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羅馬尼亞總統伯塞斯庫28日簽署總統令,授予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本國年輕導演克里斯蒂安·蒙久國家最高榮譽勳章“羅馬尼亞之星”。
內容
在剛剛閉幕的第60屆坎城電影節上,蒙久以不到60萬歐元成本自編自導的《四月三周兩天》擊敗眾多強手,榮獲電影節最高獎——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以及“國際評論獎”和“國民教育獎”共3個獎項。
羅總統令說,作為羅年青一代導演的代表,蒙久為在世界上提高羅馬尼亞電影的聲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伯塞斯庫當天還簽署另一項總統令,追授去年8月在車禍中不幸喪生的導演克里斯蒂安·內梅斯庫“國家功勳勳章”,以表彰他對羅馬尼亞電影事業的貢獻。內梅斯庫生前執導的影片《加利福尼亞之夢》在本屆坎城電影節榮獲“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
雖然閉幕頒獎禮上,華語片無緣各項大獎,但是從紅毯秀到閉幕典禮,華語影人的星光便不斷綻放,在坎城這個全球聚焦的舞台上出夠風頭。
賈樟柯頒獎底氣足
當地時間27日18:30,紅毯秀正式開場,盧米埃爾電影宮外一片沸騰。中國導演賈樟柯攜“御用”女星趙濤踏上紅地毯。趙濤的晚禮服由廣州著名女設計師馬可打造,整體設計簡潔神秘。兩人逗留時間長達20分鐘。之後的頒獎典禮上,賈樟柯與女星瑪麗娜·漢斯露一起頒獎,雖然比旁邊的瑪麗娜足足矮了一頭,但賈導情緒毫不受影響,宣布獎項時底氣十足。
楊紫瓊紅毯受追捧
楊紫瓊作為頒獎嘉賓亮相,一襲深V領長裙,將東方風韻展露無遺,而她造型獨特的淡紫色項鍊也十分搶眼。張曼玉與其他評審團嘉賓亮相紅毯,她全程用法語接受紅毯主持人提問。
張曼玉評審有權威
當電影節9位評審集體現身發布會時,張曼玉是倒數第二個出場,而緊隨她身後的則是評審會主席。隨後她也與評審會主席弗里爾斯相鄰而坐。在回答一個敏感問題時,弗里爾斯還開玩笑地說:“原本我要回答,張曼玉已經踢我了,所以我就不回答了。”
導演著作
為紀念坎城電影節60周年,3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導演,各自拍攝三分鐘短片賀壽,並在影展上發售,當中兩位中國導演張藝謀及陳凱歌手法類似,同以小朋友作為題材。
多位大導合作的電影名為《To Each His Own Cinema》,DVD日前以19.9歐元(約210港元)在影展上發售,封面以35位導演名字拼成,色彩鮮艷,極具收藏價值,加上定價不算太高,故推出當日已被影迷搶購一空,即使有影視店補貨,也極速售罄,絕不能小看35位導演的力量。
當中由張藝謀及陳凱歌執導的兩條短片,同以小朋友作故事骨幹,講述農村小朋友熱愛看電影的程度。在陳凱歌的短片中,一群可愛的小朋友為看電影不惜踏腳踏車助電影院發電;而張藝謀的短片中的農村小朋友,很有耐性看電影,即使半途要等工作人員吃飯後才能繼續欣賞,仍甘願等下去,故事畫面非常明朗,給人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
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者 國別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四月三周兩天》 導演:Cristian Mungiu) 羅馬尼亞
評審會大獎 《殯之森》(導演:河瀨直美) 日本
坎城60周年特別獎 加斯-范-桑特(《迷幻公園》) 美國/法國
評審團獎 《我在伊朗長大》 (導演:瑪嘉-莎塔碧/波斯波利斯)
《沉默的陽光》 (導演:卡洛斯-雷加達斯) 法國/美國 墨西哥/法國/荷蘭
最佳導演獎 朱利安-蕭貝爾 (《潛水鐘和蝴蝶》) 法國/美國
最佳男演員獎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Konstantin Lavronenko (《驅逐》) 俄羅斯
最佳女演員獎 全度妍(《密陽》) 感言 韓國
