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資渠道

籌資渠道

籌資渠道(Financing Channel)籌資渠道是指籌集資金來源的方向與通道,體現了資金的源泉和流量。從籌集資金的來源的角度看,籌資渠道可以分為企業的內部渠道和外部渠道。籌資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其對企業經營理財業績的影響,主要是藉助資本結構的變動而發生作用的。

基本信息

主要渠道

籌資渠道籌資渠道
從籌集資金的來源的角度看,籌資渠道可以分為企業的內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1、內部籌資渠道

企業內部籌資渠道是指從企業內部開闢資金來源。從企業內部開闢資金來源有三個方面:企業自由資金、企業應付稅利利息、企業未使用或未分配的專項基金。一般在企業購併中,企業都儘可能選擇這一渠道,因為這種方式保密性好,企業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風險很小。
2、外部籌資渠道

外部籌資渠道是指企業從外部所開闢的資金來源,其主要包括:專業銀行信貸資金、非金融機構資金、其他企業資金民間資金外資。從企業外部籌資具有速度快、彈性大、資金量大的優點,因此,在購併過程中一般是籌集資金的主要來源。但其缺點是保密性差,企業需要負擔高額成本,因產生較高的風險,使用過程中應當注意。

籌資重點

籌資渠道籌資渠道
對於任何一個處於生存與發展狀態的企業來講,籌資是其進行一系列經營活動的先決條件。不能籌集到一定數量的資金,也就無法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籌資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其對企業經營理財業績的影響,主要是藉助資本結構的變動而發生作用的。因此,在籌資活動中應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1、籌資活動會使資本結構有何變化。
2、資本結構的變動會對企業業績及稅負產生何種影響。
3、企業應當選擇怎樣的籌資方式,如何最佳化資本結構(長期負債與資本的比例關係)配置才能在節稅的同時實現所有者稅後利益最大化目標。
不同的籌資方式對應不同的籌資渠道,形成不同的資本結構。不同的籌資方式的稅前和稅後資金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目前,企業的籌資渠道主要有下面幾種,即企業自我積累、向金融機構借款、向非金融機構及企業借款、企業內部集資、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租賃等。

不同的籌資渠道,其所承擔的稅負也不一樣。企業自我積累是由企業稅後利潤所形式,積累速度慢,不適應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大,而且自我積累存在雙重徵稅問題。雖然這種籌資方式使業主權益增大,資金所有權經營權合二為一,但稅負卻最重。借款籌資方式主要是指向金融機構(如銀行)進行融資,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負債。向銀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稅前沖減企業利潤,從而減少企業所得稅。向非金融機構及企業籌資操作餘地很大,但由於透明度相對較低,國家對此有限額控制。

若從納稅籌劃角度而言,企業借款即企業之間拆藉資金效果最佳。 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屬於直接融資,避開了中間商的利息支出。由於借款利息及債券利息可以作為財務費用,即企業成本的一部分而在稅前沖抵利潤,減少所得稅稅基,而股息的分配應在企業完稅後進行,股利支付沒有費用沖減問題,這相對增加了納稅成本。所以一般情況下,企業以發行普通股票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負重於向銀行借款所承受的稅負,而借款籌資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向社會發行債券所承擔的稅負。企業內部集資入股籌資方式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從一般意義上講,企業以自我積累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向金融機構貸款所承擔的稅收負擔,而貸款融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借款等籌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企業間拆藉資金方式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內部集資入股所承擔的稅負。因而,通常的情況是:自我積累籌資方式所承擔的稅收負擔要重於向金融機構貸款所隨的稅收負擔,貸款籌資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企業之間相互拆借所承受的稅收負擔,企業之間相互拆借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企業內部集資承受的稅收負擔。

從納稅籌劃角度看,企業內部籌集和企業之間拆借方式產生的效果最好,金融機構貸款次之,自我積累效果最差。原因是內部集資和企業之間拆借涉及到有人員和機構較多,容易使納稅利潤規模降低,有助於實現“削山頭”,企業在金融機構貸款時,可利用與機構的特殊聯繫實現部分稅款的節省。自我積累由於資金的使用者和所有者合二為一,稅收難以分攤和抵銷,而且從稅負和經營效益的關係來看,自我積累資金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同時,企業投入生產和經營之後,產生的全部稅負由企業自負。

