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1942年11月17日,馬丁·斯科塞斯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的一個熨衣工家庭,這裡居住著大量義大利移民的後裔,這對馬丁·斯科塞斯以後的電影生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童年的馬丁·斯科塞斯因患有先天性哮喘病而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樣在戶外嬉耍奔跑,只能以書為伴。每當他的病情有所好轉時,他父親查理就會帶他去看電影。1960年,高中畢業的馬丁·斯科塞斯打算成為一位牧師,但卻在神學院考試中落選,隨後他進入了紐約大學學習電影。大學期間,馬丁·斯科塞斯接觸到很多新浪潮電影,他被這些電影嶄新的思想與技法所吸引,從而下定決心要拍出屬於自己風格的電影。在此期間,馬丁·斯科塞斯開始拍攝短片,包括《你這么好的女孩在這裡乾什麼》和《那不僅是你,默里》等。1966年,馬丁·斯科塞斯獲電影專業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 。
演藝經歷
1967年,執導了由哈威·凱特爾、齊娜·貝休恩、安妮·柯萊特共同主演的劇情片《誰在敲我的門》 ,該片是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處女作,他攜該片參加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但卻沒能找到願意購買的發行商。這使他大受打擊,從而對美國電影失去信心,決定去歐洲發展,於是前往荷蘭闖蕩。但是在荷蘭,馬丁·斯科塞斯所追求的電影仍無法為製片人理解,在阿姆斯特丹的日子裡,他不得不一直以剪輯為生。1968年底,馬丁·斯科塞斯返回美國,再次回到母校紐約大學任教 。
1970年,受美國東海岸民眾反對越戰的示威運動影響,馬丁·斯科塞斯帶領學生走上街頭,拍攝了紀錄片《街頭事件》 。1972年,受導演兼製片人羅傑·科曼之邀,拍攝了由芭芭拉·赫希、大衛·卡拉丁等共同主演的劇情片《冷血霹靂火》 。
1973年,執導了由羅伯特·德尼羅、哈威·凱特爾、理察·羅農斯聯袂出演的犯罪電影《窮街陋巷》 。1974年,拍攝了由艾倫·波斯蒂恩、朱迪·福斯特、阿爾弗雷德·盧特三世等聯合出演的女性題材電影《再見愛麗斯》 。
1976年,執導了由羅伯特·德尼羅領銜主演的犯罪電影《計程車司機》,該片獲得了第2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1977年,執導了由麗莎·明奈利和羅伯特·德尼羅領銜主演的音樂電影《紐約,紐約》,但因電影中多處情節的設定與大眾口味不符,結果導致票房成績不佳 。
1978年,馬丁·斯科塞斯拍攝了關於頻段樂隊 (The Band)的紀錄片《最後的華爾茲》 。1980年,執導了由羅伯特·德尼羅領銜主演的傳記電影《憤怒的公牛》,該片獲得了第6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獎 ,馬丁·斯科塞斯憑藉該片獲得了第5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
1983年,拍攝了由羅伯特·德尼羅、傑瑞·劉易斯、喬·斯特拉莫等共同出演的黑色喜劇片《喜劇之王》 ,馬丁·斯科塞斯由此獲得了第3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
1985年,馬丁·斯科塞斯試圖完成自己一直夢想拍攝的電影《基督最後的誘惑》,但是在最後一刻投資方派拉蒙公司撤回了資金;於是他轉而拍攝了黑色喜劇片 《下班後》,並憑藉該片獲得了第3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
1986年,執導了由保羅·紐曼、湯姆·克魯斯、瑪麗·伊莉莎白·馬斯特蘭托尼奧聯袂主演的劇情片《金錢本色》 。1987年,為歌手麥可·傑克遜的專輯《BAD》拍攝了長達17分鐘的MV 。
1988年,馬丁·斯科塞斯根據希臘作家尼古斯·卡贊特扎吉斯的同名小說拍攝了劇情片《基督最後的誘惑》 ,憑藉該片獲得了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1989年,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伍迪·艾倫聯合執導了愛情喜劇片《紐約故事》 。
1990年,根據尼古拉斯·派勒吉的小說編導了黑幫電影《好傢夥》 ,該片獲得了第4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馬丁·斯科塞斯則憑藉該片獲得了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最佳導演 、第4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
