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述
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法國於1946年9月20日在南部旅遊勝地坎城舉辦了首屆電影節。
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最初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項。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創辦歷程
創辦初期
二十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特別是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1936年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之後便成為1938年的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強勢入圍1938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並還奪下最佳外國影片“穆索里尼獎”;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Jean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坎城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第一屆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internationaldufilm)。選擇坎城是因為那邊氣候舒適。
1939年6月,路易·盧米埃(LouisLumière)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1939年8月開始,美國片商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用豪華郵輪載著好萊塢明星如TyronePower、賈利·古柏(GaryCooper)、Annabella、NormanShearer、GeorgeRaft來到坎城辦派對、慶宴,一時之間吸引不少影迷駐足。但是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電影節隨即宣布取消;9月3日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
二戰之後
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辦坎城電影節,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屆。第一屆坎城電影節是在坎城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
自1946年第一屆以來,1948年跟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止舉辦。但是在1949年,電影節在新的大樓“電影節大樓”(Palaisdesfestivals)舉辦;法國人亦稱之為“紅地毯大樓”。
1968年5月19日因為受到“五月風暴”的影響被迫中斷。前一天5月18日,評審之一路易·馬盧辭職,楚浮、克勞德·貝黎(ClaudeBerri)、尚-蓋布里耶·艾比柯寇(Jean-GabrielAlbicocco)、克勞德·勒路許(ClaudeLelouche)、羅曼·波蘭斯基(RomanPolanski)跟尚盧·高達衝進“電影節大樓”的大廳,堅持要中斷影片的放映,目的是要“跟罷工的學生、勞工站在一起”。
正式定名
一直到2002年,電影節才把官方名稱定為“坎城電影節”(FestivaldeCannes).
活動設定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獎項設定
正式競賽長片獎項包括:
金棕櫚獎(LaPalmed'or),1955年創立,頒給最佳影片
評判團大獎(GrandPrix),頒給最有原創性或最有研究精神的影片
最佳女演員獎(LePrixd'interprétationféminine),頒給表現最佳的女演員
最佳男演員獎(LePrixd'interprétationmasculine),頒給表現最佳的男演員
最佳導演獎(LePrixdelamiseenscène),頒給表現最佳的導演
最佳劇本獎(LePrixduscénario),頒給表現最佳的編劇
評判團獎(LePrixdelaCritiqueinternationale),1946年特別創立
金攝影機獎(LaCamérad'or),頒給表現最佳的首部作,1978年成立
所有長片單元包含正式競賽、一種注目、國際影評人周、導演雙周。
正式競賽短片獎包括:
短片金棕櫚獎(LaPalmed'orducourt-métrage),頒給最佳短片
短片評判團獎(LePrixdujuryducourt-métrage)
金棕櫚獎
坎城電影節坎城影展至高無上的最大獎,相當於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因其獎盃為金制的棕櫚枝,故稱“金棕櫚獎”。
模型來源:遍植於坎城這座法國南部濱海城市的金銀兩色沙灘上的棕櫚樹。
在短片單元,還有一座“最佳短片”的金棕櫚獎,相當於奧斯卡的最佳真人短片獎。但一般意義上的“金棕櫚大獎”,僅指“最佳長片”的那尊。
獲金棕櫚大獎的影片主要有:維姆·門德斯的“鑽石級公路電影”《德州巴黎》、昆汀·塔倫蒂諾的“環型結構敘事典範”《低俗小說》、拉斯·馮·特利爾“殘酷難忍”的《黑暗中的舞者》、羅曼·波蘭斯基“黑暗侵襲”的《鋼琴師》、麥可·摩爾“極度狂熱”的《華氏911》等。
亞洲第一部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電影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先生的“前衛作品”《地獄門》,中國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大獎的作品為陳凱歌出品的《霸王別姬》(1993年,與澳大利亞女導演簡·坎皮爾執導的《鋼琴課》並列)。
評審會大獎(評審團大獎)
“評審會大獎”最初是偶然誕生的,如今已變成“坎城電影節第二大獎”的常設獎項。與威尼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的“評審會大獎”設定目的相同(彼二獎別稱“銀獅”、“銀熊”),旨在表彰“亞軍”(即“準最佳影片”)。
相比金棕櫚大獎得主往往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或話題性,獲得評審會大獎的影片則多因獨特的風格、犀利的觀點取勝。以中國為例,兩部獲得坎城評審會大獎的作品——張藝謀的《活著》、姜文的《鬼子來了》,都未在國內公映。許多金棕櫚大獎得主,在問鼎金葉之前,都曾獲得過“評審會大獎”。如:昆汀·塔倫蒂諾在《低俗小說》之前,曾憑《落水狗》獲該獎;拉斯·馮·特利爾在《黑暗中的舞者》之前,亦因《破浪》贏取此杯。
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編劇獎
坎城的演員獎,無男女主角與男女配角之分;
坎城的編劇獎,無原創劇本與改編劇本之分。
評審會獎(評審會特別獎)
地位相當於優秀影片獎或者傳媒推薦獎,屬於非常設獎項。頒獎原因多為評審會內部有2、3位評審,對某部頗具特色的影片極富好感,從而爭取到的特殊表彰。獲獎影片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評審會內部人氣較旺。譬如:1991年拉斯·馮·特利爾的《歐洲,歐洲》、1996年大衛·柯南伯格的《欲望號快車》、2004年科恩兄弟的《老婦殺手》和阿皮察朋·維爾拉瑟查庫的《熱帶病》等。
金攝像機獎、藝術貢獻獎、技術貢獻獎
這些獎項相當於奧斯卡獎的最佳攝像獎、最佳藝術指導/服裝設計獎、最佳化妝/視覺效果獎。比起奧斯卡獎對技術性獎項的細緻分類,坎城電影節的態度略顯不置可否。
其他獎項
評審會三十周年獎:2004年頒發給當時第七次入圍坎城電影節的“歐洲常青樹”肯·羅奇,性質相當於“終身成就獎”。
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由權威娛樂機構組成的評論性獎項,屬於坎城電影節之外的影評人獎,性質類似對應奧斯卡獎的各大影評人協會獎。各家媒體按4分制對參展影片進行評審,即:4分(完美,Excellent)、3分(優秀,Good)、2分(一般,NotBad)、1分(劣質,Bad)。獲獎者即各家媒體的綜合評價分數最高者,通常獲獎作品的得分應在3.2以上。
獲獎情況
獲獎次數
美國 | 18次 |
義大利 | 12次 |
法國 | 9次 |
英國 | 8次 |
丹麥、日本 | 4次 |
比利時、前蘇聯、瑞典、聯邦、德國、塞爾維亞、黑山 | 2次 |
阿爾及利亞、巴西、中國、捷克斯洛伐克、希臘、印度、伊朗、墨西哥、紐西蘭、波蘭、西班牙、瑞士、土耳其 | 1次 |
華語電影