最佳編劇獎 費斯-阿金(《在人生的另一邊》) 感言 土耳其/德國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獎 《MEDUZOT》 (導演:Shira Geffen/Etgar Keret) 以色列
金攝影機特別獎 《控制》Control (導演:Anton Corbijn) 美國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VER LLOVER》(導演:Elisa Miller) 墨西哥
最佳短片評審會獎 《AH MA》(導演:安東尼-陳) 《RUN》(導演:Mark Albiston) 新加坡
“一種關注” 最佳影片 《加州之夢》導演:Crisitan Nemescu 羅馬尼亞
評審名單
評審會主席:史蒂芬-弗萊爾斯 Stephen Frears 英國導演
評審:
張曼玉 Maggie Cheung 中國 演員
托妮·柯利特 Toni Collette 澳大利亞 演員
瑪麗亞-德-麥戴羅斯 Maria de Medeiros 葡萄牙演員、導演
薩拉·波莉 Sarah Polley 加拿大演員、導演
馬可·貝洛奇奧 Marco Bellocchio 義大利導演
奧爾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土耳其著名作家
米歇爾·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法國導演、演員
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 Abderrahmane Sissako 馬里導演 大餅/整理
評論
以英國巨匠斯蒂文·弗萊爾斯為主席的評審會,經過焦灼的討論、艱難的抉擇,最終將至高無上的金棕櫚枝授予羅馬尼亞影片《四月三周兩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就在幾天前,羅馬尼亞作品《加州之夢》(California Dreaming)剛剛榮膺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同一國家在一屆電影節上稱霸兩大部門,可謂風光無限。
出征前即被羅馬尼亞國內媒體寄予厚望的《四月三周兩天》在坎城當地初露鋒芒後,便立即獲得最高的媒體評分。儘管少女墮胎的故事題材略顯黑色,但有同屬"墮胎系"的《維拉·德雷克》問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大獎的舊跡在前,黑馬《四月三周兩天》的爆冷奪魁亦毋須稱奇。能將一樁醜聞放大為針砭時弊的社會諷喻,而非僅作為噱頭炒作,無疑是這位無聲無息的選手一舉登上王座的殺手鐧。
無獨有偶。去年,羅馬尼亞影片《布加勒斯特東12點8分》、《無醫可靠》分別在歐洲電影獎和紐約影評人協會獎等重量級賽事上脫穎而出,已讓歐美同行在瞠目結舌之餘,開始更廣泛地關注這個東歐國家近期在發展電影業方面取得的成就。由是,此番再受六十大壽的"電影節之王"坎城首肯,頗具水到渠成、錦上添花的意味。
年僅38歲的青年導演克里斯汀·蒙吉,2000年才憑三部短片入行,即便2002年的長片處女作《西方》(Occident)一舉贏得特蘭斯瓦尼亞電影節最佳影片,仍被國際媒體揶揄"倚仗地緣優勢"。孰料第二部電影長片《四月三周兩天》便令蒙吉輕鬆摘取棕櫚枝,順利完成"最佳新人→國內制霸→問鼎坎城"的驚異三級跳。名不見經傳的"草根"履歷從此平添傳奇的一筆,今後儼然東歐電影的未來之星。
相比之下,評審會大獎得主《殯之森》(殯[もがり]の森)的河瀨直美導演,可謂坎城的"老相好"。河瀨當年那部書寫戀戀鄉情的處女作長片《朱雀萌燃》創造的金攝像機獎(最佳處女作)史上最低齡的紀錄,至今無人打破。經歷《沙羅雙樹》的鎩羽而歸後,第三次西征的《殯之森》終於豪奪評審會大獎,可喜可賀。
被國內評論人士譽為"一生都在致力於拍攝回憶"的河瀨,對"死亡"的迷戀溢於言表。閒靜、悽美、感傷……,一位方剛而立的女性擁有如此悲天憫人的情懷,堪稱超齡的徹悟;而關乎親人、友人的各種紀錄片的拍攝,又練就了一身平易簡約的寫實功底;配合女性導演特有的細膩映像與對角色心理的微妙刻畫,《殯之森》的勝利毫無懸念。
