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出差時》

《爸爸出差時》

五十年代狄托政權下的南斯拉夫,人們在足球、酒精和愛欲之間尋歡作樂。但是有一些人被叫去“出差”,就再也沒有回來,從此消失了。這讓早熟的六歲小男孩馬利卡感到奇怪和莫名恐懼,直到有一天,他的爸爸也要“出差”去了。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時間是四八年間南斯拉夫與蘇聯關係破裂大肆搜捕政治犯“史達林主義者”時期,影片透過一個六歲小孩成長,側批了這段歷史,可愛的童星與濃郁的鄉土風味使得本片娛樂性亦相當豐富。電影中的小男孩馬力克就一直相信著媽媽的話,媽媽告訴他:“爸爸出差去了。”其實他爸爸是因為捲入了政治漩渦,而被人帶走了。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48年狄托和史達林決裂的時期,很多人都在那時期被逮捕了,受害者家屬所得到的答覆就是他們出差去了。庫斯杜里卡巧妙地運用了兒童地視角來展現那段灰色的日子,他過人的才華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向關注敏感政治題材的坎城電影節,最終選擇了這部反狄托主義的喜劇電影。

導演簡介

南斯拉夫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1954年11月24日生於塞拉耶佛。被評論界和影迷譽為天才導演,他的幾乎每部影片都能獲得獎項。1979年就讀布格拉電影學院時,以學生電影獲得南斯拉夫學生影展首獎;改編拍攝南斯拉夫詩人薛維的長詩《你記得桃莉貝爾嗎?》,為其導演處女作,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1985年《爸爸出差時》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1989年《流浪者之歌》又在坎城獲得最佳導演獎;1993年《亞歷桑那之夢》在柏林獲銀熊獎;1995年《地下》再次獲坎城金棕櫚大獎,導演時年三十九歲;1998年《黑貓白貓》在威尼斯獲銀獅獎。2004年的浪漫喜劇生活是奇蹟在法國凱撒電影評獎中獲最佳歐洲影片獎。2005年擔任第58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主席。庫斯圖里卡導片不多,卻堪稱部部佳作。作品具有吉普賽的熱情和瘋狂,偏愛描繪世界的殘酷、生活的顛簸,卻絕不放棄樂觀與感性,會導致又哭又笑、情緒失控的狀態。政治上強烈反對塞爾維亞的極端民族主義運動,曾要求跟該運動的領袖公開決鬥,遭到拒絕。
《爸爸出差時》《爸爸出差時》

庫斯杜里卡是天才式的導演,獲獎前後都是佳作不斷,他也是極少數在奪得金棕櫚大獎之後創作上沒有走下坡路的導演。庫斯杜里卡的電影充斥著喧鬧與狂歡,他試圖用荒誕來作為自己電影的主題。“謊言”是庫斯杜里卡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母題,1985年,他的作品《爸爸出差時》贏得金棕櫚大獎。
庫斯杜里卡最出色的地方在於他不斷地進步,贏得人生中第一座金棕櫚之後,庫斯圖里卡沒有絲毫的滿足感,而是向著更高的目標衝刺。他的才華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1989年,他的新作《流浪者之歌》是一部突破常規的大膽作品,影片採用了魔幻與現實相結合的表現手法,以類似於希臘詩劇的詠唱方式,道出了吉普賽民族顛沛流離的生活心酸。影片因其處處閃現的人文關懷,再度征服了坎城的評審,榮獲89年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
對於很多獲得金棕櫚大獎的導演來說,獲得金棕櫚就是個人事業的頂點,可庫斯杜里卡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慢他前進的腳步。獲得金棕櫚對於他來說,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個亮點,絕不是頂點和終點。獲得坎城大獎為他帶來了很高的國際聲望,使他可以很快地募集到拍片的資金,並且連好萊塢片商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到好萊塢執導電影。庫斯杜里卡的電影在曲折離奇的故事之中,包含有深刻的思想主題,在喧鬧之中觸動人心,所以他的電影不僅能屢屢斬獲國際大獎,還能保證影片有豐厚的票房回報,魚與熊掌兼得,這恰恰是很多文藝片導演和商業片導演永遠都難以協調好得一個問題,而庫斯杜里卡卻能很好地把二者結合在一起。