1959年,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盪發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坎城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台灣導演):1960《倩女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坎城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17屆坎城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1983年岑范《阿q正傳》成為首部入圍坎城”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的大陸影片。
1990年,張藝謀《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第一部“金棕櫚”大獎華語影片,也是至今唯一一部),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獲最佳男主角(首位華人坎城影帝)。
1995年,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第48屆坎城最高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春光乍洩》入圍主競賽單元,奪得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坎城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坎城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坎城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坎城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薔薇的名字》、蔡明亮《你那邊幾點》獲坎城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選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哭泣女人》獲“一種注視”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清潔》(法國電影)摘坎城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華人坎城影后,首位亞洲坎城影后)。
2005年,鞏俐獲得“坎城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坎城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
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也是坎城電影節六十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春風沉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
2013年,賈樟柯的《天注定》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5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宣布,“金馬車獎”授予中國導演賈樟柯[(第一位華人導演獲該獎);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奪得最佳導演。
中日韓入圍
中國
1959:盪發與聖女
1960:倩女幽魂
1962:楊貴妃
1963:武則天
1975:俠女
1982:阿Q正傳
1988:孩子王
1990:菊豆
1991:邊走邊唱
1993:霸王別姬、戲夢人生
1994:活著、獨立時代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好男好女
1996:風月、南國再見,南國
1997:春光乍泄
1998:海上花、洞
1999:荊軻刺秦王、天上人間
2000:鬼子來了、一一、花樣年華
2001:千禧曼波、你那邊幾點
2002:任逍遙
2003:紫蝴蝶
2004:2046
2005:青紅、最好的時光、黑社會
2006:頤和園
2008:二十四城記
2009:春風沉醉的夜晚、復仇
2010:日照重慶
2013:天注定
2015:山河故人、刺客聶隱娘
日本
1952:暴風中的男人、源氏物語、波
1953:核子彈下的孤兒、大佛開眼
1954:地獄門、濁流
1955:近松物語、千姬
1956:活人的記錄、幻之馬
1957:米、Shiroisanmyaku
1958:雪國
1959:白鷺
1960:鍵
1961:弟弟
1962:化鐵爐的街
1963:切腹
1964:砂之女、一個人的太平洋
1965:怪談
1968:黑貓
1969:日本之青春
1971:暗之中的魑魅魍魎
1972:沉默
1974:卑彌呼
1975:死者田園祭
1978:愛之亡靈
1980:影子武士
1983:楢山節考、戰場上快樂的聖誕節
1985:三島由紀夫傳、再見箱舟
1986:馬克斯,我的愛
1987:女銜、親鷥白道
1988:暴風山岡
1989:黑雨
1990:死之棘
1993:奏鳴曲
1995:寫樂的感官世界
1997:鰻魚
1999:菊次郎的夏天
2000:御法度、人造天堂
2001:距離、月之沙漠、赤橋下的暖流
2003:沙羅雙樹、光明的未來
2004:無人知曉、攻殼機動隊Ⅱ
2005:痛擊
2007:殯之森
2010:極惡非道
2011:朱月之花、一命
2012:如沐愛河
2013:如父如子、稻草之盾
2015:海街日記
韓國
2000:春香傳
2002:醉畫仙
2004:老男孩、女人是男人的未來
2005:劇場前
2007:密陽、呼吸
2009:蝙蝠
2010:詩、下女
2012:在異國、金錢之味
歷屆獲獎名單
第一屆(1946年)
大獎(Grand Prix,相當於後來的金棕櫚):
De Rode enge大地將變成紅色(丹麥)勞·勞瑞岑
The Lost Weekend失去的周末(美) 比利·懷德
La Symphonie pastorale田園交響曲(法)讓·德蘭諾依
Brief Encounter相逢恨晚(英)大衛•里恩
Neecha Nagar貧民窟(印度)齊藤•阿南
Roma, citta aperta羅馬不設防(意)羅伯托·羅塞利尼
Maria Candelaria瑪麗亞•康狄萊里亞(墨西哥)埃米里奧•菲爾南德斯
HETS考驗(瑞典)阿爾夫·謝伊伯格
Die Letzte Chance最後的機會(瑞士)里奧波·林堡
Men Without Wings 沒有翅膀的男人(捷克)弗朗蒂塞克·卡普
Velikij perelom偉大的轉折(蘇聯)弗萊德里希·艾姆勒
評審團特別獎(Special Jury Prize):雷尼·克萊芒《鐵路英烈傳》La Bataille du Rail(法)
最佳導演:雷尼·克萊芒 鐵路英烈傳(法)
最佳男演員 :雷·米倫 失去的周末(美)
最佳女演員 :米歇爾·摩根 田園交響曲(法)
第二屆(1947年)
最佳心理愛情片:Antoine et Antoinette戀愛心裡頭(法)雅克•貝克
最佳驚險偵探片:The Damned海牙(法)雷尼•克萊芒
最佳社會片 :Crossfire雙雄鬥智(美)愛德華•迪麥特雷克
最佳音樂喜劇片:Ziegleld Follies齊格飛女郎(美)文森特•明奈利
最佳卡通片 :Dumbo小飛象(美)沃爾特•迪斯尼
第三屆(1949年)
大獎:The Third Man黑獄亡魂(英)卡洛·里德
最佳導演:雷尼•克萊芒The Walls of Malapaga馬拉帕加之牆(法、意)
最佳男演員:愛德華•G•魯賓遜 House of Strangers陌生人之家(美)
最佳女演員:伊莎•米蘭達 馬拉帕加之牆(法、意)
第四屆(1951年)
大獎:Miracolo A Milano米蘭的奇蹟(意)維托里奧•德•西卡;Froken Julie茱莉小姐(瑞典)阿爾夫•謝伊伯格
評審團特別獎:All About Eve彗星美人(美)約瑟夫•曼凱維奇
最佳導演獎:路易斯•布努艾爾 Los Olvidados被遺忘的人們(墨)
最佳男演員獎:麥可•雷德格列夫The Browning Version白郎寧觀點(英)
最佳女演員獎:蓓蒂•戴維斯 彗星美人(美)
第五屆(1952年)
大獎:Due Soldi Di Speranza兩分錢的希望(意)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Tragedy of Othello奧賽羅(摩洛哥)奧森•威爾斯
評審團特別獎 :Nous Sommes Tous Des Assassins我們都是殺人犯(法)安德烈•卡耶特
最佳導演獎:克里斯蒂安-雅克Fanfan La Tulipe勇士的奇遇(法)
最佳男演員獎 :馬龍•白蘭度Viva Zapatai薩巴達萬歲(美)
最佳女演員獎:李•格蘭特The Detective Story大偵探故事(美)
第六屆(1953年)
大獎:Le Salaire De La Pour恐懼的報酬(法、意)亨利-喬治•克魯曹
最佳男主角:查爾斯•瓦涅爾 恐懼的報酬(法、意)
最佳女主角:雪莉•布絲Come Back, Little Sheba蘭閨春怨(美)
第七屆(1954年)
大獎
Masaichi Nagata地獄門(日)衣笠貞之助
評審團特別獎:Monsieur Ripois紅心傑克(法)雷尼•克萊芒