1991年,根據1962年上映的同名電影拍攝了驚悚片《恐怖角》,該片由羅伯特·德尼羅、尼克·諾特、傑西卡·蘭格共同主演 。1993年,執導了由丹尼爾·戴-劉易斯、米歇爾·菲佛、薇諾娜·賴德等聯袂主演的愛情電影《純真年代》 ,馬丁·斯科塞斯憑藉該片獲得了第5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 。
1994年9月14日,客串出演的劇情片《幕後謊言》上映。1995年,馬丁·斯科塞斯執導了由羅伯特·德尼羅、莎朗·斯通、喬·佩西聯合主演的犯罪電影《賭城風雲》 ,並憑藉該片獲得了第5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 。
1996年9月8日,擔任製片人的音樂喜劇片《芳心之歌》上映。1997年5月11日,擔任製片人的喜劇電影《紐約瘋雲》上映。1998年12月30日,擔任製片人的西部電影《非戀不可》上映。
1999年9月11日,執導的紀錄片《我的義大利之旅》上映 ;10月22日,拍攝的黑色驚悚電影《穿梭陰陽界》上映,該片由尼古拉斯·凱奇、帕特里夏·阿奎特、約翰·古德曼等合作主演 。2000年12月22日,擔任製片人的劇情片《你可以信賴我》上映。
2002年,執導了由丹尼爾·戴·劉易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卡梅隆·迪亞茨等共同主演的黑幫電影《紐約黑幫》,該片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馬丁·斯科塞斯則憑藉該片獲得了第6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
2003年5月16日,擔任製片人的音樂紀錄片《布魯斯之魂》上映。2004年,執導了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布蘭切特、凱特·貝金賽爾等聯袂主演的劇情片《飛行家》,馬丁·斯科塞斯憑藉該片獲得了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雙提名 。
2005年,拍攝了音樂紀錄片《沒有回家的路向:鮑伯·迪倫》 。2006年,執導了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傑克·尼科爾森聯合出演的犯罪驚悚片《無間行者》,該片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馬丁·斯科塞斯則憑藉該片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64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
2007年,在紀錄片《馬龍·白蘭度傳》中出鏡。2008年4月4日,拍攝的音樂紀錄片《閃亮之光》上映 。2009年3月6日,擔任製片人的劇情片《年輕的維多利亞》上映。
2010年2月19日,執導的驚悚懸疑電影《禁閉島》上映,該片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克·魯弗洛、本·金斯利等共同主演 ;9月19日,擔任製片人的黑幫劇集《大西洋帝國》首播 。
2011年,拍攝了由阿沙·巴特菲爾德、科洛·莫瑞茲、本·金斯利等聯袂主演的奇幻家庭電影《雨果》,憑藉該片獲得了第6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
2013年,執導了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領銜主演的傳記電影《華爾街之狼》,該片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馬丁·斯科塞斯則獲得了最佳導演提名 。
2014年2月14日,與David Tedeschi聯合執導的紀錄片《紐約書評:爭鳴五十年》上映 ;同年,在劇情片《河的第三邊》中擔任執行製片人 。
2015年10月28日,執導的短片《選角風雲》在美國各視頻網站上線,該片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布拉德·皮特、羅伯特·德尼羅等共同主演 ;11月,馬丁·斯科塞斯獲得了第7屆里昂電影節盧米埃爾大獎 。
2016年2月14日,參與編導並擔任製片人的音樂劇《黑膠時代》開播 ;9月21日,馬丁·斯科塞斯被授予“修士俱樂部偶像獎” (Friars Club Icon Award) ;12月23日,執導的歷史類劇情片《沉默》上映,該片由安德魯·加菲爾德、連姆·尼森、窪冢洋介等聯合主演 。
