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片名:米蘭的奇蹟
原片名:Miracolo a Milano
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
主演:埃瑪·克瑞姆悌克 Emma Gramatica ....La vecchia Lolotta
法朗西斯哥·克麗薩諾 Francesco Golisano ....Totò
保羅·斯陶帕 Paolo Stoppa ....Rappi
Guglielmo Barnabò ....Mobbi
國家/地區: 義大利
類型: 奇幻 / 劇情 / 喜劇
片長:法國:92分鐘 /美國:100分鐘
對白語言: 義大利語
上映日期: 1951年2月8日
劇情介紹
米蘭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大城市,這地方在反動統治和美帝國主義的控制下,貧窮的人們都被生活逼迫得走投無路,他們有的避居在郊區的荒地上,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可是有錢的人們都還是企圖把他們趕走,而他們只要一個小房子生活和睡覺而已。
好心的老婆婆羅洛塔在捲心菜地里拾到了一個剛出生的棄嬰,她養育了這個孩子,並給他起名為豆豆。可是,好景不長,年老的婆婆死去了,豆豆再一次成為了孤兒,他被送到孤兒院並在那裡長大,十八歲出院後,他流落到米蘭城外的貧民區,在他的倡導下窮人們竟然在一片空地上搭出了一個個簡易的窩棚區,他儼然成了他們的“救世主”。而越來越多的窮人也爭相來到這個熱鬧的貧民區,並做起了小生意,操起了自己的本行。
女僕埃利維奇也來到了這個貧民區,她的美麗善良深深地吸引了豆豆,而埃利維奇也被豆豆的熱心勇敢而折服。在貧民區,豆豆幫助了很多人,還救了一個性格懦弱、想要自殺的青年。
人們在這個新建的小鎮過了一段快樂平靜的生活,偶然他們發現他們腳下竟然是油田,正當他們滿心歡喜時,地產商要收回這塊空地開發石油,而將所有窮人趕走。已在天堂的羅洛塔下凡送給淘淘一隻魔鴿幫助他們心想事成,“魔鴿”可以聽任差遣,幫助窮人如願以償。在魔鴿的幫助下,窮人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毛皮大衣、新帽子等。還在這塊土地受到地產商威脅之時,趕走了警衛隊,為窮人們解了燃眉之急。人們對豆豆崇拜之極,不斷讓他幫助自己實現願望。
不幸的是“捕獵天使”卻抓走了 “魔鴿”,於是窮人又陷入了困境。好在最後羅洛塔尋回“魔鴿”,在鴿子失而復得的過程里窮人們歷經磨難,最後,在老婆婆的幫助下窮人們終於騎著掃帚飛向夢中的幸福天堂。
精彩視點
該片拍攝於1951年,由維多留·得·西卡導演,獲得了第四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作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重要奠基人的維多留·得·西卡在本片中融入了幻想式寓言,傳達了社會底層人民對主宰社會的壟斷階級的鬥爭呼聲。片中隱晦和虛幻迂迴的表現手法,令影片具有了詩一般的隱喻色彩,從而給這部新現實主義影片注入了一種富有魅力的抒情風格。幕後製作
影片是導演德西卡繼《偷腳踏車的人》後又一部新現實主義作品,影片以一個現代寓言故事,將人們的日常生活細節和新穎奇特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尖銳地批判了社會現實和人性的弱點,歌頌了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讓觀眾在輕鬆和歡笑中獲得感悟,從貧困的現實中看到生活的希望,激勵戰後的義大利人們重振生活的勇氣和重建家園的信心,是對新現實主義主題的一次升華。
影片的另一個譯名《慈航普渡》,其實更精確地從佛教的出發點要求人們保持善良之心,將愛心寄予社會,以此營造一個大眾的樂園。
