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stival , Czehosovakia )由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部主辦。是該國舉辦的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1946年(第一屆)至1949年(第四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從1950年(第五屆)起在療養勝地卡羅維·發利舉行 。從1946年創辦至1958年, 除1953年和1955年沒有舉行外,每年6 、7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1959年起同蘇聯創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替舉行, 改為兩年一次。該電影節從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品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中國電影在其中的11屆獲得過獎項,並在1988年以《芙蓉鎮》一片捧回了“水晶地球儀大獎”。
電影節口號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促進各國人民的崇高關係,爭取各國人民之間的持久友誼。”
舉辦城市
卡羅維·發利是捷克斯洛伐克西部的一座歷史小城,它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有名的泉水之城。“卡羅維·發利”是“查理溫泉”的意思。該電影節由國家電影部主辦,電影節的主題是:為了和平,為了人類的幸福,為了各國的自由而鬥爭,也為了幫助開發中國家的電影事業。該電影節設立的獎項較多,最高獎是水晶地球儀獎,其次是評審會特別獎和利迪策玫瑰獎(利迪策是捷克一村莊,二戰時被德寇燒光,此獎為紀念反法西斯而設),還有和平獎、勞動獎、世界進步獎、爭取自由鬥爭獎等等。
A級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由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部主辦。是該國舉辦的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1946年(第一屆)至1949年(第四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從1950年(第五屆)起在療養勝地卡羅維·發利舉行 。從1946年創辦至1958年, 除1953年和1955年沒有舉行外,每年6 、7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1959年起同蘇聯創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替舉行, 改為兩年一次。
卡羅維. 發利國際電影節和俄羅斯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替舉行,逢雙年為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逢單年為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因此二家合算一個A級國際電影節。
中國電影參加
從1950年起,新中國電影參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主要由社會主義國家參加的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先後有8部初期的故事片及其創作者獲獎。其中,《中華兒女》獲爭取自由鬥爭獎,《趙一曼》主演石聯星或演員獎(1950年第五屆);《鋼鐵戰士》獲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新兒女英雄傳》導演史東山獲導演獎(1951年第六屆);《內蒙人民的勝利》編劇王震之獲編劇獎,《翠崗紅旗》的攝影師馮四知獲攝影獎(1952年第七屆)。 1988年《芙蓉鎮》一片捧回了“水晶地球儀大獎”。
全球電影大獎
國家 | 電影大獎 |
---|---|
中國 | 金雞百花獎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金像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中國珠海電影節|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台灣金馬獎|中國長春電影節|香港電影雙周刊評獎|中國電影世紀獎 |
美國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奧斯卡金像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金酸梅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美國影評人協會獎|美國電影學會獎 |
法國 | 法國凱撒電影獎|坎城國際電影節 |
新加坡 |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
韓國 | 百想藝術大獎 |釜山國際電影節| 青龍電影節|大鐘獎 |
日本 | 日本電影學院獎|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旬報獎 |
俄羅斯 |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
阿根廷 |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
英國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電影節 |
義大利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斯洛伐克 | 斯洛伐克國際電影節 |
德國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瑞士 | 洛加諾國際電影節 |
加拿大 |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 |
歐洲 | 歐洲電影獎 |
埃及 | 開羅國際電影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