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長汀縣越劇團前身是龍巖專區越劇團。1947年,浙江戲班班主盧俊川在福建省建陽縣組織知音舞台,1949年更名群樂舞台,以後到建陽縣演出,改名群樂越劇團。1950年到沙縣演出,1952年由永安專員公署文化科接管。1956年,因永安縣併入龍巖專區,遂改名為龍巖專區越劇團。1958年,由張雪華、呂小毛率領劇團下放到長汀縣,更名長汀縣越劇團。1969年劇團被解散,1978年恢復建制,全團50人。該團成立後,多在閩、粵、贛邊區城鄉演出。
作品
1965年,《文匯報》以《活躍在山區的文藝輕騎》為題報導了劇團的事跡。主要演員沈雅芳、裘玲飛、趙翔鳳、俞桂芳等,曾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淚灑相思地》、《碧玉簪》等傳統劇目和《江姐》、《蘆盪火種》、《年青一代》、《不準出生的人》等現代劇目。劇團曾創作改編演出《魂系中原》、《深谷幽蘭》、《趙玉粼與梁四珍》等劇目。為培養新生力量,劇團於1959年和1979年先後辦了兩期訓練班,培養了許琪珊、王侶、孫亭等一批優秀青年演員,現成為該團的藝術骨幹。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