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一天》

《永恆的一天》

本片講述一個老詩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中的告別和回憶,但和一個阿爾巴尼亞男孩偶然的相遇改變了他的一生,在純淨的生命之愛中,體驗到突破有限詞語的超脫,以及和命運的和諧。

基本信息


片名:
  • 永恆的一天 《永恆的一天》
  • 永遠的一天
  • 永恆的一日
  • Μια αιωνιότητα και μια μέρα
  • Mia aioniotita kai mia mera
  • Eternity and a Day
  • Eternità e un giorno, L'
  • Éternité et un jour, L'
  • 主演:
  • 伊薩貝爾·勒諾 Isabelle Renauld
  • 法布瑞奧·本特夫葛里奧 Fabrizio Bentivoglio
  • 布魯諾·岡茲 Bruno Ganz
  • 片長: 132 分鐘
    類型: 劇情
    地區: 希臘 法國 義大利
    導演: 西奧·安傑羅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年份: 1998年5月23日
    語言: 希臘語
    級別: Argentina:Atp Chile:TE Finland:S France:U Hong Kong:I Sweden:7 Switzerland:12 中國台灣:普遍級(普級) UK:PG
    《永恆的一天》 電影海報
    影片簡介:

    髒雨覆蓋了希臘海港城市塞薩洛尼基。年過六旬的作家亞歷山大在雨中的海邊陷入回憶。他仿佛看到兒時的自己躡手躡腳地躲過母親的視線溜下樓梯跑向海邊,耳邊至今還迴響著母親尋找他喊叫他名字的聲音。現在他得從這座宅子裡搬走了,因為女婿不喜歡總跟在他身後的那條狗。

    他留戀地站在二樓的迴廊向院落里眺望,仿佛看到三十多年前妻站在院子裡那滿柔韌的身姿。他憶起女兒出生後個久的一天,許多親友被邀到家中看望出生的嬰兒。親朋們的喧譁聲充滿擺放著鮮花的客廳。氣氛熱烈溫馨。飲過香檳後,人們被邀到海邊。祖母一襲黑衣坐在涼棚下搖著白色的搖籃。周圍是藍天、大海和奪目的陽光,嬰兒睡著了。妻安娜小心地抱起孩子,臉上漾起幸福的意。海風吹動著她的秀髮,衣裙遮不住少婦的風韻,這是生命中一個讓亞歷山人心醉神迷的日子。

    涼雨使亞歷山大回到現實,他驅車穿過街市。此刻是清晨,他耳畔一直鳴響著一首雄壯深邃的樂曲,那象徵著已經消失的歲月。

    一群孩子吸引了沉思中的亞歷山大。孩了們正攔阻過往車輛要求擦車。突然,警察跑了出來,他們的任務是抓住這些非移民。孩子們紛紛像小雞一樣落網,只有一個頭最小、黃頭髮的男孩恰巧逃到亞山大車邊,亞歷山大本能地把孩子拽上車,快速起動離去。這個才不過六、七 歲的孩子面無巷,隨著一聲尖銳的哨聲,那男孩要求下車,他又回到他的同伴們中間去。

    又是一個清晨,亞歷山大像以往一樣驅車經過街市,他無意問發現,兩個男人正將街上的那些孩子塞進一輛中型貨車,他感到可疑,就尾隨而去,他發現在郊外的一幢破房內,孩於們正被賣給一些有錢的老夫婦。那個他救過的男孩子也在其中。趁其中一個較大的男孩企圖逃走的時候,亞歷山大交出僅有的錢,把黃頭髮的男孩帶走了。從孩子口中,亞歷山大得知孩子來自阿爾巴尼亞,家中只有一個奶奶,孩子同意他送自己回家。途經積雪的山路,他們到達了希阿邊境,邊境上可怖的情景令老少二人卻步。一個個逃亡者的殭屍像攀援的猴子一樣高懸在鐵絲網上,老少二人逃之夭夭。

    下山後,亞歷山大放棄了自己的汽車。與孩子一起登上公車。車上乘客寥寥,車身緩緩移動著。每站停車時,亞歷山大看到上來不同的乘客,有詩人、扛紅旗的革命者、四人音樂小組,公車下還掠過穿黃色防雨衣的救火員……這些不同時代的人在亞歷大腦海中交錯,他內心充滿感傷,是他的幻覺,也是他內心的回溯。

    回到塞薩洛尼基,亞歷山大和孩子。一起目睹了他的同伴的死,所有的非法移民們集中在一個破舊的廠房內追悼他們死去的同伴,死者的遺物在火中化為灰燼,這些人們無論何時都只能在艱難的掙扎中求生。

    悲涼占據著亞歷山大的心。只有回憶中那些閃亮的片刻照亮他的心靈。他仿佛又回到了海邊的妻子和親友們身邊。海岸線上,親友們享受著陽光和海,妻仍穿著那件使她線條分明的白底黑點的連衣裙遊蕩于海天之間。突然,一陣急雨灑下,大家快速跑向涼棚,有人攙扶著老者,妻從海邊奔向他,他們通身透濕,在人們目光不及的岩石後,他們長吻……

    快樂的樂章纖細而清幽,從不遠處傳來,亞歷山大離開碼頭,朝樂聲走去。眼前是真實的景象,一對新人在翩然起舞,圍觀的鄰人出奇地安靜。新郎的面孔稚嫩而木訥,新娘嬌艷如花。亞歷山大的內心不知是喜是憂。

    生活就是如此地循環往復。生活是永恆的。

    泰奧.安哲羅副洛斯的影片具有感傷詩意的風格,表現出其涵蓋生活的凝練的功力和特殊的藝術境界《永恆的一天》攝手法質樸,現實時空過往時空交替,難分彼此,正表現出安耶洛普羅斯樸素的美學觀念和自由精神。

    教會了什麼

    時間是什麼
    祖父說:時間是一個在海邊嬉戲的孩子,……你來嗎?!”
    在輕柔的鋼琴曲中,在有著鳥鳴的早上,請隨著大師鏡頭走近那扇微啟的窗,去喚醒童年的歲月,讓熟睡的童年醒來,當你躡手躡腳出房間,走下樓梯,你將去海邊,去找尋歷史中的自己。大師的凝望,歲月的記痕,每個思想著的人無法忘記童年的純淨如碧海般無邊無際。這是《永恆的一天》開始,這是尋訪的起始…… 《永恆的一天》
    《永恆的一天》獲第5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內容描述一位自我放逐,尋找永恆意義的年邁詩人帶著一個阿族男孩,穿越國境去尋找失去世界:人的和睦共處和人與人之間的和善。影片以冬天、多雨的提薩洛尼卡為背景,懷舊的主題貫串了整部影片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里總有對人性、人道主義和生命終極的思索,大師總喜歡設定一個小男孩角色,仿佛人類童年真摯無邪的目光。
    今夜,請跟我來,去傾聽希臘海邊小城提薩洛尼卡的濤聲,去找尋昏暗的夜雨中的一盞燈,那盞悄悄占據著地中海潮濕的午夜的夜燈。
    一個行將歸去老人,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和一輛夜車,一個起點和一個注定的終點,這些你能建起什麼?!在夜車上摯旗的年輕人、探討愛情的戀人、撿拾棄花的中年人,今夜他們去向何方,明天他們又有什麼經歷什麼樣的人生?!鏡頭不時轉向窗外三個披著黃雨衣的騎車人,緩慢駛向遠方,對於這個星球而言,一切只是周而復始的過程,你與他,是與非。此刻,我們與大師同在,我們同在歷史的夜車中,等待希望點燃朝霞……。
    巴比倫塔、文字的翻譯、語義的深究,能將每一個詞組固定,可是你永遠無法用別族的語言譯出人類的內心,內心是無法翻譯的,內心是一種感悟,是一種共鳴,是一種交融,此刻,請隨我來,一同聽聽那孩子的念白,這是對故人的思念,這是人類心靈的呼喚!聽吧,那遠離浮塵的心靈之聲:
    “Hé! Séllm,很遺憾,今晚不能與我們同在
    Hé! Séllm,我害怕,海是如此的闊廣
    Hé! Séllm,你在等待什麼,你要去向何方
    我們將去何方,我們的明天將怎么樣?!
    山川、河流、警察、士兵,從未阻止我們的道路
    啊,我看見無窮無盡的大海
    夜裡,我看見媽媽含著淚站在門前
    聖誕節快到了,鐘聲正在響起了,白雪覆蓋了山頂。冬夜,願你能再和我們交談
    關於所有自由的港口及無限的世界
    Hé! Séllm,請和我們交談
    Hé! Séllm,你說話呀”

