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大猩猩

大猩猩是靈長目猩猩科大猩猩屬類人猿的總稱。大猩猩是靈長目中最大的動物,它們生存於非洲大陸赤道附近叢林中,食素。至2006年為止依然有大猩猩分一種還是兩種的爭論,種以下它分四至五個亞種。大猩猩92%至98%的脫氧核糖核酸排列與人一樣,因此它是繼黑猩猩屬的兩個種後與人類最接近的現存的動物。過去大猩猩曾被認為是一種幻想的生物。最早描寫大猩猩的是1847年美國傳教士和自然學者托馬斯·塞維奇(Thomas Staughton Savage),著名的大猩猩研究者有黛安·福西等。

基本信息

物種信息

懷孕期:250~270天
產地:非洲中部
食性:食物以多汁的植物莖為主食,幾乎不獵食其他動物。

簡介

大猩猩大猩猩

大猩猩是靈長目人科大猩猩屬類人猿的總稱。大猩猩是靈長目中最大的動物,它們生存於非洲大陸赤道附近叢林中,食素。至2006年為止依然有大猩猩分一種還是兩種的爭論,種以下它分四至五個亞種。大猩猩92%至98%的脫氧核糖核酸排列與人一樣,因此它是繼黑猩猩屬的兩個種後與人類最接近的現存的動物。過去大猩猩曾被認為是一種幻想的生物。直立的大猩猩可達1.75米高,因為大猩猩的膝蓋無法真正伸直,所以其實際身長比這個高度還要長一些。大猩猩的臂幅比它的身長長得多,可達2.75米。雌性和雄性大猩猩的體重區別比較大,雌性大猩猩約重70至90千克之間,雄性大猩猩可達275千克,關養的雄性大猩猩甚至可達350千克。 大猩猩棲居于海拔1500-3500米赤道-熱帶雨林地帶。集家族小群,日行性,具社群行為、領域行為。雌性及幼體常在樹上活動、休息,成年雄性多在地面覓食。以樹葉、嫩芽、花、果實等為食。在靈長類動物中,它們與人類最為接近。對大猩猩的化石及其生態的研究表明,它們比猩猩更接近於人類。智商最高的達人類40%。大猩猩的起源有人認為與在肯亞發現的原康修爾猿大型種有關。

外形特徵

莫斯科動物園,大猩猩搶食胡蘿蔔。莫斯科動物園,大猩猩搶食胡蘿蔔。
大猩猩是現存所有靈長類中體型最大的種,四足狀態肩高0.85米左右,站立時高1.65-1.8米。雄性比雌性體大。體重一般雌性為60~100千克,雄性150-180千克。大猩猩的體型雄壯,面部和耳上無毛,大猩猩眼上的額頭往往很高。下顎骨比顴骨突出。
上肢比下肢長,兩臂左右平伸可達2-2.25M。目前人工園養的大猩猩體型最大的為230公斤,直立身高接近2米。
無尾,吻短,眼小,鼻孔大。犬齒特別發達,齒式與人類同。體毛粗硬、灰黑色,毛基黑褐色,老年雄性的背部變為銀灰色,胸部無毛。成年雄性的腰背部有灰白色毛區。
大猩猩的毛色大多是黑色的。年長(一般12歲以上)的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變成銀灰色,因此它們也被稱為“銀背”,銀背的犬齒尤其突出。山地大猩猩的毛尤其長,並有絲綢光澤。
大猩猩的ABO血型[1]以B型為主、有少量A型。
大猩猩跟人一樣,也有不同的指紋

分布

大猩猩有東西兩大棲息地域、西部的棲息地位於剛果、加彭、喀麥隆、中非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奈及利亞,通稱西部低地大猩猩。東部棲息地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烏干達盧安達,通稱為東部山地大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主要生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低地的熱帶雨林中。東部山地大猩猩主要生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和盧安達交界的維龍加山脈和布恩迪山脈中。

