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香鯨

抹香鯨

抹香鯨(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頭部巨大,下頜較小,僅下頜有牙齒。主要食烏賊。體長可達18米,體重超過50噸,是體型最大的齒鯨,頭部可占身體的1/3,無背鰭;潛水能力極強,是潛水最深,潛水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體型似魚,用肺呼吸。頸短,頭似與軀幹相聯;頸椎癒合;鼻孔為噴孔,位於吻端,前肢成鰭,前臂退化,掌部變長,趾數增加,但從外部看不出趾和爪;後肢退化;尾似魚,有水平尾鰭,游泳靠尾揮動。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稱“龍涎香”,為名貴的中藥,用於治療咳喘氣逆、心腹疼痛等症。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凍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的不結凍的海域都可發現它們的蹤跡。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抹香鯨抹香鯨
抹香鯨雄性體長11-20米,雌性體長8.2-18米,成年體重25-45噸;出生時幼體長4米,體重達500千克。

與身軀比較,抹香鯨的頭部顯得不成比例的重而大,具有動物界中最大的腦,而尾部卻顯得既輕又小,這使得抹香鯨的身軀好似一隻大蝌蚪。成年雄鯨的頭部尤為突出,一般頭部占身軀全長的四至三分之一,外表大致呈方體。它的鼻孔就位於這個巨大的長方體頂部左前方的兩側。異常的是,抹香鯨雖有兩個鼻孔,但只有左側鼻孔暢通,用來呼吸,而右側的鼻孔則天生阻塞,這致使抹香鯨在浮出水面呼吸時,總是身軀偏右,水霧柱以約45°角向左前方噴出。抹香鯨的下頷短小且狹窄,似棒狀,長度要比頭部的上頷短,很不相稱,由側面觀看時不易分辨。它的下頜雖小但骨骼結實且強有力。下頜頜面上生有數顆圓錐體牙齒,環繞下頜20多厘米長。而抹香鯨的上頜則不生牙齒,只有被下頜牙齒刺出的

抹香鯨抹香鯨
一個個圓錐形的小洞。

身體呈流線形口內無須,均具齒,是不換性齒、單根、單尖、同形。吻甚長,鼻骨、額骨、頂骨向背後方向推移,頭骨左右不對稱,特別在鼻孔區最明顯。外鼻孔一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前部肋骨為雙頭肋。無鎖骨。前肢鰭狀,適於游泳。腰帶和後肢退化,尾鰭水平。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開。雙角子宮,乳腺一對,位鼠蹊部。陰莖可完全縮入體壁內,睪九位於腹腔內。

身體中後段的皮膚表面通常有許多水平方向的折皺,

這點與其他鯨類平滑緊實的皮膚不同,肥胖個體的皮膚折皺通常較不明顯。噴氣孔位於頭部前方且偏左,這是因為抹香鯨的頭骨在發育過程中會極嚴重地向左邊歪斜。背部相對於背鰭的位置有低矮的隆起,其後有一連串較小的突陵一路延伸至尾鰭,尾柄厚實。胸鰭短而寬闊,尖端渾圓,尾鰭呈三角形,邊緣筆直。抹香鯨的性別體型差異很大,成年雄鯨的身長通常比雌鯨長三分之一,體重可達雌鯨的二倍。下顎有二十至二十六對大而呈圓錐狀的牙齒,上顎的牙齒小而埋於牙齦中,或僅具牙槽。

抹香鯨背面膚色深灰至暗黑,在明亮的陽光下呈現為棕褐色。腹部銀灰發白。上唇與下顎近舌頭部位為白色。側腹處通常有不規則的白色區塊。

抹香鯨骨骼的特點是頭骨巨大,約為骨架全長的1/3。顱頂形成巨大凹陷,翼骨發達,枕骨癒合,無淚骨;頭骨左右明顯不對稱,左骨質鼻孔比右邊大;左鼻骨發達,右鼻骨退化;左前頜骨較短,向後僅達鼻孔,右前頜骨後延超過鼻孔達顱凹後壁。寰椎游離,其它6枚頸椎癒合;肩胛骨高大於寬,第11對肋發育不全,扁直、短小,是鯨類骨骼中最特殊的。

