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寧縣越劇團,演員有王玉英、邱桂芳、程妙英、陳少卿、徐惠芳、葉笑笑等。“文化大革命”中一度解體,1970年重新組建(稱“文宣隊”)。1978年又正名為海寧越劇團,演出《祥林嫂》得到行家和觀眾的肯定和鼓勵。劇團始終堅持“出人、出戲”,自1979年以來共有自創劇目近20個,如《血濺洞房》、《巡按審母》等戲深受觀眾的喜愛,成為劇團的保留劇目。1985年以來,已連續七次參加了浙江省戲劇節並獲獎。1984年為恢復女子越劇,招收了一批青年演員充實隊伍,陣容整齊,行檔齊全,如張學芬、徐美娥、宓永仙、張杭英等演員,曾多次在省戲劇節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其中又有5名演員均獲得省優秀小百花獎;尹派小生、二級演員張學芬在“日發杯”全國越劇青年演員大獎賽中榮獲一等獎。劇團常年巡演於江、浙、滬一帶,1978年以來已先後11次進上海市演出並受好評。此外,劇團堅持常年下鄉,深入浙江、江蘇的農村演戲,深受農民觀眾的歡迎。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