    雖然,我一句都無法聽懂原文,但是我能感受孩子心底對和平和善的召喚。交流,心靈的交流早已經超越了語言本身。
    那么!今夜,請你不要昏睡,請你隨我登上那輛夜車,去感悟大師的內心,去見證每個在夜色中匆匆行走的旅人
    明天是什麼?!永恆又是什麼?!
    有時,只要一個善意的微笑就以足夠,生命在於自我的超越和領悟。就像無論我們多么害怕我們也必須直面死亡,就像我們終要一個人孤獨面對上帝的召喚。
    在所有思想和不再思想的日子,因為微笑,心感受著善和關愛,使我們知解愛和寬容 《永恆的一天》
    老人帶走了他的詩和時代,雖然我們沒有聖歌,雖然我們再也無法深入哲學,但是我們至少明白人的責任和義務,至少在今夜我們目睹一個老人的告別,目睹著一位哲人的離去,永恆在生命消失的一瞬成為現實,我們來自海終有一天我們回到那兒,靜謐如初!
    詩人說:造就天使的初始,就是將精神從肉體中剝離出來,使靈魂戰勝塵世的利誘和無聊的消解。
    淨土留在了詩中,留在了心靈的和歌中。
    那些生活在物慾中的人們,他們永遠從無法看清這個世界真實的面目。
    那一刻我想起了“道”,我不再悲哀,我知道,人生來就有分別的,道的不同決定了人的未來和此生。
    故事在繼續,老人將心靈的炬火傳給了孩子,傳給了黑夜在找尋人生意義的每個沒有放棄的生命。
    活著,為了什麼,在夜深人靜處清醒者我都會詢問鏡中的自我,這一刻安哲羅普洛斯回答了我們,永恆是心靈的彼岸,在生命的旅程中的某一個自悟之處。
    家園 淨空 以及不朽的三重奏,影片舒緩的節奏展示著人類的苦難和希望。
    我們往往為時代驅使在白晝做著他者。故步自封地沉湎於蠅頭小利之中,連做飛蛾的勇氣都沒有,只能當砼體中的玩偶、寵物。我們已經遺忘了理想和飛翔。
    我們能夠萬千次描摹梵谷的星空,我們同樣在大師的影片中潸然淚下,但是我們是否真正了悟生命和存在的意義。
    全球化的年代,形而上的哲學早已臣服於形而下的人生,知識分子的龜縮和墮落使整個世界潰爛於物慾之中。這個時代沒有多少人去關注遙遠的苦難(伊拉克的戰火、波赫動盪的局勢、流離失所的孩子、非洲的饑荒)。我們的安逸建立在什麼基礎上,我們是否為了生存而剝奪了他人的權利?
    安哲羅普洛斯教會了我們愛,教會了我們溝通的方法,我們擁有同樣的未來,我們有著相同的歸程,去日苦多,來日漸少,讓我們伸出手吧,給暗中人們心靈的慰藉,給所有孤獨的生命一種真誠的對應。
    這是我們超越自身的唯一方式,這也是自我救贖的方法。
    聽見了嗎?大師的呼喚,在這沉沉的夜幕中,這是詩者之心,這是一個老人的最後的告白
    “滑落的朝露是黎明最後的星光,宣告了陽光普照”
    人生的陽光在於心靈的方向,跟我來吧,在這樣的夜晚,追隨大師的思想,直到陽光之地,直到彼岸。

    既是一天 又是永恆

    “當晨星思念地球,停止轉動,它就會浮上海面,就一下下。此時一切都會靜止,包括時間。”
    海浪翻卷著浪花拍打著沙灘,輕柔的琴音緩緩的響起,鏡頭從海邊搖曳而起,到了海邊一棟房子的二層視窗。以上的場景出自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執導的電影“永恆的一天”。

    《永恆的一天》《永恆的一天》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尋找生命歸宿的故事。
    亞歷山大是一個患有晚期癌症的老年詩人,在他進醫院前等待死亡一天,本想把最心愛的狗托給女兒卻遭到拒絕,女婿也執意把祖宅給賣掉。這一切都讓亞歷山大很傷心,他只能默默地離開,孤獨的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天。詩人都是無根的葉,即使有了家庭,有了摯愛自己的親人,都注定了一生的漂泊。亞歷山大則是為了能用希臘語續寫上世紀詩人寇夫拉的詩《被囚的自由》而四處遊蕩,想著也能像詩人一樣買下一個個單詞。在他決定離開海邊的住宅度過孤獨的最後一天時,他發現了早已去世的妻子安娜寫給他的一封信。
    直到此刻,亞歷山大才發現妻子曾經是多么地愛他,也曾經因為這份無悔的愛而忍受著怎樣的孤獨,她只是向他索要一天,只有一天。
    過去的時光一一浮現。但是有些東西卻再也無法重現。
    現實與回憶在亞歷山大的世界中交替出現。現實中,是永無休止的戰爭與日復一日的生存遊戲。在大街上,他救下了一個孩子,兩人在旅途中真誠的溫暖著彼此的心,在幾乎絕望的世界中找尋著殘留的溫情。
    曾有人說過,萍水相逢的滋味最難受,今天和你成為朋友,分離往往是永遠。但對於亞歷山大與那個孩子,一天的相識便已足夠,這一天將會是他們生命中永恆難忘的一天。華茲華斯說;“當心靈被匆忙的世界占據,感到厭倦,失去樂趣,孤獨的感覺,多么濃郁。”亞歷山大的心被詩歌霸占了太久,孩子的心被生計占了個滿,兩人都不勝疲憊。而在這一天中,他們找到了自己,從渾渾噩噩的世界中掙脫出來。
    亞歷山大在他的最後一天中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世事不能預料?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在腐臭的寂靜之中?俳徊在痛苦與欲望之間?為什麼我的一生都在自我放逐?”
    詩人到底能做什麼呢?詩人寇夫拉回答說:“歌頌革命,哀悼死者,向失去的自由祝禱”。詩人就是為這些拋棄了家庭、忍受社會的排斥,一次又一次續寫著自己的詩篇。
    可是僅僅這個回答是無法停止亞歷山大對生命的追問。為什麼我們能為那些空虛無依的“大愛”終身奮鬥卻守不住只屬於自己的那份愛呢?為什麼要一次又一次背叛家庭,背叛自己?為什麼總在失去時候才懂得珍惜?為什麼總在傷害著最愛自己的人?為什麼總在悲嘆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為什麼在鏡子前卻看不清真實的自己?為什麼總在感懷流逝的青春
    詩人為了散播愛而漂泊,卻丟失了自己的。安娜愛的囈語仿佛近在咫尺,卻如遠處的浪濤聲遙不可及。亞歷山大曾在結婚時,像所有人一樣承諾過要永遠愛自己的妻子。愛情這東西好說,可這永遠是什麼?
    《永恆的一天》《永恆的一天》