第八屆(1955年)
金棕櫚獎(Palme d’Or);Marty馬蒂(美)迪爾伯特•曼
評審團特別獎 :Continente Perduto失去的大陸(意)里昂納多•邦齊等
最佳導演獎:謝爾蓋•瓦西里耶夫Geroite na Shipka石普卡的英雄(蘇) ;朱爾斯•達辛Rififi男人的爭鬥(法)
最佳表演獎(本屆未分男女主角) :史賓塞•屈塞Bad Day at Black Rock黑岩喋血記(美) ;全體演員A Big Family大家族(蘇)
第九屆(1956年)
金棕櫚獎 :Le Monde Du Silence沉默的世界(法)路易•馬勒、雅克-伊夫•科斯泰
評審團特別獎:LeMisterePicasso神秘的畢卡索(法)亨利-喬治•克魯曹
最佳導演獎:謝爾蓋•尤特凱維奇Othello奧賽羅(蘇)
最佳女演員獎:蘇珊•海沃德I'llCryTomorrow傷心淚盡話當年(美)
第十屆(1957年)
金棕櫚獎:TheFriendlyPersuaaion四海一家(美)威廉·惠勒
評審團特別獎:Kanal下水道(波)安傑·瓦依達、英格瑪·伯格曼DetSjundeInseglet第七封印(瑞典)
最佳導演獎:羅拔·布烈松UnCondamneaMortS'estEchappe逃亡者(法)
最佳男演員獎:約翰·基茨米勒LaValleeDeLaPaix和平山谷(捷克)
最佳女演員獎:朱列塔·瑪西娜LeNottiDiCabiria卡比里亞之夜(意、法)
第十一屆(1958年)
金棕櫚獎:LetyatZhuravli雁南飛(蘇)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評審團特別獎:MonOncle我的舅舅(法)雅克·大地
最佳導演獎:英格瑪·伯格曼NaraLivet生命邊緣(瑞典)
最佳男演員獎:保羅·紐曼TheLongHotSummer夏日春情(美)
最佳女演員獎:比比·安德森、英格麗杜琳、艾娃·達爾貝克、巴爾博·希-阿-奧爾娜斯 生命邊緣(瑞典)
第十二屆(1959年)
金棕櫚獎:OrfeuNegro黑人奧爾菲(法)馬塞爾·卡繆
評審團大獎:Sterne星(保)康拉德·沃爾夫
國際獎:路易斯·布努艾爾Nazarin納扎蘭(墨)
最佳導演獎:弗朗索瓦·特呂弗LesQuatreCentsCoups四百下(法)
最佳男演員獎:迪安·斯托克韋爾、奧森·威爾斯、布雷福德·迪爾曼compulsion朱門孽種(美)
最佳女演員獎:西蒙娜·西涅萊RoomattheTop金屋淚(英)
第十三屆(1960年)
金棕櫚獎:LaDolceVita甜蜜的生活(意)費德里柯·費里尼
評審團獎:Kagi鍵(日)市川昆、L'Avventura情事(意)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
最佳女演員獎:梅蓮娜·梅爾庫麗PoteTinKyriaki痴漢艷娃(希臘)、珍妮·莫羅ModeratoCantabile溫和的曲調(法)
第十四屆(1961年)
金棕櫚獎:Viridiana維莉迪安娜(西)路易斯·布努艾爾、VneAussiLongueabsence長別離(法、意)亨利·科爾比
評審團特別獎:MatkaJoannaodAniolow修女約安娜(波)耶日·卡瓦萊羅維奇
最佳導演獎:朱麗婭·索恩澤娃PovestPlamennykhLet烽火連天(蘇)
最佳男演員獎:安東尼·珀金斯GoodbyeAgain何日君再來(法、美)
最佳女演員獎:索菲婭·羅蘭LaCiociara烽火母女淚(意)
第十五屆(1962年)
金棕櫚獎:OpagadordePromessas諾言(巴西)阿塞爾莫·杜阿特
評審團特別獎:L'Eclisse蝕(意)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LeProcesJeanned'Arc聖女貞德的審判(法)羅伯特·布烈松
最佳表演獎:凱薩琳·赫本、拉爾夫·理查森、傑森·羅伯茲、迪安·斯托克韋爾LongDay’sJourneyintoNight長夜漫漫路迢迢(美)、麗塔·塔欣厄姆、默爾·梅爾文ATasteofHoney蜜的滋味(英)
第十六屆(1963年)
金棕櫚獎:Gattopardo浩氣蓋山河(意)盧契諾·維斯康提
評審團特別獎:AzPridjekocour一天一隻貓(捷)沃伊切克·亞斯尼、Harakiri切腹(日本)小林正樹
最佳男演員獎:理察·哈里斯ThisSportingLife超級的男性(英)
最佳女演員獎:瑪麗娜·芙拉迪L'ApeRegina女王蜂(意)
第十七屆(1964年)
金棕櫚獎:LesParapluiesdeCherbourg瑟堡的雨傘(法、德)雅克·德米
評審團特別獎:WomanoftheDunes沙丘中的女人(日)賴史河源宏
最佳男演員獎:安塔爾·帕傑爾Pacsirta雲雀(匈)、薩羅·烏爾濟Sedottaeabbandonata誘惑與遺棄(意)
最佳女演員獎:安妮·班克勞夫特ThePubpkinEater太太的苦悶(美)、巴巴拉·蓓麗OnePotatoTwoPotato天倫淚(美)
第十八屆(1965年)
金棕櫚獎:TheKnack-andHowtoGetIt訣竅(英)理察·萊斯特
評審團特別獎:Kwaidan怪談(日本)小林正樹
最佳導演獎:利·邱萊伊PadureaSpinzuratilor絞刑的森林(羅)
最佳男女演員獎:特倫斯·斯坦普、薩曼薩·埃加TheCollector蝴蝶春夢(美)
第十九屆(1966年)
金棕櫚獎:UnHommeetuneFemme男歡女愛(法)克勞德·勒盧許、SignoreeSignori紳士現形記(意)皮特洛·傑米
評審團特別獎:Alfie阿爾菲(英)劉易斯·吉爾伯特
最佳導演獎:謝爾蓋·尤特凱維奇LeninvPolshe列寧在波蘭(蘇)
最佳男演員獎:佩爾·奧斯卡森Sult飢餓(丹麥)
最佳女演員獎:瓦妮莎·雷德格列夫Morgan,ASuitableCaseforTreatment摩根(英)
第二十屆(1967年)
金棕櫚獎:Blow-up放大(英、意)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評審團大獎:Accident巫山夢(美)約瑟夫·羅西、SkupljcaiPerja愉快的吉普賽人(南)阿萊克桑達·佩特洛維奇
最佳導演獎:費倫斯·科薩Tizezernap一萬個太陽(匈)
最佳男演員獎:奧·科特雷ShloshaYaminveYeled三天與一個孩子(以)
最佳女演員獎:皮亞·德格馬克ElviraMadigan鴛鴦戀(瑞典)
第二十一屆(1968年)
(因法國“五月風暴”而中斷)
第二十二屆(1969年)
金棕櫚獎:If如果……(英)林德賽·安德森
評審團大獎:Adalen311931年的阿達倫(瑞典)波·維德伯格
最佳導演獎:格羅貝爾·洛夏AntoniodasMortes職業殺手安東尼奧(巴西)、沃伊切克·吉斯尼Vsichnidobrirodaci所有的好公民(捷)
最佳男演員獎:讓-路易·特林提格南特Z大風暴(法)
最佳女演員獎:瓦妮莎·雷德格列夫Isadora絕代美人(英)
第二十三屆(1970年)
金棕櫚獎:M.A.S.H.陸軍流動外科醫院(美)羅伯特·奧爾特曼
評審團大獎:IndagineSuunCittadinoAldisopradiognisospetto對一個不容懷疑的公民的調查(意)艾里奧·派特里
最佳導演獎:約翰·布爾曼LeotheLast最後李奧(英)
最佳男演員獎:馬塞洛·馬斯特洛阿尼Drammadellagelosia:tuttiiparticolarincronaca義大利式妒忌(意)
最佳女演員獎:奧塔維亞·皮科洛Metello梅泰洛(意)
第二十四屆(1971年)
金棕櫚獎:TheGo-between送信人(英)約瑟夫·羅西
評審團大獎:TakingOff起程(美)米洛斯·福爾曼、JohnnyGotHisGun強尼上戰場(美)多爾頓·特朗博
最佳男演員獎:里卡多·庫喬拉SaccoEeVenzetti薩科與方齊迪(意)
最佳女演員獎:基蒂·溫ThePanicinNeedlePark毒海鴛鴦(美)
第二十五屆(1972年)
金棕櫚獎:Laclasseoperaiavainparadiso工人階級上天堂(意)艾里奧·派特里、CasoMattei馬泰伊事件(意)弗朗西斯科·羅西
評審團大獎:Solaris飛向太空(蘇)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最佳導演獎:米克洛斯·楊秋MegKeraNep紅聖歌(匈)
最佳男演員獎:讓·揚恩Nousneviellironspasensemble我們不會白頭到老(法)
最佳女演員獎:蘇珊娜·約克Image幻想(愛爾蘭)
第二十六屆(1973年)
金棕櫚獎:Scarecrow稻草人(美)傑瑞·沙茲堡、Thehireling受僱者(英)艾倫·布里奇斯
評審團大獎:TheMotherandtheWhore媽媽和妓女(法)讓·尤斯塔厄
最佳男演員獎:吉安卡羅·吉安尼尼LoveandAnarchy愛情與混亂(意)
最佳女演員獎:喬安妮·伍德沃德TheEffectofGammaRaysonMan-in-the-MoonMarigolds雛鳳吟(美)
第二十七屆(1974年)
金棕櫚獎:TheConversation對話(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評審團大獎:I1Fioredellemilleeunanotte一千零一夜(意)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最佳男演員獎:傑克·尼科爾森TheLastDetail最後行動(美)
最佳女演員獎:瑪麗-約瑟·娜特LesViolonsduBal舞會的小提琴(法)
第二十八屆(1975年)
金棕櫚獎:Chroniquedesanneesdebraise烽火歲月志(阿爾及利亞)默哈邁德·萊哈達-哈米納
