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第61屆坎城電影節在台北時間2008年5月26日晨落幕,中國影人無一得獎,但他們心繫祖國災區、在坎城籌得近千萬善款,體現出的大義和團結,贏得了各國電影人的尊重。在電影節開幕的前兩天,中國四川發生8.0級大地震,很多中國影人已經無心參展參賽。但出於尊重,賈樟柯、吳宇森等還是如約前往。他們把坎城變成了為災區籌款的一個平台,總計籌款接近1000萬人民幣。本屆評審會主席西恩·潘說:“他們每一個人都值得尊敬。”
獲獎名單
5月25日,在法國坎城舉行的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各大獎項揭曉,土耳其導演努里-比爾蓋·傑伊蘭在獲獎後與媒體見面。傑伊蘭憑藉電影《三隻猴子》獲得最佳導演獎。法國當地時間5月25日晚(台北時間5月26日凌晨),第61屆坎城電影節正式閉幕。法國影片《牆壁之間》奪得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土耳其導演努里-比爾蓋·傑伊蘭憑《三隻猴子》獲最佳導演,本尼西奧·德爾·托羅憑《切·格瓦拉》獲最佳男主角,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憑《越線》獲最佳女主角,中國參賽片《二十四城記》與獎項無緣。以下為獲獎名單:
獎項 | 獲獎者 | 國別 |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 《牆壁之間》 | 法國 |
評審會大獎 | 《格莫拉》 | 義大利 |
評審會特別獎 | 凱薩琳·德納芙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法國 美國 |
評審團獎 | 《美色男伶》 | 義大利 |
最佳導演獎 | 尼瑞·貝利奇·柯蘭 《三隻猴子》 | 土耳其 |
最佳男演員獎 |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切·格瓦拉》 | 西班牙 |
最佳女演員獎 |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 《越線》 | 巴西 |
最佳編劇獎 | 達內兄弟 《羅納的沉默》 | 比利時 |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獎 | 《飢餓》 | 英國 |
金攝影機特別獎 | 除了我他們都死了》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 | 俄羅斯 |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 《盤封管》(megatron) | 羅馬尼亞 |
“一種關注” 最佳影片 | 《Tulpan》 導演:sergey dvortsevoy | 哈薩克斯坦 |
競賽單元完全入圍名單
台北時間4月23日下午18點27分,第61屆坎城電影節正式對外公布了競賽單元入圍名單,中國導演賈樟柯將攜新片《二十四城記》與世界級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維姆·文德斯一起競爭金棕櫚大獎。在這19部影片中,《二十四城記》是唯一一部中國影片,去年在坎城風光無限的日韓軍團集體缺席,此前呼聲甚高的由王全安導演執導的《火鳳凰》也意外出局。據可靠訊息透露,往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都有21部影片,今年至少應有2部神秘影片會保留至開幕前才曝其真身。另外,史匹柏與哈里森·福特合作的新片《奪寶奇兵4》,夢工廠的《功夫熊貓》和伍迪·艾倫的新片《午夜巴塞隆納》和韓國導演金知雲的西部片《好傢夥、壞傢伙、怪傢伙》都會在坎城展映。
演員娜塔莉·波特曼、導演阿隆索·卡隆和理奇德·鮑查雷布等人組成的評審團將和西恩·潘一起為坎城選出本屆的“金棕櫚”得主。
第61屆坎城電影節各單元入圍片單如下:
主競賽單元:
影片名稱 | 導演 | 國別 |
《二十四城記》 24 City | 賈樟柯 Zhangke jia | 中國 |
《愛慕》 Adoration | 阿托姆·伊戈揚 Atom Egoyan | 加拿大 |
《切·格瓦拉》 Che | 斯蒂文·索德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 西班牙 |
《聖誕節的傳說》 Un Conte de noel | 阿諾·德斯普里欽 Arnaud Desplechin | 法國 |
《盲流感》(開幕片) Blindness | 費爾南多-梅里爾斯 Fernando Mereilles | 巴西 |