貸款則不一樣,它不需要很長時間就可以籌足。而且投資產生收益後,出資機構實際上也要承擔一定的稅收,因而,企業實際稅負被大大地降低了。上述各種籌資渠道實際可分為資本金和負債兩類。資本結構的變動和構成主要取決於長期負債與資本的比例構成。負債比率是否合理是判定資本結構是否最佳化的關鍵。因為負債比率大意味著企業經營風險很大,稅前扣除額較大,因而節稅效果明顯。所以,選擇何種籌資渠道,構成怎樣的資本結構,限定多高的負債比率是一種風險與利潤的權衡取捨。在籌資渠道的籌划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的特點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多種籌資渠道的交叉結合運用往往能解決多重經濟問題,降低經營風險。

投資結構

在企業不斷運轉過程中,投資和再投資是企業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所必須經歷的階段。在企業經過一系列籌資活動後,可能積累了不少資金,要達到上述企業經營理財的目標(即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就必須用全面的整體的眼光來看待投資活動。投資結構的籌劃是企業獲得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所必須的籌劃環節。由於稅收的普遍性以及投資活動的收益目的性,所以在分析投資結構時往往分析應稅收益來源結構。

從根本上講,投資結構是指各類投資配置的內在秩序性,其中,各具功能牲的資金要素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共同組成一個統一體。投資結構有不同的劃分標準:按投資行業分,可以組成投資行業結構;按投資地點分,可以組成投資地域結構;按投資方式分,可以組成投資方式結構;按投資收益來源,可以組成應稅收益來源結構。由於企業運轉經營的目的在於收益,故而對應稅收益來源結構的分析最具有現實意義,它可直接指導企業在投資收益中有所作為。所以本文分析對象主要是應稅收益來源結構。 應稅收益來源結構一般將收益來源分為三大類,即企業自身經營利潤、對外投資收益和其他收益。

收益的來源也就是投資的對象,收益來源結構也就是投資結構的翻版。對於用於企業自身的投資又可分為多種類型,一般適用較多的地區劃分標準。按此標準,企業自身投資可分為特區投資、開發區投資及其他地區投資。在對外投資中又可分為聯營投資和有價證券投資。其他投資中有國債投資(如購買國庫券)。投資結構是一個有機的經濟體,不同的投資成本組成形成不同的投資結構。而不同的投資成本因為行業優惠、地域優惠等優惠政策不同而受到不同的稅收待遇,於是由投資成分整合而成的投資結構也會受到不同的稅收待遇。這便是投資結構籌劃的依據。

投資結構對企業稅負以及稅後利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因素的變化,即稅率的總體水平、有效稅基的綜合比例以及綜合成本的高低。上述三個因素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的稅後利潤額以及利潤水平。從這個角度上講,投資結構的構成和變動決定應稅收益來源的構成和變動,應稅收益來源的構成和變動決定應稅收益來源的構成和變動,應稅收益來源的構成和變動決定企業納稅籌劃成效的高低。 在投資結構籌劃的具體操作中,應使收益來源主要集中於零稅率或低稅率的投資成分上,如國庫券投資收益稅率為零,投資收益額便是稅後利潤額。另外在經濟特區、保稅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經營往往能享受低稅率的優惠。顯而易見,多投資於零稅率或低稅率的行業、地區能達到較好的節稅效果。當然,在節稅成本大大減少了應稅收益總額的條件下,投資結構的最佳化組合活動還得繼續進行。

籌資渠道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資金來源的途徑很多。從目前的情況看,企業的籌資途徑主要有:
(1)開展好商品經營,加速資金周轉,向市場要資金
通過資本循環積累自有資金,讓資本最大地增值,這是企業最基礎、最根本的籌資渠道。要搞好商品經營的資本循環,必須從市場需求的實際出發,重點抓好從商品資本到貨幣資本的“驚險的一跳”。其中,資金積累的關鍵,一是在於附加值的大小,重點是提高科技附加值,銷售附加值與名牌附加值;一是在於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周轉次數。
企業通過商品經營的資本循環,可以從生產成本中提取科技發展基金與折舊基金以用於企業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發展基金可達銷售額的1%以上,是企業經營良性循環的根本保證,還可以從利潤中提取生產發展基金,或用於擴大再生產,或補充流動資金的不足。

