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素
(1)企業財務狀況;(2)企業資產結構;
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的比例結構。
(3)企業產品銷售情況;
(4)投資者和管理人員的態度;
(5)貸款人和信用評級機構的影響;
(6)行業因素;
(7)所得稅稅率的高低;
(8)利率水平的變動趨勢等。
理論
資金結構理論包括淨收益理論、淨營業收益理論、傳統折衷理論、MM理論、平衡理論、代理理論和等級籌資理論等。1、淨收益理論
該理論認為,由於債務成本一般較低,所以,負債程度越高,綜合資金成本越低,企業價值越大。當負債比率達到100%時,企業價值將達到最大。
2、淨營業收益理論
該理論認為,資金結構與企業的價值無關,決定企業價值高低的關鍵要素是企業的淨營業收益。不論企業的財務槓桿程度如何,其整體的資金成本不變,因而不存在最佳資金結構。
3、傳統折衷理論
該理論認為,企業利用財務槓桿儘管會導致權益成本上升,但在一定範圍內並不會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較低的債務所帶來的好處,因此會使綜合資金成本下降、企業價值上升;但一旦超過某一限度,綜合資金成本又會上升。綜合資金成本由下降變為上升的轉折點,資金結構達到最優。
4、MM理論
MM理論認為,在沒有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企業的價值不受有無負債及負債程度的影響;但由於存在所得稅及稅額庇護利益,企業價值會隨負債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東也可獲得更多好處。於是,負債越多,企業價值也會越大。
5、平衡理論
該理論認為,當負債程度較低時,企業價值因稅額庇護利益的存在會隨負債水平的上升而增加;當負債達到一定界限時,負債稅額庇護利益開始為財務危機成本所抵消。當邊際負債稅額庇護利益等於邊際財務危機成本時,企業價值最大,資金結構最優。
6、代理理論
代理理論認為,債權籌資能夠促使經理多努力工作,少個人享受,並且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從而降低由於兩權分離而產生的代理成本;但是,負債籌資可能導致另一種代理成本,即企業接受債權人監督而產生的成本。均衡的企業所有權結構是由股權代理成本和債權代理成本之間的平衡關係來決定的。
7、等級籌資理論
由於企業所得稅的節稅利益,負債籌資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即負債越多,企業價值增加越多,這是負債的第一種效應;但是,財務危機成本期望值的現值和代理成本的現值會導致企業價值的下降,即負債越多,企業價值減少額越大,這是負債的第二種效應。由於上述兩種效應相抵消,企業應適度負債。最後,由於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企業需要保留一定的負債容量以便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來臨時可發行債券,避免以太高的成本發行新股。
從成熟的證券市場來看,企業的籌資優序模式首先是內部籌資,其次是借款、發行債券、可轉換債券,最後是發行新股籌資。
最佳確定
最佳資金結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使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金結構。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有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比較資金成本法和公司價值分析法。
(1)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又稱息稅前利潤-每股利潤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是通過分析資金結構與每股利潤之間的關係,計算各種籌資方案的每股利潤的無差別點,進而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的方法。
(2)比較資金成本法
比較資金成本法,是通過計算各方案加權平均的資金成本,並根據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高低來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最佳資金結構亦即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的資金結構。
(3)公司價值分析法
公司價值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和比較各種資金結構下公司的市場總價值來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最佳資金結構亦即公司市場價值最大的資金結構。
公司的市場總價值=股票的總價值+債券的價值
風險
在投資過程中,應考慮短期資產與短期負債,長期投資與長期負債等的匹配如果缺乏統一規劃,就會導致資金長短結構配置不合理。在籌資時如果較少考慮資本結構和財務風險等,不僅造成較高的財務費用,同時也會增大償付風險。
例如德隆,德隆投資了太多的長期項目,而中短期項目投資太少,用2年時間做10年業務,只會加劇資金鍊緊張,違背多元化結構的基本原則——產業互補、分散風險、穩健經營。
調整方法
企業調整資金結構的方法有:(1)存量調整
其方法主要有:債轉股、股轉債;增發新股償還債務;調整現有負債結構;調整權益資金結構。
(2)增量調整
其主要途徑是從外部取得增量資本,如發行新債、舉借新貸款、進行融資租賃、發行新股票等。
(3)減量調整
其主要途徑有提前歸還借款,收回發行在外的可提前收回債券,股票回購減少公司股本,進行企業分立等。
財務結構
關於“財務結構”(Financialstructure),中外財務界認識較為一致,是指企業所有的資金來源項目之間的比例關係,即自有資本(股東權益)及他人資本(負債)的構成態勢,它主要包括長期負債、短期負債、自有資金等項目之間的比例關係。研究財務結構的主要目的在於如何合理、有效地舉借債務資金,以發揮財務槓桿作用。