    亞歷山大在電影的最後說道:
    “……安娜,我不去醫院了,我不去了,我想為明天打算。陌生人會以同一首樂曲回應我,而且永遠都有人賣字給我,明天,……明天是什麼,安娜?
    我曾問你,明天會持續多久?
    你說:‘既是一天,又是永恆’。”
    寫到這裡,我想,所謂的永恆也許就是我們永遠無法觸及的那一天的美麗。那應該是充滿了希翼的一天,沒有痛苦與悲傷。

    OST資料

    "Eternity and a Day",是Eleni Karaindrou這位女作曲家為1998年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獲獎電影《永遠的一天(Eternity and a Day)》 又譯《永遠的愛》譜寫的電影音樂作品。是女作曲家繼《電影音樂》、《鸛的蹤跡》、《尤利西斯的關注》後在ECM灌制的第四張電影音樂的新專集。其中《尤利西斯的關注》發行後,更是獲得了廣泛的好評。《時代》雜誌譽Eleni Karaindrou為“希臘最動人的作曲家”,評論家甚至將其和荷馬做類比,說如果荷馬也創作音樂,那么也應該是這樣的聲音,“神秘而引人遐思;有紅酒的芬芳和大海的氣息;蘊涵的激情將激發人們去完成各種偉大的事情”。很少有主要為電影作曲的作曲家得到如此的讚揚。
    與導演Theo Angelopoulos長期的藝術合作,為Eleni Karaindrou帶來了為電影《永遠的一天》作曲的特殊角色和獨一無二的責任。作曲家和導演非常默契,在這樣的意義上,很難將音樂的品質和閃亮在電影中的自身畫面割裂出來。導演說,“這是一種感覺,作品創造了兩人之間的粘合劑”。 正因為這樣的默契和理解,導演常常保留傳統的方式,將場景來配合主題音樂的意境,甚至長度。可見這些電影音樂在這部電影中的重要性。 這張音樂專集的製作與電影音樂相比又有一定的發展,由原來的電影音樂片段創造出一件新的作品。是女作曲家繼《尤利西斯的關注》的輝煌後,又一打動人心的作品。特別是主題音樂流暢而不晦澀,在電影中,主人公播放這首樂曲時,不知名的鄰居總是播放同樣的曲子回應,優美、神秘,引人無限遐思。

    沒有永恆

    當黑夜越來越深,那流動的空靈音符突然敲在我的心坎,像一滴滴透明的雨水,輕輕落在酣睡的女友身上。我望著她熟睡中紅潤的臉,聽著均勻的呼吸聲,覺得異常的幸福。
    追尋的到底是什麼呢?
    作為旁觀者,我歷來有理由慶幸,自己還年輕。似乎不會到亞歷山大那個年紀,還在苦苦拷問自己的靈魂,還在為漂泊的一生深深負罪。直到歲月倏忽間把我拋向無常的命運,我老了,於是希望一切重新開始,只是在尚未開始的時候,以至結束。
    趁著回憶尚清晰,讓我來想像一下,亞歷山大的尋根之旅。
    安娜、母語、根。

    亞歷山大的自述

    並沒有像“亞歷山大”這個名字那樣強大有力。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脆弱,有時候還像個孩子。也許在母親那裡,我們一直是孩子——母親在含混不清的時候,還一遍遍喊著我的名字。
    是時候離開了,我要開始新的旅程。雖然這么多年我的離開屢屢讓安娜傷心,但我時日無多,不能去醫院等死,更不能在死去之前還無法完成我的作業。我的生命有他的理由,這個理由,我還沒有找到。
    我想去安頓我的狗,可他們沒人在乎。

    《永恆的一天》《永恆的一天》

    女婿賣掉了我和安娜的房子,也一塊賣掉了我的回憶。然而安娜仍在吧,至少在我亦真亦幻的想像里,安娜在我耳邊輕聲說話,可是為什麼我早沒有聽到呢?我不知道安娜這樣熱烈的愛戀。
    女兒呢?我能給她留下什麼?她並不在意我。她也不知道她的媽媽在得到她時那幸福的喜悅。我和安娜都離她遠去了,她的世界我再走不進去。可是我必須留下些什麼東西,我的女兒,你媽媽寫給我的信件,是我唯一的遺產。你會明白。
    沒想到在生命的最後,碰上這個逃難的孩子。完全是意外。我高興,也有些莫名的感情。
    這個幼小的生命在艱難的生長。我要做些什麼才能更好的讓他長大?我能做些什麼呢?我就要離開。
    我告訴他索洛莫斯的故事。他怎么會懂呢?也許會懂。反正我再沒有可以告訴的人了。
    這小傢伙讓我難以割捨。該死的世界又是這樣殘酷。
    喔?我在想些什麼,阿爾巴尼亞的小東西已遠航了。
    從小傢伙那裡買到的詞語:蔻芙拉,我的小花,放逐者,我,深夜。
    我不能用他們連綴起生命的歌謠。不能完成《解放受困之人》的寫作。我自覺還在迷茫。
    我能怎樣呢?明天就要離開。但似乎明天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問過安娜。但聽不清安娜的回答。
    安娜她理解我嗎?也許是我不理解安娜。
    我多希望她在這裡,而我,將遠行給她帶來字句。她會知道,我離開是為了歸來。
    為什麼我還在尋找?我不是已經這樣老了么?
    二、安娜的低吟:
    我想,“我只是個熱戀中的女人。”
    我時刻都想守在亞歷山大身旁。我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
    只要我們呆一整天,我就覺得滿足。但亞歷山大到底在想些什麼?
    我不懂為什麼他的心還在漂泊。
    我害怕他會離開。不知道哪一天,突然離去。
    風帶走他的眼光,他帶走我的希望。
    我決定寫下這信件,給我的亞歷山大。
    喔,亞歷山大,你不知道。你該知道。
    有一天你會聽見我的呼喚。
    我相信我的愛情會永恆。
    但是哪裡有永恆這回事呢,我聽見的只是自己越來越微弱的心跳。
    亞歷山大!
    阿爾巴尼亞少年的歌唱:
    “我的小小生命之鳥/在陌生的地方暗自神傷/那異地因你的來臨而豐盛起來/而我卻為你日漸消瘦/我可送你什麼?/我送你一隻蘋果,它卻腐爛/我送你一隻梨子,它卻腐爛/我送你白葡萄,它們卻在路上腐爛/我送你我的眼淚,卻在未見到你之前已被風乾。”
    我碰上一個好心的老人,我並不相信他。後來他把我救了,我知道他真是很好心。
    我仍然無依無靠。
    我怕明天。我一個人,很害怕。希臘警察滿世界追趕偷渡的小孩,“蛇頭”在破爛的樓房裡買賣孩子,阿爾巴尼亞的戰亂沒完沒了。好心老人告訴我的詩人,在綠草茵茵的河畔,望著遠方,吟唱自由的讚歌。這種景象在哪裡呢?
    其實我想不了那么多。輪船在召喚了,我們又要偷渡回去。
    賽林死了,丟下我們在這個可怕的世界。他也許揚帆遠航了吧?反正不用再想那些搞不清楚的事情,甚至不用發愁明天的麵包。可也許他不該帶我們來希臘。喔,賽林!
    一個人為什麼要買詞句呢?也許是和我一樣孤獨吧,沒有人在乎我們。
    語言是我們唯一的夥伴。
    我相信我會想念他。我已經開始想念深夜裡我們坐環線公車,看各種各樣的人。我記得那三個人的琴聲,多動聽啊!
    他會找到自己的詞句吧,完成他的東西。
    我留下來陪他,因為他好害怕,不想一個人
    我也是,我
    ……
    再從哪裡開始呢
    回憶是我慣用的伎倆。哪怕生命已至油盡燈枯,我還是得回憶。
    有人把這部片子譯作《一生何求》,這個譯名或許更準確些?想來想去,我們這一生,是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但意義是什麼呢?難以找到,還不如放棄。
    影片的開頭,幼年的亞歷山大在海水裡盡情的嬉戲,他不知道命運,也無須考慮生活,更不懂得存在的疑問。大海是寬容的,面對暮年的亞歷山大,依舊那樣蔚藍並將繼續蔚藍下去。
    但老了的亞歷山大再也無力在海水中遊樂。他對著不再認得自己的媽媽,發出無力的疑問:“為什麼我們不懂得如何去愛?”“為何我們必須腐臭?”“為什麼我一生都在漂泊?”
    他的疑問讓我淚流滿面。
    亞歷山大的背影在被定格的一剎那,我想起特呂弗的小安東尼奧,不顧一切的跑向大海,奔到時突然不知所措,他發現自己無法穿越這海水,他想要的自由並不在這裡。在哪裡呢?亞歷山大滿懷希望的望著大海,正如小安東尼奧無助的看著觀眾。亞歷山大尋找的終點在這兒么?
    真正美好的詩歌都讓人心碎。這部電影就是這樣的詩歌。安哲羅普洛斯的長鏡頭沒有讓我覺得沉悶,我只是感到舒緩,詩意的舒緩。自由的蒙太奇切換隨性而自然—— “推開一道門,門外是三十年前美麗的妻子;沿著一條河,岸邊站著回到希臘的索洛莫斯”。對白簡短卻很精彩,畫面能告訴我一切。
    我想,永恆在我們的心裡吧。
    可我們的心也會死去。
    但是:
    “黎明後最後的星辰
    昭示了朝陽的來臨
    濃霧和陰影都無法玷污
    那萬里無雲的天際
    清風撫慰萬物眾生
    猶如內心深處的緒語
    生命是甜美的
    而且
    生命如此甜美。”
    這就足夠了。

