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

江豚

江豚屬(學名:Neophocaena)該屬動物共有三個物種,多分布於沿海地區,有些可以進入河流。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牙齒短小,左右側扁呈鏟形。眼睛較小,很不明顯。身體的中部最粗,橫剖面近似圓形。背脊上沒有背鰭,鰭肢較大,具有5指。尾鰭較大,呈水平狀。兩尾葉水平寬約為體長的四分之一。背的後關部對尾鰭有較明顯的隆起鰭,在應該有背鰭的地方生有寬3~4厘米的皮膚隆起,並且具有很多角質鱗。該屬江豚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國沿海等熱帶至暖溫帶水域。肉質鮮美,歷史上是珍貴的食材。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江豚江豚
江豚屬的物種體長為120—190厘米,體重100─220千克。它們的頭部較短,近似圓形,額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牙齒短小,左右側扁呈鏟形。眼睛較小,很不明顯。前5個頸椎癒合,肋骨通常為14對。身體的中部最粗,橫剖面近似圓形。背脊上沒有背鰭,鰭肢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鰭較大,分為左右兩葉,呈水平狀。後背在應該有背鰭的地方生有寬3—4厘米的皮膚隆起,並且具有很多角質鱗。全身為藍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顏色淺亮,唇部和喉部為黃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狀不規則的灰色斑。一些個體在腹面的兩個鰭肢的基部和肛門之間的顏色變淡,有的還帶有淡紅色,特別是在繁殖期尤為顯著。該屬共有二個物種(三亞種):印度洋江豚和窄脊江豚。其中窄脊江豚有二個亞種,長江江豚(Neophocaenaasiaorientalisasiaorientalis)和東亞江豚(Neophocaenaasiaorientalissunameri),這兩個物種比印度洋江豚著色較深,最早是將這它們劃為一個物種的三個亞種。

棲息環境

窄脊江豚生活於靠近海岸線的淺水區。主要是在沿海水域,包括淺海灣,紅樹林沼澤,河口和一些大的河流中,偶爾會出現在遠離岸邊的淺水海域。這屬物種對沙地或軟床地區海域有強烈的偏好,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帶等淡水中生活,長江江豚是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亞種。

生活習性

江豚江豚
喜歡單只或成對活動,結成群體一般不超過4—5隻,但也有87隻在一起的記錄。江豚能發出兩大類聲信號,高頻脈衝信號由一連串的單個高頻窄脈衝所構成,一般在20一120個之間,為聲納信號或稱為回聲定位信號,主要是在探測環境、捕食時發出;低頻連續信號為時間連續信號。由於頻率的高低不同,人耳聽起來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鳥鳴。它與白鰭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爾在一起共同嬉戲。江豚對水溫的適應範圍很廣,從4一20℃均能夠正常地生活。江豚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游下竄,身體不停地翻滾、跳躍、點頭、噴水、突然轉向等動作。側游時尾鰭的一葉露出水面,左右搖擺,從空中划過。受到驚嚇後便急速遊動,然後一次或連續數次使身體騰空,大部分露出水面,僅尾葉在水中向前滑行,偶爾全部身體都躍出水面,高度達到0.5米。直立遊動時,身體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與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勢,能夠持續數秒鐘。每當江中有大船行駛,江豚則喜歡緊跟其後頂浪或乘浪起伏。還有有趣的吐水行為,將頭部露出水面,一邊快速地向前游進,一邊將嘴一張一合,並不時從嘴裡噴水,有時可將水噴出60一70厘米遠。呼吸時僅露出頭部,尾鰭隱藏在水下,然後呈彈跳狀潛入水下。呼吸間隔一般為1分鐘左右,但如果受驚,下潛的時間可達8一9分鐘。一般如果入水時不弓著身,在水下停留的時間就不會很久,但下潛時弓身的幅度很大,則表示將要深潛,不會連續出水。當順流遊動時,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時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時只能前進3米左右。如果即將發生大風天氣,江豚的呼吸頻率就會加快,露出水面很高,頭部大多朝向起風的方向“頂風”出水,在長江上作業的漁民們把它的這種行為稱為“拜風”。這可能是天氣變化之前氣壓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頻率,以獲得足夠的氧氣。江豚的食物包括青鱗魚、玉筋魚、鰻魚、鱸魚、鱭魚、大銀魚等魚類和蝦、烏賊等,隨著所處的環境不同而改變。覓食的時候首先快速遊動,多為深潛,露出水面頻繁,呼吸聲也較大,有時嘴上還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數十厘米高的涌浪。發現獵物後就向前猛衝,接著快速轉體,用尾葉擊水、攪水,驅趕魚群,使其驚散。接著快速遊動,迅速接近獵物,頭部靈活地轉動、擺動以便準確定位。咬住獵物後,將魚頭調整為正對著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後再進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時將較小的數條魚都銜在口中後,再一次吞下。飽食後便緩慢地遊動或懸浮在水中。如果集體發現魚群,就協調行動,彼此分開遊動,潛水不深,遊動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撲和甩頭的動作,將獵物包圍,被追逐的數十至上百條銀白色的小魚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銀光閃閃,場面蔚為壯觀。江豚捕食同時,空中盤鏇的鷗類就會及時趕來,趁小魚露出水面時不停地飛速掠過水麵,搶食小魚。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國沿海等熱帶至暖溫帶水域,包括中國長江流域,韓國,日本,巴林,孟加拉國,汶萊,高棉,中國香港和台灣,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科威特,馬來西亞,緬甸,巴基斯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泰國,美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越南。