生活習性

大猩猩是白日活動的森林動物。高山大猩猩(MountainGorilla)低地大猩猩喜歡熱帶雨林,而山地大猩猩則更喜歡山林。山地大猩猩主要棲息在
地面上,而低地大猩猩則主要生活在樹上,即使很重的雄獸也往往爬在20米高的樹上尋找食物。大猩猩前肢握拳支撐身體行進,這一行走方式被稱為拳步,這樣行
走是它們四肢著地,前肢支持在指頭的中節上。晚上睡覺時它們用樹葉做窩,每天晚上它們做新的窩,一般築窩的過程不超過五分鐘。山地大猩猩的窩一般在地面
上,低地大猩猩的窩主要在樹上。
通常一個大猩猩的群體以一頭雄獸為中心,數頭雌性和幼仔組成。有些情況下一個群中會有兩頭或多頭雄獸,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頭雄獸(往往一頭銀背)為首,只有它有與雌獸交配的權利,其它雄獸一般為比較年輕的黑背。群的大小從兩頭至30頭不等,平均為10至15頭。領頭的雄獸有解決群內衝突、決定群的行止和行動方向、保障群的安全等的任務。
大猩猩的群非常靈活,一個群往往會在找食物時分開。與其它靈長目動物不同的是雌性的和雄性的大猩猩均可能離開它們出生的群參加其它的群。雄獸約11歲後首先離開它們出生西部低地大猩猩的群,此後它單獨或者與其它雄獸一起生活。它們在二至五年後能夠吸引雌獸組成新的群。
一般一個群可以延續很長時間。有時群內會爆發爭奪首領地位的鬥爭。挑戰的可能是群內的一頭年輕的雄獸或者外來的雄獸。受挑戰的雄獸會尖叫、敲擊胸部、折斷樹枝,然後沖向挑戰的雄獸。假如是挑戰者戰勝了原來的首領的話它一般會將它的前任的幼獸殺死。原因可能是正在哺乳的雌獸不交配,但是幼獸被殺死後不久她就又可以交配了。
假如一個群中原來領頭的雄獸病死或者意外死亡的話這個群很可能分裂,群的成員會去尋找其它的群。
大猩猩的地盤性不是非常明顯。許多群在同一地區尋找食物,不過一般它們避免直接接觸。由於大猩猩的主要食物是葉子,因此它們尋找食物的途徑相當短。原因是第一當地葉子非常多,第二葉子的營養量比較低,因此它們不得不經常休息。
大猩猩有不同的叫聲。它們使用這些不同的叫聲來確定自己群內的成員和其它的群的位置,以及來作為威脅的聲音。著名的有敲擊胸脯。不光年長的雄獸敲擊胸部,所有的大猩猩都會敲擊胸部。估計這個行為被用來表示自己的位置或者用來歡迎對方。
大猩猩與黑猩猩一樣使用帶刺的、大猩猩含鞣酸的葉子來消滅腸胃中的寄生蟲。它們不咀嚼地吃這些葉子。這些葉子可以將腸中的蟲帶出。大猩猩由於它粗魯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來十分嚇人。但實際上,它們是非常平和的素食者。大猩猩大部分時間都在非洲森林的家園裡閒逛、嚼枝葉或睡覺。它們雖常常用雙足站立,但行走時仍是四肢著地。大猩猩雖然體大,但一般而言,它們是相當溫和、善良、安靜的素食主義者。只有受到攻擊或圍困時,才會捶胸咆哮,變成憤怒的反抗者,其實這是它們的自衛行為。
大猩猩天性怕羞在美國的俚語中,"暴徒"、"打手"的另一詞意是"大猩猩"。美國科學家喬治·沙斯通過連續幾個月的野外觀察,認為與人類同屬靈長動物的大猩猩並非"暴徒",大猩猩儘管身軀龐大,卻極為怕羞,從不主動攻擊人,一旦碰到人就會躲開。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當子女受到威脅時,大猩猩會毫不猶豫地猛咬對方。但是至今還未看到過一例有關大猩猩咬死人的報告。
大猩猩因脂肪堆積而肩膀寬厚,由於體型過於龐大,平時大多在地面上活動,比較不常爬樹,睡覺時則在樹上築巢,巢都是臨時建造的,用一次即廢棄不用。
大猩猩過著群居的生活,每群由一個被稱為“銀背”的成年雄性大猩猩領導。每一群里都有好幾隻雌猩猩和它們的孩子,
“銀背”帶領大家尋找食物,並找地方讓大家晚上休息,它們折彎樹枝來搭窩睡覺。”銀背”用喊叫用捶胸這樣的嚇唬方式趕走其他雄性大猩猩,群與群之間很少發
生廝殺。

