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丹桂劇團,主要演員有:花旦白牡丹、玉牡丹,小生張湘卿,老生筱靈鳳、任伯棠、錢鑫培,小丑賈靈鳳、俞菊英,老旦周寶奎,大面裘大官、裘奎官等。1943年2月至1944年1月,演出於恩派亞大戲院。1944年1月至7月,演出於老閘大戲院。1944年8月24日至10月23日,在國際大戲院演出,搭檔小生改為李艷芳。1944年10月24日至1945年7月27日,演出於天宮大戲院。1945年2月13日起,搭檔小生改為張桂蓮。1945年8月29日,移至大來劇場演出,搭檔小生改為徐玉蘭。不久,劇團又回到天宮大戲院演出,直至1946年8月8日。1946年9月1日至1947年8月1日,轉到國泰大戲院演出。1947年春節,老生徐天紅的加盟,形成筱丹桂、徐玉蘭、徐天紅三星領演的鼎盛局面。該團在1945年以前就約請聞鍾、陶賢、胡知非、劉濤等文人編演新戲,平均每月推出一部新劇目,但仍以演傳統戲為主。抗戰勝利後以演新戲為主。另有於吟、金彬(冷山、金兆元)、應時(吳琛)、石壘(石景山)等新文藝工作者加入劇務部。該團於1947年8月1日演畢結束,總計上演了新戲80多部,較有影響的劇目有陶賢編劇、於吟導演的《雪裡小梅香》,陶賢編、石壘導演的《是我錯》,劉濤編、應時導演的《秦淮月》和應時編、金彬導演的《寒夜曲》等。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