也可能要對固定成本進行分配,而這種成本分配有時就比較複雜。

2、成本分配用於確定各責任單位的業績
許多成本可通過分配直接追溯到各責任單位、各產品。為了確定各責任單位的業績,需要進行成本分配,但有些成本分配到各責任單位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那些間接成本或約束性固定成本。因此從成本分配的精確性角度來分析,往往會陷入困境。但如果通過成本分配,在明確責任單位業績的同時起到了激勵作用,則成本分配的主要目標就算達到了。當然有些成本本身是可以不分配的,要針對責任單位的性質作具體分析。

3、成本分配用於經濟決策
企事業單位的許多經濟決策都與成本分配密切相關,為了決定生產什麼產品,必須預測總成本,而總成本、單位成本的多少又受成本分配的影響。完全成本法之所以還被企業普遍接受,就與人們對成本分配的某種認識有關,即把全部成本在各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作為各產品“真實的”或“實際的”成本近似值,藉此來對付不確定因素,會增強經濟決策的穩健性。

成本分配成本分配

4、成本分配用於資產計價和確定損益
企事業單位中各項資產的計價一般是建立在歷史成本基礎上的,而各項資產歷史成本的確定離不開成本分配。確定損益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會計工作,而損益的確定是在產品與勞務成本確定的基礎上進行的,各產品和勞務成本的確定也離不開成本分配。從目前現有的技術來看,成本分配又面臨著諸多困難,如許多固定成本如何進行有效分配就是一道難題。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有待時機成熟,目前主要取決於管理當局的認識程度及對特定決策的正確理解。目前成本分配中主觀隨意性之所以還很顯著,主要原因之一還是成本效益比問題,那就是,進行精確的成本分配的代價是昂貴的,而且幾乎是辦不到的,例行的成本分配,往往與會計人員的經驗有關,而不是科學的成本分配本身。

5、成本分配用於培養員工的成本意識
管理當局為什麼進行各種形式的成本分配,原因之一是通過成本分配使員工樹立強烈的成本意識。儘管有些成本分配本身並不存在因果關係,把一些基本的費用在各經營部門之間進行分配,這樣就會使各部門關心該項活動。相反如果不進行成本分配,就會失去員工的警覺與關心,最終造成成本上升而引起各方面的不滿。

成本分配的原則

成本分配成本分配

1、受益性原則

成本分配的受益性原則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即誰受益、誰負擔;負擔多少,視受益程度而定。這一原則,要求選用的分配標準能夠反映受益者受益的程度。

2、及時性原則
是指要及時將各項成本費用分配給受益對象,反對將本應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費用分配給本期。不及時分配成本費用必然會影響到成本的及時計算和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也必然會影響成本信息的質量,造成經濟決策的失誤。

3、成本效益性原則
成本分配也要講究成本效益比,即成本分配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而成本分配所帶來的效益要遠大於成本分配的成本才行。當然這種成本效益比不太好計算,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成本分配工作時,要注意適度,不要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一些意義不大的數據收集和計算上,而且要注意成本分配能帶來何種效果。

4、基礎性原則
成本分配要以完整的、準確的原始記錄為依據,不能憑主觀臆斷亂分配,更不能故意搞亂成本分配秩序,製造虛假成本信息。如果各項基礎工作做不好,必然使成本分配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5、管理性原則
成本分配要有利於企事業單位加強成本管理。成本是一個綜合性指標,既可以用它來進行經濟預測和決策,又可以用它來編製成本計畫,考核各部門的業績,因此提高成本分配的科學性,對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極為有利的。

6、多元性原則
成本分配標準是多元的,成本分配方法是多樣化的,成本分配的目的也是多元的。因此在進行成本分配時,要靈活地加以套用,不能固定不變地採用一個分配標準、一種分配方法。成本分配只有遵循多元性原則,才能逐步科學化,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基本步驟

1、確定成本對象
企業必須確定向什麼部門、產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對象常常是企業中的分部。如果企業中的一個分部被授予一些決策權,並成為成本對象,那么會計系統將對該分部進行業績評價。

2、歸集共同成本
歸集共同成本並分配到成本對象中。

3、選擇成本分配基礎
成本分配基礎是與將要分配計人成本對象的共同成本有關的作業指標。共同成本通常是通過成本分配基礎分配計入成本對象。成本分配基礎能夠大致反映成本對象對共同資源的消耗方式。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活動
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籌資
融資租憑
資金成本
成本習性
資金結構
證券投資組合
營運資金
固定預算
彈性預算
增量預算
定期預算
滾動預算
現金預算
投資中心
責任預算
責任報告
業績考核
內部轉移價格
營運能力
比例合併
半成品成本
保留盈餘
本利比
並行審計技術
標準成本中心
百分率法
本金
補償性餘額
標準工資
標準工資率
部門預算
保證
撥備
不合理保留利潤
邊際資金成本
保證債權
部門邊際貢獻
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體系
產值最大化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權比率
長期債務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財政赤字
財務預測
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困境
財務預算
財務政策
存貨
財務估價修正
籌資風險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監督
成本分配
長期償債能力
超額利潤
財務檢查財務總監
出資違約責任
財務診斷
存貨舞弊
差別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流動性風險
財務危機成本
財務資源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
財務欺詐
存貨投資
成本企劃
籌資渠道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財務結構
財務集中控制
財務支撐力
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異化
財務信息
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契約
財務預警
現金浮游量
產權比率
財務治理
充分就業預算
財務情況說明書

存貨損失
獨立董事
定額成本制度
定價成本
短期償債能力
電子預算
企業對外投資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獨立財務報告
單獨財務報表
定金
遞延年金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指標
負債結構
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營性資產
複合財務係數
法定資本制
過度資本化
固定資產折舊
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
股東財富最大化
固定資產租賃
公司公積金
工會資產
固定資產經濟壽命
股權投資差額
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金
股權收購
國庫單一賬戶
工資成本
股權重組
關聯方占款
股權出資
公司清算
固有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
獲利能力
財務諮詢
財務流程
會計報表

貨幣資金
合併價差
互補性資本
或有會計事項
或有支出
貨幣空間價值
經營槓桿
借貸資本
借款費用
經濟利潤
淨利潤
基準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經濟收益
精細化財務管理
借款管理
集成化財務管理
經營性資產
給付
拒絕履行
金融資產轉移
技術入股
會計成本
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欺詐
庫存現金管理
會計信息化
會計對象
會計本質
利息資本化
零營運資金管理
利潤庫
利潤質量
流動資產投資
利潤質
綠色財務管理
利潤計畫輪盤
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管理
利潤預算管理財務彈性
赤字財政
初始現金流量
存貨形態
存貨清查
COSO報告
次級債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