食性特點

大猩猩是素食動
物,它們是所有人猿中最純粹的素食動物。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果實、葉子和根,其中葉子占主要部分。昆蟲占它們食物的1%。一般被吃掉的昆蟲是植物上的昆蟲,
被漫不經心吃掉的。成年的大猩猩每天平均需要25千克食物,它們大多數醒著的時候是在進食。由於它們大量進食各種植性食物,使得它們的肚子往往鼓起。
令人奇怪的是,大猩猩幾乎從來不喝水,大猩猩[3]它們所需要的全部水分都從所吃的植物中得到。它們特別喜歡吃香蕉樹多汁兒而且帶點苦味的樹心,對於大猩猩來說,香蕉樹的樹心是一種最好的食物和水二合一的食品。同時,它們通常靠吃竹子獲取蛋白質,看來還是比較注意營養合理搭配的。
在動物園,飼養員主要餵食大猩猩各種水果蔬菜,比如香蕉、蘋果、大白菜等。不過大猩猩也不拒絕“葷菜”,肉、蛋、奶也吃得很香。大猩猩喜歡吃植物的果實還有莖和葉,它的前肢特別靈活,他們可以用前肢找到食物並把食物放進嘴裡。還有更神奇的呢,大猩猩還會清洗食物呢,抓起食物以後它們會迅速地在水裡清除泥垢和殘留物,然後吃掉它。

種群生活

通常一個大猩猩的群體以一頭雄獸為中心,數頭雌性和幼仔組成。有些情況下一個群中會有兩頭或多頭雄獸,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頭雄獸(往往一頭銀背)為首,只有它有與雌獸交配的權利,其它雄獸一般為比較年輕的黑背。群的大小從兩頭至30頭不等,平均為10至15頭。領頭的雄獸有解決群內衝突、決定群的行止和行動方向、保障群的安全等的任務。
大猩猩的群非常靈活,一個群往往會在找食物時分開。與其它靈長目動物不同的是雌性的和雄性的大猩猩均可能離開它們出生的群參加其它的群。雄獸約11歲後首先離開它們出生的群,此後它單獨或者與其它雄獸一起生活。它們在二至五年後能夠吸引雌獸組成新的群。

大猩猩 大猩猩

一般一個群可以延續很長時間。有時群內會爆發爭奪首領地位的鬥爭。挑戰的可能是群內的一頭年輕的雄獸或者外來的雄獸。受挑戰的雄獸會尖叫、敲擊胸部、折斷樹枝,然後沖向挑戰的雄獸。假如是挑戰者戰勝了原來的首領的話它一般會將它的前任的幼獸殺死。原因可能是正在哺乳的雌獸不交配,但是幼獸被殺死後不久她就又可以交配了。
假如一個群中原來領頭的雄獸病死或者意外死亡的話這個群很可能分裂。群的成員會去尋找其它的群。
大猩猩的地盤性不是非常明顯。許多群在同一地區尋找食物,不過一般它們避免直接接觸。由於大猩猩的主要食物是葉子,因此它們尋找食物的途徑相當短。原因是第一當地葉子非常多,第二葉子的營養量比較低,因此它們不得不經常休息。“銀背”用喊叫用捶胸這樣的嚇唬方式趕走其他雄性大猩猩,群與群之間很少發生廝殺。