棲息環境

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凍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都可發現它們的足跡,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其中以深且富生產力的海域為最。成年雄鯨與雌鯨的分布情形有明顯的不同,雌鯨通常棲息於水深1,000米以上、緯度40度以內的海域,但在北太平洋可達北緯50度左右 ;雄鯨幼年時跟隨母親在熱帶海域生活,成長後會離群逐漸向較高緯度移動,體型越大、年齡越老的雄鯨,分布範圍也越偏高緯度,甚至會接近兩極浮冰地帶。雌鯨與未成年抹香鯨群通常會停留於1000公里寬的區域內至少10年,而成年雄鯨移動情形寬廣的多。

生活習性

活動

抹香鯨抹香鯨
抹香鯨喜群居,往往由少數雄鯨和大群雌鯨、仔鯨結成數十頭以上,甚至二三百頭的大群,每年因生殖和覓食進行南北洄游,其游泳速度很快,每小時可達十幾海里,而且抹香鯨有極好的潛水能力,深潛可達2200米,並能在水下呆兩個小時之久。

因為抹香鯨的潛水時間很長,在海面上看到的機會不大,但其特殊的外形與噴氣使其不易與其他大型鯨類混淆。兩次下潛的間隔抹香鯨會在海面漂浮或緩慢遊動,外觀上很像巨大的漂流木;左傾約45度的噴氣低矮而呈樹叢狀。經常有躍身擊浪或鯨尾擊浪的動作。抹香鯨浮在水面上睡眠,睡眠很沉,常在水面上靜浮幾個小時。船隻夜間在海上停航.漂流中,常發現大鯨靜靜地睡在船的旁邊。

長期穩定的雌鯨群構成抹香鯨社會的核心單位,此類小群可達12頭成年雌鯨,並伴隨其雌性與年輕雄性後代,一般游速每小時5~3 海里,受驚時可達7-12海里。身長達12至17米的年老雄鯨多半獨自在大洋中悠遊,極少發現持續達1日以上的交流情形。整群的抹香鯨有時會在沙灘上擱淺。

體溫

抹香鯨抹香鯨
鯨是恆溫動物,其平均體溫35.5℃,在哺乳類中它的體溫偏低,比人的體溫低1.4℃。鯨終生沐浴大海。儘管海洋環境比較穩定,但氣候有嚴寒酷暑之更替,海域有赤道兩極之不同,海水有表層與深水之差別,水溫同樣也會有很大變化。如熱帶海表面水溫約28℃,接近兩極的寒冷海域是0℃,在千米深處,即使在盛夏的赤道海域,水溫也僅有4-5℃甚至0℃。鯨有時出沒於赤道附近,有時洄游至兩極海區,更不時地潛游於千百米水下,同樣會浴寒遇暖。有時水溫懸殊地低於鯨的體溫,鯨體的熱量很容易向冷水中逸散。而且水的傳熱速度很快,比空氣快25倍,加之鯨在水裡是不停地遊動,相當於水以一定速度流經鯨體表面,猶如冷風掠過身體,散熱就更快。

身上披一層很厚的絕緣體,是保持體溫的最好的方法但動物一到水裡,毛就被水浸濕,不僅失去了保溫作用,而且增加運動的阻力,所以促使鯨體的毛漸漸消失:而代之以很厚的皮下脂肪層。脂肪是熱的不良導體,它的導熱性比水低得多。鯨的皮下脂肪等於身上披著一層脂肪被,形成一層天然的絕熱屏障。在鯨類中,抹香鯨平均厚13-18厘米。皮下脂肪越厚,隔熱性能就越強。

鯨類的皮膚若厚為1厘米吋,溫度每降低1℃,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積上,每秒鐘就要散熱0.0005卡。照這個標準推算,鯨類每小時散失的熱量,大於它們在相同時間內所能產生的熱量。因此。鯨在冷水域吋,必須整天不斷地運動,提高代謝率,產生熱量,維持它的體溫,就是睡眠吋也不完全靜止,而且睡眠時間短。