該片拍攝於1951年,由維多留·得·西卡導演,獲得了第四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作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重要奠基人的維多留·得·西卡在本片中融入了幻想式寓言,傳達了社會底層人民對主宰社會的壟斷階級的鬥爭呼聲。片中隱晦和虛幻迂迴的表現手法,令影片具有了詩一般的隱喻色彩,從而給這部新現實主義影片注入了一種富有魅力的抒情風格。
《偷腳踏車的人》推出後次年,德西卡又拍攝了本片,跟前作相比,想像力高漲但條理稍嫌不足。影片描述米蘭郊區一個叫托托的青年,在妻子死後一心為當地的窮苦百姓謀福利。在當地發現油井後,富人要收回土地開採石油,驅趕所有窮人;托托在天使的眷佑下,派來一隻“魔鴿”,運載了所有的窮人一同飛往幸福的樂土。影片在新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又融入了浪漫幻想和寓言的表現方法,比起單純反映殘酷現實的寫實手法,更加新穎別致,屬於一部又甜又酸的社會喜劇。
所獲獎項
獲第四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導演簡介
維托里奧·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義大利著名導演、演員, 1902年7月7日生於義大利拉齊奧州,1974年11月13日在巴黎去世。
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復興中重要導演,而且是一位極具才幹與魅力的演員。他的Bicycle Thieves(1948)是對戰後義大利勞工階級生活的深入研究,體現出一種自然風格。他在當時所具有的意義,從歷史的觀點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他早年致力於演戲,一九二三年首次在舞台上作職業性演出,二十年代時是一位相當受歡迎的舞台偶像與歌星。三十年代後,他又兼做導演。1942年導演的《孩子們在看》一片在他的導演生涯中有著重大的意義,被稱為義大利新寫實電影的先驅作品,其價值十分崇高。他的片子幾乎都由查薩特尼編劇。他是義大利名副其實的影壇巨匠。
影片賞析
《米蘭奇蹟》中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倒不是那隻神奇的鴿子到來之後所出現的種種奇觀,而是淘淘初到這片棚戶區的一個溫暖的鏡頭。冬天很冷,寒風洌洌,流浪者們都哆哆嗦嗦地在跺腳,這時,天上突然撒下一束光,這是一束太陽光從雲縫裡漏下來的,但得西卡明顯的不想把它處理得很寫實,這是多么溫暖的一道陽光啊,特別是對這些饑寒交迫的人們來說,於是這道光採用了很奇特的表現手法——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人造的感覺。不完全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所限,而是和導演的幽默風格和人道主義關懷緊密聯繫的。人們紛紛躲進了這道光所能照到的小小圓圈,人緊挨著人,互相取暖,這是多么幸福的片斷啊。但是雲層移動,雲縫很快消失,失望隨即重新籠罩了這個棚戶區。
偉大的新現實主義導演得西卡在《偷腳踏車的人》之後,於1951年拍攝了這部幻想電影。它不是浪漫派,當然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它都是十足的浪漫派,但是它的主角依然是當時義大利的最底層,它反映了他們的痛苦和歡樂,用電影實現了他們的夢想,發泄了他們對於特權階層的憤怒,這是得西卡用浪漫譜寫的一曲人道主義的頌詩。然而似乎導演隱諱地表達了這些幻想的不真實,上文那個我最喜歡的鏡頭,可能就是導演的隱喻。
故事講述了孤兒淘淘被一位樂觀的老婦所收養,老婦死後他進入了孤兒院,長大後,雖然他一無所有,但他繼承了老婦的樂觀、善良、助人為樂等諸多優點,很快,他就以自己的善良打動了這個城市的流浪者們,他們一起選定了一處地方建起了棚戶區。但是在這塊地上意外發現了石油,於是地產大亨企圖趕走他們。情況緊急時,老婦的靈魂出現,送給淘淘一隻有求必應的鴿子,淘淘利用鴿子教訓了地產大亨,最後帶領大家飛向天堂。
