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佩卿姐妹劇團,1951年5月由毛佩卿的佩卿劇團和邢艷芬的新藝劇團合併而成。
1956年改為寧波越劇團,毛佩卿為團長,邢艷芬為副團長,編導劉濤,舞美設計王雲標,樂師吳林志、金岳燦。主要演員有毛佩卿、邢艷芬、汪秀貞、楊桂芳、葉小宛、許子龍、潘少樓。上演劇目有《盤龍鐲》、《大同府》、《文成公主》、《黃金夢》、《林沖夜奔》、《李闖王》、《西廂記》、《紅樓夢》等。
1954年,毛佩卿主演的《闖宮》參加浙江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獲演員一等獎。同年,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獲獎狀。該團經常上山下鄉,演出劇目內容健康,團風正派,連年被評為寧波市先進單位。
1962年,毛佩卿赴京出席全國群英會。1965年,為適應演現代戲,寧波文化行政部門將市杭劇團併入該團,改建為男女合演的寧波市越劇實驗劇團。“文化大革命”期間,劇團解體。
1979年10月,寧波市文化行政部門在市京劇團撤銷後,留下部分青年藝術人員改演越劇,又調入越劇老演員楊桂芳、應佩佩、鮑玲貞、沈錦波等為教師並參加演出,由謝枋任編劇,劉思維任作曲,鮑玲貞兼任導演成立了寧波市越劇團。先後排演了《情探》、《團圓之後》、《貂蟬》、《碧玉桃花》、《釵頭鳳》等劇。由於演員年輕、功底紮實、陣容整齊,在滬、杭、寧、紹、溫一帶演出屢獲好評。
1980年以折子戲《行路》、《情探》參加浙江省青年演員匯演,姚建平獲一等獎,洪芬飛獲二等獎,華慧波、蘇萬三、劉寧國均獲三等獎。以後相繼演出《釵頭鳳》、《莫問奴歸處》、《雙龍劍》、《七娘救夫》、《瓊漿玉露》、《歸長安》、《桃花夢》等劇,在省歷屆戲劇節中曾獲獎。
1990年赴香港演出《瓊漿玉露》、《杜十娘》反響強烈。
1991年赴新加坡演出《歸長安》等劇,再次獲得成功。
1994年《三刺女王》拍攝成電視連續劇,劇團原挑大樑的花旦洪芬飛獲全國第九屆戲曲電視劇“天安獎”最佳演員獎。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