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1、概要
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說明,以下分別說明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說明的內容。
2、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是企業、單位會計部門在日常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定期編制的、綜合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檔案。
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事業單位除資產負債表外,還有收入支出表、事業支出明細表、經營支出明細表。
會計報表按編制時間可分為月報表、季報表、半年報表和年報表。
會計報表按報送對象不同,可分為對內報表和對外報表,內部管理所需會計報表的數量、內容、格式和報送時間,由單位自行制定;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的種類、格式、指標內容、編制時間等,均應執行國家有關會計制度的統一規定。
3、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以企業為例,下同)在某一特定日期(年末、季末、月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會計報表。
①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②資產負債表的基本結構。
資產負債表分為左右兩方,左邊為資產,右邊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方內部按照各自的具體項目排列,資產各項目合計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各項目合計相等。
③資產負債表的作用。
A.報表的資產項目,說明了企業所擁有的各種經濟資源及其分布。
B.報表的負債項目,顯示了企業所負擔的債務的不同償還期限,可據以了解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C.所有者權益項目,說明了企業投資者對本企業資產所持有的權益份額,可據以了解企業財務實力。
D.可據以了解企業未來財務狀況,預測企業的發展前景。
4、利潤表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及分配情況的報表。
①利潤表的理論基礎。
利潤表的理論基礎是收入-費用=利潤(或虧損)。
②利潤表的基本結構。
利潤表有單步式和多步式之分,多步驟的格式是:產品銷售收入減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等於產品銷售利潤;再加其他業務利潤,減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於營業利潤;再加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減營業外支出,等於利潤總額;再減企業所得稅,等於淨利潤。
③利潤表的作用。
A.反映企業利潤總額的形成步驟,揭示利潤總額各構成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B.可以使報表使用者評價企業盈利狀況和工作成績。
C.有利於報表使用者分析預測企業今後的盈利能力。
5、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制為基礎編制的財務狀況變動表。
①現金流量表動態地說明企業某一會計期間各種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情況。
②現金流量表的基本結構。
A.主表:按以下順序列示:
結營活動現金流量
投資活動現金流量
籌資活動現金流量
匯率變動影響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
B.補充資料:包括三方面內容:
a.不涉及現金的投資及籌資活動;
b.將淨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c.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初期末數。
6、會計報表說明
會計報表說明指單位對會計報表及其財務計畫指標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所形成的書面報告,包括主要會計方法說明、報表分析說明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由於會計報表格式及其內容的規定性,只能提供量化的會計信息;而且要求列入報表的各項信息必須符合會計要素的確認標準,報表本身反映的會計信息就有一定的限制,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在編制會計報表的同時,還要編制會計報表說明。
(1)主要會計方法說明包括的內容
①有關資產計價及處理方法的說明。
A.材料及其他存貨的收、發、結存計價方法及其變動情況與影響。如材料用計畫成本還是實際成本核算、出庫材料計價是用“先進先出法”還是“加權平均法”等。
B.長期投資的計價核算,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等。
C.採用的產品成本計價方法,如“品種法”或“分步法”、“分批法”、“分類法”等。
D.固定資產及流動資產的報廢、變賣、轉讓、盤盈盤虧、毀損等實際情況及核算方法(如歷史成本和重置價值等)。
E.壞賬準備的計提和壞賬損失的核銷情況,以及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確認情況。
F.其他會計政策變動情況及其影響程度,如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遞延資產攤銷期限等。
②有關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處理情況說明。
A.流動負債的基本構成項目。
B.長期負債的基本構成項目。
C.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情況及其影響。
③有關收入、費用賬務處理說明。
A.收入、費用的核算是否嚴格遵循權責發生制基礎。
B.其他收入和其他支出的確認及具體收支項目構成。
(2)報表分析說明主要包括的內容
①分析說明的方法。
報表分析一般採用比較法,其內容包括:
A.將有關指標的本期實際數據與計畫或預算比較,以發現差異;
B.將本期實際指標與上年或歷史最好水平比較,以分析單位的發展變化趨勢;
C.將本期實際指標與同行業其他單位的指標進行比較,以尋找差距,提出改正措施。
②分析說明的內容。
