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52年2月,在太倉縣城廂鎮新華戲院成立,全團30多人。1955年5月到奉賢,縣文教科對該劇團進行登記,並改名為奉賢縣新華越劇團,後改稱為奉賢縣越劇團。先後上演了《三看御妹》、《梁山伯與祝英台》、《唐伯虎》、《追魚》、《金水橋》、《三請樊梨花》、《楊門女將》、《劈山救母》、《蘆盪火種》、《智取威虎山》、《瓊花》、《紅燈記》等近百台傳統戲和現代劇目。“文化大革命”期間解散。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