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京時間4月20日晚,第59屆坎城電影節在法國的巴黎召開新聞發布會,藝術指導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公布了今年各單元的入圍影片名單,我國第六代導演婁燁的《頤和園》(SUMMER PALACE)成為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將和其他18部影片一起角逐金棕櫚獎。在接下來正式公布的官方評審團成員中,除了事先已經公布的主席王家衛外,章子怡也赫然在列。
本屆坎城電影節因由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主席,在海報的設計上有向其致敬的意味,因此選用王家衛2000年導演的作品《花樣年華》的意境來處理海報的效果。暖色的樓梯,狹窄幽暗,女人身著旗袍,仿佛耳邊縈繞著舊上海的歌。
第59屆坎城電影節閉幕
坎城當地時間5月28日(台北時間5月29日凌晨),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
獲獎名單
Palme d'Or (Golden Palm):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Ken Loach, Britain.

金棕櫚獎 《風吹稻浪》英國
Grand Prize (runner-up): "Flanders," Bruno Dumont, France.
評審會大獎 《弗朗德勒》 法國
Jury Prize: "Red Road," Andrea Arnold, Britain.
評審團獎 《紅色之路》 英國
Best Director: 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 "Babel ," Mexico.
最佳導演獎 《通天塔》導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墨西哥
Best Actors: Jamel Debbouze, Samy Naceri, Roschdy Zem, Sami Bouajila, Bernard Blancan, "Days of Glory," Algeria.
最佳男演員獎 《光榮歲月》五位男星加莫爾·迪布茲, 薩米·波吉拉, 羅舍迪·澤姆, 薩米·納瑟里, 伯納德·布蘭肯 法國
--Best Actresses: Penelope Cruz, Carmen Maura, Lola Duenas, Blanca Portillo, Yohana Cobo, Chus Lampreave, "Volver," Spain.
最佳女演員獎 《回歸》六位女星佩尼洛普·克魯茲、卡門·莫拉、洛拉·杜納斯、布蘭卡·波提羅、約哈納·科沃、恰斯·蘭普雷亞韋 西班牙

Best Screenplay: "Volver," Pedro Almodovar, Spain.
最佳編劇獎 《回歸》阿莫多瓦 西班牙
Golden Camera (first-time director): "A Fost Sau N-A Fost?," Corneliu Porumboiu, Romania.
最佳金攝影機獎 《布達佩斯島》 羅馬尼亞
Palme d'Or Best short film: "Sniffer," Bobbie Peers, Norway.
短片部分金棕櫚獎 《Sniffer》導演:鮑比·皮爾斯 挪威
Un Certain Regard: "Luxury Car," Wang Chao, China.
“一種關注”單元 最佳影片 《江城夏日》導演:王超 中國
參展影片
《回歸》 Volver 佩德羅·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 西班牙

《紅色之路》 Red Road 安德里亞·阿諾德 Andrea Arnold 英國
《最沒道理的道理》 La Raison Du Plus Faible 盧卡斯·貝爾沃 Lucas Belvaux 法國
《光榮歲月》 Indigènes 拉契得·波查拉 Rachid Bouchareb 法國
《逃亡紀事》 Crica De Una Fuga 阿德里安·卡埃塔諾 Israel Adrian Caetano 阿根廷
《氣候》 Iklimler 努里·比格·錫蘭 Nuri Bilge Ceylan 法國/土耳其
《絕代豔后》 Marie-Antoinette 索菲婭·科波拉 Sofia Coppola 美國
《三月的青年》 Juventude em Marcha 派德羅·柯斯塔 Pedro Costa 葡萄牙
《潘恩的迷宮》 Pan's Labryinth 吉爾摩·德爾托羅 Guillermo Del Toro 墨西哥/西班牙/美國
《弗朗德勒》 Flandres 布魯諾·杜蒙 Bruno Dumont 法國
《查理的意見》 Selon Charlie 妮科·加西亞 Nicole Garcia 法國
《當我還是歌手時》 Quand j'étais chanteur 戈薩維埃·吉亞諾里 Xavier Giannoli 法國
《通天塔》 Babel 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 美國
《黃昏中的燈光》 Lights In The Dusk 阿基·考里斯馬基 Aki Kaurismaki 芬蘭
《南方傳奇》 Southland Tales 理察·凱利 Richard Kelly 美國
《快餐國家》 Fast Food Nation 理察·林克萊特 Richard Linklater 美國
《風吹稻浪》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肯·羅奇 Ken Loach 法國/愛爾蘭/英國
《政界巨鱷》 Il Caimano 南尼·莫瑞提 Nanni Moretti 義大利
《家庭朋友》 L'Amico di famiglia 保羅·索倫蒂諾 Paolo Sorrentino 義大利
《特蘭西瓦尼亞》 Transylvania 托尼·加特利弗 Tony Gatlif 法國
評審團
王家衛 (主席) 中國導演

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 義大利女演員
海倫娜·邦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 英國女演員
盧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 阿根廷女導演
章子怡 中國女演員
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 美國演員
帕特利斯·勒孔特Patrice Leconte 法國導演
蒂姆·羅斯Tim Roth 英國演員
伊利亞·蘇雷曼Elia Suleiman 巴勒斯坦導演
開閉幕影片
開幕影片: 朗·霍華德 《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 Ron Howard 美國(參展不參賽)
閉幕影片:托尼·加特利弗Tony Gatlif 《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 法國(參展不參賽)
評論