A.基本情況。基本情況是報表分析說明的概述,在這一部分,應該用簡練明快的文字進行表述。如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目標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資金增減及資金周轉情況,成本費用和收入計畫完成情況,稅金繳納情況,基金增減情況,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對本期或下期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等。
B.影響計畫完成情況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這是報表分析的核心內容,要以數字和文字結合起來對重大因素進行分析。如用銷售利潤率,分析銷售收入的獲利水平;用總資產報酬率,分析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用資本收益率,分析投資者投入資本獲利能力;用資本保值增值率,分析投入資本的完整性和保全性;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分析企業資產負債水平和償債能力;用社會貢獻率和社會積累率,分析企業對國家的貢獻水平等。
C.改善管理的措施和效果。這是文字分析的主要內容。要針對性地指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其原因及影響程度,以及對存在問題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D.今後努力方向。在這一部分,應肯定成績,指出今後工作中應當堅持的好措施、好方法;提出尚待今後克服的問題及其環節;對需要加強的環節提出建議。
(3)財務情況說明書包括的內容。
財務情況說明書,主要說明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稅金繳納情況、各項財產物資變動情況;對本期或者下期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後至報出財務報告前發生的對企業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以及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
編制
1、概要
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是為了向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及其他機構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以有利於正確地進行經濟決策。
2、財務報告的編制時間要求
《規範》規定,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定期編制財務報告。財務報告可以分為月度、季度、年度等編制。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還應發布半年編報一次的財務報告。
中國編制財務報告的時間是由國家發布的各行業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一般來說,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按月編制,現金流量表和利潤分配表等表按年編制,各種附表和財務狀況說明書隨年報表的要求編制。
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有較強的時間性,各單位必須及時編制和報送。
3、財務報告的編制格式要求
《規範》規定,對外報送的財務報告的格式,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單位內部使用的財務報告,其格式要求由各單位自行規定。
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對於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及其附表格式都有統一規定,各單位在編制會計報表時應當嚴格執行統一規定,不能隨意增列或減並表內項目,更不能任意變更表內各項目的經濟內容,以免引起使用方面的混亂。
對於內部使用的財務報告格式,各單位在自行規定時,格式要科學合理、體系完整、結構嚴謹、簡明實用。
對於會計報表的封面,單位名稱應當填寫全稱;單位公章應當使用單位行政公章,不能用財務專用章代替;同時還要蓋齊單位負責人、總會計師、會計機構負責人、制表人等人員的印章;隨同報表的財務狀況說明書,應在封面之內與報表裝訂在一起,並在封面上註明“內附財務狀況說明書一份”字樣;報送檔案一般應貼在報表封面上,不能與財務狀況說明書訂在一起;因為財務狀況說明書是財務報告的組成部分,報送檔案只是一種履行報送程式的方式。
4、編製程序和質量要求
《規範》規定,會計報表應當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賬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做到數字真實、計算準確、內容完整、說明清楚。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強令他人篡改財務報告數字。這是編制財務報告程式和質量最基本的要求,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
①數字真實。財務報告應當與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相一致。要求一切會計資料必須真實反映單位經濟活動的實際,每一項會計記錄都要有合法的會計憑證為依據,會計的計量、記錄和確認必須根據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相關法規的規定處理;編制財務報告,必須以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為依據。任何弄虛作假隱瞞財務狀況的行為,都是編制財務報告所不能允許的。
②計算準確。在會計賬簿和其他有關資料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報表編制說明,編制會計報表;做到表內各項目之間、報表與報表之間相互銜接,本期報表與上期報表之間有關數字,應當相互銜接;嚴禁任何人用任何方式篡改財務報告數字。
③內容完整。財務報告各項目的內容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內容編制,要能滿足各方面對財務信息的需要;不能任意改變報表項目的內容,增列或減並報表項目,更不能漏報或謊報。
④說明清楚。財務報告所附的財務狀況說明書,必須準確、簡明、清晰地說明各個重要會計事項,如會計方法的變動及其影響、有關表內的綜合項目(貨幣資金、存貨等)構成情況說明,等等。通過說明,使財務報告使用者增強對財務報告的理解和掌握。
