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開化越劇團在1955年3月登記正式命名開化縣越劇團。1967年初改稱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1969年7月恢復開化越劇團名稱。1988年撤銷。
演出劇目有《秦香蓮》、《蘇小妹》、《失釵相思》、《畫皮》、《春草闖堂》、《追魚》、《寶蓮燈》等40多本大型古裝劇和《江姐》、《奪印》、《朝陽溝》、《黨的女兒》、《紅色種子》、《涼亭會》等幾十本大、小型現代劇,其中創作的大型現代劇《高韓村》獲1959年金華地區戲曲會演劇本獎和演出獎;《劉海砍樵》、《君子亭》分別拍攝成電視和出版年畫、連環畫;《君子亭》獲省首屆戲劇節導演、演出、幻燈、字幕獎。在浙江省第二屆戲劇節,該團創作的大型現代劇《春秋情》獲劇本、導演、作曲、舞美4個三等獎。古裝劇《薄命佳人》在衢州市第二屆戲劇節中獲優秀創作獎。
主要人員
曾任團長有金華均等。主要藝術人員有:編劇劉高漢,導演錢雅玲、余桂芳,作曲江炳耀,舞美設計余鼎新。主要老藝人和主要中青年演員有:黃珠芳、筱蓮芳、何菊英、錢琴舫、錢笑笑、傅筱羅、酈雪峰、俞珍珠、陳少春、陳偉蘇、徐青、陳曉明、汪仙珍等。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