第59屆坎城電影節塵埃落定,“炒作天師”王家衛在這場歡宴終結之際,表明態度,讓全球的媒體、影迷、星粉們,或大驚失色、或笑逐顏開。相對蓄謀已久、用心良苦的獎項分配工作,王家衛在公開立場時,比較簡明扼要。不妨來分析一下,本屆坎城電影節的評審會,在王主席的帶領下,主要針對哪些議題進行了取捨,以免大家在觀看視頻報導和電視轉播時打無準備之仗。
一、呼籲反戰
金棕櫚影片《風吹稻浪》和評審會大獎作品《弗朗德勒》均涉及戰爭題材,前者奮筆直書,後者旁敲側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戰爭留給人類的永久創傷。如此顯而易見的振臂高呼,頗有兩年前《華氏911》問鼎金棕櫚的味道,只不過,相較昆汀·塔倫蒂諾精心炮製的巨大噱頭,王家衛處理得更低調、更自然、更圓潤。
時值國際局勢微妙的今日,《風吹稻浪》翻出20世紀20年代的老賬,探討愛爾蘭獨立問題,很難不被認為是別有用心。但肯·洛奇先生硬是將“事實觀察家”的職責進行到底,以客觀、中立、寫實的半紀錄風格,將骨肉相殘的悲劇拍得天高雲淡、大氣從容。引用洛奇先生的原話:“我們對歷史說實話,就是對現在說實話”,公正、誠實,始終是正確解決問題的唯一態度。
長期以來,英國電影人一直對政府頗有微詞。且不看《V字仇殺隊》這類的隱喻,正面描寫的片子便不勝枚舉。這其中,猶以英愛問題最受關注,《風吹稻浪》便在此列。本世紀初,《血色星期天》折桂柏林電影節金熊大獎(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與《千與千尋的神隱》),該片雖描繪了與《風吹稻浪》無關的另一重大歷史事件(1972年的北愛遊行鎮壓血案),同樣討論了英政府的荒謬態度和錯誤政策。兩部作品相隔四年,分別奪得世界三大電影節中的兩個最高獎項,發人深省。
二、探討溝通

最佳導演獎得主《通天塔》、囊括最佳編劇與最佳女演員兩項大獎的《回歸》、評審團獎影片《紅色之路》,與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一樣,旨在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合作或對峙、理解或衝突、愛或恨……三部影片,三種類型,指出的卻是同樣的議題:溝通和交流。
同為“劇作怪才”吉列莫·阿里的作品,《通天塔》與《21克》十分相似,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分別在摩洛哥、突尼西亞、墨西哥、日本四個舞台展開的平行故事群,將人和人在交往過程中微弱的相互影響,以不同層次表現出來,展示了這些“微弱影響”的強大作用力。施動者無意識的偶然行為,最終成為受害者天網恢恢的宿命,從而引發了突如其來的悲劇、信任危機、絕望……
同樣,《紅色之路》構建了一種零溝通的生存狀態,從反面得出結論:抹殺交流的終點是毀滅。女主角試圖以“神一般”居高臨下的俯瞰,了解被監視者的人生,游離於人際關係鏈條之外,結果只能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相比之下,《回歸》的方式溫和很多。天主教徒祖母的整個人生均在小城拉曼齊中平靜度過;母親在生產後立即移居馬德里;女兒則是在首都馬德里長大成人的與宗教無緣的新青年;不同時代背景,不同思想意識,拒絕坦誠帶來的困擾,造成了三代人之間無法化解的隔閡。最終,阿莫多瓦以獨到的黑色幽默的方式,為故事發展找到出路——人“鬼”交流,解開了女人們各自的隱秘情結。原來“鬼”並不存在,自閉的人心中有鬼而已。
三、關注群戲
影帝由《光榮之路》的五位男演員集體加冕,《回歸》的六位女星攜手封后,這一結果多少令人啞然。
但仔細想想,該模式與小金人的思路如出一轍——“群像大師”羅伯特·阿爾特曼榮膺今年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由他參與創辦的獅門影業,憑群戲《撞車》獲得了公司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選擇《撞車》,既是對飽含人文關懷的故事的肯定,也是對出色的群像表演的認可。
由於好萊塢的明星製作祟,多數影片的戲份集中在“海報上名字被寫得很大的少數人”身上,歐洲在這方面則常常遍地開花。《光榮之路》中被送往前線的北非出身的法軍士兵,在“解放法蘭西”的反法西斯戰爭下,為不同的信仰、理由而戰,幾位年輕演員既共同演繹了戰爭中的人性光輝,又傾情刻畫出各自人物的微妙心態。《回歸》的六位“阿莫多瓦御用女優”,於詼諧、輕鬆的喜劇氛圍中,將戲劇化的怪味表演進行到底,卻在峰迴路轉、驀然回首時,以平實、細膩的演技,令觀眾微笑著落淚。
此外,斬獲最佳導演獎的影片《通天塔》,網羅了美、澳、亞三大洲的演技精英(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役所廣司、蓋爾·加西亞·伯納爾),同樣料理出群像表演的饕餮大餐。這三部獲獎作品,構成了本屆坎城電影節“關注群戲”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