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香港特區越劇院成員全是香港居民,其中多數來自上海和浙江的原越劇界專業人員,不少已具有數10年藝術資歷與較大的社會影響。他們為推廣越劇藝術和豐富香港的文藝生活,經過近10年的聚合,在排練演出一些劇目後,志同道合地組建了越劇院。原杭州市越劇團的主要演員趙金麟任院長,原上海越劇院司鼓戴順長任藝術總監,原杭州市戲曲學校教師湯瀅任副院長。
劇目
建院以來已上演《盤夫索夫》、《梁山伯與祝英台》、《王老虎搶親》、《孟麗君》、《珍珠塔》、《打金枝》、《玉堂春》等7台大戲,受到香港越劇愛好者的熱烈讚賞,越劇院也被香港各級主管部門日益關注。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