繁殖方式

、江豚的交配從雄豚和雌豚之間的熱烈追逐開始到交配結束,一般需要30一60分鐘,一天之中可以出現十多次,而且晝夜不分。雄豚在追逐雌時腹部及尾柄前後遊動,有翻滾、側游、仰游等多種姿勢,水面常常被攪得波浪不止,水花四濺。伴遊時,雄豚和雌豚平行露出水面或潛入水中,身體不同部位觸碰、相蹭,有時它們還用吻端相碰,吻觸對方生殖部位等,逐漸引發交配。當發情到一定程度後,它們將腹面相對,生殖裂靠近,雄豚將生殖器外露,繼續相伴遊動,直至雄獸豚的生殖器插入雌獸陰道內,達到結合。這時水面相對平靜,大約2分鐘之後,交配結束。雄豚和雌豚緩慢地從水中上浮,然後分開。分娩之前10天左右,雌豚的呼吸頻率逐日增高,食量漸減。到分娩之前5天時乳裂、生殖裂逐漸漲大,張開,乳頭外突。游泳時常停止於水面,身體左右晃動,好象失去平衡一樣。分娩開始前約25小時,外陰部進一步張開,陰道口有乳白色液體流出。分娩時陰道口叉開,每隔3分鐘左右上下急游、翻滾一次,大約持續2一3分鐘後緩慢遊動,間歇3分鐘後再次急游。每次急游時,雌豚便開始用力,這樣幼仔就可以產出來一點,但一鬆勁的時候,仔豚就又縮進去了。一直到一次間歇之後,雌豚突然持調續用力,才將胎兒整體娩出,幼仔馬上奮力向上遊動,雌豚則腹面朝上,身體朝與幼仔相反的方向遊動,拉斷臍帶。幼仔順勢衝出水面,呼吸空氣。整個分娩過程大約歷時約160分鐘左右。10月生產,每胎產1仔。雌豚有明顯的保護、幫助幼仔的行為,表現為馱帶、攜帶等方式,非常有趣。馱帶時,幼仔的頭部、頸部和腹部都緊貼著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時幼仔和雌豚相繼露出水面。幼仔長大一些後,雌豚就常用鰭肢或尾葉托著幼仔的下頜或身體的其他部位遊動,呼吸時也相繼露出水面。攜帶的方式更為常見,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約5一10米遠,但身體並不接觸,也是前後相繼露出水面。授乳時,雌豚和幼仔常出沒在水較淺、較緩的區域,雌豚身體稍微側向一邊,將一側鰭肢的露出,幼仔則緊貼雌豚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時間大約為5一10鍾。有時雄豚也參與撫養幼仔,讓幼仔游在雄豚與雌豚之間,但一般更靠近雌豚,“一家子”在水中同時沉浮,幾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豚的母性極強,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豚往往不忍丟棄,因此常常也同時被捕。

該屬物種

江豚江豚
學術界普遍認為江豚可分為三個亞種
Neophocaenaphocaenoidesphocaenoides,分布於印度洋沿岸及香港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分布於長江、湘江贛江
Neophocaenaphocaenoidessunameri,分布於韓國日本