    敘事特點

    世界電影異彩紛呈。相對於好萊塢商業電影來源於雜耍劇場歐洲電影與文學的距離總體來講更近一些。從不同的起源上來看,雜耍和劇場更多的表現場景與動作、對白,而文學的特點則是對思想的表達。《永恆的一天》正是這樣一部典型的歐洲電影,它將文學性的敘事與畫面、剪輯、音樂等影視藝術很好地結合起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複雜感情和對生命永恆的重新認識。

    一、結構分析

    《永恆的一天》官方片長132分鐘,採取傳統的三幕劇的基本結構,共39個場景。第一幕為場景1~9號,第二幕為場景10~32號,第三幕為場景33~39號。影片飽含了三對互為隱喻的關係,組成了三條敘事線索,其中亞歷山大與小男孩是主線,兩條副線分別是亞歷山大與母親、妻子的關係以及亞歷山大與希臘民族國家的關係。需要說明的兩點是,主線與副線並不代表感情的強弱和思想的主次,而僅僅是敘事功能的強弱,實際上,這三條線索之間互為能指、所指,共同構成了影片本身的符號系統;第二點需要說明的是第三條線索——亞歷山大與民族國家的關係——在影片中實際上外化為他與詩人的關係,以及他續寫詩篇的舉動。三幕、三條線索和場景之間的關係表如下:

    第一幕
    兒時游泳,母親的獨白

    (場景1~3)

    女兒念母親的信件,亞歷山大回憶女兒滿月的情景

    (場景8)

    一天的開始,在街上搭救一名來自阿爾巴尼亞的男孩

    (場景4~6)

    女兒女婿告知已經將舊宅賣掉,並不願收留亞歷山大的狗,亞歷山大離開

    (場景9)
    來到女兒家中,女兒對他續寫詩篇的舉動不理解

    (場景7)
    第二幕

    亞歷山大回憶起與家人一起去海島遊玩,獨自登島找尋童年留字的情景

    (場景22~23)

    亞歷山大看望母親,並繼續回憶海島遊玩遇到暴雨的情景,向沉睡的母親傾訴自己的困惑與無奈

    (場景29~32)
    亞歷山大在路邊發現小男孩被綁架,搭救

    (場景10~12)

    亞歷山大試圖將小男孩送回家,但幾次努力的失敗和小男孩講述悲慘遭遇讓他打消這個念頭

    (場景13~16)

    亞歷山大將狗暫存在女僕那裡,小男孩告訴亞歷山大一些辭彙

    (場景20~21)

    亞歷山大幫助小男孩找到他哥哥的屍體

    (場景24~28)

    亞歷山大向小男孩講述了流亡詩人買母語的故事

    (場景17~19)

    第三幕
    亞歷山大與記憶融合,理解了妻子,並從她那裡得到關於明天的答案

    (場景39)
    小男孩答應亞歷山大臨走之前陪著他,兩人乘公車

    (場景33)

    亞歷山大將小男孩送上船,孤單地回到空蕩蕩的家中

    (場景36~38)

    亞歷山大在公車上經歷了祖國希臘的各個時代,並從詩人那裡得到了續寫的詩篇的內容

    (場景34~35)
    二、獨特的敘事策略

    從影片的整體結構上看,《永恆的一天》仍然是一個非常整齊、規矩的敘事結構,遵循了《千面英雄》中提供的英雄歷險的模式:主人公亞歷山大在這一天的生活中由於領國小男孩的出現而遭遇了改變,經歷各種事情之後,幫助小男孩順利地完成了他的夢想,同時也解決了自己內心的問題。的確,世界上大多數的影片都可以歸結為類似的一句話,但特殊的敘事策略使得這部影片從這種模式中脫穎而出,並且成功地傳遞了作者的感情。

    1.獨白

    諸多編劇教材中不約而同地提醒我們這些新手,要慎用、甚至不用獨白這種違背電影動作性的敘事策略來推動情節、結構影片。然而,在這部金棕櫚影片中,獨白的使用俯拾皆是,並且具備了很多特點:首先,作為畫外音的旁白不僅僅來自與主人公,而是同時來自不同的人物,包括了母親和妻子安娜;其次,影片的大部分對白,除了少數地方之外,都具有獨白的特性,這些對白與其說是和對方交談,不如說是旁顧無人的自我表白。

    進一步的分析可以發現,與編劇教材的提示並不矛盾,這些獨白和帶有獨白性質的對白並沒有加入到故事進程中去,推動故事進程的仍然是意外和人物選擇所組成的帶有動作性的“故事鴻溝”,獨白起到的作用跳出了敘事,落在了氣氛營造和背景鋪敘上。來自不同人物的旁白和獨白營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不論是亞歷山大與家人,與男孩,還是與整個民族國家,都是無處不在的隔閡與不溝通:妻子需要用信件的方式與不在同一時空的丈夫交流,兒子在母親沉睡後發出的一系列不可能得到回答的疑問,小男孩向詩人和作家出售不熟悉的語言

    這種感情與氣氛的營造雖然不直接推動故事進程,但對敘事的成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氣氛與感情使得整個故事有了一個基本的基調,於是與敘事有關的節奏、動作、場景、人物都找到了自身立足之處,在這樣一個整體的氣氛中完成了電影所要傳達的獨特感受。另一方面,這些獨白最終終於成就了影片中唯一一段對白:在最後一個場景中,妻子安娜與丈夫亞歷山大終於可以對話,亞歷山大壓抑已久的愧疚得到了釋放,故事圓滿結束。這也算是獨白對故事進程獨特的推動作用吧。

    2.長鏡頭

    影片中與長段獨白對應的畫面上的特點即為長鏡頭的使用。雖然導演自己在這部影片中已經相當收斂(對比他本人以前的作品),但長鏡頭仍然是影片的主要畫面風格。歐洲是長鏡頭的發源地,從巴贊到特呂弗,歐洲電影界一手開創了長鏡頭理論與實踐的道路,並獲得了世界性的矚目。四月份我在香港看到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研究生的畢業作品中,還很明顯地使用了一條長達三四分鐘的奔跑的長鏡頭作為結尾,大概也是在向特呂弗的致敬。