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很多特技非常的簡陋,但是有兩樣東西足以彌補特技的缺陷,並給這部電影難以磨滅的光輝。它們是導演自始至終的深切的人道主義關懷,和完美繼承卓別林的笑中帶淚的肢體幽默。淘淘是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具有完美人格的男孩,雖然他一無所有,但他保持了自己的尊嚴與善良,並教導別人從貧困中看到生活的希望。這完全是得西卡的烏托邦,在戰後的艱難歲月,這個烏托邦一定幫助了許多人重拾生活的勇氣和重建家園的信心。片中的米蘭是破敗而無生氣的,然而看看今天的米蘭,已經成為了義大利足球的驕傲和歐洲時尚中心,這難道不是活生生的“米蘭奇蹟”么?在米蘭的重建之中,那些建設者、勞動者、決策者在這個烏托邦的精神帶領之下,把米蘭真正地建設成了天堂。這是得西卡在天之靈應該瞑目的。
它的另一成功之處,就是繼承了卓別林的優良傳統,讓幽默無時不刻流淌在生活的原生狀態,讓幽默真正地附著在善良與尊嚴之上。比如片中對於警察的戲弄和對於地產商的諷刺,都達到了鬧而不亂、克制而辛辣的效果,當年的金棕櫚頒發給嘎納並不感冒的喜劇片,這些幽默橋斷是功不可沒的。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歷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第一屆 《鐵路之戰》 法國 | 第三屆 《第三者》 英國 | 第四屆 《米蘭的奇蹟》 義大利 | 第四屆 《朱麗小姐》 瑞典 | 第五屆 《奧賽羅》 美國 | 第五屆 《兩分錢的希望》 義大利 | 第六屆 《恐懼的代價》 法國 | 第七屆 《羅生門》 日本 | 第八屆 《馬蒂》 美國 | 第九屆 《寂靜的世界》 法國 | 第十屆 《四海一家》 美國 | 第十一屆 《雁南飛》 蘇聯 | 第十二屆 《黑人奧威爾》 法國 | 第十三屆 《甜蜜的生活》 義大利 | 第十四屆 《維莉迪安娜》 西班牙 | 第十五屆 《諾言》 巴西 | 第十六屆 《豹》 義大利 | 第十七屆 《瑟堡的傘》 法國 | 第十八屆 《訣竅》 英國 | 第十九屆 《男歡女愛》 法國 | 第十九屆 《這些先生和太太們》 義大利 | 第二十屆 《放大》 英國 | 第二十二屆 《如果》 英國 | 第二十三屆 《陸軍野戰醫院》 美國 | 第二十四屆 《送信人》 英國 | 第二十五屆 《工人階級上天堂》 義大利 | 第二十六屆 《稻草人》美國 | 第二十六屆 《僱工》 英國 | 第二十七屆 《對話》 美國 | 第二十八屆 《烽火歲月志》 阿爾及利亞 | 第二十九屆 《出租汽車司機》 美國 | 第三十屆 《我父我主》 義大利 | 第三十一屆 《木屐樹》 義大利 | 第三十二屆 《鐵皮鼓》 西德 | 第三十二屆 《現代啟示錄》 美國 | 第三十三屆 《影子武士》 日本 | 第三十三屆 《爵士樂大全》 美國 | 第三十四屆 《鐵人》 波蘭 | 第三十五屆 《自由之路》 土耳其 | 第三十五屆 《失蹤》 美國 | 第三十六屆 《楢山節考》 日本 | 第三十七屆 《德克薩斯的巴黎》 德國、法國 | 第三十八屆 《爸爸出差去了》 南斯拉夫 | 第三十九屆 《傳道》 英國 | 第四十屆 《撒旦的陽光下》 法國 | 第四十一屆 《征服者佩爾》 丹麥 | 第四十二屆 《性,謊言,錄像帶》 美國 | 第四十三屆 《我心狂野》 美國 | 第四十四屆 《巴頓·芬克》 美國 | 第四十五屆 《善意的背叛》 丹麥 | 第四十六屆 《霸王別姬》 中國、《鋼琴課》 澳大利亞 | 第四十七屆 《低俗小說》 美國 | 第四十八屆 《地下》 南斯拉夫 | 第四十九屆 《秘密和謊言》 英國 | 第五十屆 《櫻桃的滋味》 伊朗 | 第五十屆 《鰻魚》 日本 | 第五十一屆 《永遠的一天》 希臘 | 第五十二屆 《羅塞塔》 比利時 | 第五十三屆 《黑暗中的舞者》 丹麥 | 第五十四屆 《兒子的房間》 義大利 | 第五十五屆 《鋼琴家》 法國 | 第五十六屆 《大象》 美國 | 第五十七屆 《華氏911》 美國 | 第五十八屆 《孩子》 比利時 | 第五十九屆 《風吹稻浪》 法國/愛爾蘭/英國 | 第六十屆 《四月三周兩天》 羅馬尼亞 | 第六十一屆 《牆壁之間》 法國 | 第六十二屆 《白絲帶》 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