《三隻猴子》 Three Monkeys | 尼瑞·貝利奇·柯蘭 Nuri Bilge Ceylan | 土耳其 |
《三角洲》 Delta | Kornel Mundruczo | 匈牙利 |
《美聲男伶》 Divo, Il | 帕拉諾·斯瑞提諾尼 Paolo Sorrentino | 義大利 |
《格莫拉》 Gomorra | 馬特奧·加諾尼 Matteo Garrone | 義大利 |
《雷瑞娜》 Leonera | 帕布羅·塔皮諾 Pablo Trapero | 阿根廷 |
《奧布邊疆》 La Frontiere de l'aube | 菲利普·加萊爾 Philippe Garrel | 法國 |
《越線》 Linha de Passe | 沃爾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丹妮拉·托馬斯 Daniela Thomas | 巴西 |
《我的魔力》 My Magic | 丘金海 Eric Khoo | 新加坡 |
《調包嬰兒》 Changeling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 美國 |
《帕勒莫槍擊案》 The Palermo Shooting | 維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 德國 |
《塞比斯》 Serbis | 布利蘭特·曼多薩 Brillante Mendoza | 菲律賓 |
《牆壁之間》 Entre Les murs | 勞倫·坎迪特 Laurent Cantet | 法國 |
《紐約提喻》 Synecdoche, New York | 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 美國 |
《兩個情人》 Two Lovers | 詹姆斯·格雷 James Gray | 美國 |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 Waltz With Bashir | 阿里·福爾曼 Ari Folman | 以色列 |
《羅納的沉默》 The Silence of Lorna | 讓·皮埃爾·達內 AJean-Pierre Dardenne 呂克·達內 Luc Dardenne | 比利時 |
影片名稱 | 導演 | 國別 |
《奪寶奇兵4》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 斯蒂文·史匹柏 | 美國 |
《功夫熊貓》 Kung-Fu Panda | 馬克·奧斯本 Mark Osborne 約翰·史蒂芬森 John Stevenson | 美國 |
《好傢夥壞傢伙怪傢伙》 The Good, The Bad, The Weird | 金知雲 Ji-Woon Kim | 韓國 |
《午夜巴塞隆納》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 美國 |
影片名稱 | 導演 | 國別 |
《東邪西毒》 Ashes of Time Redux | 王家衛 Wong Kar-wai | 中國香港 |
《時間和城市》 Of Time And City | 特倫斯·戴維斯 Terence Davies | 英國 |
《被通緝和渴望的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 | Marina Zenovich | 英國/美國 |
《瘋狂的血》 Crazy Blood | Marco Tullio Giordana | 義大利/法國 |
評審會單元:
影片名稱 | 導演 | 國別 |
《第三波》 The Third Wave | 埃爾森·湯普森 Alison Thompson | 美國 |
影片名稱 | 導演 | 國別 |
《飢餓》 Hunger | 史蒂夫-麥奎因 Steve McQueen | 英國 |
《A festa da menina morta》 | 馬修斯·納克加勒 Matheus Nachtergaele | 巴西 |
《放學之後》 Afterschool | 安東尼奧·坎波斯 Antonio Campos | |
《De Ofrivilliga》 | 魯本·奧斯陸 Ruben Ostlund | 瑞典 |
《我要看》 Je veux voir | Joana Hadjithomas Khalil Joreige | 法國 |
《約翰尼和狗》 Johnny Mad Dog | 阿瑪特·伊斯卡拉特 Amat Escalante | 法國 |
《Los Bastardos》 | 阿瑪特·伊斯卡拉特 Amat Escalante | 墨西哥 |
《現代生活》 La vie moderne | 雷蒙德·德帕爾頓 Raymond Depardon | 法國 |