鯨的尾鰭、背鰭和鰭肢上,循環系統的結構很特殊。它的動脈分為無數平行的小動脈,每條小動脈周圍又被許多縱行的靜脈血管包圍,形成一個個的血管束。這是一種反式熱交換系統,是調節體溫的結構。由於鰭都較薄,很容易受外界水溫的影響而變冷。據測定,即溫度高的動脈血在達鰭表面之前先被靜脈預冷,溫度低的靜脈血在返回心臟前先被動脈預熱,換言之,流往鰭表面的動脈血,在途中先把一部分熱量傳遞給靜脈血重新帶回體內,從而減少熱的散失。

鯨在長時間的激烈運動後或在暖水域吋,體內也會產生過多的熱量,但它的皮膚上無汗腺,且皮下還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充當隔熱屏障,無法經這條途徑排掉多餘的熱量。它的過剩熱量是通過鰭上等部分散發出去的。的溫度到達鰭肢,把過多的熱量散發出去,中途就不再把一部分熱量傳遞給靜脈帶回去。這種調節體溫的血管網,不僅鰭上有,而且全身的皮膚上都有。動物潛水時,由於深水裡的溫度低,所以體表面的血液減少,從而抑制熱的散失;相反,體溫升高時,體表面的血液增多,加速熱的散發。體表面的血液循環可能受水溫支配,即水溫高或體內溫度上升時,體表面的血液增多,加速散熱;反之則血流減少,抑制散熱。

食性

主食大型烏賊、章魚、魚類,而烏賊、章魚主要吃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和魚類。每天要消耗相當於體重3%至3.5%重量的食物。

雄鯨同樣以槍烏賊為食,不過偏好獵物的體型通常更大,例如大王酸漿魷。曾經在一頭抹香鯨的胃中發現一隻尚保持完整,長12米、重達200千克的大王烏賊。在抹香鯨的嘴邊與身上有時會有類似被抓傷的刮痕與圓形的吸盤印痕,推測可能是與這類大型獵物搏鬥時,由槍烏賊觸鬚所留下的傷痕,曾有發現直徑達11厘米的吸盤印痕的記錄。

分布範圍

抹香鯨分布圖抹香鯨分布圖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南極洲、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比利時、貝里斯、貝寧、巴西、汶萊達魯薩蘭國、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智利、中國、哥倫比亞、葛摩、哥斯大黎加、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克、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埃及、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福克蘭群島、法羅群島、斐濟、法國、加彭、甘比亞、加納、直布羅陀、希臘、格陵蘭、格瑞那達、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日本、肯亞、吉里巴斯、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大韓民國、黎巴嫩、賴比瑞亞、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爾他、馬紹爾群島、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納哥、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諾魯、荷蘭、荷屬安的列斯、紐西蘭、尼加拉瓜、奈及利亞、紐埃、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拿馬、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葡萄牙、俄羅斯聯邦、聖赫倫那、阿森松島、特里斯坦 - 達庫尼亞群島、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席爾、獅子山、新加坡、斯洛維尼亞、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蘇利南、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西亞、土耳其、吐瓦魯、英國、美國、烏拉圭、萬那杜、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越南、葉門。

繁殖方式

抹香鯨的繁殖速度緩慢,雌鯨要到9歲才能成熟,而雄鯨的成熟期要更長些。成年雌鯨每4-6年才懷胎一次,每胎一隻幼鯨,極少出現雙胞胎,而它們的哺乳期長達兩年。繁殖地一般在南、北緯40度之間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雖然有部分交配行為在冬季中至夏季中發生,但大多數在春季:在北半球,交配期可能自1月一直到7月,而以3至5月為高峰;南半球的抹香鯨交配期在8月與12月之間,集中在10月。 懷孕期至少在1年以上,可能長達18個月。雌鯨哺乳期至少2年,有時更長。壽命大約70年,最長可達一百餘年。每胎僅產1仔,偶見2仔,幼仔體長4~5米,哺乳期1~2年,最長壽命可達70年。抹香鯨為一雄多雌,小抹香鯨出生後,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成熟。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物種簡介