評審團大獎:TheEnigmaofKasparHauser卡斯帕·豪澤之謎(西德)沃爾納·赫佐格
最佳導演獎:米歇爾·布羅特LesOrdres命令(加拿大)、科斯塔·加夫拉斯SectionSpeciale特別法庭(法)
最佳男演員獎:維托里奧·加斯曼Profumodidonna女人香(意)
最佳女演員獎:瓦萊里亞·帕賴因Lenny倫尼(美)
第二十九屆(1976年)
金棕櫚獎:TaxiDriver出租汽車司機(美)馬丁·斯科西斯
評審團大獎:LaMarquised'OO侯爵夫人(德、法)艾里克·侯麥、CriaCuervos飼養烏鴉(西)卡洛斯·紹拉
最佳導演獎:伊托·斯高拉Bruttisporohi,cattaivi討厭、骯髒、下流(意)
最佳男演員獎:何塞·路易斯·戈麥斯LaFamiliadePasqualDuarte杜阿爾特的家庭(西)
最佳女演員獎:多米妮克·桑達TheHeritage遺產(意)、瑪麗亞·托羅希克D'dryue,holvan德里夫人您在哪(匈)
第三十屆(1977年)
金棕櫚獎:PadrePadrone我父、我主(意)保羅·塔維亞尼、維托里奧·塔維亞尼
最佳男演員獎:費爾南多·雷Elisa,vidamia埃麗莎,我的愛(西)
最佳女演員獎:雪莉·杜瓦爾3Women三女性(美)、莫尼克·梅居爾J.A.MartinPhotographer攝影師馬丁(加拿大)
第三十一屆(1978年)
金棕櫚獎:L'AlberoDegliZoccoli木屐樹(意)艾米諾·奧米
評審團大獎:ByeByeMonkey猴子的夢(意)馬可·費拉里、TheShout狂喊(英)耶吉·史柯利莫夫斯基
最佳導演獎:大島渚Empireofpassion愛的亡靈(日)
最佳男演員獎:強·沃特ComingHome歸返家園(美)
最佳女演員獎:吉爾·克萊伯格AnUnmarriedWoman不結婚的女人(美)、伊莎貝爾·於佩爾VioletteNoziere維奧萊特·諾齊埃爾(法)
第三十二屆(1979年)
金棕櫚獎:DieBlechtrommel鐵皮鼓(西德)沃爾克·施隆多夫、ApocalypseNow現代啟示錄(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評審團大獎:Siberaid西伯利亞頌(蘇)安德列·康察洛夫斯基
導演獎:特倫斯·馬利克TheDaysofHeaven天堂歲月(英)
最佳男演員獎:傑克·萊蒙TheChinaSyndrome大特寫(美)
最佳女演員獎:莎莉·菲爾德NormaRae諾瑪·蕾(美)
第三十三屆(1980年)
金棕櫚獎:Kagemusha影子武士(日)黑澤明、AllThatJazz爵士春秋(美)鮑勃·福斯
評審團大獎:MonOncleAmerique我的美國舅舅(法)阿倫·雷奈
最佳導演獎:克里茨托夫·扎努西TheConstantFactor山巔的呼喚(波)
最佳男演員獎:米歇爾·皮寇利SatltoNelVuoto跳進太空(法)
最佳女演員獎:阿努克·艾梅跳進太空(法)
第三十四屆(1981年)
金棕櫚獎:CzlowiekZZelaza鐵人(波蘭)安傑·瓦依達
評審團大獎:Leaanneeslumiere光年之外(瑞士、法)阿蘭·泰納
最佳男演員獎:烏戈·托戈內齊Latragediadiunuomoridiclo一個滑稽人的悲劇(意)
最佳女演員獎:伊莎貝爾·阿佳妮Possession著魔(法、德)/Quartet四重奏(英、法)
第三十五屆(1982年)
金棕櫚獎:Missing大失蹤(美)科斯塔·加夫拉斯、Yol自由之道(土耳其)伊瑪茲·古尼
評審團大獎:LanottediSanLorenzo聖洛倫索之夜(意)保羅·塔維亞尼、維托里奧·塔維亞尼
最佳導演獎:維爾納·赫佐格Fitzcarraldo陸上行舟(西德)
最佳男演員獎:傑克·萊蒙大失蹤(美)
最佳女演員獎:亞德維加·揚科夫斯卡-切斯拉克Unautreregard另一種眼光(匈)
第三十六屆(1983年)
金棕櫚獎:BalladofNarayama楢山節考(日)今村昌平
評審團大獎:MontyPython-TheMeaningofLife生活的意義(英)約翰·戈德斯通
最佳導演獎:羅伯特·布烈松L'argent金錢(法)、安德列·塔科夫斯基Nostalghia鄉愁(蘇)
最佳男演員獎:吉恩·瑪利亞·沃隆台LamortdeMarioRicci馬里奧·里奇之死(瑞士、法)
最佳女演員獎:漢娜·許古拉L'histoiredePiera皮耶拉的故事(意)
第三十七屆(1984年)
金棕櫚獎:Paris,Texas德克薩斯的巴黎(西德、法)維姆·文德斯
評審團大獎:Naplo親密旅程(匈)馬爾塔·梅薩羅斯
最佳導演獎:貝特朗·塔韋尼埃ASundayintheCountry鄉村星期天(法)
最佳男演員獎:弗·拉瓦爾、阿·蘭達TheInnocentSaints聖嬰(西)
最佳女演員獎:海倫·米倫Cal卡爾(英)
第三十八屆(1985年)
金棕櫚獎:Otacnasluzbenomputu爸爸出差去(南)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評審團大獎:Birdy鳥人(美)阿倫·帕克
最佳導演獎:安德列·泰西內Rendeu-vous激情密約(法)
最佳男演員獎:威廉·赫特KissoftheSpiderWoman蜘蛛女之吻(美)
最佳女演員獎:雪爾Mask面具(美)、諾瑪爾·亞里安德羅LaHistoriaoficial官方說法(阿根廷)
第三十九屆(1986年)
金棕櫚獎:TheMission傳道(英)羅蘭·約菲
評審團大獎:Offret犧牲(瑞典、法)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最佳導演獎:馬丁·斯科西斯AfterHours下班之後(美)
最佳男演員獎:米歇爾·布朗Tenuedesoiree晚禮服(法)、
鮑勃·霍普金斯MonaLisa蒙娜麗莎(英)
最佳女演員獎:巴巴拉·蘇科娃RosaLuxemburg羅莎·盧森堡(西德)、費爾南塔·托雷斯Euseiquevouteamour永遠愛我(巴西)
第四十屆(1987年)
金棕櫚獎:SousleSoleildeSatan惡魔天空下(法)莫里斯·皮亞萊特
評審團大獎:Pokayanie悔悟(蘇)坦吉茲·阿布拉澤
最佳導演獎:維姆·溫德斯DerHimmeluberBellin柏林蒼穹下(法、西德)
最佳男演員獎:馬切洛·馬斯楚安尼OciCiornia黑眼睛(意)
最佳女演員獎:巴巴拉·荷西ShyPeople害羞的人(美)
第四十一屆(1988年)
金棕櫚獎:PelleErobreren征服者佩雷(丹)比爾·奧古斯特
評審團大獎:AWorldApart分離的世界(英)克里斯·門傑斯
最佳導演獎:費爾南多·索拉納斯Sur南方(阿根廷)
最佳男演員獎:福雷斯特·惠特克Bird菜鳥帕克(美)
最佳女演員獎:巴巴拉·荷西、喬迪·梅、琳達·姆伍西分離的世界(英)
第四十二屆(1989年)
金棕櫚獎:sex,lies,andvideotape性、慌言和錄相帶(美)斯蒂文·索達伯格
評審團大獎:TropBellePourToi美得過火(法)貝特朗·布里葉、NuovoCinemaParadiso天堂電影院(意)朱塞佩·多納托雷
最佳導演獎:埃米爾·庫斯圖里卡GypsyCaravan流浪者之歌(南)
最佳男演員獎:詹姆斯·斯帕德性、謊言和錄相帶(美)
最佳女演員獎:梅麗爾·斯特里普ACryintheDark暗夜哭聲(澳大利亞)
第四十三屆(1990年)
金棕櫚獎:WildatHeart我心狂野(美)大衛·林奇
評審團大獎:Tilai法律(布吉納法索、瑞士、法)伊德沙·烏德瑞古、TheStingofDeath死亡之刺(日)小栗康平
最佳導演獎:帕維爾·隆金TaxiBlues藍色計程車(蘇、法)
最佳男演員獎:傑拉爾·德帕迪約CyranodeBergerac大鼻子情聖(法)
最佳女演員獎:克蕾絲蒂娜·揚達Interrogation審訊(波)
第四十四屆(1991年)
金棕櫚獎:BartonFink巴頓芬克(美)柯恩兄弟
評審團大獎:LaBelleNoiseuse不羈的美女(法)雅克·里維特
最佳導演獎:喬伊·柯恩巴頓芬克(美)
最佳男演員獎:約翰·特托圖巴頓芬克(美)
最佳女演員獎:伊蓮·雅格布TheDoubleLifeOfVeronica薇洛妮卡的雙面生活(法、波)
第四十五屆(1992年)
金棕櫚獎TheBestIntentions善意的背叛(丹)比爾·奧古斯特
評審團大獎:TheStolenChildren小小偷的春天(意、法)吉安尼·艾密里歐
最佳導演獎:羅伯特·阿爾特曼ThePlayer超級大玩家(美)
最佳男演員獎:提姆·羅賓斯超級大玩家(美)
最佳女演員獎:普妮拉·奧古斯特善意的背叛(丹)
第四十六屆(1993年)
金棕櫚獎:FarewelltoMyConcubine霸王別姬(中)陳凱歌、ThePiano鋼琴課(澳大利亞、法)簡·坎皮恩
評審團大獎:Faraway,SoClose咫尺天涯(德)維姆·文德斯
最佳導演獎:麥克·李Naked赤裸(英)
最佳男演員獎:大衛·修利斯赤裸(英)
最佳女演員獎:霍利·亨特鋼琴課(澳大利亞、法)
第四十七屆(1994年)
金棕櫚獎:PulpFiction黑色追擊令(美)昆丁·塔倫蒂諾
評審團大獎:BurntbytheSun毒太陽(俄)尼基塔·米哈爾科夫、ToLive活著(中)張藝謀
最佳導演獎
南尼·莫列提CaroDiario親愛的日記(意)最佳男演員獎葛優活著(中)最佳女演員獎薇娜·莉西QueenMargot瑪戈王后(法)
第四十八屆(1995年)
金棕櫚獎:Underground沒有天空的都市(法、德、匈)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評審團大獎:Ulysses’Gaze尤里西斯的凝視(法、意、希臘)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最佳導演獎:馬修·卡索維茨Hate仇恨(法)