《鹽海》 JMilh handha al-bahr | Annemarie Jacir | 巴勒斯坦 |
《O' Horten》 | 本特·哈姆 Bent Hamer | 挪威/德國 |
《Soi Cowboy》 | 托馬斯·卡拉易 Thomas Clay | |
《停車》 Parking | 鍾孟宏 Chung Mong-Hong | 中國台灣 |
《東京!》 Tokyo! | 奉俊昊 Bong Joon-ho 米歇爾·剛瑞 Michel Gondry 列奧·卡拉克斯 Leos Carax | 法國/日本 |
《東京奏鳴曲》 Tokyo Sonata | 黑澤清 Kiyoshi Kurosawa | 日本 |
《Tulpan》 | Sergey Dvortsevoy | 德國 |
《泰森》 Tyson | 詹姆斯·托馬克 James Toback | 美國 |
《凡爾賽》 Versailles | 皮埃爾·紹勒爾 Pierre Schoeller | 法國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 劉奮鬥 | 中國 |
《九朵雲》 Cloud Nine | 安德拉斯·德里森 Andreas Dresen | 德國 |
《溫迪和露西》 Wendy and Lucy | 凱利·雷夏德 Kelly Reichardt | 美國 |
評審名單公布
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組委會29日晚公布了本屆電影節評審會8名成員的名單。他們將和評審會主席、美國導演兼演員西恩·潘一起共同決定今年金棕櫚獎的最終歸屬。這8位評審會成員分別是義大利演員塞爾吉奧·卡斯特里托、美國女演員娜塔麗·波特曼、德國女演員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臘、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泰國知名電影人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法國製片人及導演拉希德·布查拉、擁有法國和伊朗雙重國籍的女導演瑪贊·莎塔碧和法國女演員讓娜·巴利巴爾。
評審中,年輕的波特曼格外引人關注。她因在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出色表演而廣受好評,但隨後,她選擇了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學位,直到幾年前才憑藉《星球大戰前傳》重回演藝圈。此外,擁有雙重國籍的莎塔碧在2007年憑藉《我在伊朗長大》這部卡通片獲得了當年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她在這部自傳式影片中探討了宗教和民族等敏感話題,引發了不少爭議。她與巴利巴爾直到最後一刻才被電影節組委會列入評審名單。
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14日至25日在法國坎城舉行。
“法國”頒給法國“金棕櫚”
第61屆坎城電影節在法國坎城正式落下帷幕。由法國本土導演勞倫·坎迪特執導的影片《牆壁之間》最終摘得金棕櫚。本屆坎城電影節事先就強調新時代的歐洲意識,從獲獎名單來看也是舉賢不避親,幾乎將重要獎項都給了歐洲電影,只有影帝影后給了兩個美洲人。而華語電影唯一的參賽片、賈樟柯的《24城記》一無所獲。《牆壁之間》冷門奪魁
法國影片《牆壁之間》是一部反映中學生學習生活的小成本影片,它的奪魁是絕對的冷門。導演勞倫·坎迪特是第一次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而原著作者、編劇兼主演弗朗索瓦·貝戈多也是第一次參與演出,但該片最終卻成了征服幾乎所有評審的黑馬。影評人認為,《牆壁之間》獲獎原因在於,它關注了當今歐洲的各種族共存問題,不同膚色、不同文化和價值觀的人相互學習相互交融,這是法國人倡導的“融入”社會理念的銀幕再現。這也是21年後法國電影在本土重新摘取“金棕櫚”。《大牌明星》生動有趣
保羅·索倫蒂諾的《大牌明星》獲得評審團獎,該片導演今年已經是第三次入圍坎城競賽單元,這次終於沒有空手。影片拍得生動有趣,著實值得獎勵。《格莫拉》廣受好評
義大利人這回也賺得盆滿缽滿。影片《格莫拉》獲得了評審會大獎,該片是講述黑幫題材的影片,風格鮮明,放映後就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尼瑞·貝利奇·柯蘭(《三隻猴子》)
