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匯縣越劇團,1963年至1965年相繼演出《雷鋒》、《楊立貝》、《奪印》、《年青的一代》、《豐收之後》、《一家人》、《南海長城》、《智取威虎山》等69台現代戲。《黨的生活》、《支部生活》等黨刊專題刊登了《劇團雖小志氣高》的文章,表揚該團堅持下鄉下廠演出現代戲的革命精神。“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團解散。1979年7月劇團恢復,由青年徐派小生徐持平領銜。在市區演出《莫愁女》,連演7個月,場場客滿,電視台為該劇全場錄像。此後相繼演出《鴛鴦劍》、《柳玉娘》、《紅樓夢》等。20多年來的演出活動,遍及上海市各縣和市區大小劇場,以及浙江、江蘇兩省的安吉、湖州、蘇州、鹽城等地區,共演出各種劇目94個。1989年又解散。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