最佳男演員獎:強納森·普萊斯Carrington玻璃情人(英)
最佳女演員獎:海倫·米蘭TheMadnessofKingGeorge瘋狂喬治王(英、美)
第四十九屆(1996年)
金棕櫚獎:Secrets&Lies秘密與謊言(英)麥克·李評審團大獎:BreakingtheWaves破浪(丹麥)拉爾斯·馮·特里厄
最佳導演獎:喬爾·科恩Fargo冰血暴(美)
最佳男演員獎:丹尼·艾特爾巴斯高·杜昆TheEighthDay第八日(比)
最佳女演員獎:白蓮達·彼芙蓮秘密與謊言(英)
第五十屆(1997年)
金棕櫚獎:Unagi鰻魚(日)今村昌平、ATasteofCherry櫻桃的滋味(伊朗)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評審團大獎:TheSweetHereafter意外的春天(加拿大)阿托姆·伊高揚
最佳導演獎:王家衛HappyTogether春光乍泄(香港地區)
最佳男演員獎:西恩·潘She’sSoLovely戀戀風暴(美)
最佳女演員獎:嘉菲·布琪NilbyMouth切勿吞咽(英)
第五十一屆(1998年)
金棕櫚獎:EternityandaDay永恆的一日(希臘)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評審團大獎:LifeIsBeautiful美麗人生(意)羅伯托·貝尼尼
最佳導演獎:約翰·鮑曼TheGeneral將軍(英)
最佳男演員獎:彼得·莫蘭MyNameisJoe我的名字是喬(英)
最佳女演員獎:艾洛迪·布申茲、娜塔莎·雷尼耶LaVieReveedesAnges兩極天使(法)
第五十二屆(1999年)
金棕櫚獎:Rosetta羅塞塔(比)尚-皮耶爾·達登內、呂克·達登內
評審團大獎:L’Humanite人,性本色(法)布魯諾·杜蒙
最佳導演獎:佩德羅·阿爾莫多瓦AllAboutMyMother我的母親(西)
最佳男演員獎:艾曼紐·斯高頓人,性本色(法)
最佳女演員獎:塞夫琳·卡尼爾人,性本色(法)、埃米莉·德昆內羅塞塔(比)
第五十三屆(2000年)
金棕櫚獎:DancerInTheDark在黑暗中漫舞(丹、瑞、法、荷、美)拉爾斯·馮·特里厄
評審團大獎:GuiziLaiLe鬼子來了(中)姜文
最佳導演獎:楊德昌AOneandaTwo一一(台灣地區、日本)
最佳男演員獎:梁朝偉InTheMoodForLove花樣年華(香港地區)
最佳女演員獎:比約克在黑暗中漫舞(丹、瑞、法、荷、美)
第五十四屆(2001年)
金棕櫚獎:TheSon’sRoom兒子的房間(意)南尼·莫列提
評審團大獎:ThePianoTeacher鋼琴教師(奧地利)麥可·漢內克
最佳導演獎:科恩兄弟TheManWhoWasn’tThere缺席的男人(美)、大衛·林奇MulhollandDrive穆荷蘭道(美)
最佳男演員獎:貝諾特·馬吉梅爾鋼琴教師(奧地利)最佳女演員獎:伊莎貝爾·於佩爾鋼琴教師(奧地利)
第五十五屆(2002年)
金棕櫚獎:ThePianist鋼琴家(法)羅曼·波蘭斯基
評審團大獎:TheManWithoutaPast沒有過去的男人(芬)阿基·考里斯馬基
最佳導演獎:林權澤Chihwaseon醉畫仙(韓)、保羅·托馬斯·安德森Punch-DrunkLove糊塗的愛(美)
最佳男演員獎:奧利維耶·古爾梅LeFils兒子(比)
最佳女演員獎:凱蒂·歐婷妮沒有過去的男人(芬)
第五十六屆(2003年5月)
金棕櫚獎:Elephant大象(美)格斯·范·桑特
評審團大獎:Uzak烏扎克(土)努里·貝吉·塞蘭
最佳導演獎:格斯·范·桑特大象(美)
最佳男演員獎:穆扎菲·奧德默、穆罕默德·艾米烏扎克(土)
最佳女演員獎:瑪麗·喬西·克羅茲LesInvasionsBarbares殘酷入侵(加)
第五十七屆(2004年)
金棕櫚獎:麥可·摩爾MichaelMoore《華氏911》
最佳女演員獎:張曼玉《清潔》(Clean)(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YagiraYuya《無人知曉》(NobodyKnows)(日本)
最佳導演獎:托尼·葛立夫TonyGatlif《優異者》(Exils)(法國)
最佳劇本獎:AgnJaoui《如像一般》(法國影片)
評審會大獎:朴贊郁ParkChan-Wook《老男孩》(韓國)(OldBoy)
評審會獎:科恩兄弟JoelCoen,EthanCoen阿皮差朋·維爾拉瑟查庫《老婦殺手》(TheLadykillers)(美國)
最佳金攝影機獎:KarenYedaya《Or》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Trafic》
最佳短片評審會獎:《Platlife》
金攝影機獎提名獎:中國導演楊超《旅程》中國
第五十八屆(2005年)
金棕櫚獎:L'Enfant孩子(法)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評審團大獎:Brokenflowers破碎之花(美)吉姆·賈木許
最佳導演獎:麥可·哈內克(MichaelHeneke)《躲避》(Cache)(法)
最佳男演獎:湯米·李·瓊斯(TommyLeeJones)《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TheThreeBurialsofMelquiadesEstrada)(美)
最佳女演員:漢娜·拉斯洛(HannaLaszlo)《自由地帶》
第五十九屆(2006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風吹稻浪》英國評審會大獎:《弗朗德勒》法國
評審團獎:《紅色之路》英國
最佳導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巴別塔》美國
最佳男演員:《光榮之路》(法國)5位男演員:JamelDebbouze、SamiBouajila、RoschdyZem、SamyNaceri、BernardBlancan
最佳女演員:《回歸》(西班牙)6位女演員:PenélopeCruz、CarmenMaura、LolaDuenas、BlancaPortillo、YohanaCobo、ChusLampreave
最佳編劇:阿爾莫多瓦《回歸》西班牙金攝影機:《布達佩斯島》
最佳短片金棕櫚:《sniffer》導演:BobbiePeers挪威、費比西獎:《氣候》/土耳其《巴拉圭樹吊床》/巴拉圭《BUG》/英國關注單元最佳影片:《江城夏日》導演:王超中國
第六十屆(2007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CristianMungiu《四月三周兩天》羅馬尼亞
評審會大獎:河瀨直美《殯之森》日本
60周年特別獎:加斯·范·桑特《迷幻公園》美國
最佳導演:朱利安·蕭貝爾《潛水鐘和蝴蝶》法國/美國
最佳編劇:費斯·阿金《在人生另一邊》土耳其/德國
最佳男主角:康斯坦丁·拉朗尼柯《驅逐》俄羅斯
最佳女主角:全度妍《密陽》韓國
金攝影機獎:ShiraGeffen/EtgarKeret《MEDUZOT》以色列
金攝影機特別獎:AntonCorbijn《Control》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ElisaMiller《VERLLOVER》墨西哥
最佳短片評審會獎:安東尼·陳《Ahma》MarkAlbiston《RUN》新加坡
評審會獎:瑪嘉·莎塔碧/波斯波利斯《我在伊朗長大》法國/美國
評審會獎:卡洛斯·雷加達斯《沉默的陽光》墨西哥/法國/荷蘭關注單元最佳影片:CrisitanNemescu《加州之夢》羅馬尼亞
第六十一屆(2008年)
金棕櫚大獎《牆壁之間》ENTRELESMURS/THECLASS(法國)
評審會大獎《格莫拉》Gomorra(義大利)
評審會特別獎凱薩琳·德納芙(法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美國)
評審團獎《大牌明星》Divo,Il(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努里·比格·錫蘭《三隻猴子》(土耳其)
最佳男演員獎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切-格瓦拉》(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獎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越線》(巴西)
最佳編劇獎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羅娜的沉默》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飢餓》Hunger (英國)金攝影機特別獎《ilsmourronttoussaufmoi》(俄羅斯)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盤封管》megatron(羅馬尼亞)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Tulpan》(哈薩克斯坦)
第六十二屆(2009年)
【主競賽單元評審陣容】
主席:伊莎貝爾·於佩爾IsabelleHuppert–法國女演員
阿薩·阿吉托AsiaArgento-義大利女演員/導演/編劇
努瑞·比格-科蘭NuribilgeCeylan-土耳其導演/編劇/演員