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在編制財務報告環節有意違紀或技術性差錯造成的,為了從源頭根治財務報告失真的問題,《規範》規定:“單位領導人對報送財務報告的合法性、真實性負法律責任”。這一規定既可以促使單位領導明確法律責任,強化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法規,根除授意、指使、強令他人篡改財務報告數字的不法行為;又能夠促使單位領導人嚴格把關,要求財會人員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使財務報告的質量從根本上得到保證。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會計法》和《規範》都規定,各單位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應當由單位領導人、總會計師等簽章。對此規定,切不可理解為僅是簡單的工作程式,而是為了明確責任,表明單位有關領導已經認真審閱了報表的內容,並對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合理性承擔法律責任。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領導人不認真審閱會計報表內容,隨便簽章了事;有的甚至將個人印章放在會計部門,由會計部門代替其在會計報表上籤章。這是一種極不負責的表現,也是一種違法行為。
5、財務報告的格式和編制依據
財務報告的格式和編制依據,都是由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從編制財務報告方面發生的實際問題來看,財務報告格式方面很少出現問題,編制依據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普遍。有人為篡改偽造財務報告的問題,也有技術性差錯問題。例如企業單位的“財務狀況變動表”由於每年年終只編制一次,不少單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平時不積累資料、臨時捏造數字、偷工減料、為應付報送而編表的情況,進而引起報表使用者的決策失誤或判斷錯誤,導致經營損失或投資風險。這種危害性的結局,必須徹底糾正。
(1)編制會計報表前的注意事項。編制會計報表前,應按規定調整有關事項。調整事項是指將財務報告編制期本期發生的經濟業務登記入賬的基礎上,按規定處理有關需要以轉賬憑證方式記錄和結轉的經濟業務。
①應由本會計期間確認的各項收入,如:應收的租金、貨款,應計銀行存款利息,本期應受益的長期債券投資折價和利息等;
②應由本期負擔而未支付的稅費、借款利息及應提的各項成本費用;
③應由本期處理的財產盤點溢余、短缺和殘損報廢損失;
④清理債權債務以及上下級往來款項;
⑤計算結轉有關生產和銷售成本;
⑥按規定計算、分配、結轉應分配的利潤;
⑦結轉所屬報賬單位應報清的本期賬務;
⑧結算對外投資應計的收益;
⑨結清其他應查對、調整的事項。
(2)編制會計報表時的注意事項
①報表必須按規定金額單位填制。
②表內的文字和數字必須工整清晰,不得潦草;填寫出現差錯時,應按規定方法更正,並加蓋制表人印章。
③出現負數的項目,應以“—”號表示,“—”號應在數字之前占兩個數字格。
④報表中有“年初數”的項目,數字必須與上年度報表中同類項目的“期末數”核對一致。
⑤年度決算一經批准,需要調整的事項要在下年度按規定進行調整。
⑥各種會計報表中規定的補充資料,都要填寫齊全,不得遺漏。
審查
1、概要
財務報告審查,通常是指企業聘請中國註冊會計師對其財務報告所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進行審計驗證,作出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以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據以進行正確的經營決策與監督控制。當然,單位領導人和政府有關部門也有權對財務報告進行審查。
2、相關法律
中國對於財務報告審查的法律、法規性規定,隨著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而逐步加強。
國務院1992年發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第三十條規定:“企業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資產負債和損益考核制度,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表,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批。有條件的,經登記註冊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審計事務所審查後,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核”。
國家體改委、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生產辦1992年5月印發的《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中規定:“經批准,公司可以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股票可以交易或轉讓;股東數不得少於規定數目,但沒有上限;每一股有一表決權,股東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權利,承擔義務;公司應將經註冊會計師審查驗證過的會計報表公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製作財務會計報表,並依法經審查驗證”。
國家體改委1992年5月制定的《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第六十九條和《有限責任公司規範意見》第四十六條,都規定:“會計報表需經註冊會計師驗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會計師法》第十四條規定註冊會計師承辦的第一項業務是“審查企業會計報表,出具審計報告”。同時,在第十六條中規定“會計事務所對本所註冊會計師依照前款規定承辦的業務,承擔民事責任”。
國務院1996年4月發布的《關於整頓會計工作秩序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為了有效制止和防範利用會計報表弄虛作假,提高會計報表質量,要依法實行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根據註冊會計師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實行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要採取分步到位的辦法,即:凡是沒有實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在1996年年底前實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凡是沒有實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必須在1997年年底前實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到2000年依法應當實行會計報表審計制度的所有企業,必須實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