幕後花絮

這部非常感性的影片從小孩的視角觀察世界,而且帶有日後回憶的懷舊感,將政治批判用童稚的純真加以談化,裡面有很多親切感人的場面,令人想起自己的童年。

影評

一首現實主義詩

庫斯圖里卡的電影離不開政治,也離不開那位他又愛又恨的狄托同志。《爸爸出差時》的背景被設定在1948年南斯拉夫與蘇聯關係破裂,大捕政治犯的時期。爸爸不經意間的一句話,竟遭來了情婦和舅子的聯合背叛,被流放異鄉。情婦,舅子,這注定將會是場發生在家庭內部的大衝突。媽媽為了安撫孩子,說了一個跟《美麗人生》里相仿的謊言:爸爸出差去了。
對於50年代時交界的南斯拉夫,庫斯圖里卡作出了最大程度上的還原,無論是風土人情,生活狀況,還是導演最為關注的政治背景,都得到了豐富和細緻的描繪。最為讓人難忘的是影片的配樂,手風琴演奏的配樂,別具一格的民歌,都使得影片更加原汁原味。有時候,帶有地域風情的音樂比精美的布景更能展現一個地方的神韻。抒情的配樂也是搞緬懷所必不可少的。《爸爸出差時》的配樂很好地完成了這一點,而且配合起兒子夢遊時的場景,能帶給人如夢如幻的享受。

一群墜入絕望人

影片前部分主要集中在爸爸的遭遇與情境的重現上,而家庭的內部也發生了波濤胸涌般的變故。媽媽跟出賣自己丈夫的大哥一同走向了反目成仇的不歸路。他們的老父親雖然目睹了一切,卻又無能為力,只能表現的無動於衷。爸爸的情婦搖身一變成為了哥哥的情人。即使到了影片後半部分,爸爸刑滿歸來之時,盡力地勸妻子跟大哥和解也無濟於事,整個家庭早已經因為彼此的背叛而傷痕累累。在這方面上,庫斯圖里卡是絕望的,他特意安排了一場篇幅很長的婚禮戲來變現家庭成員之間的劍弩拔張。歡慶的的外表也無法掩蓋彼此間的隔閡,局面愈發不可收拾。最後情婦上吊自殺未遂,老父看透了家庭的絕望而選擇了孤身遠去。這讓人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毀了這樣一個家庭,庫斯圖里卡的意向很明顯----高壓政治和高壓政治所造就的畸形人性。無獨有偶,兒子的見聞也貫穿了數個家庭的悲劇和不可理喻的行徑,大大地將特殊推廣到了一般。詳略有致的線索是庫斯圖里卡在還原社會這個問題上所不可或缺的法寶。

一個尚未破滅的夢

講了這么久,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似乎還沒有正式登場,他就是兒子。有人說影片是以兒子的目光來看待當時的社會的,但其實也不完全是。兒子跟爸爸是兩個截然不同,彼此獨立而又同時存在的視點,兒子童心蕩漾,爸爸深諳世事,正如“爸爸出差去了”這樣一個善意的謊言背後還是無數讓孩子接觸事實和真相的機會(所以說《美麗人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童話)。在真相面前,孩子正一步步地喪失著他可貴的童真。他親眼目睹了爸爸跟妓女鬼混,跟情婦糾纏,也經歷過幻想的破滅,感受過生離死別,他正一步一步地朝著成人的世界邁進。所幸的是,庫斯圖里卡還沒有殘酷到如此地步,他還會給人帶來希望。爸爸“出差”以後,兒子犯了夢遊症,他夜裡在城鎮間穿梭的情景是全片裡最美好最純潔的哀傷。特別是當兒子夢遊到懸崖邊時,他臉上的茫然不禁讓人心碎。同時他跟身患白血病女孩的感情也是感人至深。庫斯圖里卡的煽情功夫沒有達到圓滑的地步,不過孩子間的感情本來就是世間最純潔的情感,來一劑猛藥就無傷大雅。
影片的最後鏡頭定格在了兒子夢遊時的笑臉上,如果可以的話,請你不要醒來,還是遠離成人的喧囂好。