但是,在給“資本結構”(Capitalstruc―ture)的定義中,西方財務管理界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資本結構就是財務結構,如(香港)巨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漢、漢英會計辭典》中,將資本結構定義為“公司權益的成份,即短期負債、長期負債及業主權益的相對比例關係”;另一種觀點認為,資本結構與財務結構之間,雖然有許多共同點,但卻是兩個不同的財務範疇。我們傾向於後面一種看法。因為,財務結構與資本結構研究的內容和目的是各有側重的。“財務結構是資產負債表右邊項目的結構,即公司的融資形式;而資本結構是指公司之長期資金項目之間的比例,主要包括長期負債、優先股和普通股之權益,但不包括短期信用”。
因此,從內容上看,公司資本結構只是財務結構的一部分。人們之所以把資本結構從財務結構中抽出來單獨加以分析、研究,肯定是有其特定的目的。一般地,資本結構研究的側重點是放在股權資本與長期借入資金之間的比例上,從而反映企業資本化的情況;就一個持續經營的企業而言,其資本結構也被視作企業恆久性資金來源的構成。
另外,從分析企業資金償付能力及企業財務風險程度來看,研究資本結構則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長期負債比例越大,固定的利息支出越多,企業失去現金償付能力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時,使用過多的長期負債會增加公司的風險(尤其是未來盈餘的風險),從而使公司的股價下跌(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預期的報酬率)。特別是在現代財務管理中,為了取得股東財富最大化,把資本結構作為研究的重點,探討資本結構變動對企業的價值及它的總資本成本率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的資本結構理論。這樣,財務結構和資本結構結合運用,有助於識別舉債來源的變化、綜合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為科學地進行籌資決策提供依據。
從上述簡要的對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財務結構和資本結構是不同的,但它們都是從籌資的角度,為籌資決策提供依據。對財務結構、資本結構進行分析,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但不是全部;從概念上,與我們所理解的“資金結構”不相同。
重要性
“資金”與“資本”是不同的,資金是從企業主體角度,揭示了企業經營資金運動的兩個側面――資金來源、資金運用。資金來源就是企業所有者提供的資金,站在所有者角度,該資金來源可稱為“資本”(包括債權人資本);資金運用是對資產的處置,也就是對資本資產的處置。相應地,企業資金結構的內容也就不難理解了,它應該包括資金運動過程各環節的構成,即資金來源、占用、耗用、收入、分配(補償)結構。
財務管理的目標制約著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徵和任務,但現實中的財務目標又是一定歷史條件下政治、經濟環境的產物。在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產業革命全面完成,製造業迅速崛起,新技術、新機器不斷湧現,與之相適應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組織企業需要大量資金,因而,那時財務的基本目標是實現“籌資數量的最大化”;後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西方財務人員逐漸認識到,財務管理的主要問題不只是在資金籌措,而在於有效地管好用好資金,最大限度地創造利潤,從而提出“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目標;隨著股份公司的進一步發展,現代財務理論又提出了“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很顯然,隨著上述財務管理目標的變化發展,財務管理的任務已突破了單純的籌集資金,籌資只是作為實現財務目標的一個方面工作(儘管仍然是很重要的),財務人員必須同時做好資金籌集和運用的計畫、組織、決策和控制。因此,若要概括現代財務管理的基本任務,顯然運用“資金結構”的概念更為妥貼。
現代財務管理作為一種對資金的管理,其目標發展到實現利潤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為此,就必須從企業資金能量的轉換運動出發,分析、研究資金結構是資金運動的基礎,又是資金運動狀況的反映,因此,分析、研究資金運動對企業利潤或股東財富的影響;而資金結構是資金運動的基礎,又是資金運動狀況的反映,因此,分析、研究資金運動對企業利潤或股東財富的影響,實質上就是研究資金結構的影響。
意義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組織、監督和控制資金運動的根本目的自然也就在於最佳化資金結構,即確定合理的籌資規模和籌資結構,合理地安排和調度資金,節約使用資金,及時收回資金併科學地進行盈利資金的分配,從而形成順暢的“資金流”。
在理解資金結構的涵義時,還值得說明的是:(1)與其他系統內容的結構一樣,資金結構的各部分(資金來源、占用、耗用、收入、分配)之間並不是簡單的數量搭配,而是一種質與量的有機結合。因此,分析、研究資金結構,重要的不在於說明各部分本身的數量比例,而在於揭示各部分之間相互協調的關係及其變動發展的原因、趨勢。因而,財務管理的任務就是要探究資金結構及其變動的規律性,按照資金結構內在質與量的規定性要求來組織和調節資金運動,使各組成部分之間協調、有效地運轉。(2)資金結構是資金動態運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比例和協調關係,但這種結構關係又必須從靜態中去把握,通過靜態的連續變化,揭示資金結構及其變動趨勢。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