為了防止註冊會計師在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業務中發生質量問題,國務院還規定:“國家主管機關應當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監督檢查,每年應抽查一定數量由註冊會計師出具的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報告,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會計師法》或審計準則、規則,有意隱瞞真實情況、甚至通同作弊的,要依法嚴肅處理,並取消其註冊會計師的執業資格;情節嚴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法吊銷該會計師事務所或審計事務所的營業執照”。
財政部1995年2月印發的《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建有關財務問題的暫行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年度財務報告應於年度終了後在規定的時間內連同中國註冊會計師的查賬報告一併報送主管財政機關”。
《規範》第八十三條規定:“按照法律規定應當委託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委託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並配合註冊會計師的工作,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不得示意註冊會計師出具不當的審計報告”。
3、財務報告審查的法律責任
根據以上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年報會計報表審計的法律責任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第一,企業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委託註冊會計師對其年度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性和合法性進行審計,取得註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現階段,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財務報告必須委託註冊會計師審計;今後其他企業逐步實行財務報告由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
第二,註冊會計師必須依法執行企業財務報告審計業務,並對審計業務的質量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財政部門必須依法對註冊會計師執行財務報告審計業務進行檢查,並對檢查結果嚴明獎懲。
4、註冊會計師對財務報告的審計
財務報告審計是註冊會計師的一項法定審計業務。財政部制定的《中國註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基本準則》和《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號——會計報表審計》,對企業財務報告審計的目的與範圍、審計計畫、審計實施和審計報告作出了詳細規定。
(1)審計目的與範圍。
①財務報告審計的目的。財務報告審計的目的是對被審單位財務報告的以下方面發表審計意見:
A.財務報告的編制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及國家其他有關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即合法性;
B.財務報告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審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變動情況,即真實性;
C.會計方法的選用是否符合一貫性原則。
註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只是合理地保證財務報告使用者確定已審計財務報告的可靠程度,給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一個可以作出正確決策的機會;不能被認為是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及其經營效率、效果所作出的承諾。
②財務報告的審計範圍。
A.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由註冊會計師進行財務報告審計的企業單位;
B.審計業務約定書約定的被審計單位會計報告期內與財務報告有關的事項,以及影響註冊會計師作出專業判斷的所有方面;
C.被審單位會計報告期內的會計憑證、賬簿、財務報告及其他有關資料。
(2)審計計畫。
①企業要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其中要明確審計目的、範圍及雙方責任與義務等事項。
②註冊會計師在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事項、內部控制制度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和評價的基礎上,制定出審計計畫,從中確定審計程式和方法,作為實施財務報告審計工作的依據,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進行審計工作。
(3)審計實施。財務報告的審計,涉及到被審計單位和註冊會計師兩個方面的工作關係,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是實施審計的重要保證。
①被審計單位在財務報告審計過程中的主要責任。
A.及時提供註冊會計師所要求的全部資料,並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
B.為註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條件及合作,隨時介紹有關情況,及時解釋註冊會計師提出的問題。
C.按照約定條件向會計師事務所及時足額支付審計費用。
②對註冊會計師實施審計中的要求。
A.嚴格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的審計原則。
B.按照審計計畫,實施審計程式。