面對東歐、東亞的強大火力,江湖風聞"內定大獎"的法蘭西本土勢力以《潛水鐘與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的最佳導演獎喜獲犒慰。儘管未能如東道主所願,但朱利安·蕭貝爾導演仍可憑此獎項名垂青史--"新表現主義流派畫家"的獨一無二出身,使其成為"畫而優則導"的影史標籤。
因罕見重症陷入癱瘓的男主人公(同名自傳作者),以全身上下唯一一塊能繼續工作的眼部肌肉、依靠眨眼完成對坎坷生涯的總結。恰似標題中的兩極對比:儘管肉體的殘障仿佛史冊中的著名酷刑"潛水鐘"(將死刑犯綁至巨鍾內沉入海底,讓其在無力掙脫的狀態下痛苦溺斃),但思想的自由卻幻化為翩翩起舞的蝴蝶。蕭貝爾祭起凌厲而華麗的剪下實現追憶的敘事舞台的繽紛跳躍,用畫家的獨具匠心,在銀幕上有條不紊地描繪出意識的一念三千、瞬息萬變。一尊最佳導演的獎盃,凝結著對藝術探索的著力肯定。
《驅逐》(The Banishment)的俄羅斯影帝康斯坦丁·拉瓦尼科與《密陽》(Secret Sunshine)的韓國影后全度妍更為花甲高齡的坎城電影節注入國際化色彩。賽前公認實力不容小覷的斯拉夫兵團雖失意大獎,卻在表演獎項意外開花--作為處女作《回家》擒獲金獅的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第二部長片,《驅逐》的品質雖僅屬中上,但日瓦金采夫善於調動演員情緒的特長仍有目共睹。回想《回家》的父子三人嘆為觀止的演技,《驅逐》奉獻影帝的結果豪無意外。"半島第一演技女優"全度妍力挫包括同胞朴智娥、"爵士小天后"諾拉·瓊斯在內的一乾高手勇猛封后,不啻本屆坎城電影節的巨大驚喜。平素不以美艷取勝的全氏,以喪夫喪子進而喪失信仰的無助女性形象攬過殊榮,"國民演技瑰寶"的一段佳話新鮮出爐。繼梁朝偉、柳樂優彌、張曼玉之後,又一位東亞演員斬獲坎城演技獎;同時,全度妍又與河瀨直美交相輝映,一演一導,構成東亞勢力"陰盛陽衰"的兩朵奇葩。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法美合拍片《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借小女孩的成長曆程以小見大,窺視伊朗數十年的社會變遷--黑白繪風與厚重題材極大程度掩護了"輕"的動畫性質,助這部"另類史詩"勇奪評審會獎。一同分享此榮譽的還有墨西哥電影《沉默的陽光》(Silent Light),真愛與家庭的兩難選擇令同屬小成本的《沉》一鳴驚人。反觀《迷幻公園》(Paranoid Park)的加斯·范·桑特尷尬領取的所謂"坎城60周年特別獎",則十足是對好萊塢方面進行補償的"安慰獎"嘴臉。
曾於本土斬獲金熊大獎的土耳其裔德國影人費斯·阿金,以三段式結構收入最佳編劇獎,儘管這已是多線並行的劇本第N次出人頭地,但愈演愈烈的群戲之火依舊熊熊燎原。開個玩笑,不知評審會中的伊斯坦堡同鄉奧爾罕·帕慕克文豪"暗中"發揮了多大作用(^_^)?其他,金攝像機獎最佳影片(最佳處女作)被以色列作品《MEDUZOT》拿下;增設的"第二名"金攝像機特別獎由美國電影《控制》(Control)收入囊中;最佳短片單元的冠亞軍分別是墨西哥的"短片金棕櫚獎"作品《VER LLOVER》與新加坡的"短片評審會獎"作品《AH MA》。
艾米爾·庫斯圖里卡、科恩兄弟、王家衛、亞歷山大·索庫洛夫、昆汀·塔倫蒂諾、大衛·芬奇等一乾老將,在各領風騷的革新時局下,淪為被後浪推上沙灘的前浪、被新桃換上門扉的舊符。《給我承諾》、《老無所依》依舊功力強勁,但歷盡滄桑的坎城電影節以驚喜頻出的結果明確表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江山代有才人出……。
第60屆坎城電影節至此閉幕。以東歐、東亞為代表的"東風西漸",對西歐和好萊塢進行了一次規模浩蕩的洗禮。在此基礎上歐、亞、美、拉各有獎項,則體現出全球化的坎城在六十華誕之際總結陳詞的平和心境。羅馬尼亞、俄羅斯的復甦,讓傳統歐美豪強備受衝擊;而日韓競艷的景色,足以令蒸發於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相形見絀。從來不是中國電影人福地的濱海小城,卻總能帶給我們自問自省的憂患意識--感謝你,坎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