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尹樹春任團長,李慧琴、田振芳任副團長,首任黨支部書記東俠軒。
演員隊伍

是一支很有實力的越劇演出隊伍。
常演劇目有《西樓記》、《二度梅》、《荔枝換紅桃》、《何文秀》、《西廂記》、《文成公主》等。還創作、改編了大量劇目,如《紫簫》、《新娘子軍》、《紅樓記》、《山花爛熳》、《桃花扇》、《油城曲》、《飛雪祁連山》、《草原醫生》、《洪湖赤衛隊》、《乾隆與香妃》等,深受蘭州觀眾歡迎。
取得成就

上海越劇院為了追念尹樹春,並補充蘭州市越劇團小生主演的空缺,派陳少春協助演出,使蘭州市越劇團的演出陣容得以加強。之後,劇團排演了《西廂記》、《胭脂》、《孟麗君》、《王老虎搶親》、《紅樓夜審》、《珍珠塔》等一批劇目。1982年至1983年,劇團新編演出了大型古裝劇《乾隆與香妃》,在1984年國家民委及文化部主辦的第一屆少數民族題材劇本創作評選活動中,獲得“民族團結獎”。1983年冬,劇團以《孟麗君》、《二度梅》片斷參加蘭州市戲曲歌舞觀摩演出大會。中年演員楊雪臨、馮聯華、楊玉梅、林碧輝獲表演二等獎。
1985年起,劇團改變了表演性質,1987年正式更改為“蘭州市輕音樂團”,越劇演出就此結束。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