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盧灣越劇團於1979年3月14日組建成盧灣越劇團,屬國營性質。共有演職人員80名,張雲霞(花旦)任團長,范迪聲(編劇)、筱月英(花旦)任副團長。主要演員有:小生邵文娟、劉麗華,老生魏梅照、俞少鵬,小丑張小巧、單林英。主要業務人員有:編劇張光楣、徐麗金、樂秀琴,導演貝凡、謝文芳,作曲唐惠良,舞美設計仲美、熊髮根。
演出介紹
該團組建時的首演劇目是原“少壯”的保留劇目《碧玉簪》。到1992年底共上演了42個大型劇目,其中有張雲霞的代表作《春草》、《貂蟬》、《李翠英》、《游龍飛鳳》;筱月英等主演的《沉香扇》、《孔雀東南飛》、《女中郎》,還有徐派名劇《是我錯》和范派的《紅樓夢》以及以丑角為主的《雙獅寶圖》等。
曾編演了反映書法家王羲之銳意進取、勤奮好學的古裝戲《玉鵝戀》,歌頌生母養母一樣親的古裝倫理悲喜劇《金殿讓子》,描寫台灣同胞渴望回歸祖國的大型現代劇《相思曲》等。
1982年8月,筱月英、邵文娟應邀參加香港市政局舉辦的首屆中國戲曲節,與香港越劇票房同台演出《棒打薄情郎》。1984年8月,部分演職人員攜帶《沉香扇》、《真假太子》,再次應邀赴港參加匯演。最後一任正、副團長為文忠山、范迪聲,張雲霞、筱月英為名譽團長。1995年1月,該團併入國泰文化經濟發展公司,更名為國泰越劇團。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