2017年3月31日,監製的動作犯罪驚悚片《走火交易》上映;10月5日,在紀錄片《史蒂文·史匹柏》中出鏡 ;10月13日,擔任監製的犯罪電影《雪人》上映 。
2018年5月,馬丁·斯科塞斯被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授予“金馬車獎” ;10月,在第13屆羅馬電影節上,馬丁·斯科塞斯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
個人生活
家庭
馬丁·斯科塞斯的父親露西奧諾·查爾斯·斯科塞斯和母親凱薩琳·斯科塞斯都是製衣廠工人,虔誠的義大利裔天主教徒。父親在和母親度過了60年的婚姻生活後,於1993年8月23日去世,母親於1997年2月6日死於阿爾茨海默氏病的併發症 。馬丁·斯科塞斯還有一個哥哥叫弗蘭克。
感情
1965年,馬丁·斯科塞斯與演員拉臘恩·瑪麗·布倫南結婚,但最終以離婚收場。1971年至1975年,馬丁·斯科塞斯與離異的桑迪·溫特勞布同居。隨後他又與作家朱莉婭·卡梅倫和女演員莉莎·明尼利走到了一起 。
1979年,馬丁·斯科塞斯與女演員、模特伊莎貝拉·羅塞里尼結婚,1983年,兩人正式分手。1985年2月,馬丁·斯科塞斯與製片人芭芭拉·德菲納結婚,二人於1991年分居並最終離婚。後來他又與女演員伊莉納·道格拉斯有過一段感情 。
1999年7月,馬丁·斯科塞斯與在蘭登屋工作的小說編輯海倫·莫里斯結婚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2011 | 雨果 | Photographer | 馬丁·斯科塞斯 | 阿沙·巴特菲爾德 科洛·莫瑞茲 |
2006 | 我為喜劇狂 | Martin Scorsese | 唐·斯卡迪諾 貝絲·麥卡錫-米勒 | 蒂娜·菲 崔西·摩根 |
2004 | 飛行家 | (voice) (uncredited) | 馬丁·斯科塞斯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凱特·布蘭切特 |
2004 | 鯊魚故事 | Sykes | 畢鮑·鮑格朗 維姬·詹森 | 威爾·史密斯 羅伯特·德尼羅 |
2000 | 紐約黑幫 | Wealthy Homeowner | 馬丁·斯科塞斯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丹尼爾·戴-劉易斯 |
1999 | 穿梭陰陽界 | Dispatcher | 馬丁·斯科塞斯 | 尼古拉斯·凱奇 帕特麗夏·阿奎特 |
1999 | 我的義大利之旅 | Host | 馬丁·斯科塞斯 | 馬丁·斯科塞斯 |
1994 | 幕後謊言 | Martin Rittenhome | 羅伯特·雷德福 | 拉爾夫·費因斯 大衛·佩默 |
1993 | 純真年代 | Photographer | 馬丁·斯科塞斯 | 丹尼爾·戴-劉易斯 米歇爾·菲佛 |
1991 | 嫌疑犯 | Joe Lesser | 艾文·溫克勒 | 羅伯特·德尼羅 安妮特·貝寧 |
1990 | 夢 | Vincent Van Gogh | 黑澤明、 本多豬四郎 | 寺尾聰 原田美枝子 |
1990 | 騙子 | Opening Voice-over | 史蒂芬·弗雷斯 | 安傑麗卡·休斯頓 約翰·庫薩克 |
1989 | 紐約故事 | 伍迪·艾倫、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伍迪·艾倫 米婭·法羅 | |
1986 | 午夜鏇律 | Goodley | 貝特朗·塔維涅 | Gabrielle Haker Dexter Gordon |
1986 | 金錢本色 | Opening Voiceover | 馬丁·斯科塞斯 | 保羅·紐曼 湯姆·克魯斯 |
1985 | 下班後 | uncredited | 馬丁·斯科塞斯 | 格里芬·鄧恩 羅姍娜·阿奎特 |
1982 | 喜劇之王 | TV Director | 馬丁·斯科塞斯 | 羅伯特·德尼羅 傑瑞·劉易斯 |
1980 | 憤怒的公牛 | Barbizon stagehand | 馬丁·斯科塞斯 | 羅伯特·德尼羅 喬·佩西 |
1976 | 計程車司機 | Homicidal passenger in Travis' cab | 馬丁·斯科塞斯 | 羅伯特·德尼羅 斯碧爾·謝波德 |
1976 | Cannonball | Mafioso | 保羅·巴特爾 | 大衛·卡拉丁 Bill McKinney |
1973 | 窮街陋巷 | Jimmy Shorts | 馬丁·斯科塞斯 | 羅伯特·德尼羅 哈威·凱特爾 |
1972 | 冷血霹靂火 | Brothel Client | 馬丁·斯科塞斯 | 芭芭拉·赫希 大衛·卡拉丁 |
1970 | 街頭事件 | Interviewer | 馬丁·斯科塞斯 | Verna Bloom 傑伊·考克斯 |