生存現狀

江豚江豚
長江江豚以每年15%的速度銳減,其數量比國寶大熊貓更少,截止2011年,洞庭湖僅存120餘頭。電捕魚、迷魂陣、雷管炸、海網拖等毀滅性捕撈,必定造成魚類枯竭,從而使江豚食物嚴重匱乏;也必定造成江豚受傷和死亡;長江幹流水質的逐漸惡化,嚴重危害了江豚和魚類資源的生存;無序采砂活動、高密度的船隻中斷了江豚種群的棲息地和索餌地的通道,極大威脅著江豚的安全。 從2012年3月3日開始,洞庭湖連續發現江豚死亡事件,截至4月15日,已經有12頭江豚死亡,其中有9頭集中在一個星期內被發現。不僅是洞庭湖,鄱陽湖近期也發現江豚死亡,屍體解剖發現,這些死亡的江豚大多有一個共同特點:消化系統里沒有任何食物殘留。儘管死因尚未明確,但解剖專家分析,導致江豚死亡的原因可能為:被螺鏇槳擊中致死,感染傳染性疾病、中毒、餓死 。2012年,江豚死亡數量激增,這重新引發專家的擔憂。4月份,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辦事處表示對2012年有32頭江豚死亡的情況“深感擔憂”。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再過10到15年,江豚將面臨和白鰭豚一樣的滅絕命運。

瀕危因素

江豚江豚
江豚在水中幾乎沒有天敵,導致它消減的原因只能是人類——人成為江豚的天敵。1、毒藥。人為投毒,不僅直接構成江豚死亡,也降低它們的繁殖能力。曾有地方為消滅血吸蟲病大量撒藥,因毒水流入長江,導致四五頭江豚中毒死亡。2、炸藥。漁民非法炸魚,或航道淤灘暗礁爆破,常波及江豚。3、滾鉤。滾鉤是一種殘忍的捕魚工具,上千米的線布滿尖銳的魚鉤。4、電打魚。這也是一種不分青紅皂白的通殺式捕魚法,漁船後面拖一個漁網,一邊電擊一邊撈,殺傷力極強。5、迷魂陣。這是長江上最厲害的捕魚手段,特點是大小通吃,一個不留。6、快速發展的航運業,直接導致豚類瀕臨滅絕。江豚靠聲吶系統定位,常被往來的船隻搞得頭昏腦脹,而長江江豚休息時浮在水面上,有的江豚因為躲閃不及,經常發生被機船螺鏇槳打死。據統計,死亡豚類的90%以上是船舶致死的。7、食物缺乏。江豚處於長江食物鏈的最頂端,魚是它的唯一食物。長江的生存條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魚類的回遊受到影響,使長江江豚的食物鏈遭到了破壞。魚類資源的嚴重匱乏,直接影響江豚種群的生存與繁衍。8、長江污染正在加劇,而豚類自古就生活在清潔的水環境之中,這對長江江豚的生存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2004年4月至6月,東洞庭湖區及附近水域發生多起江豚集體傷亡事件,就是重金屬、有機農藥和工業污水排放所致。9、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及挖沙等涉水工程建設,徹底改變了長江水生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豚類棲息環境。如三峽蓄水後,2005年壩下“四大家魚”等魚苗徑流量為1.05億尾,僅為蓄水前本底值的4.2%,使豚類餌料資源急劇減少。

保護現狀

江豚江豚
由於各地有關江豚記錄的數據太少,不足以評估該物種的保護級別,在世界保育聯盟的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數據缺乏”。在江豚的主要分布地長江,由於流域性污染嚴重,江豚數量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另外,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把江豚列作為附錄一的動物,表示有關江豚的商業貿易在國際上是禁止的。江豚在許多地區亦是受保護動物,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日本瀨戶內海部分水域及中國台灣等。但是,這些地區的保護法例執法不嚴,故對江豚的保護效果未見顯著。因此,加強江豚資源保護刻不容緩。設江豚自然保護區,開展人工馴化繁育研究,採取放流幼豚增殖資源,確保江豚世代繁衍,意義非常重大。

保護區

2005年,國家農業部就撥款要求建立“岳陽市長江江豚市級自然保護區”。然而,直到2012年2月,有關部門才樹立了“岳陽市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界碑”。但這個所謂的保護區僅僅停留在紙上,並未付諸實施。2006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做出批示,要求加強對長江豚類的保護和研究。農業部與相關科研單位和地方政府組成長江豚類保護網路,並制定了《長江豚類保護行動計畫》。截至2012年1月,長江中下游已共有6個保護區,其中,國家級保護區3個:湖北石首天鵝洲保護區、湖北洪湖新螺段保護區、安徽銅陵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江西鄱陽湖保護區、江蘇鎮江保護區;市級保護區1個:安徽安慶保護區。而且,已有美、德、英等6國密切在關注洞庭湖江豚。