C.一般採用抽樣審計的方法,必要時採用檢查、監盤、觀察、查詢及函證、計算、分析覆核等方法,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D.對審計工作認真進行記錄,形成審計工作底稿。
E.對執行業務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保密。
F.對發現的被審單位會計賬目和財務報告中數據、內容或處理方法方面的錯誤,提出改正意見和調整說明。
G.對發現的被審計單位對重要會計事項的會計處理與國家有關規定相牴觸,會計處理直接損害報告使用者或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財務會計處理會導致報告使用者或其他利害關係人產生重大誤解,財務報告中的有關重要事項有其他不實的內容等問題,要向委託人明確提出。
H.認真研究並整理所取得的審計證據,及時出據審計報告。
(4)審計報告。註冊會計師在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式後,以經過核實的審計證據為依據,分析、評價審計結論,形成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基本類型有四種:
①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註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告,依照審計準則規定的程式、方法進行審查後,確認被審計單位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遵循了會計準則及有關規定,符合實際情況;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內容完整,表達清楚,無重要遺漏;財務報告的編制方法符合規定要求,可發表無保留的審計報告。
無保留意見是註冊會計師對被審單位財務報告的最好評價,表明被審計的財務報告是真實、公允、合理的,是可以信賴的。
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註冊會計師在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進行審查時,如發現以下情況,應發表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A.被審計單位個別會計事項的處理或財務報告個別重要項目的編報方法不符合有關規定,被審單位拒絕進行調整;
B.由於財務報告中個別項目失實,影響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財務狀況變動情況的恰當反映,被審計單位拒絕進行調整;
C.個別重要會計事項的處理或財務報告個別重要項目的編報方法與前期不一致,又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被審計單位拒絕進行調整;
D.存在重要的未確定事項,註冊會計師無法適當地預計其對財務報告相關項目的影響;
E.註冊會計師受到被審計單位人為的或客觀條件的限制,未能實施某些必要的審計程式,難以證實個別重要項目的真實情況。
保留意見只是針對財務報告審計中的某些具有較大影響的問題。除保留意見列示的問題外,對其他沒有問題的內容,註冊會計師在其審計報告中仍然發表為無保留意見。
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客觀地提出了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中存在的、被審計單位又拒絕進行調整的問題,以及一些不能預計確認的未定事項。由於這些問題和事項的存在,會影響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所以註冊會計師作出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會引起財務報告使用者的充分關注。
③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註冊會計師在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時,如發現以下情況,應發表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A.被審計單位選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嚴重違反《企業會計準則》及國家其他有關財會法規的規定,被審計單位拒絕進行調整;
B.被審單位的財務報告嚴重歪曲了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變動情況,被審單位拒絕進行調整;
C.重要事項的會計處理或財務報告重要項目的編報方法與前期不一致,且不符合財會法規的規定,被審計單位拒絕調整;
D.存在重要的未確定事項,註冊會計師已知其結果將嚴重影響到財務報告重要項目的真實反映。
④拒絕表示意見的報告。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告不能提供真實、合法、完整的會計資料,對應當審計的項目不提供合作甚至阻撓審計工作,或者強迫註冊會計師作出虛假審計報告等行為,導致註冊會計師無法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式和無法取得必要的審計證據,註冊會計師拒絕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表示意見。
5、財務報告的保管期限
1、月、季度財務報告:保管期限為3年包括文字分析;
2、年度財務報告(決算) :保管期限為永久包括文字分析。
虛假報告
概述
虛假財務報告是指不符合公認會計準則以及現行法律法規規定,不能如實對外提供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財務報告。可以說,虛假財務報告遍及世界各國,美國的安然事件讓全世界人震驚,中國隨著瓊民源、PT紅光、銀廣廈等上市公司績優股神話的破滅,也讓國人憂心忡忡。
上市公司質量控制制度的失衡