1967 | 誰在敲我的門 | Gangster | 馬丁·斯科塞斯 | 哈威·凱特爾 齊娜·貝休恩 |
導演作品
上映年份 | 作品名稱 | 主演 |
未定 | 白城魔鬼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
2016 | 沉默 | 安德魯·加菲爾德、連姆·尼森 |
黑膠時代 | 鮑比·坎納瓦爾、馬克斯·卡塞拉 | |
2014 | 紐約書評:爭鳴五十年(紀錄片) | - |
2013 | 華爾街之狼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喬納·希爾 |
2011 | 雨果 | 阿沙·巴特菲爾德、科洛·格蕾斯·莫瑞茲 |
活在拜金世界:喬治·哈里遜(紀錄片) | - | |
2010 | 禁閉島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克·魯法洛 |
大西洋帝國(電視劇) | 史蒂夫·布西密、史蒂芬·格拉漢姆 | |
公眾演講(紀錄片) | - | |
2006 | 無間行者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 |
2004 | 飛行者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布蘭切特 |
2003 | 布魯斯——百年藍調音樂之旅(紀錄片、迷你劇) | - |
2002 | 紐約黑幫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丹尼爾·戴-劉易斯 |
1999 | 穿梭陰陽界 | 尼古拉斯·凱奇、帕特麗夏·阿奎特 |
我的義大利之旅(紀錄片) | - | |
1995 | 賭城風雲 | 羅伯特·德尼羅、莎朗·斯通 |
麥可·傑克遜:音樂歷史專輯全集(紀錄片) | - | |
1993 | 純真年代 | 丹尼爾·戴-劉易斯、米歇爾·菲佛 |
1991 | 恐怖角 | 羅伯特·德尼羅、尼克·諾特 |
1990 | 好傢夥 | 羅伯特·德尼羅、雷·利奧塔 |
米蘭製造(紀錄片) | - | |
1989 | 紐約故事 | 伍迪·艾倫、米婭·法羅 |
1988 | 基督最後的誘惑 | 威廉·達福、哈威·凱特爾 |
1987 | 飆(MV) | - |
1986 | 金錢本色 | 保羅·紐曼、湯姆·克魯斯 |
1985 | 下班後 | 格里芬·鄧恩、羅姍娜·阿奎特 |
1982 | 喜劇之王 | 羅伯特·德尼羅、傑瑞·劉易斯 |
1980 | 憤怒的公牛 | 羅伯特·德尼羅、喬·佩西 |
1977 | 紐約,紐約 | 麗莎·明奈利、羅伯特·德尼羅 |
1976 | 計程車司機 | 羅伯特·德尼羅、斯碧爾·謝波德 |
1974 | 再見愛麗斯 | 艾倫·波斯蒂恩、朱迪·福斯特 |
1973 | 窮街陋巷 | 羅伯特·德尼羅、哈威·凱特爾 |
1972 | 冷血霹靂火 | 芭芭拉·赫希、大衛·卡拉丁 |
1970 | 街頭事件(紀錄片) | - |
1967 | 剃鬚記 | Peter Bernuth |
誰在敲我的門 | 哈威·凱特爾、齊娜·貝休恩 |
編劇作品
上映時間 | 劇名 |
2016 | 黑膠時代、沉默 |
1999 | 我的義大利之旅 |
1995 | 賭城風雲 |
1993 | 純真年代 |
1990 | 好傢夥 |
1973 | 窮街陋巷 |
1967 | 誰在敲我的門 |
剃鬚記 |
製片作品
上映時間 | 電影名稱 | 導演 |
1967 | 《剃鬚記》 | 馬丁·斯科塞斯 |
1971 | 《Medicine Ball Caravan》 | François Reichenbach |
1990 | 《騙子》 | 史蒂芬·弗雷斯 |
1993 | 《瘋狗和格洛麗》 | 約翰·麥克諾頓 |
《紐約夜未眠》 | 丹尼爾·阿爾格蘭特 | |
1995 | 《懸疑犯》 | 斯派克·李 |
1996 | 《芳心之歌》 | 阿利森·安德斯 |
1997 | 《紐約瘋雲》 | Matthew Harrison |
1998 | 《非戀不可》 | 史蒂芬·弗雷斯 |
2000 | 《你辦事我放心》 | 肯尼斯·羅納根 |
2001 | 《Rain》 | Katherine Lindberg |
2002 | 《野蠻對決》 | 斯科特·卡爾維特 |
2003 | 《布魯斯之魂》 | 維姆·文德斯 |
《布魯斯——百年藍調音樂之旅》 | 查爾斯·伯內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
2004 | 《飛行家》 | 馬丁·斯科塞斯 |
《弗蘭肯斯坦》 | 馬庫斯·尼斯佩爾 | |
《希臘新娘》 | 潘多利·佛加瑞 | |
2008 | 《萊姆生活》 | 德里克·馬蒂尼 |
2009 | 《年輕的維多利亞》 | 讓-馬克·瓦雷 |
《混亂》 | Daphna Kastner | |
