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春光越劇團,初演於國光劇場。1950年演出陣容作了調整,開始了以尹樹春、李慧琴(花旦)、田振芳(老生)為首的長期合作演出局面。劇務部主要編導有陶賢、金剛、吳翼、鄭傳鑒,作曲王元堅、馮九經,舞美設計張堅安。當時其他比較主要的演員尚有:裘大官(大面)、潘笑笑(小丑)、金寶花(小生)等。演出多以新編劇目為主,主要劇目有《花亭會》、《呂布與貂蟬》、《西廂記》、《白羅衫》、《望江亭》等。1953年10月至1956年春,主要演出於九星戲院。在1956年春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被市文化局批准為國營劇團,經濟上自負盈虧。1956年6月30日至7月15日,在麗都戲院演出的《玉蜻蜓》是該團離滬前的最後一次演出。1956年8月2日去甘肅蘭州支援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成為蘭州市越劇團。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