非政府組織

2011年8月17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長沙啟動江豚保護行動,倡議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江豚的行列中來。為了快速拯救瀕危江豚,使之真正成為湖南的“大熊貓”和岳陽的新名片,湖南日報駐岳陽記者站邀約當地新聞、教育、文化、科學界等知名人士以及何大明等11位漁民,發起並於2012年1月8日成立了中國首個專門的江豚保護機構“陽市江豚保護協會”;組建了洞庭湖水上巡邏隊,高頻率展開水上巡邏、勸阻非法捕撈;發布了《中國長江江豚保護宣言》。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陰極防護
進積作用
防污著
間隙水
間隙動物
長輕涌
長腕幼體
長狂涌
近濱帶
長峰波
長中涌
近海生物
飽和深度
飽和度異常
錨泊結構
近海平台
食碎屑動物
錨定資料浮標
輕便潛水器
鎧裝潛水
食微生物者
食底泥動物
風生噪聲
近海區
風浪譜
風浪玫瑰圖
鑽孔生物
鈣質軟泥
金星幼體
風因子
重疊冰
重力式結構
重力式平台
顆粒物界面
顆粒有機磷
重力取芯器
里亞海岸
顆粒有機氮
顆粒無機碳
軸對稱式海洋重力儀
達爾馬提亞岸線
順路觀測船
順岸碼頭
造船台
順壩
軟體動物學
靠船撞擊力
逆置層
超深淵帶
非生物轉移
非生物性懸浮物
適鹽生物
靜海環境
適溫生物
霧狀層
雪蓋冰
集聚分布
適光生物
退積作用
邊緣波
連續模型
陸界面
陸源腐殖質
輻射潮
連島壩
陸源冰
陸架波
陸上預製
超深淵動物
阿氏拖網
階段性浮游生物
多彎角蜂巢珊瑚
顆粒有機物
風時
假鐵星珊瑚
連續觀測
非造礁珊瑚
酸鹽
陸源有機物
粗糙刺葉珊瑚
膨脹薔薇珊瑚
超微型浮游生物
非飽和潛水
趨化性
連續培養
食植動物
風海流
遠洋沉積
風暴沉積
錨泊地
輕浪
黑白瓶法
鑽探船
黃海沿岸流
黃海暖流
顆粒有機碳
鳴震
魚類資源
顆石軟泥
魚探儀
高狹鹽種
轉流
驗潮井
駐波
標準厚絲珊瑚
餌料生物
順岸流
坎城海洋博物館
長頭夢想家
赤道逆流
面盤幼體
非洲板塊
靜止期
逆流
近海工程
大白鯊咖啡廳
隔水套管
日向礁
陷波
黃海冷水團
魚類學
近海
附生植物
食肉動物
邊緣盆地
長江沖淡水
趨光性
錨冰
風區
顛倒采水器
遙控潛水器
易變牡丹珊瑚
斯氏角孔珊瑚
聲學照明
驗潮儀
陸源沉積
食糞動物
邊緣海
食物網
粗野鹿角珊瑚
風浪
酸雨
顛倒溫度表
躍層
起重船
海洋空間站
黑煙囪
外大陸架
障壁島
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飽和潛水
食物鏈
蝗災
原始湯
海底石油
海綿
領海
生命探測儀
玉帶海雕
防波堤
旱災
紅珊瑚
灰鯨
貽貝
多孔動物門
海洋細菌
搜救犬
堰塞湖
江豚
海兔
海洋性氣候
包紮
噬人鯊
白腹軍艦鳥
黑潮
造礁珊瑚
藻類
SARS
抹香鯨
海洋經濟
霍亂
海洋植物
黑鯛
瘋牛病
蘇塞克斯號沉船
藍舌病
塘鯴
北海獅
口蹄疫
板塊運動
海洋文明
墨魚
海草床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底可燃冰
海洋衛星
關東大地震
馬蹄蟹
斑海豹
地震波
大菱鮃
海綿動物
海底淡水
大西洋[海洋]
南海
集群
錳結核

海洋科學

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熱帶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對於深海的生物人類今天還所知甚少。從海嘯到赤潮,從海洋到陸地,天災無情人間有情,認知各種自然現象的本質才是人類能夠從容面對一切困難的前提。

動物分類導航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
寵物鳥類珊瑚昆蟲
兩棲動物雜交動物爬行動物節肢動物
哺乳動物水生動物十足目動物珍稀瀕危動物

細數世界上著名的淡水豚

2010年7月12日人民網訊息,在巴西亞馬遜河內生活著一種非常可愛的粉紅色“淡水豚”。每當這種動物從渾濁的亞馬遜河中探出頭來張望,總會讓目擊者讚嘆不已。不過,由於這種淡水豚性格太過溫順,對人類更是毫不防範,它們不斷遭到肆無忌憚的捕殺,以致其可能要瀕臨滅絕的境地。而在中國,在長江中生存了2500萬年的白鱀豚,或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豚類動物。如今,被稱作白鱀豚“醜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種群數急劇下降的危機。
亞河豚| 拉河豚| 恆河豚| 印河豚| 白鰭豚| 江豚| 亞馬遜河豚

鯨的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