(2)國家財政投入籌資
對於國家或地方的重點建設項目,可以申請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投資,通過國有資本金的形式投入企業。對於過去“撥改貸”政策時期的國家財政貸款,在符合當前政策的前提下,也可申請實現“貸改投”,轉為國有資本金。
根據國家的巨觀政策,政府財政中還有種種重點科技項目貸款、支農貸款扶貧貸款、環境治理貸款等低息或貼息貸款,也是符合項目條件的企業可爭取的籌資渠道。
(3)銀行貸款籌資
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企業。馬克思認為銀行是買賣錢的特殊的商店,利率是資金的價格,企業以利息為代價向銀行購買在有限時間內的資金支配權。商業銀行只能向那些有保證能按時還本付息的人或法人出售資金的支配權。
銀行貸款籌資是當前企業籌資的主要渠道之一。銀行貸款以貸款是否需要擔保為標準,可分為信用貸款與抵押貸款。信用貸款主要憑藉款企業或擔保人的信譽,沒有實物擔保,只能用於真有良好信譽的優秀企業;抵押貸款則是由借款企業提供一定的固定資產抵押、證券抵押來作為抵押品,也有少數情況可用名牌商標的無形資產價值進行抵押,如果借款方違約,不能如期歸還貸款,則可拍賣商標權進行還貸。銀行貸款還有短期、中期與長期貸款之分,利率各不相同,企業須據貸款的用途與期限,選擇恰當的貸款種類。
(4)吸收股份,發行股票籌資
隨著社會化的大生產的發展與企業實行多元化產權的改制需要,在進行企業產權重組的同時通過吸收股份籌資,正越來越成為當前企業發展的一種主要方式。吸收股份籌資,主要是組織公司制企業時,向社會法人的定向募集股份,以及向本企業職工按改制的要求實施職工持股。對少數獲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的股票上市公司,則還可通過股票上市,向社會公眾募集股份。在轉換企業的體制、機制的同時,通過股份與股票運作也實現了籌資。
發行股票可以籌措社會資金,並分散企業風險,但股票也決不是如某些經營者誤認為的“不要還本付息的長期資金”。發行股票是向社會公眾交出一部份企業資產所有權,同時也意味著公眾擁有的所有權、收益權與對企業經營的公開監督。如果企業經營不理想,社會小股民雖然沒有對經營者的足夠的投票否決權,但他們可以拋出股票,“用腳來投票”,使企業的產權價格迅速下跌。
(5)發行企業債券籌資
對於市場信譽較好、現有負債比率較低、企業資產控制權又較重要,不可輕易發行股票,而且銷售額與盈利情況相對穩定,增加資本可以大幅度增加盈利的企業,可選擇申請發行債券來開展社會籌資。但發行債券也必增加企業的負債率與經營風險,因此需要慎重決策,並作好到期還本付息的計畫。
債券發行按償還期限可分為短期(l年以內)與中長期(l年以上)兩種;按照能否轉換為本企業股票可分為單純債券與可轉換債券兩種;按償還方式可分為分期償還式債券通知償還式債券與每年提存一部分償債基金、到期一次償付式債券三種;按有無擔保可分為有擔保企業債券無擔保企業債券兩種。企業應從實際出發,慎重決策。
(6)企業利用外資籌資
企業利用外資籌資不僅指貨幣資金籌資,也包括設備、原材料等有形資產籌資與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籌資。由於利用外資是一種跨國境的經濟行為,受外資政策、國家間政治關係、不同的文化傳統及國際金融狀況、外匯波動的影響均較大,因而須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按積極、合理、有效的原則開展。
利用外資包括利用國際性組織、外國政府、外國社團、外國企業與外國個人的資金。
外資的直接投資方式,主要有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合作開發等方式。合資經營是中外企業雙方按股份實行的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合作經營是中外企業雙方實行優勢互補的投資合資,但不按比例折成股權,憑雙方同意的合作契約分配利潤與分別承擔一定的權利、義務與風險,可以聯合經營,也可以委託我方經營,在合作期滿後全部財產無條件歸中方企業所有;合作開發是由中外合作者通過合作開發契約來共同進行風險大、投資多的資源開發,例如海上石油資源勘探開發等,一般在勘探階段由外方投資並承擔風險,開發階段由雙方共同投資,中方用開發收入還本付息。
外資的間接投資方式,主要有外國商業銀行貸款、發行國際債券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政府間技術經濟援助貸款、出口信貸補償貿易等方式。間接利用外資一般不涉及企業所有權與控制權喪失的問題,但需要用外匯還本付息,故除了一些優惠貸款外,可能有較大的風險。出口信貸則是由中方進口商品、設備而引進的外資,一種是賣方信貸,是賣方以允許延期付款的方式向買方(中方)提供的信貸,中方除先付一定比例的定金外,其餘貸款在全部交貨或設備投產後陸續償還,賣方貸款的利息與管理費也列入貨價內;一種是買方信貸,是賣方(外方)往來銀行直接向買方(中方)往來銀行提供的信貸,在每次交貨時分期支付。補償貿易則是中方以賒購的形式引進外方的設備與技術,待項目建成投產後,用該項目所生產的產品來償付引進費用的本息,或是用中外雙方商定的其他商品來還本付息,而不是用現匯來還本付息。以上各種利用外資的方式各有利弊,各有其適應的情況,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選用適當的方式。
(7)租賃籌資