分類:

鯨目

齒鯨亞目

抹香鯨科

拉丁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

英文名:Sperm whale

西班牙名:cachalote。

抹香鯨是齒鯨中最大的一種,頭極大,前端鈍,所以又稱為巨頭鯨,也名真甲鯨,它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

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它體色呈灰黃色,頭部特別大,呈楔型,占體長的1/3,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它的身體的背面為暗黑色,腹面為銀灰或白色。頭部特別大,幾占體長1/4~1/3。上頜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頜較細而薄,前窄後寬,與上頜極不相稱。有20~28對圓錐形的狹長大齒,每枚齒的直徑可達10厘米,長約20多厘米。噴水孔在頭部前端左側,只與左鼻孔通連,右鼻孔阻塞,但與肺相通,可作為空氣儲存箱使用,呼吸時噴出的霧柱以45度角向左前方傾斜。無背鰭。鰭肢較短。尾鰭寬大,寬約360~450厘米。

常結成5~10隻,多至200~300群體。性兇猛。主食大型烏賊、章魚,也吃魚類。繁殖期有激烈的爭雌行為。妊娠期12~16個月。每胎僅產1仔,偶見2仔,幼仔體長4~5米,哺乳期1~2年,7~8歲時性成熟,最長壽命可達75年。

分布於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大多數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溫暖海區,極少數到達北極圈內。在中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其腸道內分泌物是極名貴的香料“龍涎香”,因此常遭捕殺,現數量稀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12章

特徵習性

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頭部約占體長的l/3,呈圓桶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 Sperm whale 來自鯨蠟(Spermaceti) 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里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音波的喀嗒聲而聽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常與無脊椎動物之最的大王烏賊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大王烏賊最大者達18米,重30噸。有人曾在熱帶海洋看到抹香鯨與巨烏賊搏鬥的激烈場面,它們從深海一直打到淺海不是抹香鯨吃掉大王烏賊,就是大王烏賊用觸腕把鯨的噴水孔蓋死使巨鯨窒息而死,那樣,抹香鯨反倒成為大王烏賊的“美餐”了。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產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這時候,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產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逐漸在小腸里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涎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龍涎香內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藥,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另外,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含有大量鯨腦油 (無色透明液體) 經壓榨結晶化成為白色無臭成結晶體稱鯨蠟,是很好工業原料,可制蠟燭、肥皂、醫藥和化妝品,亦可提煉高級潤滑油。抹香鯨肉味鮮美可食,皮可製革。

抹香鯨遍布全球各大洋,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布,它們常以 5—20頭結群遊蕩,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游速每小時2.5—3 海里,受驚時可達7一12海里。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鯨為一雄多雌,小抹香鯨出生後,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成熟。

1978年4月8日在山東膠南縣擱淺一頭雄性抹香鯨,長14米,重22噸,初步鑑定為37歲。鯨由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成標本,現展於青島海產博物館,它吸引眾多遊客,令人流連忘返。

該鯨的骨骼系統也於1995年 5月架起來並對觀眾展出,這是我國最完整的齒鯨骨骼系統,它向人們說明:鯨,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2008年初,一頭重達48噸的抹香鯨在威海榮成擱淺,死亡,後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製作成骨架標本和皮膚標本,現在劉公島鯨館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龍涎香。這是亞洲目前擱淺的最大重量的抹香鯨。

抹香鯨的長相十分怪,頭重尾輕,宛如巨大的蝌蚪,龐大的頭部約占體長的1/4-1/3,整個頭部仿佛是一個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只有左鼻孔暢通,而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

抹香鯨喜歡結群活動,常結成5-10頭的小群,有時也結成幾百頭的大群。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十分兇猛、厲害,其它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鬥, 雙方搏鬥時會一起躍出水面,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勝,但有時後者憑藉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現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齧的痕跡,還有人在抹香鯨腹中度過一天一夜居然沒有死。這說明,抹香鯨雖有強大牙齒,但並不完全靠牙齒咀嚼食物。