    從一般意義上講,長鏡頭在紀錄片中運用較多,以呈現真實感為主要目的,在劇情片中,長鏡頭一般用在片頭展示環境特徵並提供暗示,或是借用紀錄片的手法創造真實感。當然,影視作品中往往都是不按規矩出牌,除了一條一個多小時的長鏡頭完成整個影片的特例之外(比如《俄羅斯方舟》),《永恆的一天》中長鏡頭的使用及其與敘事的關係仍然是相當特別,值得探索的。

    影片中長鏡頭的功能大概有以下幾種:一,營造氣氛、控制節奏,這往往與大段的獨白配合使用,畫面與文字相輔相成;二,表現心理感情,這個功能集中體現在場景37中,鏡頭緩慢地推到車中目光呆滯的亞歷山大,顯示了他送走小男孩之後的失落;三,表現空間,如場景25對廢舊大樓內部詭異、陰暗空間的長鏡頭使用;四,呈現過程,如對婚禮場景的長鏡頭表現。

    相對於剪輯來講,長鏡頭能夠帶給觀眾更加連貫的凝視體驗,以及更加舒緩的精神感覺。在這部文學性強於動作性的影片中,長鏡頭的使用對於思想的表達具有蒙太奇不可替代的效果。與獨白一樣,雖然長鏡頭風格本身並不推動敘事進程,但它所提供的體驗與感覺,是整個故事中所不可缺少的。

    3.轉場

    很多評論認為《永恆的一天》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我個人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是對魔幻現實主義的不知曉),大概多數是由於這部影片獨特的轉場設計。轉場是剪輯這個行當裡頭的重要部分,但在本片中,轉場似乎很多情況下並不依靠剪輯,而是依靠長鏡頭和聲音。如場景17到18之間的轉場,就是一個長鏡頭,河岸這邊還是亞歷山大與小男孩的對話,搖過去之後,穿越了時空,畫面變成了流亡詩人的回國;同樣,場景7到8之間的轉場,也是先有聲音的變化(從女兒變為妻子),然後亞歷山大走向陽台的時候,陽台上逐漸出現了妻子的身影,反打鏡頭過來,則空間時間都改變了,變為女兒滿月和海邊別墅。

    與對白和長鏡頭一樣,這些轉場同樣不提供故事動力。這種手法的使用模糊了歷史與現實、回憶與當下之間的界限,人物得以自由穿梭於時空,思想更加沒有疆界。在有關家人記憶的片段中,亞歷山大仍然身著“現在”的服裝,仿佛真的是他穿過了時光隧道回到過去,而“過去”的妻子和母親並沒有對他的服裝和年齡不適。這正是這種自由穿梭和界限模糊的結果。

    4.敘事與反敘事

    上面分析了獨白、長鏡頭和轉場的特點與功能,最終的結論是,它們與敘事過程都不直接相關,但我仍然視其為影片的重要敘事策略,原因在於影片本身的“反敘事”的特徵

    美國的羅伯特·麥基在他的《故事》一書中認為,大情節的特徵是因果關係、閉合式結局、線性時間、外在衝突、單一主人公、連貫現實和主動主人公,相對而言,反情節的特徵是巧合、非線性時間和非連貫現實[①]。《永恆的一天》在主要線索和整體結構上是一個大情節的特徵,但影片運用獨白、長鏡頭和特殊的轉場技巧,把另外兩條反情節的線索(時空不連續,事件本身與主要情節沒有因果聯繫)有機融合到了大情節的主體線索當中,完成了作者思想的表達。從本原上看,敘事是為了表達文本背後作者的思想。如果說推動情節的故事鴻溝和動作是狹義的敘事策略的話,那么獨白、長鏡頭和轉場技巧等表達作者思想的反情節的手段,乃是廣義的敘事策略,對於本片來講,尤為重要。

    三、知人論世以及結論

    上面講到了廣義的敘事策略在影片表達作者思想中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那么作者的思想究竟為何?安哲羅普洛斯為什麼要講述這樣一個故事?這還要從導演的作品序列中尋求答案。

    安哲羅普洛斯的代表作是“希臘近代史三步曲”:《36年的日子》、《流浪藝人》和《獵人》。這些影片共同展現了希臘近代史的滄桑,以及導演對祖國的複雜感情,傷痛與熱愛並存。根據作者論的觀點,一個導演一生的作品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這個論斷對於安哲羅普洛斯尤為明顯,他在三步曲之後的作品中反覆了這一關於生命、民族、國家和認同感的主題,《永恆的一天》也不例外。

    首先,主人公亞歷山大的身份和續寫詩篇的舉動本身已經將他個人與民族母體聯繫在一起;影片不斷暗示,他就是那位流亡在外、不懂母語、卻在祖國獨立之後立即回國的詩人的隔代傳人。作為影片重要角色的小男孩是一個流亡者和弱者,是被亞歷山大幫助的人,但這樣一個弱者最終幫助了亞歷山大。在影片最為經典的公車段落中,兩人一起,或者更為確切,小男孩帶著亞歷山大,看到了希臘近代史中的主要內容:作為革命象徵的扛著紅旗的青年男子(特別是還留了一個格瓦拉式的鬍子),作為文學與藝術象徵的小樂隊以及年輕的大學生情侶,一直到流亡詩人面對亞歷山大吟出續寫的詩篇。這個旅程可以視為亞歷山大對國家和民族的回憶和尋找認同的旅程。亞歷山大在影片開始送小男孩回國的時候,不斷重複自己有一個重要的旅行,但正是這個小男孩把這個重要的思想與心靈的旅行帶給了亞歷山大。

    影片的另外一條關於家庭的線索也充滿了這樣的象徵與暗示。影片開始母親的一大段旁白中,已經涉及到了時間、海島與城市廢墟的概念,這三者正是希臘這個古老國度的特徵。影片中不斷地出現了母親呼喚亞歷山大的畫外音,母親與國家這個永恆的象徵繼續在影片中起作用。妻子的角色則起到了另外的作用,引發亞歷山大關於生命的思考。妻子在信中一再表示,我只要今天;亞歷山大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最終從妻子那裡得到了關於明天(時間)的答案,一天或者永恆。時間是亞歷山大一直的隱憂,他的病情讓他身心痛苦,明天究竟會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妻子的信件使亞歷山大從自我的生命中解放了出來,從時間的有限上升到了生命的無限。

    如果讀懂了導演在影片中關於民族認同和生命與永恆的命題,那么反過來分析影片的敘事策略,獨白、長鏡頭、轉場利用了反敘事的手段完成了常規敘事所無法完成的任務,連線了歷史與現實、回憶與當下,並充分表達了其間隱秘而又濃厚的感情。能夠在敘事與反敘事之間行走自如,也體現了導演本身卓越的才華。

    附屬檔案:場景分析(依據版本為Eternity.And.A.Day.1998.DVDRip.AC3.XviD)

    場景編號
    起始時間
    畫面
    聲音
    1
    0027
    別墅外景,長鏡頭,緩推至百頁窗

    出片頭字幕
    女人的畫外音,詢問是否去海島,古城沉睡數個世紀,時間停止,時間是什麼,是個孩子,在海灘上嬉戲的孩子;主鏇律起
    2
    0258
    內景,男孩被口哨聲叫醒,悄悄出門
    口哨聲起,音樂聲,女人和男人的笑聲和囈語
    3
    0407
    外景,海灘,朝陽,海灘上兩個男孩已經在等待,三人一起衝進海水中,游向遠方
    女人畫外音喊亞歷山大
    4
    0458
    疊化到空白的海水,拉出到內景,老年亞歷山大的家中,他躺在藤椅上;與女人告別

