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體長約83-120厘米。頭被黃白色狀羽和絨羽;頭、頸灰色,有裸露區,頸基具白色絨羽組成的翎領。上體沙白色或茶褐色,具矛狀條紋及淡色羽緣,下背白色,翅下具白色帶。頭和上頸裸露,具稀疏的黃色纖毛狀羽;後頸有一簇污白色絨羽;肩、兩翼和尾暗黑色;下背及腰白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暗褐色並具淡色羽乾紋。嘴灰綠色或鉛灰色。腳暗綠灰色。
生活習性

擬兀鷲是群居動物,成群棲息於開闊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冬季常到小鎮和村莊附近活動,在地上或岩坡上進食,時常成小群。白天活動,晚上在樹上休息。飛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時50至55公里,最快速度能達到每小時90公里。飛行的高度能達2700多米。 叫聲似沙啞的抱怨聲,見到屍體時發出尖厲叫聲。
常單獨在開闊的低地上空飛翔搜尋食物,偶爾也上到1500米的荒山裸岩地區尋找動物屍體,發現屍體後,本來分散尋找食物的個體很快就聚集了起來,一邊尖叫著,一邊爭搶,很快屍體便被啄食一空,當地上僅剩下一堆骨頭的時候才又各自散開。通常不吃活的動物,除非在特殊情況下,一般也不主動攻擊人和動物,在食物貧乏和飢餓的時候,也吃蛙、蜥蜴、鳥、小型哺乳動物和大的昆蟲。要以動物屍體為食。
生長繁殖

常若干對在一起營巢,彼此離得很近,一個巢緊挨著另一巢,曾在一棵大樹上發現有15個巢,以及在一小塊叢林內發現了30—40個巢。有時每對也單獨營巢。在無外界干擾和破壞的情況下,巢可以多年使用。
每窩產卵1枚,偶爾2枚,卵白色,通常沒有斑,有時被有紅褐色或紅色斑。由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45—52天。雛烏為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共同餵養大約90天左右離巢。
分布地區
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四川、雲南、西藏。主要分布於雲南西部和南部(留鳥)。
種群現狀

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欽太子雪山,山峰海拔高度多在5000米左右。有保存較完好的高山針葉林為主的寒帶原始森林。氣候垂直差異很大,呈典型立體氣候特徵。保護區內有擬兀鷲。
雲南德欽縣城東的白茫雪山自然保護區,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寒帶原始林區,也是雲南省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也有擬兀鷲。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農業部令第1號發布,自1989年1月14日施行。
飼養管理
綜述

據有關資料表明,其肉質富含高蛋白質而脂肪含量低,是國際消費市場重要食品。其羽色艷麗,可供裝飾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又因擬兀鷲的適應性強,近百年來,國際間很多山林及狩獵場內爭相移殖放養,故人工養殖發展較快,歐美很多國家每年人工養殖擬兀鷲數以百萬計,營利非常可觀。中國近年已開始擬兀鷲的人工養殖,但其規模及產量目前尚難與國外相比。人工養殖擬兀鷲,需有一定的籠網設備,否則便會逃失。
擬兀鷲其籠網孔洞以小型害獸不能進入為準。場地宜高燥排水良好。籠網附近最好能有高大的落葉喬木,以便暑熱夏天遮蔭。具體面積每百平方米籠網,飼養成年擬兀鷲30-40隻。籠網高度2.5-3.5米。籠內設足夠的棲架及掩蔽物,有利其求偶爭鬥的躲避之需。除繁殖期外,雌雄雉宜分群飼養。
擬兀鷲人工飼養

此時雄雉面頰裸露皮膚異常紅艷豐滿,雄鳥間開始爭鬥,勝者獲得同雌鳥交配的機會。1周歲的雌雉產卵較量低,一般年產卵1枚左右,2-3歲後的雌鳥產卵量可達2枚。繁殖期到來前4周,雌雄雉合群飼養以利配種,一般雌雄比例可按4:5-5:1。
擬兀鷲種卵的收集及貯存環境同於家雞種卵,其種卵貯存時間以不超過7天為佳。多數養殖場均採用電熱孵卵器孵卵。據中國資料其1-20天孵化溫度37-37.5℃,相對濕度65%-70%;21-24天孵化溫度降至37℃,相對濕度70%孵化效果最佳。孵出的雛鳥健康活潑,雛羽豐滿,臍部收縮完好,育雛成活率高。擬兀鷲孵化期23-24天。
雛鳥初生後24小時開食飲水,育雛環境溫度保持35-36℃;以後可酌情降低環境溫度,至35-40日齡,育雛溫度可維持25-30℃。飼料1-3日齡,每天飼餵煮熟的全蛋8次;4-10日齡,餵雛鳥混合精料配以熟雞蛋各半,並配以少量青綠飼料,每天6-8次;11-20日齡,餵給雛鳥混合精料及青綠飼料,每天6次。30日齡後可放至露天運動場飼養,但需預防風雨、低溫等不利因素的影響。120-140日齡,開始雌雄雛分群飼養,有利於健康成長。
隼形目百科(二)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