租賃籌資是企業作為承租人,根據與出租人簽訂的租賃契約,付出一定的租金,來獲得在規定時期內租賃物的使用權或經營權的一種籌資方式。租賃籌資分對生產設備的租賃籌資與對企業的租賃籌資兩類。對生產設備的租賃籌資又分為融資租賃方式與服務性租賃方式兩種。
融資租賃是一種世界性的現代融資手段,在國外已十分普遍。融資租賃以專業性的租賃公司為出租人,租賃公司按承租企業的要求,由租賃公司向銀行貸款,再從國外或國內購入承租企業選定的新設備,並租賃給承租企業使用。租賃公司一般先收設備價款的15%-20%作定金,其餘租金則在設備投產後按月分期收取,承租企業所交的租金內容則包括設備的價款,租賃公司應取的利潤及租賃公司貸款所付的利息三部分。一般設備在3-5年內交清,大型設備可10年交清。在租金交清之前,所租設備的所有權屬租賃公司,而所租設備的使用權歸承租公司;在租金全部付清後,租賃公司出具產權轉移證書,把設備的所有權讓渡給承租企業。這種將“融資”與“融物”結合起來的租賃方式,其形象化的表述就是“借雞下蛋,以蛋還錢,最終得雞”。融資租賃方式使承租企業不必依靠貸款籌資,依託具有直接進口能力與經驗的租賃公司便能很方便地獲得所需的設備,並減少風險損失。對企業來說,無疑是開拓了一條“小錢辦大事,零錢辦整事,暫時沒錢也能辦好事”的融資融物的途徑。例如我國在近15年來,僅民航系統企業就以融資租賃方式獲得了價值120多億美元的大型民航客機,使我國的民航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中國重汽財務公司自1993年以來,對國內欲購中國重汽集團生產的“斯太爾”及“紅岩’牌重型汽車,但無力融資的企業實施了融資租賃,不到4年便累計融資租賃銷售16億元,使生產企業、承租企業與租賃企業均各受益。融資租賃方式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於承租企業必須決策正確,所租賃的設備迅見效益,並加強融資租賃業的法律、法規建設,這才能杜絕“欠租”現象,確保租賃信譽。
作為融資租賃的另一種形式,返租式租賃則是承租企業將自己已有的重大設備出售給租賃公司,再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租回而繼續使用。這實質上是以暫時出讓設備的所有權而獲得一筆急需的資金,同時保留設備的使用權。
生產設備的服務性租賃方式則是承租企業向租賃公司臨時租用一些短期使用的通用型機械或車輛,用租金換取一定時間內的設備使用權,而由租賃公司承擔設備的維修保養服務及設備的過時風險。其租金一般比融資租賃高,適於臨時短期使用情況。
對企業的租賃籌資是對出租企業實現所有權與經營的分離,由承租者通過交納租金而取得出租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的企業資產使用權與經營權的一種籌資方式。由此籌得的是出租企業的全部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企業的出租與租賃過程一般宜採取招投標的方式進行。通過企業出租,出租方可以盤活經營不善的閒置企業資產,獲得租金並解決員工的就業問題;承租方則可以籍此而最佳化組合社會資源,以較低的資金即可馬上實現生產能力的擴大,或實現上下游企業的一體化經營,使自有資本能更好地增值。
(8)盤活企業記憶體量資產籌資
對於經營不善的企業,往往是一方面資金短缺,但另方面又存在著嚴重的資產閒置與低效率運行,被人稱為“捧著金碗要飯吃”。通過合理壓縮原材料與中間半成品庫存,處理產成品積壓,收回被拖欠的應收貸款,提高勞動生產率與資金周轉次數,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出租出售閒置資產,盤活級差地租,開展出售專利技術、有償輸出管理、出售獨立銷售權等無形資產經營,調整企業經濟結構,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等措施,可以盤活企業的存量資產。這樣可以實現結構最佳化,流動加速,閒置資產變現,低效資產變高效,實際上也是一種有效的籌資渠道
對於企業集團來說,通過合理調度盤活內部的停滯資金,也是加速資金周轉的重要的籌資途徑。為此,應充分發揮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作用,利用各項資金的時間差與空間差,做到資金的總體有效利用。
(9)商業信用籌資
商業信用是在商品經營活動中的臨時短期性借貸融資形式。如商品賒銷、預收貨款、預收服務費、匯票貼現、拖後納稅及企業之間的資金拆借等方式,這些企業間相互提供的信用都能直接解決資金缺乏的問題。
(10)創業風險資金方式籌資
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由於存在高風險、高潛在利潤的特點,因而在創業階段可以通過社會上的創業風險基金實行籌資。美國著名的蘋果電腦公司就是在70年代由風險投資家馬克庫拉進行創業風險投資而發展起來的,馬克庫拉當年對蘋果公司投資9.1萬美元,十幾年後便擁有了蘋果公司1.54億美元的股票。這種高風險、高回報可能性的創業風險投資也正是我國一些有眼光的投資企業目前正在大力開展的事業。1998年初,上海新黃浦集團投資1億元與復旦大學合作開發人類基因工程,就是一種創業風險投資。
(11)基礎設施項目的BOT方式籌資
BOT方式是國際上通行的對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建設——經營——移交”合作方式,即對基礎工程項目實施投資招標,中標的投資者承擔建設資金,建成後投資方按契約獲得一定年限的經營收益權,經營期滿後再把工程設施移交回招標建設方。