李滄東LeeChang-dong-韓國導演
詹姆斯·卡瑞JamesGray-美國導演
漢弗·科瑞什HanifKureishi-英國作家/編劇.
舒淇ShuQi-中國台灣女演員
羅賓·萊特·賓RobinWrightPenn-美國女演員
【短片評審陣容】
主席:約翰·波曼JohnBoorman-英國導演
波塔德·波尼羅BertrandBonello-法國導演
費瑞德·波舍德FeridBoughedir-突尼西亞導演
利昂·希爾維亞LeonorSilveira-葡萄牙女演員
【競賽單元完整入圍名單】
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Almodovar)-《破碎的擁抱》(Abrazosrotos,Los)(西班牙)
(1999年《關於母親的一切》獲評審團大獎)
安德里亞·阿諾德(AndreaArnold)-《魚缸》(FishTank)(英國/荷蘭)
雅克·歐迪亞(JacquesAudiard)-《先知》(UnProphète)(法國)
馬可·貝羅奇奧(MarcoBellocchio)-《獲獎》(Vincere)(義大利/法國)
簡·坎皮恩(JaneCampion)-《明星》(BrightStar)(澳大利亞/英國/法國)
(1993年《鋼琴課》獲金棕櫚)
伊莎貝爾·科賽特(IsabelCoixet)-《東京之聲的地圖》(MapoftheSoundsofTokyo)(西班牙)
格扎維埃·吉亞諾利(XavierGiannoli)-《起源》(Al'Origine)(法國)
米歇爾·漢內克(MichaelHaeneke)-《白絲帶》(RubanBlanc)(德國/奧地利/法國)
李安(AngLee)-《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TakingWoodstock)(美國)
(1996年《冰風暴》獲最佳劇本獎)
肯·羅奇(KenLoach)-《尋找埃里克》(LookingforEric)(英國)
(2006年《風吹麥浪》獲金棕櫚)
婁燁(LouYe)-《春風沉醉的晚上》(Nuitd'ivresseprintannière)(法國/中國)
布里蘭特·曼多薩(brillanteMendoza)-《基納瑞》(Kinaray)(菲律賓)
加斯帕·諾(GasparNoé)-《遁入虛無》(SoudainleVide)(法國)
朴贊郁(ParkChan-wook)-《蝙蝠》(Thirst)(韓國)
阿倫·雷乃(AlainResnais)-《野草》(LesHerbesFolles)(法國/義大利)
(1980年《我的美國舅舅》獲評審團大獎)
埃利亞·蘇雷曼(EliaSuleimane)-《時光依舊》(TheTimeThatremains)(以色列/法國/比利時/義大利)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Tarantino)-《無恥混蛋》(InglouriousBasterds)(美國)
(1994年《低俗小說》獲金棕櫚)
杜琪峯(JohnnieTo)-《復仇》(Vengeance)(中國香港)
蔡明亮(TsaiMing-liang)-《臉》(Faces)(中國台灣)
拉斯·馮·提爾(VonTrier)-《反基督者》(Antichrist)(丹麥/瑞典/法國)
(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獲金棕櫚)
【“一種關注”單元入圍名單】
奉俊昊(Joon-hoBong)-《母親》(Mother)
阿蘭·卡瓦利埃(AlainCavalier)-《和平女神》(Irene)
李·丹尼爾斯(LeeDaniels)-《真愛》(Precious)
丹尼斯·德庫爾(DenisDercourt)-《明日黎明》(DemaineDesL'Aube)
HeitorDehalia-《隨波逐流》(adrift)
巴赫曼·戈巴迪(BahmanGhobadi)-《無人熟識貓人》(NobodyKnowsAboutThePersonCats)
CiroGuerra-《風的旅程》(TheWindJourneys)
MiaHansen-Love-《孩子的父親》(LePereDeMesEnfants)
HannoHofer,RazvanMarculescu,CristianMungiuandConstantinPropescu,IoannaUricaru-《黃金時代的故事》(TalesFromTheGoldenAge)
NickplayKhomeriki-《黑暗的故事》(TaleInTheDarkness)
YorgosLanthimos-《狗牙》(Dogtooth)
帕沃爾·羅金(PavelLounguine)-《皇帝》(Tzar)
拉雅·馬丁(RayaMartin)-《獨立》(Indepencia)柯內流·波藍波宇(CorneliuPorumboiu)-《警察,形容詞》(Police,Adjective)
彭力·雲旦拿域安(Pen-EkRatanaruang)-《少女》(Nymph)
胡阿·佩德羅·羅德里格斯(JoaoPedroRodrigues)-《像個男人去死》(ToDieLikeAMan)
HaimTabakman-《大開眼界》(EyesWideOpen)
沃里克·桑頓(WarwickThornton)-《賽門和黛利拉》(Sampson&Deliah)
JeanVanDeVelde-《沉默的軍隊》(TheSilentArmy)
2009年《白絲帶》(德國影片)獲金棕櫚大獎。
第六十三屆(2010年)
金棕櫚大獎《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泰國)
評審會大獎《尖叫的男人》(法國/比利時/查德)
評審團大獎《神與人》(法國)
最佳導演獎馬修·阿馬立克(《巡演》,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賈維爾·巴登(《美錯》西班牙/墨西哥
吉馬諾(《我們的生活》義大利/法國)
最佳女演員獎朱麗葉·比諾什(《合法副本》,法國)
最佳編劇獎李滄東(《詩》,韓國)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閏年》(墨西哥)最佳短片金棕櫚獎《母狗的故事》
"一種關注"大獎洪尚秀(《夏夏夏》,韓國)
一種關注"評審團獎《十月》秘魯"一種關注"最佳表演獎《唇》(阿根廷)
"電影基石"一等獎朱霍·庫奧斯曼恩(《畫商》,芬蘭)
"電影基石"二等獎樊尚·卡爾多納(《飛越雲端》,法國)
"電影基石"三等獎《第五縱隊》/《無欲無求》美國/塞爾維亞
第六十四屆(2011年)
最佳電影 《生命之樹》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美)
評審會大獎《腳踏車少年》導演:達內兄弟(比利時)《安納托利亞往事》導演:努里·比格·錫蘭(土耳其)
評審團獎《刨根問底》導演:麥溫·勒·貝斯柯(法)
最佳導演獎《亡命駕駛》導演:尼可拉斯(美)
最佳編劇獎《腳註》(以色列)
最佳女演員獎《憂鬱症》克里斯·鄧斯特(美)
最佳男演員獎《藝術家》讓·杜·雅爾丹(法)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穿越國境》(法國)
最佳短片特別提名獎《46號運動衫》(比利時)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獎《lasacacias》導演:PabloGiorgelli(阿根廷)
“一種關注”大獎《阿里郎》導演:金基德(韓)《停站間》導演:安德里亞斯·德里森(法)
“一種關注”評審團獎《伊蓮娜》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法)
“一種關注”最佳導演獎《再見》導演:穆哈默德·拉素羅夫(法)
“電影基石”一等獎《信》導演:DoroteyaDroumeva(德)
“電影基石”二等獎《DRARI》導演:KamalLazraq(法)
“電影基石”三等獎《夜間飛行》導演:SonTae-gyum(韓)
第六十五屆(2012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愛》法/德/奧地利
評審會特別獎《天使的一份》英/法
評審會大獎《現實》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卡洛斯·雷加達斯《光之後》墨/法/荷
最佳男演員獎麥德斯·米科爾森《狩獵》丹麥
最佳女演員獎克里斯蒂娜·佛羅托、考斯米娜·斯坦達《越過群山》羅馬尼亞
最佳編劇獎克里斯蒂安·蒙吉烏《越過群山》羅馬尼亞
金攝影機最佳處女作獎《南方的野獸》美國
最佳短片獎《沉默》土耳其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露西亞之後》導演:米歇爾·弗蘭克 墨西哥
“一種關注”評審團特別卓越獎《塞拉耶佛的孩子》導演:艾達·貝基克 德國/法國/土耳其
“一種關注”評審團特別獎《難忘之夜》導演:古斯塔夫·科爾韋恩伯努瓦·德萊賓 法國
“一種關注”最佳女演員獎《雙面勞倫斯》蘇珊·克萊芒《愛你沒道理》艾米莉·德凱恩
第六十六屆(2013年)
第66屆坎城電影節於2013年5月15日開幕,史蒂文·史匹柏被任命為評審會主席。2013年共有1858部電影報名坎城,近80部入圍影片將在兩周內展映,其中包括中國導演賈璋柯的《天注定》、中國香港導演杜琪峯的《盲探》和中國香港導演劉韻文的《過界》。
第六十七屆(2014年)
根據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7日發佈的訊息,紐西蘭著名女導演簡·坎皮恩將出任今年5月14日至25日舉行的第67屆坎城電影節評審會主席。
