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華專區越劇團在1950年初,天台縣回鄉藝人俞秋妃、王振欽等鑒於該縣無專業劇團,在縣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招收30多名農村業餘劇團演員,於同年10月組建天台縣人民越劇團,排練了《小二黑結婚》、《玉面狼》兩齣戲下鄉巡迴演出。次年8月,被調參加台州地區戲改學習班學習。9月,省文化局調該團到杭州,作為“從農村劇團中培養國家劇團的試點”,派陳玉祥為輔導員,並由浙江越劇團及浙江民眾藝術學校作業務輔導,重排了《小二黑結婚》、《羅漢錢》、《小女婿》等現代戲及《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秦香蓮》等古裝戲。
1955年秋,省文化局將該團下放為建德專區越劇團,輔導員為宋文先。
1957年,該團俞秋妃、王振欽等改編、導演的《雙鳳冤》參加浙江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一等獎、導演獎,張雪艷獲演員二等獎,許碧恩、王美婷等獲演員三等獎。劇本由《劇本》月刊發表。
1959年初建德專區撤銷,該團成為金華專區越劇團,孟昭秋任黨支部書記。當年9月,金華越劇團併入,成員達108人。1962年7月後分兩個團演出。一團團長為俞秋妃、趙碧雲,二團團長為楊琴芳、高杏琴。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