中國廣西的來賓電廠B廠是中國首例BOT項目,已由法國電力公司與通用電氣阿爾斯通公司聯合中標,總投資6億多美元,現已啟動建設。長沙電廠、成都自來水六廠四期工程的BOT項目也在1998年初啟動招標。
BOT方式籌資並非僅限於外資投資,國內投資亦可。北京市宣武區環衛局在1997年對一批公共廁所的建設也套用了BOT方式籌資建設,向社會公開招標投資建廁,通過把公廁的產權與經營權分離來解決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投資。結果花市百貨商場率先中標,擁有了白廣路北口廁所的投資權與5年經營收益權,經營5年後再把公廁移交回宣武區環衛局。
(12)槓桿購買方式籌資
槓桿購買也稱舉債購買,這是國外中小企業在併購其他企業時的普遍方式。槓桿購買系籌資企業以擬購企業的資產做抵押取得貸款,然後取得的貸款支付購買企業所需的價款,不夠的部分則通常由籌資企業發行股票來補足。槓桿購買的前提則是企業併購決策必須正確,並擁有足夠的經營管理能力,否則會有較大的負債經營風險。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活動
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籌資
融資租憑
資金成本
成本習性
資金結構
證券投資組合
營運資金
固定預算
彈性預算
增量預算
定期預算
滾動預算
現金預算
投資中心
責任預算
責任報告
業績考核
內部轉移價格
營運能力
比例合併
半成品成本
保留盈餘
本利比
並行審計技術
標準成本中心
百分率法
本金
補償性餘額
標準工資
標準工資率
部門預算
保證
撥備
不合理保留利潤
邊際資金成本
保證債權
部門邊際貢獻
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體系
產值最大化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權比率
長期債務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財政赤字
財務預測
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困境
財務預算
財務政策
存貨
財務估價修正
籌資風險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監督
成本分配
長期償債能力
超額利潤
財務檢查財務總監
出資違約責任
財務診斷
存貨舞弊
差別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流動性風險
財務危機成本
財務資源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
財務欺詐
存貨投資
成本企劃
籌資渠道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財務結構
財務集中控制
財務支撐力
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異化
財務信息
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契約
財務預警
現金浮游量
產權比率
財務治理
充分就業預算
財務情況說明書

存貨損失
獨立董事
定額成本制度
定價成本
短期償債能力
電子預算
企業對外投資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獨立財務報告
單獨財務報表
定金
遞延年金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指標
負債結構
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營性資產
複合財務係數
法定資本制
過度資本化
固定資產折舊
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
股東財富最大化
固定資產租賃
公司公積金
工會資產
固定資產經濟壽命
股權投資差額
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金
股權收購
國庫單一賬戶
工資成本
股權重組
關聯方占款
股權出資
公司清算
固有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
獲利能力
財務諮詢
財務流程
會計報表

貨幣資金
合併價差
互補性資本
或有會計事項
或有支出
貨幣空間價值
經營槓桿
借貸資本
借款費用
經濟利潤
淨利潤
基準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經濟收益
精細化財務管理
借款管理
集成化財務管理
經營性資產
給付
拒絕履行
金融資產轉移
技術入股
會計成本
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欺詐
庫存現金管理
會計信息化
會計對象
會計本質
利息資本化
零營運資金管理
利潤庫
利潤質量
流動資產投資
利潤質
綠色財務管理
利潤計畫輪盤
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管理
利潤預算管理財務彈性
赤字財政
初始現金流量
存貨形態
存貨清查
COSO報告
次級債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