第六十八屆(2015年)
第68屆坎城電影節將於2015年5月13日到24日在法國坎城舉行,侯孝賢新作《聶隱娘》入圍競賽單元,不久前才宣布開拍的賈樟柯新片《山河故人》也順利入選,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片《海街日記》、金棕櫚得主格斯·范·桑特的《青木原樹海》、美國導演托德·海因斯的女同題材話題作《卡蘿爾》等都將參與金棕櫚獎角逐。
第六十九屆(2016年)
台北時間5月12日凌晨,坎城當地時間晚上18點,第69屆坎城電影節正式開幕。
歷屆之最
歷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 | |
---|---|
第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女導演 | |
簡·坎皮恩 | 紐西蘭籍女導演於1993年第46屆憑藉《鋼琴課》將金棕櫚大獎收入囊中,此外還於1986年憑《果皮》獲得第39屆短片金棕櫚獎,成為唯一一名同時獲得金棕櫚大獎與短片金棕櫚獎的導演。 |
第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 | |
陳凱歌 | 中國導演陳凱歌於1993年第46屆憑《霸王別姬》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位獲得過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包括華語影人),與之同時獲得金棕櫚獎的是紐西蘭籍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的《鋼琴課》,這也是坎城歷史上罕見的“雙黃蛋”。 |
獲獎最多的導演(3次最佳導演獎、1次金棕櫚獎、1次評審團大獎) | |
科恩兄弟 | 喬爾·科恩與其弟伊桑·科恩先後於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1996年第49屆《冰血暴》、2001年第54屆《缺席的人》三度獲得最佳導演獎,此外還於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獲得金棕櫚獎、於2013年第66屆《醉鄉民謠》獲得評審團大獎。 |
獲得兩次金棕櫚獎的導演 | |
阿爾夫·斯約堡 | 先後於1946年第1屆《伊麗斯和上尉的心》、1951年第4屆《朱麗小姐》兩度獲得電影節大獎(金棕櫚前身)。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先後於1972年第25屆《對話》、1979年第32屆《現代啟示錄》兩度獲得金棕櫚獎。 |
今村昌平 | 先後於1983年第36屆《禉山節考》、1997年第50屆《鰻魚》兩度獲得金棕櫚獎。 |
埃米爾·庫斯圖里察 | 先後於1985年第38屆《爸爸出差去了》、1995年第48屆《地下國度》兩度獲得金棕櫚獎。 |
比爾·奧古斯特 | 先後於1988年第41屆《征服者佩爾》、1992年第45屆《情天未老》兩度獲得金棕櫚獎。 |
達內兄弟 | 讓·皮埃爾·達內與呂克·達內先後於1999年第52屆《美麗羅塞塔》、2005年第58屆《孩子》兩度獲得金棕櫚獎。 |
麥可·哈內克 | 先後於2009年第62屆《白絲帶》、2012年第65屆《愛》兩度獲得金棕櫚獎,此外還於2005年第58屆憑《隱藏攝像機》獲得最佳導演獎,之前還於2001年第54屆憑《鋼琴教師》獲得評審團獎。 |
擔任過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的女演員(10位) | |
奧莉薇·黛·哈佛蘭(1965年第18屆)、索菲亞·羅蘭(1966年第19屆)、米歇爾·摩根(1971年第24屆)、英格麗·褒曼(1973年第26屆)、讓娜·莫羅(1975年第28屆&1995年第48屆)、弗朗索瓦絲·薩岡(1979年第32屆)、伊莎貝爾·阿佳妮(1997年第50屆)、麗芙·烏曼(2001年第54屆)、伊莎貝爾·於佩爾(2009年第62屆)、簡·坎皮恩(2014年第67屆) | |
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女演員 | |
海倫·米倫 | 先後於1984年第37屆憑《卡爾》、1995年第48屆憑《喬治王的瘋狂》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
伊莎貝爾·於佩爾 | 先後於1978年第31屆憑《維奧萊特·諾齊埃爾》、2001年第54屆《鋼琴教師》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
芭芭拉·赫希 | 先後於1987年憑《羞怯的人》、1988年第41屆憑《隔離的世界》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也是唯一一位蟬聯影后的女演員,不過第二次獲獎時是與同片的其他兩位女演員。 |
兩次獲得最佳男主角的男演員 | |
傑克·萊蒙 | 先後於1979年第32屆憑《中國綜合症》、1982年第35屆憑《大失蹤》兩度獲得最佳主角獎。 |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 先後於1970年第23屆憑《匹薩一角》、1987年第40屆《黑眼睛》兩度獲得最佳主角獎。 |
最年輕的影帝/影后 | |
柳樂優彌 | 2004年第57屆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憑《無人知曉》擊敗中國男演員梁朝偉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成為坎城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
艾米莉·德奎恩 | 1999年第52屆年僅18歲的艾米莉·德奎恩憑藉《羅塞塔》成為坎城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后, 而此前最年輕的影后為伊莎貝爾·於佩爾,她於1983年第36屆憑《皮耶拉的故事》獲得影后是才22歲。 |
唯一榮獲金棕櫚獎的紀錄片 | |
《華氏911》 | 麥可·摩爾的《華氏911》於2004年第57屆獲得金棕櫚獎,從而成為歷屆上唯一一部榮獲金棕櫚獎的紀錄片。 |
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 | |
賈樟柯 | 2015年5月14日晚舉行的2015年坎城導演雙周開幕式上,中國導演賈樟柯被授予“金馬車”獎,成為獲得這一榮譽的首位華人導演。“金馬車獎”是坎城導演雙周2002年設立的終身成就獎,由法國電影導演協會負責評選,目的是表彰“純粹的電影天才”,獎項的名稱源自法國電影宗師讓·雷諾瓦作品《金馬車》。此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大衛·柯南伯格、吉姆·賈木許等知名導演曾獲得這一殊榮。 |
首位獲得榮譽金棕櫚獎的女性影人 | |
阿涅斯·瓦爾達 | 2015年在第68屆坎城電影節閉幕典禮上,將頒發榮譽金棕櫚獎給阿涅斯·瓦爾達。僅伍迪·艾倫於2002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於2009,以及貝納多·貝托魯奇於2011年領到這份坎城電影節董事會頒發的至高獎項,頒發給作品享譽全球,卻從未獲得金棕櫚獎的導演。阿涅斯·瓦爾達是首位領到該獎座的女性導演:她以傳奇性的幽默感發表感言:“我的電影從來沒像他們的賣座!” |
華人評審
1997年:大陸女演員鞏俐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1998年:大陸導演陳凱歌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2001年:台灣導演楊德昌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2003年:大陸導演姜文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2004年:香港導演徐克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2005年:香港導演吳宇森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導演楊德昌擔任短片單元的評審團主席。
2006年: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電影節的評判團主席,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該年評審成員亦包括中國大陸女演員章子怡。
2007年:香港女演員張曼玉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2008年:台灣導演侯孝賢獲邀任電影基金獎與短片競賽獎評審團主席。
2009年:台灣女演員舒淇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章子怡二度擔任電影基金獎與短片競賽獎評審。
2011年:香港導演杜琪峯和製片人施南生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2013年:台灣導演李安獲邀擔任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章子怡擔任“一種關注”單元的評審。