土耳其電影《三隻猴子》講述的是家庭危機。影片繼承了導演尼瑞·貝利奇·柯蘭一貫風格,對白很少,許多心理變化和劇情衝突是通過人物的眼神來傳達。燈光、攝影、人物,無不體現出一個大導演的掌控能力。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切·格瓦拉》)
美國人本尼西奧·德爾·托羅由於在《切·格瓦拉》中有著出色表演,成為了最沒有爭議的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跟去年的奧斯卡以及此前的幾屆電影節相似,傳記片對一個演員的表演果然有著額外加分。評審會主席西恩·潘說:“他是我們評審會每個評審都一致認為表演最好的。”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越線》)
在頒獎典禮之前,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的呼聲不如《獅子籠》和《羅娜的沉默》的女主角來得高。然而,她的演技征服了評審會,把影后這樣的殊榮給了第一次出演電影的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不過懷孕不久的她剛剛不幸流產,所以無法來坎城,片中扮演其母親的女演員和導演上台代她領獎。撼動
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2008年5月26日落幕,令人遺憾的是,華語影片“顆粒無收”。法國本土電影《牆壁之間》榮獲最高獎項金棕櫚獎;影帝由主演《切·格瓦拉》的本尼西奧·德爾·托羅獲得;影后則是主演巴西電影《越線》的女星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賈樟柯昨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地震後的成都和自己都無需坎城的肯定,《二十四城記》是獻給所有中國觀眾的。
坎城很“悶”很歐洲
坎城電影節一向以新銳、文藝著稱,今年尤甚,從揭幕影片《盲流感》開始,參賽片的沉重命題讓整個電影節都瀰漫著“沉悶”的氣息。好萊塢大導演索德伯格的《切·格瓦拉》長達4個小時,大量的長鏡頭,“嚇”跑了一半觀眾;而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的《帕勒莫槍擊案》因畫面跳躍導致不少觀眾昏昏欲睡……
有影評人指出,“參賽導演目前大都在好萊塢發展,去年底今年初的‘編劇罷工’事件影響了他們電影的品質,其他歐洲本土電影一直缺乏‘故事性’,才會讓人感覺今年的坎城特別‘悶’。”
而三大權威電影雜誌《綜藝》、《銀幕》和《好萊塢報導》分別以“清冷”、“拎了個空包”、“平庸的市場,散漫的烏雲”為標題形容本屆電影節的狀況。
外界“失算”《二十四城記》
參加本屆電影節的華語片,除《二十四城記》為主競賽單元參賽片外,《牛郎織女》、《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也參與了其他單元的角逐。不過,最終華語影片集體敗北。
呼聲最高的《二十四城記》雖未獲獎,但不影響片方與主創的心情,因為該片已通過坎城的平台成功賣出,繼法國電影公司以近八位數高價購得其國際發行權後,該片的日本發行權也被日最大電玩公司購得。
記者昨日採訪了業內人士,他們大多認為,《二十四城記》太中國化,包括“停薪留職”等概念,外國觀眾難以理解,也讓眾評審“看走了眼”。賈樟柯本人也表示,拍片時並沒有想過海外觀眾的問題,“這部電影我是很有誠意地拍給中國觀眾的,每一個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所以就這部電影而言,成都和我都不需要坎城的肯定,它是我獻給所有中國觀眾的。”
“中國力量”撼動坎城
雖然沒能獲獎,但華語影人在本屆電影節上卻以另一種形式“綻放”在坎城。
賈樟柯、章子怡、梁朝偉、吳宇森、劉嘉玲、趙薇、王家衛等眾多電影人,集體把坎城變成了汶川大地震的募捐現場。據粗略統計,中國影人在此募集了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的資金和物資。所有華語影人也都沒有走上喜慶的紅地毯。
面對他們的愛國力量,很多國際影人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本屆電影節評審會主席西恩·潘,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茱莉、達斯汀·霍夫曼等分別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中國地震災情的關切。茱莉更表示希望有機會以聯合國親善大使的身份前往災區探訪。顯然,中國影人在坎城釋放的愛國情緒,比那些獎項更讓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