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燜羊肉”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御膳菜餚。羊肉富有營養,具有暖中補氣、滋養、御風寒、生肌健力等功效。《本草備要》中就有“人參補氣,羊肉補形”的說法。宋代以來的歷代封建皇宮都把羊肉列為宮廷膳食,尤其是清宮十分喜愛食羊肉,“黃燜羊肉”只是其中一種。它是用羊肉和白菜烹製,口味香酥, 肥而不膩。而今則是北京和各地清真菜館的著名特色菜。製作材料
主料:羊前腿肉500克調料:大蔥25克,姜10克,桂皮10克,八角5克,醬油100克,植物油25克,白砂糖10克,味素1克,澱粉(豌豆)20克
菜品特色
肉質香酥,滷汁濃厚入味。特點∶香氣撲鼻,湯白如奶,鮮美異常,回味無窮。製作方法
1.羊肉洗淨,用開水煮一下,撈出後放在1個鍋內,加醬油、蔥(切塊)、姜(切片)、肉桂、桂皮、大料,開鍋後移至微火燜九成熟。2.撈出晾涼,頂線切成薄鐮刀片狀,放在碗內,加水上籠屜蒸透,然後扣在湯盆內,將湯汁控在勺內,把碗拿掉。
3.將有湯汁的勺放在旺火上,再放入點湯加醬油、味素、白糖、用水澱粉(澱粉20克,加水20克)勾成芡汁,放點明油,澆在蒸肉好的羊肉上即成。
食用須知
食物相剋
羊前腿肉:羊肉不宜與南瓜、西瓜、鮎魚同食,食則容易使人氣滯壅滿而發病;忌與梅乾菜才同食;吃羊肉不可加醋,否則內熱火攻心;不宜與蕎麥、豆瓣醬同食。本品反半夏、菖蒲。忌銅器;吃完羊肉後不宜馬上喝茶,也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
營養價值
羊肉(瘦):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溫味甘,既可食補,又可食療,為優良的強壯祛疾食品,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
營養元素
熱量641.27千卡維生素B60.05毫克
蛋白質104.6克
脂肪20.43克
泛酸0.04毫克
碳水化合物13.53克
葉酸5.56微克
膳食纖維3.91克
膽固醇300毫克
維生素A77.55微克
維生素K0.35微克
胡蘿蔔素135.2微克
硫胺素0.79毫克
核黃素0.83毫克
尼克酸26.24毫克
維生素C1.18毫克
維生素E2.75毫克
鈣64.27毫克
磷1005.31毫克
鉀2112.87毫克
鈉1754.9毫克
碘38.5微克
鎂98.49毫克
鐵20.45毫克
鋅30.81毫克
硒37.7微克
銅0.68毫克
錳1.12毫克
中國典故名菜
中國烹飪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諸多的名菜中,不僅有宮廷珍撰,精食美味,而且還有鄉肆野餚,本色醇鮮。尤其是許多名菜,還有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典故傳說。如乾隆皇帝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唐玄宗、楊玉環與貴妃雞,民國大將唐生智與家鄉東安雞等等。無論是美食 家,還是人民大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聆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
之江鱸魚羹| 東坡墨魚| 糖醋鯉魚| 愈灸魚| 龍門魚| 梁王魚| 掌上明珠鮑魚| 湯氽挑花魚 | 清蒸桂魚 | 頭肚醋魚 | 長興爆鱔絲 | 新風鰻鯗 | 祁陽筆魚| 子龍脫袍| 奶汁肥王魚| 砂鍋鰣魚| 鍋塌鱖魚| 八仙過海 | 鬧羅漢| 潘魚| 鱸魚羹 | 黃燜甲魚| 梁溪脆鱔| 杏元雞腳燉海狗 | 醃鮮桂魚| 菊花文魚| 羊方藏魚| 金錢蝦仁| 奶湯鮑魚蛋| 烹蝦段| 龍穿衣| 將軍過橋| 扇面划水| 紅燜螃蟹| 清蒸蟹鉗| 芙蓉套蟹 | 肥王魚豆腐| 易牙五味雞| 紀妃伴龍顏| 鴛鴦雞| 蔥燒孤雁 | 龍翼鳳翅| 司馬懷府雞 | 日月套三環| 白鯗扣雞 | 金牛鴨子| 麻辣子雞| 黃燜子銅鵝| 鳳藏龍針| 百子鳳腿| 荷花雞| 黃山燉鴿| 糟熘三白| 清燉鴨舌| 口蘑肥雞湯| 金陵鹽水鴨| 太白鴨子| 太爺雞 | 琵琶雞 | 太和蘸雞| 一箭雙鵰[美食]| 各個擊破| 偷梁換柱 | 太虛丸子| 雉羹| 釀金錢髮菜 | 三不沾[食品]| 雲南汽鍋雞| 劉安獻寶| 樂安驢肉| 東坡回贈肉| 扒燒整豬頭 | 燈影牛肉 | 清湯東坡肉 | 蒸羊| 玉簪裡脊| 張一品醬羊肉| 沛公狗肉 | 酸辣狗肉 | 砂鍋羊頭 | 黃燜羊肉| 烤肉| 薄片火腿| 千張肉| 臘肉炒菜苔| 應山滑肉| 桂花酥板油 | 夾沙甜肉| 白雲豬手| 毛肚火鍋| 三鮮鹿茸羹 | 整扒熊掌| 枸杞燉銀耳| 開陽炒苔菜| 金蟾戲珠| 眾星捧月| 翡翠燕窩| 八公山豆腐| 徽州毛豆腐| 炒乾爛豆腐| 炒豆腐腦| 劉秀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