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開封市越劇團,原系江蘇省南京市民營紅光越劇團,1954年歸屬山東省單縣,1955年2月在開封演出時經開封市與單縣協商並經有關部門批准,歸屬開封市文化局領導,定名為開封市越劇團。
演員
主要演員有獲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一等獎的王惠芳(小生)、二等獎的談玉琴(花旦),以及周君芳(老生)、孫敬芳(醜)、陸惠英(小生)、陳月花(花旦)等。
演出劇目
有獲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二等獎的《庵堂認母》及其他傳統劇目《柳毅傳書》、《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等。60年代演出了一批現代戲,如《柯山紅日》、《江姐》、《祝福》、《朝陽溝》等。《南海長城》一劇在上海演出時僅在東山劇場一地就連演兩個月,有時還要日演雙場。但因語言與河南觀眾有隔閡,加之河南地方戲的迅速發展,使劇團在河南演出日益困難,因而長年奔波於南方各省。為此開封市曾派人赴天津學習北方越劇的經驗,但未能成功。又擬在浙江招生或將劇團送回南方,均未實現。終於1964年3月在開封解體,演職員得到了妥善安置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