    走到書房,喝咖啡,放音樂,關閉,凝視對面的門窗
    對白,沒有吃東西,嘴邊都是海水的味道,最後一天,不願意去醫院,收拾好箱子,感謝女人三年來陪在身邊;車船的聲音,狗叫;放音樂,對面音樂的應和

    畫外音起:最後的時刻與世界的唯一聯繫是對面的陌生人用同樣的音樂回應;猜測是什麼樣
    5
    0848
    長鏡頭,亞歷山大在海邊的馬路上遛狗,出畫
    接上面的畫外音:沒有去找他,不如想像;繼續猜測身份,或許是一俄國小女孩,自娛自樂;一切都如此之快,這種猜測的折磨和希望得到謎底的陶醉,天黑,死一般的寂靜,在冬天結束之前都在增長,偽善的諾言,唯一的遺憾,安娜
    6
    1044
    路邊巧遇領國男孩,並從警察手裡救出他,男孩跑進一個街區,消失
    警笛,男孩沒有回答亞歷山大的問題,最後報以微笑離開
    7
    1332
    亞歷山大來到女兒女婿的家中,女兒打招呼,亞歷山大並么有回應

    亞歷山大走向陽台
    淋浴的聲音,女人的笑聲,

    對白:女兒打了十五天的電話沒有人接聽,亞歷山大要出遠門,希望能夠把狗暫存,女兒沒有回應,表示丈夫不喜歡;談到亞歷山大續寫一部十八世紀的作品,女兒打開母親的留信

    女兒的聲音變為安娜的畫外音
    8
    1649
    亞歷山大在海邊別墅的陽台上與妻子交談

    車子開進別墅,親友來訪

    室內,親友愉快地交談,更多的人來到

    海灘上,嶄新的棚子,剛滿月的女兒,一群人圍在一邊觀看

    安娜獨自走向海灘
    對白,兩人貌合神離,關於裙子,以及亞歷山大隻想寫書

    畫外音不時插入,作為安娜的心裡獨白,威脅亞歷山大的世界?終究只是一個熱戀中的女人

    親友交談,談到政治與選舉以及軍隊的介入

    畫外音繼續插入
    9
    2233
    回到現實,女婿洗澡出來,告知已經賣了海邊的房子亞歷山大帶著狗離開
    對白,關於海邊的房子,傷心的父親說起第一次旅行的時候,無法安慰的女兒

    憂傷的音樂起
    10
    2439
    馬路上,亞歷山大停在商店旁邊,痛苦地走出車,要了一杯水,吃藥

    偶然看到早上救助的男孩被綁架,驅車追趕
    現場聲與憂傷音樂
    11
    2700
    郊區的馬路,繼續追趕,來到一個廢舊建築物錢,跟隨乘坐豪華大巴的一群人一起混進去
    12
    2920
    建築物內,看到是一個販賣兒童的基地,在一排等待購買的男孩中看到男孩,混亂,救出男孩,與匪徒無聲對峙,交贖金
    地板上的碎片隨著腳步嘎吱作響
    13
    3353
    馬路邊亞歷山大停車,要水吃藥,買吃的

    走向長途汽車詢問路程,返回時發現男孩正在走遠,追上,給他吃的

    男孩唱歌,走向汽車

    男孩走進汽車,開了幾步,停車,男孩重新下車,跑了回來,亞歷山大很無奈
    與店主對白,關於地下交易,詢問到阿爾巴尼亞有多遠

    詢問男孩,得知家中有一祖母,勸說男孩跟隨汽車去邊境,回家

    男孩歌聲
    14
    3956
    路邊餐廳,詢問

    幾個軍人走進餐廳,看了男孩一眼,從鏡子的景象中看到男孩離開,亞歷山大吃藥後發現,追出去
    詢問店主如何找車送男孩到邊境,店主女婿找車去了
    15
    4145
    路邊,男孩躲在牆角歌唱

    亞歷山大勸說男孩和他一起去邊境

    開車離開
    男孩歌聲,鐘聲

    對白,談到一首詩,就是男孩在剛才說道的一個詞,答應給他講講這首詩的歷史
    16
    4448
    邊境馬路上,積雪很多,寂靜得只有風聲,男孩說話

    鏡頭搖到邊境的鐵絲網,詭異的景象,一群人扒在鐵絲上,像被懸掛起來的屍體,只有偶然的一點動作才能夠看出是活人,一個旗子飄揚在上頭

    軍官從鐵絲網的門裡緩緩走出,兩人跑開,軍官追了兩步,走回去
    小孩獨白:男孩講述軍隊在邊境,嬰兒哭泣,村子沒人,表哥帶著他穿越邊境的隱秘小路,逃到希臘,利用扔石頭躲避炸彈,一直來到希臘

    男孩告訴亞歷山大沒有親人,亞歷山大說明天要遠行,但是還是把小男孩帶走
    17
    5138
    河邊,亞歷山大停車,小男孩要了一個三明治,十分開心地向亞歷山大炫耀

    一老一小沿著河岸走著
    對白,輕鬆的。談起那首詩,亞歷山大說起了詩的來歷,以及一位偉大的希臘詩人,生長在義大利,聽說希臘獨立,感覺自己甦醒了,回憶起祖國,決心回來
    18
    5350
    鏡頭搖到河岸的另一邊,詩人的形象,回到歷史

    馬車駛向遠方

    詩人不會母語,於是在各個地方買詞語,一個女人坐船來找他,走進神廟遺址,和詩人說話,詩人付錢,女人笑著離開
    畫外音繼續,變成詩人自白

    雄壯音樂

    畫外音,亞歷山大的獨白

    詩人在念叨剛剛學到的詞語,玫瑰色,源頭,夜鶯,天空,模糊,湖,陌生人,充滿花香

    女人:躲在暗處的男人
    19
    5920
    亞歷山大和小男孩走進場景
    亞歷山大畫外音:就這樣他寫成了自由的讚歌,告知自己要續寫的內容
    20
    5946(轉帶子,010514)
    希臘路邊,亞歷山大來到一場傳統婚禮的現場,手風琴,新娘與新郎的舞蹈,人群,長鏡頭大段落

    亞歷山大闖入婚禮,希望把狗暫存,女主人收留了狗,亞歷山大報以微笑,無言離開,婚禮繼續
    對白,告知來意,道歉破壞婚禮,新娘很漂亮,告知女兒和女婿賣了房子
    21
    0100
    海邊廣場,海水,人群,亞歷山大和小男孩找了一個面對海的椅子坐下。亞歷山大腹痛又發作。

    小男孩一邊走向海灘,一邊告知一些辭彙。亞歷山大掏出零錢給了小男孩。小男孩出畫。亞歷山大站起來,走向岸邊。
    憂傷音樂起

    音樂停,對白:你笑了,但是笑得很傷心。要我告訴你一些辭彙嗎?外國人。

    畫外音,一群人唱歌。

    獨白:安娜,你在島上嗎?安娜!
    22
    0501
    船上親友們在跳舞,畫外音的來源。亞歷山大坐在人群一邊,走向船的後面,和母親說話。

    安娜過來把帽子給母親。

    亞歷山大與安娜坐在一起。
    歌聲。

    與母親的對白,夢見你的爸爸,每天晚上都是。亞歷山大的書已經在法國出版;亞歷山大與父親從不相處。

    母親與安娜的對白,應該流下來照顧孩子。

    安娜的畫外音,繼續著前面的書信和獨白,總有一天會離開。請給予我今天。
    23
    0724
    島上的,亞歷山大、安娜和其他家人從沙下逐漸走出。相對於夏天白衣的群人,亞歷山大服飾奇怪。

    亞歷山大執意要爬上島上,安娜不開心。

    安娜獨自走在海灘上。

    岩石頂,亞歷山大一人攀上,發現了一塊石頭,是39年他自己刻下的。跑到對海的一側,揮舞手臂,向輪船致意。鏡頭搖到天空
    對白,關於爬山。
    24
    1100
    飛機飛過天空,把時間拉回現在。一個溺水女孩被人們在岸邊發現,亞歷山大沒有反應。