抹香鯨體內有時還“懷”有怪胎,一般為灰色或微黑色的蠟狀物,剛從體內取出時非常難聞,乾燥後呈琥珀色,帶甜酸味。這就是有名的龍涎香。龍涎香本身無

抹香鯨抹香鯨
多大香味,但燃燒時卻香氣四溢,酷似麝香,又比麝香幽遠,被它熏過的東西,芳香持久不散,抹香鯨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抹香鯨肉味鮮美,近似牛肉,可鮮食或製成各類罐頭;皮堅韌可作製革原料;體油、腦油和龍涎香是其身上的三大寶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抹香鯨又是海獸中的潛水冠軍,幾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個小時。那么抹香鯨為什麼能潛得如此深呢?有人認為這可能與它喜歡捕食大王烏賊有關。抹香鯨為了獲得這種美味佳肴,不得不經常潛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深海環境的適應。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美國軍艦在夜間行駛時,忽然艦身強烈地震動起來,不少官兵以為觸礁或是碰上了水雷,於是紛紛行動,準備跳水逃命。經過檢查,才發現軍艦撞上了一頭正在酣睡的抹香鯨。

我國古籍《廣異記》記載:“開元末,雷州有雷公與鯨斗,身出水上,雷公數十,在空中上下,或縱火、或電擊,七日方罷。海邊居民往看,不知二者何勝,但見海水正赤。”據估計,這裡所描述的正是抹香鯨與大王烏賊搏鬥的一個激烈場面,不過文中顯然過於誇大其詞。抹香鯨最喜食大王烏賊,而這種烏賊身體巨大,目前已發現的最大個體有18米長。據報導,大洋深處也有30~40米長的烏賊。抹香鯨要吞食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恐怕不會輕而易舉,需要經過艱苦搏鬥,但至多一兩個小時,烏賊便葬身抹香鯨之腹了。除此之外,抹香鯨也食魷魚和各種小型魚類,胃容量可達300公斤以上,吞食量相當驚人。

深藍簡介

深藍是一隻兩歲時就經歷生離死別的抹香鯨,一隻跨越重洋、終生旅行的抹香鯨,一隻目睹人類對海洋的侵略日益擴大的抹香鯨。他曾經是深海之王。深藍的家,原本在大海的深處。他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海面下兩公里的深淵度過。在這裡,山峰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溪谷比美國大峽谷還要深;在這裡,任何一種生物都要比陸地上的動物殘暴、兇猛。

3歲時,深藍經歷了一次7.2級的強烈地震。母親帶領整個家族逃離了那個這恐怖的地方,深藍幸免於難,他的小夥伴卻因此而葬身海底。在經歷了生平第一次生離死別後,深藍跟隨整個家族,開始了他的深海旅程。當整個族群都去火山深處覓食的時候,深藍和懷孕的母親遭到了一群逆戟鯨的圍攻。深藍在這場戰鬥中受傷,也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偶像,同時也擁有了一個小妹妹。他的一生從此而改變。