2010 | 《公眾演講》 | 馬丁·斯科塞斯 |
《大西洋帝國》 | 蒂莫西·范·帕頓艾倫·寇爾特 | |
《禁閉島》 | 馬丁·斯科塞斯 | |
2011 | 《雨果》 | 馬丁·斯科塞斯 |
《羅斯福的崛起》 | ||
《活在拜金世界:喬治·哈里遜》 | 馬丁·斯科塞斯 | |
《Surviving Progress》 | Mathieu RoyHarold Crooks | |
2013 | 《華爾街之狼》 | 馬丁·斯科塞斯 |
《別惹我》 | 呂克·貝松 | |
2014 | 《弗蘭克·辛納特拉》 | 馬丁·斯科塞斯 |
《河的第三邊》 | 塞琳娜·穆加 | |
《紐約書評:爭鳴五十年》 | 馬丁·斯科塞斯、David Tedeschi | |
2015 | 《小嘍囉》 | Nick Sandow |
2016 | 《黑膠時代》 | 艾倫·寇爾特、喬·拜爾德 |
《浴血而戰》 | 本·揚格 | |
《洪水泛濫之前》 | 費舍·史蒂芬斯 | |
《走火交易》 | 本·維特利 | |
《沉默》 | 馬丁·斯科塞斯 | |
2017 | 《漫長奇異旅程》 | 埃米爾·巴爾-列維 |
《吉普賽少年》 | 喬納斯·卡皮納諾 | |
《雪人》 |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 |
剪輯作品
時間 | 片名 |
1971 | Medicine Ball Caravan |
1970 | 胡士托瘋狂實錄 |
社會活動
2018年11月,馬丁·斯科西斯出席了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舉辦的電影慈善會 。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美國金球獎 |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
羅馬電影節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
里昂電影節 |
|
人物評價
馬丁·斯科西斯對於黑幫電影有著特殊的熱情,在其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既對美國傳統的黑幫電影進行了繼承,以個人情懷和民族情感為觀眾打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道德黑幫世界;同時又在新時代文化多元碰撞之下對傳統黑幫電影有所超越,以一種較為審慎的態度貼合大眾心態,嘗試黑幫電影在科波拉的浪漫主義被剝除之後新的存在方式,為這一類電影的長遠發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 (《電影文學》評)
馬丁·斯科西斯影片的敘事對傳統好萊塢因果性、線性的敘事方式進行了改造和發展。他的敘事以事件的累積為主,含有一定的因果關係。馬丁·斯科西斯沒有構造流暢的敘事,讓觀眾滑入情節的泥潭,而是利用敘事使觀眾與銀幕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在視點安排上,馬丁·斯科西斯先引導觀眾認同,然後又破壞這種認同。結果在人物視點及作者視點之外又建立了觀眾自己的觀影視點 。 (《電影藝術》評)
馬丁·斯科西斯有“電影社會學家”的美稱,他始終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以電影冷靜地剖析著社會和人類的種種頑症;在好萊塢只崇尚商業結果的環境下,卻一直堅持自己的意願,不遺餘力地追求電影語言的探索 。( 網易娛樂評)
第63屆美國電視艾美獎獲得者
台北時間9月19日上午8點,第63屆艾美獎揭曉。《廣告狂人》四獲劇情類最佳劇集獎,《摩登家庭》包攬喜劇類五項大獎,《唐頓莊園》獲迷你劇四項大獎。謝耳朵吉姆·帕森斯蟬聯最佳喜劇類男主角獎。凱特·溫絲萊特獲迷你劇最佳女主角獎。劇情類 | 《廣告狂人》|《勝利之光》|凱爾·錢德勒|朱莉安娜·瑪格麗絲|《權力的遊戲》|彼得·丁拉基|《火線警察》|瑪格·馬丁戴爾|《律政俏師太》| |
喜劇類 | 《現代家庭》|史蒂芬萊維頓·傑弗里·里奇蒙|吉姆·帕森斯|《胖子的愛情》|梅麗莎·麥卡西| 泰·布利爾|朱莉·波文|賈斯丁·汀布萊克|格溫妮絲·帕爾特洛|麥可·阿蘭·斯皮勒| 史蒂芬·萊維頓|傑弗里·里奇蒙|《歡樂合唱團》 |
迷你劇及電視電影類 | 《唐頓莊園》|《甘迺迪家族》|巴里·拜珀|《慾海情魔》[2010年電視劇]|凱特·溫斯萊特| 蓋·皮爾斯|瑪吉·史密斯|布萊恩·派塞維亞|朱利安·費羅斯| |
綜藝、音樂及喜劇類 | 唐·羅伊·金|《周六夜現場》|《喬恩·斯圖爾特每日秀》| |
真人秀類 | 《急速前進》|傑夫·普羅斯特|《致命漁夫》| |
動畫類 | 《飛出個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