一位走向成熟導演

《爸爸出差時》時讓人見識到庫斯圖里卡感性的一面,跟他瘋狂熱情的《地下》大相逕庭的一面。對於加上《爸爸出差時》才拍過兩部長片的庫斯圖里卡來說,一座金獅,一座金棕櫚是他絕大多數的同行一輩子都無法成就的。不過跟庫斯圖里卡自己做個縱向比較,才發現他的吉普賽風格才剛進入懷孕階段。《爸爸出差時》的風格多少給人游移不定的感覺,既不是正宗歐洲片的沉穩含蓄,也沒達到自己後來的張狂荒誕,不過還是只能打上他庫氏的烙印。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屆數
年份影片導演
國家
第3屆坎城電影節1949年《第三人》卡羅爾·里德英國
第4屆坎城電影節
1951年《米蘭的奇蹟》/《茱莉小姐》維托里奧·德·西卡
/阿爾夫·斯約堡
義大利/法國
第5屆坎城電影節
1952年《兩分錢的希望》/《奧賽羅》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奧遜·威爾斯
義大利/美國
第6屆坎城電影節1953年《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法國
第7屆坎城電影節1954年《地獄門》衣笠貞之助日本
第8屆坎城電影節1955年《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美國
第9屆坎城電影節1956年《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法國
第10屆坎城電影節1957年《四海一家》威廉·惠勒美國
第11屆坎城電影節1958年《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東德
第12屆坎城電影節1959年《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法國
第13屆坎城電影節1960年《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義大利
第14屆坎城電影節1961年《維莉迪安娜》/《長別離》路易斯·布努埃爾/Henri Colpi西班牙/法國
第15屆坎城電影節1962年《諾言》Anselmo Duarte葡萄牙
第16屆坎城電影節1963年《豹》盧奇諾·維斯康蒂義大利
第17屆坎城電影節1964年《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法國
第18屆坎城電影節1965年《決竅,如何得到》理察·萊斯特英國
第19屆坎城電影節1966年《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
《紳士現形記》
克勞德·勒魯什/皮亞托·傑米法國/義大利
第20屆坎城電影節1967年《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英國
第22屆坎城電影節1969年《如果》林賽·安德森英國
第23屆坎城電影節1970年《風流醫生俏護士》羅伯特·奧特曼美國
第24屆坎城電影節1971年《送信人》約瑟夫·羅西英國
第25屆坎城電影節1972年《通往天堂的勞動階梯》/
《企業家之死》
Elio Petri/弗朗西斯科·羅西匈牙利/義大利
第26屆坎城電影節1973年《稻草人》/《受僱者》Jerry Schatzberg/阿蘭·布里吉斯美國/法國
第27屆坎城電影節1974年《竊聽大陰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國
第28屆坎城電影節1975年《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瑞典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76年《出租汽車司機》馬丁·斯科塞斯美國
第30屆坎城電影節1977年《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
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
義大利
第31屆坎城電影節1978年《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義大利/法國
第32屆坎城電影節1979年《鐵皮鼓》/《現代啟示錄》沃爾克·施隆多夫/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西德/美國
第33屆坎城電影節1980年《影武者》/《浮生若夢》黑澤明/鮑勃·福斯日本/美國
第34屆坎城電影節1981年《鐵人》[波蘭電影]安傑依·瓦依達波蘭
第35屆坎城電影節1982年《失蹤》[美國電影]/
《自由之路》
科斯塔·加夫拉斯/尤馬茲·古尼美國/法國
第36屆坎城電影節1983年《楢山節考》今村昌平日本
第37屆坎城電影節1984年《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法國
第38屆坎城電影節1985年《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南斯拉夫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86年《戰火浮生》羅蘭·約菲英國
第40屆坎城電影節1987年《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法國
第41屆坎城電影節1988年《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瑞典/丹麥
第42屆坎城電影節1989年《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美國
第43屆坎城電影節1990年《我心狂野》大衛·林奇美國
第44屆坎城電影節1991年《巴頓·芬克》喬爾·科恩 伊桑·科恩美國
第45屆坎城電影節1992年《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英國
第46屆坎城電影節1993年《霸王別姬》/ 《鋼琴別戀》陳凱歌/簡·坎皮恩中國/法國
第47屆坎城電影節1994年《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美國
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年《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法國
第49屆坎城電影節1996年《秘密與謊言》邁克·李法國
第50屆坎城電影節1997年《櫻桃的滋味》/《鰻魚》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今村昌平
伊朗/日本
第51屆坎城電影節1998年《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希臘
第52屆坎城電影節1999年《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53屆坎城電影節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丹麥
第54屆坎城電影節2001年《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義大利
第55屆坎城電影節2002年《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56屆坎城電影節2003年《大象》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57屆坎城電影節2004年《華氏911》麥可·摩爾美國
第58屆坎城電影節2005年《孩子》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第59屆坎城電影節2006年《風吹稻浪》肯·羅奇法國
第60屆坎城電影節2007年《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61屆坎城電影節2008年《牆壁之間》Chris Staron法國
第62屆坎城電影節2009年《白絲帶》麥可·哈內克奧地利/法國
第63屆坎城電影節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