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鸛形目 > 鷹科 > 鷂屬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Circus melanoleucos
描述:體型略小(42厘米)而兩翼細長的鷂。雄鳥:體羽黑、白及灰色;頭、喉及胸部黑色而無縱紋為其特徵。雌鳥:上體褐色沾灰並具縱紋,腰白,尾具橫斑,下體皮黃具棕色縱紋;飛羽下面具近黑色橫斑。亞成鳥:上體深褐,尾上復羽具蒼白色橫帶,下體栗褐色並具黃褐色縱紋。
虹膜-黃色;嘴-角質色;腳-黃色。
叫聲:通常無聲。
分布範圍:繁殖於東北亞;冬季南遷至東南亞、菲律賓及北婆羅洲。
分布狀況:繁殖於中國東北,冬季南下至華南及西南。並不罕見。
習性:在開闊原野、沼澤地帶、蘆葦地及稻田的上空低空滑翔。
俗名:黑白花鳥? 黑白尾鷂 客鵲鷂 喜鵲鷂 喜鵲鷹
介紹
隼形目> 鷹科> 鷂屬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Circus melanoleucos
保護等級: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飛翔時,從上面看,翼尖和從頭部至背部為黑色,翼上的小復羽和尾上的復羽為白色,其餘為灰色, 甚為醒目;從下面看,翼尖和頭部、頸部的黑色與白色的體羽及灰白色的翼下也成鮮明對比。
分布
鵲鷂沒有亞種分化,在國外繁殖於俄羅斯,蒙古和朝鮮。越冬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馬來西亞等地,在我國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也較為常見, 其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為夏候鳥,在北京、河北、山西、山東為旅鳥,其他省、區均為冬候鳥。到達東北繁殖地的時間在4月初至4月中旬,離開繁殖地的時間在10月末至11月初。
棲息環境
鵲鷂棲息於開闊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草地、曠野、河谷、沼澤、林緣灌叢和沼澤草地,繁殖期後有時也到農田耕地和村莊附近的草地和叢林中活動。常單獨活動,多在林邊草地和灌叢上空低空飛行,飛行時兩翅上舉成“V”字形,兩翅不動,慢慢地飄浮在空中,時高時低地進行上下和向前的活動,並不時地抖動兩翅和身體或者短暫地鼓動幾下翅膀。上午和黃昏時為活動的高峰期,夜間在草叢中休息。平時叫聲並不響亮,只有繁殖期才發出洪亮、尖銳的叫聲。主要以小鳥、鼠類、林蛙、蜥蜴、蛇、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常在林緣和疏林中的灌叢、草地上捕食。尋食方式主要是低空飛翔或長時間地飄浮在草地上面緩慢地移動,注視和搜尋地面的獵物,發現後則突然降下捕食。
繁殖期
繁殖期為5-7月份。進入繁殖地後,常成對在林緣和林間路旁的疏林及隨叢和草甸上 空進行求偶飛翔,雄鳥在空中作圓形的盤鏇,然後不時地俯衝,奔向雌鳥,交尾則在地面上進行。5月初開始營巢。巢多置於疏林中灌叢草甸的塔頭草墩上或地面上。巢呈淺盤狀,由乾苔草的草莖和草葉構成。如果沒有干擾,巢可以多年使用。每窩產卵4-5枚,卵的顏色為乳白色或淡綠色,通常沒有斑點,偶爾被有褐色斑點,卵的形狀為卵圓形。產出第一枚卵後即開始孵卵,由親鳥輪流進行,但以雌鳥為主,如果雌鳥死亡,雄鳥則全部承擔起孵卵任務。孵化期約30天,雛鳥為晚成性,親鳥共同撫養大約一個多月後才能離巢。
分布範圍
中國: 廣東省,澳門特別行政區,陝西省,河南省,江西省,上海市,吉林省,安徽省,天津市,河北省,重慶市,甘肅省,山西省,江蘇省,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浙江省,貴州省,台灣省,遼寧省,山東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北省,黑龍江省,雲南省。
世界: 孟加拉,不丹(v),汶萊布魯薩蘭(v),高棉,中國(br),朝鮮,中國香港特區,印度(br),印度尼西亞,日本(v),寮國,馬來西亞,蒙古(br),緬甸(br),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韓國,俄羅斯(br),新加坡(v),斯里蘭卡,中國台灣省,泰國,越南。
種群現狀
中國: 中國估計有10,000-100,000個繁殖對,1,000-10,000隻遷徙個體。
全球: 全球種群數量估計大於10,000隻,種群處於下降趨勢。
體態特徵
流線狀,有白黑棕多種顏色,外形像喜鵲,體長42~48厘米
隼形目百科(二)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