    與醫生偶遇。交談,告別。發現男孩不見了。
    對白,醫生擔心亞歷山大的身體狀況,惡化很快,亞歷山大明白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告訴明天就去醫院;醫生對亞歷山大表示敬意,後代在讀他的詩書成長。
    25
    1320
    廢舊的大樓,亞歷山大在尋找小男孩。發現小男孩趴在地上哭泣。
    低沉的音樂。

    哭泣聲。
    26
    1505
    小男孩和亞歷山大跑到一個警察醫院內。小男孩趁著亞歷山大與門衛對話時向內跑去。
    亞歷山大與門衛的對白,騙過門衛。
    27
    1613
    停屍間,小男孩走進來,掀起白布,一個嘴角流血的屍體。

    小男孩將死者衣物匆忙拿出去。
    水滴聲。

    小男孩自言自語。

    門外腳步聲
    28
    1729
    廢舊的大樓里,不斷走來的男孩們。亞歷山大遠遠跟在小男孩和其他男孩的後面。

    小男孩將死者衣物放在地上焚燒,嘴裡說一些話。

    小男孩哭泣。
    低沉的音樂

    另一個男孩的畫外音獨白,像是悼詞。我們要去何方,又該怎樣呢?河流,山川,警察,士兵,從未阻止我們的道路。一誒拉我看見媽媽,聖誕節,鐘聲響了。和我們交談。

    小男孩,你說話呀。
    29
    2128
    廢墟外,夜間街道。亞歷山大一人走出廢墟,在大街上行走,逆著車流。背景海報
    30
    2228
    醫院,亞歷山大走到走廊盡頭的屋子裡,推開門,是母親的病房,與母親對話。母親走到窗前,打開窗簾,像小時候一樣叫他
    哀傷音樂起

    音樂停,對白:很久沒有來看母親,總是很多事情,向您告別;
    31
    2516
    以前,海灘上,亞歷山大從山上下來,尋找安娜,海灘上到處是親友,惟獨不見安娜。

    暴雨,大家尖叫躲進洞裡,亞歷山大找到安娜,擁吻。
    與親友簡短對話

    安娜畫外音,繼續信件內容。
    32
    2742
    回到醫院病房,母親繼續獨白。亞歷山大扶著母親躺下,蓋上被子。亞歷山大坐在床頭椅子上。

    亞歷山大親吻母親,關燈,離開。
    獨白:嫁妝找不到了,昨天還在這兒的。

    亞歷山大獨白:為什麼一定要靜靜地在痛苦與願望之間選擇。為何我要過著這樣的流亡地生活,為何我不認得歸程,講述自己語言地地方找不到信心,我自己的語言;當我能再次找到那些丟失的詞語。為什麼?告訴我,媽媽,為什麼我一直不知如何去愛。
    33
    3126
    黑夜,一盞路燈,亞歷山大向前走去,小男孩出現。小男孩離開,亞歷山大請他回來陪我,重新回來。

    兩人坐上公車。

    車開。三個騎車人經過。
    對白:我想和你告別;

    你今晚要走嗎?要深夜出發?你已經讓我聽到了。

    你也是,你沒有任何人了。

    不久你會有偉大的旅行,港口,全世界;

    再見。

    留下來陪我。離開船還有兩個小時,而我只有一個晚上。留下來陪我。

    我害怕。

    我也害怕。

    愉悅音樂起。
    34
    3435
    車內,老少坐在一起。男孩趴在車窗上向外看,窗外是港口和船。

    不少人下車,車外傳來集會遊行的聲音。一個扛著紅旗的大鬍子男青年衝上車,另有兩個學生,一男一女上車。

    插入外面三人騎車。

    女孩煩男孩,下車,男孩也下車,將一束花扔到地上,另一個老人撿起來,緩緩下車。

    車內還有一老一少以及大鬍子青年。男孩在車內緩慢走著,到處看看窗外。亞歷山大笑著跟在後面。

    三個樂手上車,把樂譜支在車廂,演奏起來。老少相互一笑。

    售票員報站。車停,小男孩換到另一邊,詩人出現,上車,坐在亞歷山大旁邊。詩人轉向亞歷山大,吟出詩句。

    詩人站起身,回頭看一眼,下車。亞歷山大追上去。
    音樂繼續。

    音樂停。

    男女的對白,很清晰。男子向女孩坦白心意,為何不願與自己交談。

    憂傷音樂起。

    同期音樂,歡快。疊入主題曲。
    詩人讀詩。

    亞歷山大:告訴我,明天會有多久。
    35
    4253
    汽車停回原來的路燈下,老小下車,三個騎車的人從他們面前穿過,仿佛是一個輪迴。
    36
    4329
    港口,亞歷山大開車把小男孩送到。

    一輛小車開過來,幾個男孩下車,爬上一輛箱式貨車。

    車中的小男孩哭了。

    亞歷山大遞給小男孩一個硬幣,作為這個詞語的答謝。

    小男孩下車,跑開。

    亞歷山大下車,看到貨車已經開進輪船,輪船離港。

    亞歷山大目送輪船開向遠方。
    汽笛聲。

    亞歷山大:是時候了。

    小男孩:

    亞歷山大:什麼?

