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波洛乘上東方快車,夜間三次被吵醒,第二天清晨便發現同車的美國富商雷切爾被人謀殺,死者被人戳了12刀。波洛根據他所觀察到的各種可疑跡象以及同車人士的訊問,並結合美國實行的12人陪審團制度等情況進行邏輯推理,揭開一起“集體復仇”案,在東方快車上巧妙破解一宗謀殺案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肯尼思·布拉納 | 赫爾克里·波洛 | 配音 劉風 |
約翰尼·德普 | 愛德華·雷切特 | 簡介 美國富豪 |
米歇爾·菲佛 | 赫伯德夫人 | 簡介 一位艷光四射、同時也身懷秘密的乘客。 |
黛茜·雷德利 | 瑪麗·德本漢 | 簡介 英國家庭女教師 |
朱迪·丹奇 | 德卓戈米羅夫公主 | 簡介 俄國貴族 |
小萊斯利·奧多姆 | 康斯坦丁·阿巴斯諾特醫生 | 配音 張欣 |
湯姆·巴特曼 | 董事布克先生 | 配音 翟巍 |
德里克·雅各比 | 愛德華·馬斯特曼 | 簡介 雷切特的英國貼身男僕 |
喬什·蓋德 | 海科特·麥克奎因 | 簡介 雷切特的秘書兼翻譯 |
馬爾萬·肯扎里 | 列車員皮埃爾·米歇爾 | 配音 劉北辰 |
佩內洛普·克魯茲 | 皮埃爾·埃斯特拉瓦多斯小姐 | 簡介 西班牙傳教士 |
威廉·達福 | 吉哈特·哈德曼先生 | 簡介 偽裝了身份的美國偵探 |
謝爾蓋·普諾寧 | 安德烈伯爵 | 簡介 匈牙利外交官 |
露西·寶通 | 安德烈伯爵夫人 | 配音 張琦 |
奧莉薇婭·柯爾曼 | 希爾德加德·施密特 | 簡介 公主的貼身女僕 |
曼努埃爾·加西亞·魯爾福 | 馬奎茲 | 簡介 一名義大利汽車推銷員 |
米蘭達·雷森 | 索尼婭·阿姆斯特朗 | |
傑森·馬修森 | 紐約市記者/新聞記者 | |
Bern Collaco | Tokathyan Hotel Guest | |
Tomasz Dabrowski | Avalanche Worker | |
托尼·保羅·韋斯特 | New Jersey Police Officer | |
Tate Pitchie-Cooper | Pauper Child | |
Dardan Kolicaj | Porter | |
Ross Carter | NYC Civilian(uncredited) | |
Hayat Kamille | Susanne Michel | |
Nick Owenford | New Jersey Police Officer | |
Angela Holmes | Funeral Mourner | |
Alan Calton | Fireman | |
Gerald Maliqi | Station Worker | |
Lampros Kalfuntzos | Local Person | |
Kate Tydman | Chef | |
亞當·加西亞 | Italian Fan | |
阿拉·薩菲 | Jewellery Merchant | |
約瑟夫·朗 | Imam | |
拉斯科·阿特金斯 | Avalanche worker | |
Ziad Abaza | Ship Mate | |
Jill Buchanan | International Traveller | |
Bernardo Santos | Kitchen Hand Chef | |
Asan N'Jie | Waiter | |
James Pimenta | Turkish Merchant |
職員表
製作人 | 馬克·戈登、西蒙·金伯格、雷德利·斯科特、肯尼思·布拉納、Judy Hofflund、麥可·謝弗、Aditya Sood、James Prichard、Matthew Jenkins、Hilary Strong、Winston Azzopardi、William Moseley |
原著 | 阿加莎·克里斯蒂 |
導演 | 肯尼思·布拉納 |
副導演(助理) | Anna Brabbins、Martin Curry、Tussy Facchin、Charlie Vaughan、Adam Foster、Robert Grayson |
編劇 | 麥可·格林 |
攝影 | 哈里斯·傑姆巴魯克斯 |
配樂 | 派屈克·杜爾 |
剪輯 | Mick Audsley |
選角導演 | 露西·貝文 |
配音導演 | 劉風、張欣 |
藝術指導 | 吉姆·克雷 |
美術設計 | 安德魯·阿克蘭-斯諾、Jordana Finkel、Dominic Masters、Will Coubrough、Phil Harvey、Cahrlo Dalli |
服裝設計 | Alexandra Byrne、Timothy Everest |
視覺特效 | George Murphy、Patrick Ledda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信息 | |
The Wailing Wall | Keep Everyone Inside | |
Jaffa to Stamboul | Confession | |
Arrival | Geography | |
The Orient Express | One Sharp Knife | |
Departure | Ma Katherine | |
Judgement | True Identity | |
Touch Nothing Else | Dr. Arbuthnot | |
MacQueen | Is it Time | |
