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氣蓋山河》影片是根據托馬齊·迪·蘭佩杜薩的同名小說改編,其拍攝難度不亞於拍攝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小說中人物眾多,情節曲折,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使得這部長篇巨著的電影改編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962年拍攝的《浩氣蓋山河》是純粹的歐洲電影,整個拍攝製作都在歐洲本土完成,共耗資2100萬馬克,這在當時絕對是一擲千金的超重量級巨片。
影片簡介
片名:The Leopard譯名:浩氣蓋山河
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
編劇:Enrico Medioli/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
盧契諾 維斯康蒂
主演:克勞迪婭·卡汀娜Claudia Cardinale
阿蘭·德龍Alain Delon
伯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
保羅·斯陶帕 Paolo Stoppa
類型:家庭/劇情/戰爭/歷史
片長:184分鐘
國家/地區:義大利/法國
上映:1963年3月28日(義大利)
劇情介紹
影片以1860年義大利西西里一個貴族家族的衰落為背景,呈現出一個時代的風貌和潮流的變遷以及貴族制度的沒落。薩利納親王一家原本過著平靜的生活。但隨著局勢的急劇變化,親王的外甥唐克雷迪投奔正在西西里登入的青年義大利黨人加里波軍隊。返回故里,唐克雷迪對市長塞達拉的女兒安傑莉卡一見鍾情,兩人情投意合,不久便訂婚了。塞達拉答應給女兒一份豐富的嫁妝,這樣便挽救了薩利納即將衰敗的家族,而塞達拉也因能跟大貴族攀親而沾沾自喜。此後,西西里島進行了全民投票,結果一致贊成歸併義大利。都靈派來了使者,邀請薩利納作為名門貴族的代表,參加議會工作,但被薩利納拒絕了。新政府沒有給這個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島嶼帶來任何變化,特別是加里波在戰敗後,巴勒莫上流社會的生活又恢復了舊貌,貴族們頻頻舉行舞會,慶幸劫後餘生。
背景介紹
1963年,《浩氣蓋山河》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經過大幅度的剪輯之後才得以與德國觀眾見面。影片原來的長度是184分鐘,而德國放映的片子只剩下了160分鐘。 1963年,維斯康蒂接受《星期日郵報》的採訪時,終於有機會給那些曲解這部電影的人們講述自己的創作意圖。維斯康蒂他說,在拍攝該片時,腦海中出現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英雄羅伯斯庇爾,“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仁人義士拋頭顱灑熱血。” 直到1979年,3小時完整版的《浩氣蓋山河》才獲準在德國公映。198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維斯康蒂在首映式上放映了該片4個小時的加長版。
導演簡介
盧契諾·維斯康蒂 於1906年 11月2日出生在米蘭。父親是公爵,母親是大企業主的女兒。他的成長經歷帶有典型的貴族特色,1936年,維斯康蒂來到了巴黎。他結識了著名導演讓·雷諾瓦,並被他執導的影片《托尼》(1934年)所感染。這部講述一個義大利人外出打工的影片充滿了新現實主義色彩,儘管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浪潮在10年之後才風靡一時。後來,維斯康蒂做了雷諾瓦的導演助理。在回到家鄉義大利之後,維斯康蒂和一群熱愛電影的朋友開始嘗試在法西斯主義蔓延的義大利本土拍攝反法西斯主義的影片。根據詹姆斯·凱恩斯偵探小說《郵差只按兩次鈴》改編的影片《沉淪》(1942年)是維斯康蒂的導演處女作。1948年他重回影壇,拍攝了《大地在波動》 ,本片被稱為新寫實主義電影最高傑作,提振了當時新寫實主義電影。他之後的作品如:《戰國妖姬》、 《洛可兄弟》 、 《魂斷威尼斯》等都是難得一見的佳作。他的收山之作是由蘿拉·安托內利和吉恩卡羅·賈尼尼主演的《無辜》 ,影片公映時,導演已經離開人世了。盧契諾·維斯康蒂 於1976年3月17日去世。
主角簡介
影片中飾演親王的伯特·蘭卡斯特早先是馬戲團的著名雜技演員,曾在1930年代的美國紅極一時。後來的一次事故使得他被迫放棄雜技表演,轉行做了電影演員。1946年,他在羅伯特·希奧馬克執導的《殺手》一片中嶄露頭角。接下來,他主演了許多影片,都是依靠他出色的形體表演而獲得成功。直到1950年代末期,他才有機會憑藉精湛的演技來塑造人物形象,獲得觀眾的認可。通過出演《浩氣蓋山河》,伯特·蘭卡斯特的演藝事業到達了頂峰。隨後,他與許多著名導演合作,塑造了一系列銀幕形象:貝爾納多·貝爾托魯奇的《1900》(1976年)和路易·馬勒的《大西洋城》 (1980年)等。1983 年主演比爾·弗索斯的《地區英雄》是伯特·蘭卡斯特最後一個成功的銀幕形象。1994年10月21日,伯特·蘭卡斯特在洛杉磯去世……