深藍12歲的時候,當他在深海和巨型烏賊搏鬥的時候,媽媽被人類的捕鯨船謀殺了。

30歲的深藍,完成了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偉大旅程。

50歲的深藍,身上無數的疤痕足以威懾對手。他戰勝了年輕的情敵,贏得了一群太平洋雌性抹香鯨的青睞,翻開了生命中嶄新的一頁。

80歲的深藍已經是深海中的元老。因為人類的威脅,他被迫向南極洲遷徙,行至在夏威夷海域時,卻被捲入了一場人類的戰爭,遭遇了前所未見的海底怪物——潛艇。

在80年的生涯中,深藍一共做過將近50萬次的潛水;他曾經和夥伴在格陵蘭與福克蘭群島間的火山山脈獵食;他曾經繞過好望角,抵達太平洋,開始在那裡的艱難生活。海洋中,深藍的子女超過了60個。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陰極防護
進積作用
防污著
間隙水
間隙動物
長輕涌
長腕幼體
長狂涌
近濱帶
長峰波
長中涌
近海生物
飽和深度
飽和度異常
錨泊結構
近海平台
食碎屑動物
錨定資料浮標
輕便潛水器
鎧裝潛水
食微生物者
食底泥動物
風生噪聲
近海區
風浪譜
風浪玫瑰圖
鑽孔生物
鈣質軟泥
金星幼體
風因子
重疊冰
重力式結構
重力式平台
顆粒物界面
顆粒有機磷
重力取芯器
里亞海岸
顆粒有機氮
顆粒無機碳
軸對稱式海洋重力儀
達爾馬提亞岸線
順路觀測船
順岸碼頭
造船台
順壩
軟體動物學
靠船撞擊力
逆置層
超深淵帶
非生物轉移
非生物性懸浮物
適鹽生物
靜海環境
適溫生物
霧狀層
雪蓋冰
集聚分布
適光生物
退積作用
邊緣波
連續模型
陸界面
陸源腐殖質
輻射潮
連島壩
陸源冰
陸架波
陸上預製
超深淵動物
阿氏拖網
階段性浮游生物
多彎角蜂巢珊瑚
顆粒有機物
風時
假鐵星珊瑚
連續觀測
非造礁珊瑚
酸鹽
陸源有機物
粗糙刺葉珊瑚
膨脹薔薇珊瑚
超微型浮游生物
非飽和潛水
趨化性
連續培養
食植動物
風海流
遠洋沉積
風暴沉積
錨泊地
輕浪
黑白瓶法
鑽探船
黃海沿岸流
黃海暖流
顆粒有機碳
鳴震
魚類資源
顆石軟泥
魚探儀
高狹鹽種
轉流
驗潮井
駐波
標準厚絲珊瑚
餌料生物
順岸流
坎城海洋博物館
長頭夢想家
赤道逆流
面盤幼體
非洲板塊
靜止期
逆流
近海工程
大白鯊咖啡廳
隔水套管
日向礁
陷波
黃海冷水團
魚類學
近海
附生植物
食肉動物
邊緣盆地
長江沖淡水
趨光性
錨冰
風區
顛倒采水器
遙控潛水器
易變牡丹珊瑚
斯氏角孔珊瑚
聲學照明
驗潮儀
陸源沉積
食糞動物
邊緣海
食物網
粗野鹿角珊瑚
風浪
酸雨
顛倒溫度表
躍層
起重船
海洋空間站
黑煙囪
外大陸架
障壁島
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飽和潛水
食物鏈
蝗災
原始湯
海底石油
海綿
領海
生命探測儀
玉帶海雕
防波堤
旱災
紅珊瑚
灰鯨
貽貝
多孔動物門
海洋細菌
搜救犬
堰塞湖
江豚
海兔
海洋性氣候
包紮
噬人鯊
白腹軍艦鳥
黑潮
造礁珊瑚
藻類
SARS
抹香鯨
海洋經濟
霍亂
海洋植物
黑鯛
瘋牛病
蘇塞克斯號沉船
藍舌病
塘鯴
北海獅
口蹄疫
板塊運動
海洋文明
墨魚
海草床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底可燃冰
海洋衛星
關東大地震
馬蹄蟹
斑海豹
地震波
大菱鮃
海綿動物
海底淡水
大西洋[海洋]
南海
集群
錳結核

海洋科學

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熱帶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對於深海的生物人類今天還所知甚少。從海嘯到赤潮,從海洋到陸地,天災無情人間有情,認知各種自然現象的本質才是人類能夠從容面對一切困難的前提。

海洋生物分類導航

鯨魚| 鯊魚 | 海草| 珊瑚| 浮游植物| 海洋動物| 海龜|

鯨類分類導航

偽虎鯨屬| 小露脊鯨科 | 鬚鯨屬/| 抹香鯨科| 小抹香鯨科|

鯨的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