Twelve Stab Wounds | Justice | |
The Armstrong Case | Poirot | |
Mrs. Hubbard | Never Forget Michelle Pfeiffer | 藝人: Patrick Doyle |
This is True | Orient Express Suite | 發行時間: 2017年11月03日 |
幕後花絮
•為深刻理解角色,布拉納將與波洛有關的全部小說仔細閱讀。開拍前九個月,布拉納就開始為波洛試裝,為挑選波洛的鬍子材料以及漿鬍子就花了3個月 。
•為重現波洛的口音,布拉納研究了27種不同的比利時口音的錄音,更聘請方言教練上了每周三次、長達數月的語言課 。
幕後製作
該片改編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創作的同名推理小說 。2016年11月,該片在英國倫敦開機 。電影採用65mm膠片拍攝,不僅全方位搭建了一座伊斯坦堡車站,還原小說中無比奢華的東方快車,還製造了一座9米高的山丘。為了幫助演員們更投入其中,布拉納還跑到歐洲鄉下拍攝自然景致,然後再回到棚內,在架在車廂窗外的LED布幕上投影播放。車廂被放在一個巨大的穩定器上,它可以模擬火車開跑時車廂前後的晃動 。
製作發行
早期宣傳
2015年11月21日,該片確定由肯尼思·布拉納執導,同時他還在片中飾演大偵探波洛 。
2017年5月3日,該片全陣容登上《娛樂周刊》封面,片方公布各主演定妝照及劇照 。6月2日,該片發布首款預告片和海報,並宣布定檔於2017年11月10日在北美地區公映 。7月16日,片方發布一組主角造型寫真照片 。
2017年9月24日,該片發布“嫌疑人”版預告片 。10月9日,片方公布全員海報 ;16日,片方宣布中國大陸地區上映時間與北美地區同步為11月10日,並公布中文版海報 ;19日,該片發布一支“嫌疑人”電視預告 ;31日,片方公布影片導演兼偵探波洛飾演者肯尼思·布拉納於11月6日在北京參與中國首映禮,並受邀出席英國大使館主辦的論壇等活動宣傳影片 。11月1日,片方發布“華麗啟程”版電視預告片 。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1、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2、Genre Films 3、The Mark Gordon Company(美國) 4、Scott Free Productions 5、The Estate of AgathaChristie 6、Latina Pictures 7、Kinberg Genre |
發行公司 | 1、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2、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新加坡) 3、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法國) 4、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阿根廷) 5、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日本) 6、Forum Hungary(匈牙利) 7、20th Century Fox de Chile(智利) |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中國 | 2017年11月9日(香港)、10日(台灣、大陸) |
高棉 | 2017年11月2日 |
英國 | 2017年11月3日 |
瑞士 | 2017年11月9日(德語區) |
荷蘭、匈牙利、紐西蘭、克羅埃西亞、泰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希臘、智利 | 2017年11月9日 |
美國、保加利亞、土耳其 | 2017年11月10日 |
葡萄牙 | 2017年11月16日 |
菲律賓 | 2017年11月22日 |
丹麥、巴西、德國 | 2017年11月23日 |
波蘭、瑞典、西班牙、立陶宛 | 2017年11月24日 |
新加坡 | 2017年11月30日 |
日本 | 2017年12月8日 |
法國、義大利 | 2017年12月13日 |
(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日夜行駛、穿過冰雪的蒸汽火車,車廂上繁雜的雕花,做工考究的地毯,熠熠生輝的銀器,豐盛的佳肴美酒,時尚復古的精緻裝扮,充滿異域風情的動人鏇律,這些元素給該片的視覺效果加分不少。和1974年西德尼·呂美特導演的版本相比,它不再是密閉空間的群戲,增加不少跑動場面,片中的乘客身份發生了一些改變,有些會影響到人物的行為動機,不過整個故事還是延續了觀眾熟悉的線索。米歇爾·菲佛精確地演繹出哈伯德夫人的幽默、輕浮,對角色的詮釋張弛有度。 (羊城晚報評 )
集體謀殺是該片能被人記住的結局,但不同於“壞人罪有應得,好人一生平安”的一般套路,它不再將“黑”或“白”,“好”或“壞”這種簡單粗暴的概念強加給觀眾,增加了對灰色地帶的一些思考。 (最高人民檢察院正義網評 )
負面評價
該片相比較於1974年的版本而言,並沒有把懸疑和推理做到極致,缺少跌宕起伏、抽絲剝繭之感。人物形象也做得不夠深刻,即便是明星雲集,每位演員也沒多少餘地可供發揮。 (鳳凰娛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