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劇團建立了黨支部,成立了團委、藝委會,培養了一批骨幹力量,他們有:邢素霞、胡秋香、葉鳳雅、吳研倩、翁萍萍、巴明花等。演出了《文成公主》、《天山雪蓮》、《三滴血》、《南海長城》、《霓虹燈下哨兵》等劇目。20世紀60年代曾享譽浙南大地。“文化大革命”期間劇團成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從知識青年中吸收了一批藝術骨幹。除偶爾演些小型節目外,上演的是八個京劇“樣板戲”。主要演員有:耿如皓、許春生、梁紅、李曉麗、吳嫦華等。
80年代是劇團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出人出戲”的建團原則下,從編、導、演、音、美全面地造就了一批藝術人才,他們有:耿如盈、宋知非、耿如皓、陳小民、葉金蘭、溫從美、葉建平等,陣容頗為整齊,舞台綜合藝術日趨成熟。在劇目創作和選擇上演劇目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該團創作的《范進中舉》、《黃花案》參加浙江省第二、第四兩屆戲劇節均取得優異成績,令行家刮目相看。在全省專業劇團考評定級中均被評為二等甲級劇團。
1993年7月由麗水市委宣傳部決定將該團併入麗水市文化館。
麗水地區越劇團前身是1970年建立的麗水地區文工團。曾演過歌舞、話劇、京劇、歌劇等,也演過越劇。由於民眾喜愛越劇,至1979年地區文化局決定該團專演越劇。當年秋季,浙江省文化局將省藝術學校越劇班一部分男女畢業生分配給該地區。地區文化局又從麗水等縣抽調了部分越劇藝術骨幹進團,從此定名為麗水地區越劇團。曾先後排演《謝瑤環》、《西廂記》、《蝴蝶杯》、《情探》、《雙鳳冤》、《狸貓換太子》、《血濺玄武門》、《巾幗奇男》、《冒尖戶的故事》等。有男女合演,也有女子越劇。1980年浙江省青年演員會演中,徐水銀、顏麗華分別獲得二等獎。1982年浙江省首屆戲曲“小百花”會演中,呂碧雲、徐聰娟分獲小百花獎。導演有馬新川等。何應鵬、葉均祥、徐水銀先後任主要領導。不久劇團撤銷。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