幕後製作
最後一場豪華舞會,導演用長達一小時的篇幅來造成視覺上的震撼,以映襯薩里納王子的孤獨心境,那種對生命接近終點的無奈和對所屬時代即將流逝的悲涼。本片乃導演對歷史的沉思,是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史詩巨作,維斯康提將自己的現實心境(貴族後裔)帶入這部家族興衰史中,心同此景,造就一部偉大的作品。另外劇本有力度,表演有生氣,主角配角均十分出色,德龍與卡汀娜的數個鏡頭都已成影史經典。本片獲第16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影片評價
詩人眼中的歷史:
1、 維斯康蒂是典型的詩人個性。這不僅指《白夜》和《死於威尼斯》是非常成功的文學改編作品,更體現在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歷史巨著,他的詩性顯露無疑。
2 、“長達三個小時,以1860年代義大利加里波利起義為背景,描寫某貴族家庭的興衰榮辱。場景豪華,動用民眾演員眾多……”等等。 波瀾壯闊的劇情在最後1/3處開始了:革命結束,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從都城來的達官想請親王重新出山,他卻推辭了,並舉薦了姻親的市長(一個不通貴族禮儀的暴發戶)。人物的複雜心境,這時才慢慢浮現。當時代已經不可逆轉地進入到另一階段,當貴族的榮耀終究要被資產階級的財富所埋葬,親王敏銳地洞察到了先機,並選擇了歸於平靜。最後的高潮,是長達50分鐘(占影片1/4)的舞會場面。維斯康蒂鏡頭語言的魅力,在這時才開始展現。一方面是繁美服裝和起舞人群的全景,另一方面是親王孤單穿過人群的近景;或者是獨自起舞的近景,人群只作為背景的點綴;又或者是背景中還響著歡快的華爾茲,這裡卻在休息室內獨自流淚;等等。經過了兩個小時沉悶的影像鋪墊,舞會的繁華和人物的蒼涼孤獨在最後一幕形成了巨大的視覺反差,影片的深遠意境才終於呈現出來。
舞會結束後,曙光乍現。離去的貴族們坐在馬車中,突然被遠方的槍聲驚醒。那是槍殺加里波第的行刑隊。親王步行的身影,最後漸漸消失在小巷深處。
3、維斯康蒂的影片《浩氣蓋山河》引導人們開始一場重返19世紀末期西西里王朝的時空之旅。為了再現歷史上出現的奢華場景,影片採用大型70毫米攝影機,這也是為了實現導演維斯康蒂本人對於西西里王朝的夢幻般地營造,但影片又沒有給觀眾以浮華炫耀的感覺。影片的投資很大一部分用於製作細節逼真的道具,成百上千套昂貴的服裝,以及支付人數眾多的民眾演員。人們在影片中看到的都是真材實料,比如絲綢和古董瓷器,體現了影片製作的一絲不苟。道具服裝面料的真實質感以及古董家具上的斑斑銹跡都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讓觀眾甚至能嗅出《浩氣蓋山河》講述的20世紀的歷史的味道。
影片結尾處有一段耗時約50分鐘的盛大舞會的段落,導演把原來用單鏡頭拍攝的場景,組合在一個長鏡頭的畫面中,也就是把不同位置的場面按照其內在關係,組合在一起。這場舞會代表了新老交替的時代變革,卻沒有任何斷裂突兀的感覺。萬物皆變,乃守恆之道也。這時幾個鏡頭再度切換,從舞會的開場,到暮色中耕耘的農夫,最後是晨曦中一聲清脆的槍響,宣告了共和國士兵的極刑。保皇黨重新攫取了政權,經歷了一個輪迴之後,一切又重新恢復了原樣。
影片中最為成功的當屬對薩利納親王成功的人物刻畫,他的人格魅力絕對超過了風度翩翩、英俊瀟灑的阿蘭·德隆,他是舊勢力的代表,但他卻在撲面而來的危機面前冷靜清醒, 他不同於其他貴族的刻板與偽善,他去找妓女並與家中的牧師探討自己從精神到肉體的解放思想,他鼓勵政治上搖擺不定的侄子娶了有錢但沒有爵位經常被貴族階層恥笑的新貴的女兒,完成了家族的與時俱進,他自己卻回絕了新政權請他作議員的要求,這樣他就與新政權保持了距離更勉強地保持了自己屬於上一時代的蒼白的自尊。他在影片結尾處,盛大的舞會中遊走,象是主人,但又象是旁觀者,一個已經離開了這一切的遊走的靈魂,他是人群中的清醒者,所以也是痛苦者……也許這正是導演維斯康蒂的身份角色,身為貴族的他,經過現實主義的創作階段,從這部影片開始進入他熟識與思考的命題中,薩利納親王困惑與警醒正是他的代言……
經典台詞
我有一個重要的政治發現,你知道我們國家正在發生什麼,只是難以接受的階級變化,中產階級不想摧毀我們,他們只想取而代之,或許搶走我們口袋裡的錢,然後一切如初,我們的國家歷來如此。
也就是說,你要和革命者妥協,即使和暴民,不惜以教會為代價,很明顯,我們的財產屬於窮人,一些最無恥的人想瓜會教會,那些教會贍養的孤兒會怎么樣,那些絕望的人誰來撫慰,我們要把你們的土地分給他們,我們的主能救治身體殘缺者,但那些精神殘缺的人會如何啊?
我們的精神不殘缺,神父,我們只是個生活在變革時代的凡人,我們該怎么做,教會許諾讓人永生,作為一個階級,我們前路路茫茫,對於我們,永恆不過一百年,我們對不可見的將來無法負責,教會不同,因為它將繼續,絕望中才有安慰,神父你認為教會要犧牲我們的時候,它會猶豫嗎?它不會,但這是公平的。
閣下,你星期天有兩宗告解,昨晚的肉體放蕩和今天的精神放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