    小男孩:意思是說,太晚了。

    亞歷山大:太晚了。

    小男孩:我該走了。

    貨車開向遠方的聲音
    汽笛聲。

    憂傷音樂響起。
    37
    4833
    深夜,下雨,馬路上。亞歷山大的車停在一個路口,一直呆了一夜。長鏡頭推向車中亞歷山大。

    天亮。

    亞歷山大發動汽車。汽車闖燈開走。
    音樂繼續。

    音樂止。

    雨刷聲音。
    38
    5045
    亞歷山大回到老房子,裡面空空蕩蕩,家具都沒有了。

    安娜畫外音,繼續讀信,當偶然有一天你想起了我,我已經閉上了眼睛,我在這裡等你,顫抖的。給我今天。

    歌聲漸起。
    39
    5328
    窗台門開,回到以往,大家在海邊唱歌,母親搖著孫女的搖籃。

    安娜看到了亞歷山大,喊他。安娜走近。亞歷山大也走向安娜。安娜邀請亞歷山大跳舞,兩人起舞,親友彈琴圍上來,也在他們身邊起舞。鏡頭推向兩人,親友逐漸出畫。

    亞歷山大囈語。
    兩人逐漸走向海灘,遠去。

    安娜離開亞歷山大,出畫。

    亞歷山大獨白

    亞歷山大走向大海,鏡頭推,海水前的背影。
    歌聲繼續,出現聲源。

    哀傷音樂起,是親友在彈琴。

    亞歷山大:我不去醫院,我不想去醫院。我要為明天計畫。陌生人總用同樣地音樂回應我。一定有某個人,把那些話賣給我。有一天,我問你,明天有多久,你告訴我。

    安娜:永遠或者只是一天。

    亞歷山大:我沒有聽到。

    安娜:永遠或者只是一天。

    亞歷山大:伴隨著這些話,我隨你而去。這一些都是可以期待的,是真的,真的。

    我的小花朵,外國人,我,太晚了……(買到的詞語

    女人畫外音:亞歷山大,亞歷山大……(聲音逐漸遠去)
    40
    010042
    劇終,字幕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屆數
    年份影片導演
    國家
    第3屆坎城電影節1949年《第三人》卡羅爾·里德英國
    第4屆坎城電影節
    1951年《米蘭的奇蹟》/《茱莉小姐》維托里奧·德·西卡
    /阿爾夫·斯約堡
    義大利/法國
    第5屆坎城電影節
    1952年《兩分錢的希望》/《奧賽羅》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奧遜·威爾斯
    義大利/美國
    第6屆坎城電影節1953年《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法國
    第7屆坎城電影節1954年《地獄門》衣笠貞之助日本
    第8屆坎城電影節1955年《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美國
    第9屆坎城電影節1956年《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法國
    第10屆坎城電影節1957年《四海一家》威廉·惠勒美國
    第11屆坎城電影節1958年《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東德
    第12屆坎城電影節1959年《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法國
    第13屆坎城電影節1960年《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義大利
    第14屆坎城電影節1961年《維莉迪安娜》/《長別離》路易斯·布努埃爾/Henri Colpi西班牙/法國
    第15屆坎城電影節1962年《諾言》Anselmo Duarte葡萄牙
    第16屆坎城電影節1963年《豹》盧奇諾·維斯康蒂義大利
    第17屆坎城電影節1964年《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法國
    第18屆坎城電影節1965年《決竅,如何得到》理察·萊斯特英國
    第19屆坎城電影節1966年《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
    《紳士現形記》
    克勞德·勒魯什/皮亞托·傑米法國/義大利
    第20屆坎城電影節1967年《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英國
    第22屆坎城電影節1969年《如果》林賽·安德森英國
    第23屆坎城電影節1970年《風流醫生俏護士》羅伯特·奧特曼美國
    第24屆坎城電影節1971年《送信人》約瑟夫·羅西英國
    第25屆坎城電影節1972年《通往天堂的勞動階梯》/
    《企業家之死》
    Elio Petri/弗朗西斯科·羅西匈牙利/義大利
    第26屆坎城電影節1973年《稻草人》/《受僱者》Jerry Schatzberg/阿蘭·布里吉斯美國/法國
    第27屆坎城電影節1974年《竊聽大陰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國
    第28屆坎城電影節1975年《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瑞典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76年《出租汽車司機》馬丁·斯科塞斯美國
    第30屆坎城電影節1977年《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
    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
    義大利
    第31屆坎城電影節1978年《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義大利/法國
    第32屆坎城電影節1979年《鐵皮鼓》/《現代啟示錄》沃爾克·施隆多夫/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西德/美國
    第33屆坎城電影節1980年《影武者》/《浮生若夢》黑澤明/鮑勃·福斯日本/美國
    第34屆坎城電影節1981年《鐵人》[波蘭電影]安傑依·瓦依達波蘭
    第35屆坎城電影節1982年《失蹤》[美國電影]/
    《自由之路》
    科斯塔·加夫拉斯/尤馬茲·古尼美國/法國
    第36屆坎城電影節1983年《楢山節考》今村昌平日本
    第37屆坎城電影節1984年《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法國
    第38屆坎城電影節1985年《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南斯拉夫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86年《戰火浮生》羅蘭·約菲英國
    第40屆坎城電影節1987年《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法國
    第41屆坎城電影節1988年《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瑞典/丹麥
    第42屆坎城電影節1989年《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美國
    第43屆坎城電影節1990年《我心狂野》大衛·林奇美國
    第44屆坎城電影節1991年《巴頓·芬克》喬爾·科恩 伊桑·科恩美國
    第45屆坎城電影節1992年《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英國
    第46屆坎城電影節1993年《霸王別姬》/ 《鋼琴別戀》陳凱歌/簡·坎皮恩中國/法國
    第47屆坎城電影節1994年《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美國
    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年《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法國
    第49屆坎城電影節1996年《秘密與謊言》邁克·李法國
    第50屆坎城電影節1997年《櫻桃的滋味》/《鰻魚》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今村昌平
    伊朗/日本
    第51屆坎城電影節1998年《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希臘
    第52屆坎城電影節1999年《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53屆坎城電影節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丹麥
    第54屆坎城電影節2001年《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義大利
    第55屆坎城電影節2002年《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56屆坎城電影節2003年《大象》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57屆坎城電影節2004年《華氏911》麥可·摩爾美國
    第58屆坎城電影節2005年《孩子》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第59屆坎城電影節2006年《風吹稻浪》肯·羅奇法國
    第60屆坎城電影節2007年《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61屆坎城電影節2008年《牆壁之間》Chris Staron法國
    第62屆坎城電影節2009年《白絲帶》麥可·哈內克奧地利/法國
    第63屆坎城電影節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歷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第一屆 《鐵路之戰》 法國 | 第三屆 《第三者》 英國 | 第四屆 《米蘭的奇蹟》 義大利 | 第四屆 《朱麗小姐》 瑞典 | 第五屆 《奧賽羅》 美國 | 第五屆 《兩分錢的希望》 義大利 | 第六屆 《恐懼的代價》 法國 | 第七屆 《羅生門》 日本 | 第八屆 《馬蒂》 美國 | 第九屆 《寂靜的世界》 法國 | 第十屆 《四海一家》 美國 | 第十一屆 《雁南飛》 蘇聯 | 第十二屆 《黑人奧威爾》 法國 | 第十三屆 《甜蜜的生活》 義大利 | 第十四屆 《維莉迪安娜》 西班牙 | 第十五屆 《諾言》 巴西 | 第十六屆 《豹》 義大利 | 第十七屆 《瑟堡的傘》 法國 | 第十八屆 《訣竅》 英國 | 第十九屆 《男歡女愛》 法國 | 第十九屆 《這些先生和太太們》 義大利 | 第二十屆 《放大》 英國 | 第二十二屆 《如果》 英國 | 第二十三屆 《陸軍野戰醫院》 美國 | 第二十四屆 《送信人》 英國 | 第二十五屆 《工人階級上天堂》 義大利 | 第二十六屆 《稻草人》美國 | 第二十六屆 《僱工》 英國 | 第二十七屆 《對話》 美國 | 第二十八屆 《烽火歲月志》 阿爾及利亞 | 第二十九屆 《出租汽車司機》 美國 | 第三十屆 《我父我主》 義大利 | 第三十一屆 《木屐樹》 義大利 | 第三十二屆 《鐵皮鼓》 西德 | 第三十二屆 《現代啟示錄》 美國 | 第三十三屆 《影子武士》 日本 | 第三十三屆 《爵士樂大全》 美國 | 第三十四屆 《鐵人》 波蘭 | 第三十五屆 《自由之路》 土耳其 | 第三十五屆 《失蹤》 美國 | 第三十六屆 《楢山節考》 日本 | 第三十七屆 《德克薩斯的巴黎》 德國、法國 | 第三十八屆 《爸爸出差去了》 南斯拉夫 | 第三十九屆 《傳道》 英國 | 第四十屆 《撒旦的陽光下》 法國 | 第四十一屆 《征服者佩爾》 丹麥 | 第四十二屆 《性,謊言,錄像帶》 美國 | 第四十三屆 《我心狂野》 美國 | 第四十四屆 《巴頓·芬克》 美國 | 第四十五屆 《善意的背叛》 丹麥 | 第四十六屆 《霸王別姬》 中國《鋼琴課》 澳大利亞 | 第四十七屆 《低俗小說》 美國 | 第四十八屆 《地下》 南斯拉夫 | 第四十九屆 《秘密和謊言》 英國 | 第五十屆 《櫻桃的滋味》 伊朗 | 第五十屆 《鰻魚》 日本 | 第五十一屆 《永遠的一天》 希臘 | 第五十二屆 《羅塞塔》 比利時 | 第五十三屆 《黑暗中的舞者》 丹麥 | 第五十四屆 《兒子的房間》 義大利 | 第五十五屆 《鋼琴家》 法國 | 第五十六屆 《大象》 美國 | 第五十七屆 《華氏911》 美國 | 第五十八屆 《孩子》 比利時 | 第五十九屆 《風吹稻浪》 法國/愛爾蘭/英國 | 第六十屆 《四月三周兩天》 羅馬尼亞 | 第六十一屆 《牆壁之間》 法國 | 第六十二屆 《白絲帶》 德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