2014年:大陸導演賈樟柯獲邀擔任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全球電影大獎
國家 | 電影大獎 |
---|---|
中國 | 金雞百花獎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金像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中國珠海電影節|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台灣金馬獎|中國長春電影節|香港電影雙周刊評獎|中國電影世紀獎 |
美國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奧斯卡金像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金酸梅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美國影評人協會獎|美國電影學會獎 |
法國 | 法國凱撒電影獎|坎城國際電影節 |
新加坡 |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
韓國 | 百想藝術大獎 |釜山國際電影節| 青龍電影節|大鐘獎 |
日本 | 日本電影學院獎|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旬報獎 |
俄羅斯 |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
阿根廷 |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
英國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電影節 |
義大利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斯洛伐克 | 斯洛伐克國際電影節 |
德國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瑞士 | 洛加諾國際電影節 |
加拿大 |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 |
歐洲 | 歐洲電影獎 |
埃及 | 開羅國際電影節 |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世界著名電影節
世界11大A級電影節及獎項
電影節名稱 | 舉辦地 | 獎項名稱 | 發起時間 | 中國獲獎電影人及作品 |
坎城電影節 | 法國坎城 | 金棕櫚獎 | 1946年9月20日 | 1975年電影《俠女》獲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陳凱歌的《孩子王》、《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張藝謀的《菊豆》、《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王家衛的《春光乍泄》、《花樣年華》,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都曾在坎城國際電影節摘得重要獎項。2005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獎。 |
威尼斯電影節 | 義大利威尼斯 | 聖馬克金獅獎 | 1932年8月6日 | 1956年,《神筆》獲得中國第一個威尼斯獎項。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大獎。1994年,夏雨因在姜文執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成功表演而摘得影帝。此外,張元的《過年回家》、田壯壯的《小城之春》以及蔡明亮執導的《不散》均獲得獎項肯定。2005年,是中國電影人在威尼斯大火的一年,李安的《斷臂山》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關錦鵬的作品《長恨歌》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交流獎,李玉導演的影片《紅顏》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獎。由賈樟柯執導的《三峽好人》在(07年)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擒獲”金獅獎。 |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 日本東京 | 金麒麟獎 | 1985年10月28日 |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2003年,霍建起的《暖》獲金麒麟獎。2004年陸川的《可可西里》獲評審特別獎。2005年,金雅琴憑藉《我們倆》獲最佳女主角獎;我國台灣導演侯孝賢獲黑澤明獎;楊亞洲的《泥鰍也是魚》獲最佳藝術貢獻獎。第五代著名攝影師呂樂執導的影片《十三棵泡桐》榮獲第十九屆東京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德國柏林 | 金熊獎 / 銀熊獎 | 1951年6月 | 中國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備受青睞,獲得銀熊獎的有《三個和尚》、《本命年》、《紅粉》、《太陽有耳》、《我的父親母親》,《香魂女》、《喜宴》同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05年顧長衛憑藉電影《孔雀》獲得了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2007年,大年初一,之前名字只為少數圈內人所知的中國導演王全安,憑藉影片《圖雅的婚事》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 俄羅斯莫斯科 | 聖·喬治獎 | 1959年 | 《老兵新傳》、《小鯉魚跳龍門》、《革命家庭》、《鹿鈴》、《出嫁女》等影片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過大獎。 |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 捷克 | 水晶球獎 | 1946年7月5日 | 《鋼鐵戰士》、《白毛女》、《新兒女英雄傳》、《人民的戰士》、《祝福》、《聶耳》、《良家婦女》、《女兒紅》等均在該電影節上有所斬獲。該獎項帶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近來不太為人所知。 |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 | 加拿大蒙特婁 | 美洲大獎 | 1977年8月25日 |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邊城》、《黃河謠》、《山水情》、《黑駿馬》、《太陽鳥》等均得到過電影節大獎。2000年,鞏俐憑藉《漂亮媽媽》獲最佳女演員獎。2006年9月,由楊亞洲執導,倪萍、劉威主演的電影《雪花那個飄》獲得第30屆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獎。 |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 西班牙 | 金貝殼獎 \ 銀貝殼獎 | 1953年9月21日 | 張揚的《洗澡》、《向日葵》,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均在該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等重要大獎。 |
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 阿根廷 | 金樹商陸獎 | 1989年11月6日 | |
開羅國際電影節 | 埃及 | 金字塔獎 | 1976年11月7日 | 2000年,馮小剛的《一聲嘆息》獲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字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特別提及獎等諸多大獎。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中國上海 | 金爵獎 | 1993年6月 | 《紅櫻桃》獲上海國際電影節“xxx記者杯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2002年陶紅憑藉《生活秀》獲最佳女演員獎;《生活秀》獲最佳影片、最佳攝影獎。2004年《茉莉花開》獲評審會大獎。顧美華憑藉《美麗上海》獲最佳女演員獎。2005年黃欣、一凡《求求你,表揚我》獲最佳編劇獎;趙薇憑藉《情人結》獲最佳女演員獎;《求求你,表揚我》獲評審會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