首先,上市門檻過高是導致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根源。對公司申請上市的制度法規主要有《證券法》、《公司法》和《股票發行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公司要上市必須滿足上市條件,這是監督部門最佳化上市公司的質量以保護投資人利益的重要措施。但由於其財務指標的設計過於簡單,一方面造成企業管理層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很容易通過會計處理來調節,公司為了達到上市標準,就千方百計地進行造假,以達到上市籌資目的。如《公司法》第152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滿足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其次,配股條件、ST的處理制度和摘牌制度也會導致虛假財務報告的產生。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配股必須符合:公司上市超過3個完整會計年度,最近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上市不滿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按上市後所經歷的完整會計年度平均計算;屬於農業、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高科技等國家重點支持行業的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低於9%;上述指標計算期間內任何一年的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6%;《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均規定,符合以下規定的股票實行ST處理:
(1)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其淨利潤均為負值;
(2)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其股東權益低於註冊資本(每股淨資產低於面值)。
財務狀況異常的公司,在實施ST處理期間內,財務狀況無明顯改善,根據該年度審計結果已構成三年連續虧損的,將暫停其股票交易,並向證監會提交暫停上市的建議。這些也是監管部門保證上市公司質量的措施,但對企業而言卻構成了無形的壓力。他們為了達到配股和免於ST處理和摘牌,就有動機和壓力去虛假披露企業財務報告。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制度失衡
信息披露行為制度包括信息披露行為規範和信息披露質量規範。信息披露的行為規範主要是指進行信息披露的行為主體的行為約束規範和制度,它依靠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來落實;信息披露質量規範是指對會計信息和財務報告質量進行規範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等會計法規。財務報告的質量保證在有一個嚴密的行為主體規範約束制度和一套科學合理的會計質量控制規範體系。但這兩方面中國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衡。
(1)信息披露行為規範的失衡。企業財務報告呈報者是企業的管理當局,因而信息披露行為規範主要應是針對企業管理當局而定。各個國家為了規範企業管理當局的行為都設計了一套公司治理結構,以保證公司管理當局能夠遵循法規,履行好信息披露義務。中國上市公司同樣有一套公司治理結構,但公司治理結構是典型的內部人控制。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國有股和法人股呈現“一股獨大”。而國有股存在一個弊病是多級代理,在多級代理制下,造成了所有權虛置,所有者缺位,中小股東又有搭便車的傾向,沒有監督的動力,以致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權利制衡機制失效,企業的管理者成為企業的真正“主人”。由於管理當局和股東之間的目標函式不一致,在二者的利益相衝突時,管理當局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會欺騙股東,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管理當局的操縱下,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的會計人員是無力反抗的,甚至他們也與管理當局有相同的經濟利益與管理當局通同作假。
(2)信息披露質量規範的失衡。對會計信息質量規範主要是通過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來進行,因此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會計準則的質量。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有一個“充分程式”就是為了讓各個利益集團進行充分博弈,以使會計準則這個契約越發完備,成為各利益集團都能遵守的契約。但會計準則的制定基本上是單邊行為,企業博弈的動力不強。會計準則制定出來後,當企業意識到對他利益的約束時,就希求博弈。這可能表現為:一是對現有會計準則不遵守,違反現有會計準則規定的經濟業務處理方法來追求企業利益;二是更為謹慎的做法,對會計準則中還沒有規定或者是解釋不清的業務處理方法,儘可能尋找有利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會計處理方法,這是一種事後博弈行為。中國會計準則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存在企業可利用的制度空間。例如:會計準則本身的不完全性,包括會計準則因博弈不充分而產生的傾向性、會計準則定義和釋義的不準確而帶來會計實務操作的不確定性;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會計法規之間的不協調。
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控制度失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控制度主要是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和證監會監管處罰制度。
(1)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失衡。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缺陷主要表現在:一是審計要求問題。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報需要經過註冊會計師的審計,但對於中期報告卻沒有這樣的要求,這就使不少企業利用中期報告來進行虛假披露,一方面是對自己企業財務狀況的一種調節,另外一方面是配合一些炒家進行股票的投機炒作。二是註冊會計師監管問題引起的註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和獨立性問題。註冊會計師的監督管理體系還不健全,對註冊會計師的監督管理不力,致使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不夠,審計質量堪憂。三是存在審計合謀的制度環境。審計合謀是指審計人員和管理當局合作欺騙審計委託和社會公眾從中牟利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地方政府對上市公司利益傾向的支持和脫鉤改制前的掛靠制是滋生審計合謀的制度環境。儘管法規規定:公司聘用、解聘或者不再續聘會計師事務所由股東大會作出決定,但內部人控制使得股東大會是名義上的委託人,管理當局成了實際上的委託人。當註冊會計師真實地向股東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企業的經營狀況而不利於管理當局時,管理當局會對註冊會計師施壓,要求隱匿其不利的信息,註冊會計師是否屈服於管理當局的壓力,取決於註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承受能力強弱。由於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抵制管理當局壓力的承受能力差,很有可能被管理當局“俘獲”成為同謀。儘管脫鉤改制使事務所脫離了政府行政部門,但上市公司的鑑證會計師事務所絕大部分是本地所,地方政府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事務所產生影響,使其失去審計獨立性。
(2)證監會監管制度失衡。會計監管主體是指監管活動的實施者。有關法律和法規將監管主體定義為兩類:政府機構和行業自律機構。但從實施監管的效果來看卻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政府機構監管範圍過寬而其人員的專業技能有限,導致政府制度全面,實施管理片面。對證券市場實施監管的機構主要是證鑒會。證鑒會則作為最高監管部門其監管範圍廣泛,包括從證券市場到期貨市場的所有具體事項。例如:指定兩個市場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起草兩個市場的法律、法規;批准企業股票上市;批准企業債券上市;監管上市公司及其信息披露義務;股東的證券市場行為;對券商的管理;對交易所的管理等。範圍過廣而人員有限,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往往被局限在:事後監管、查處力度不夠、監管成本過高、市場波動反應慢等。二是作為監管力量一線的交易所權利範圍狹小。交易所是上市公司接觸最多了解最深入的自律機構。它的這種特性是任何機構不能取代的。但在現實情況下,證券會掌握著對上市公司的管理權。而交易所只有監督權。證監會有時鞭長莫及,交易所又權利有限,上市公司的監管出現真空違規事件屢屢發生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關注重點
企業的外部環境,包括行業、地域、法律、經濟以及文化等
內部控制和管理流程的合理設定、評價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評價報告體系的成本
擬定適當可行的報告體系方案,包括實施步驟、人力、相關表格等
持續檢查和改進
分類
財務報告的分類主要是指會計報表的分類。會計報表可按如下標準進行分類:
1.按會計報表反映的經濟內容分類
按會計報表反映的經濟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靜態會計報表和動態會計報表。靜態報表是指綜合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狀況的報表,如資產負債表;動態報表是指綜合反映企業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情況的報表,如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2.按會計報表的報送對象分類
按會計報表報送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內部報表和外部報表。內部報表是指為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需要而編制的會計報表,由於無須對外公開,所以沒有規定統一的格式和編制要求;外部報表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主要供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有關方面使用,《企業會計準則》對其規定了統一的格式和
編制要求。
3.按會計報表的編制單位分類
按會計報表編制單位的不同,可以分為單位報表和合併報表。單位報表是指由企業在自身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賬簿記錄進行匯總編制的會計報表;合併報表是指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組成的企業集團為會計主體,根據母公司和所屬子公司的會計報表,由母公司編制的綜合反映企業集團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的會計報表。
4.按會計報表的編制時間分類
按會計報表編制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月報、季報、半年報和年報。其中,月報要求簡明扼要、及時反映;年報要求揭示完整、反映全面;季報和半年報在披露會計信息的詳細程度方面,則介於二者之間。半年報、季報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統稱為中期財務會計報告。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僅指會計報表,但國家另有要求的,則應按國家要求增加相關資料。
發展趨勢
財務報告不僅包括IASB應該完善的財務報表,還包括管理者報告、政府報告、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等等。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財務報告還和100年前一樣,是在紙上完成的。一名審計師完全是在紙上完成自己的工作。在這一點上,目前看來似乎還和100年前完全一樣。
但在今天,隨著網路和技術的發展,是時候改變這種形式了。如果IASB能夠掌控這種形式上的變化,那就太好了。雖然它一直都在關注XBRL,但範圍還是太狹窄了。應該試著讓年輕一代的信息使用者通過網路來獲取財務信息。看看孩子們,他們都在網上自由交流。他們沒有通訊錄,也不會給倫敦或者哥本哈根寄賀卡—— —這些都在網上做好了。而財務報告,還只是在紙上。必須調整並且趕上來。這也是在哥本哈根工作時進行的項目之一。必須找到一種方式,讓財務報告更加生動,滿足年輕一代的需求。這可能需要一種不同的流程。習慣於適合A4紙使用的流程。但未來,恐怕需要思考一種新的不同的流程來適合ipad,電腦,甚至是手機的使用。
會計實務名詞
會計實務(Practice of Accounting)是指會計進行帳務處理的過程,也稱會計做賬,會計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課程,會計做賬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會計實務是會計職稱考試的必考課,要想學好會計實務,做好賬,首先要掌握會計實務中的一些常用名詞。不僅如此,掌握會計實務中的名詞,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理財也會有很大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