生長繁殖

大猩猩是一夫多妻制,母猩猩的發情期很短,大猩猩母子[3]繁殖期不固定,是靈長目中除人類外孕期最長的。孕期8.5-9.5個月,達到255天,每產1仔,7-10歲性成熟,壽命40-50年。大猩猩兩次生產之間的間隔典型為3至4年。新生兒體重約2公斤,但是比人的嬰兒發育要快,3個月後它們就可以爬。
幼獸一般跟隨母親三至四年,在這段時間裡群里的領頭雄獸也會照顧幼獸,但是它們不會去抱幼獸。雌獸一般在10至12年後性成熟(關養的雌獸早一些),雄性一般在11至13歲性成熟。一般大猩猩可以活30至50年。至今為止的紀錄是費城動物園中的一頭大猩猩,它活了54歲。
野生下的平均壽命約35歲,人工飼養可達40—50歲。

分布範圍

大猩猩有東西兩大棲息地域、西部的棲息地位於剛果、加彭、喀麥隆、中非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奈及利亞,通稱西部低地大猩猩。東部棲息地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
東部、烏干達、盧安達,通稱為東部山地大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主要生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低地的熱帶雨林中。東部山地大猩猩主要生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烏乾
達和盧安達交界的維龍加山脈和布恩迪山脈中。

亞種分化

傳統上,大猩猩本身是一個種,大猩猩[3]並分了3個亞種:西部低地大猩猩(G.g.gorilla)、東部低地大猩猩(G.g.graueri)和山地大猩猩(G.g.beringei)。一些學者將大猩猩屬分為兩個種:西部大猩猩(G.gorilla)和東部大猩猩(G.beringei);西部大猩猩又分兩個亞種:西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gorillagorilla)和克羅斯河大猩猩(Gorillagorilladiehli),東部大猩猩也分兩個亞種:東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beringeigraueri)和山地大猩猩(Gorillaberingeiberingei)。有人甚至認為大猩猩共有五個亞種(布恩迪山脈的山地大猩猩)。至今為止這些爭論沒有定論。各個大猩猩群之間的親屬關係依然是研究對象。

種群現狀

東非大猩猩主要分布於東非地區的烏干達、維龍加國家公園的護林員發現被害的大猩猩薩伊、盧安達
國家死火山山麓被封閉的原始林帶。據1979年調查,大猩猩的數量只有1000隻左右,比此前調查的數量在20年間下降了99.3%。西非大猩猩主要生活
在剛果、喀麥隆、加彭一帶。它們的毛色較東非大猩猩有些淺,呈棕褐色或黃褐色。野生的高山大猩猩現己所剩無幾,僅700隻左右。它們被保護在國家公園內,
由武裝的士兵護衛著。可是,為了獲取它們的頭蓋骨與毛皮,偷獵者仍然在獵殺它們。還有的時候,大猩猩會落入為捕捉其他動物而設的陷阱,被意外抓獲而危及生
命。所有的大猩猩亞種均被列入華盛頓公約列於附錄一名單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之中。
通過2010年3月和4月間進行山地大猩猩數量普查分析得出的數據表明,位於維龍加地區(VirungaMassif)的山地大猩猩共有36個種群480隻左右。普查的區域是三個相連的國家公園,大猩猩幼崽[3]即
剛果的維龍加國家公園、盧安達的火山國家公園(Volcanoes National Park)和烏干達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Mgahinga GorillaNationalPark)。維龍加地區外,唯一有山地大猩猩出沒的地區為烏干達的布恩迪國家公園(Bwindi ImpenetrableNational Park)。2006年統計,布恩迪的山地大猩猩數目為302隻,剛果某庇護所內還有4隻人工飼養的山地大猩猩。據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frican WildlifeFoundation)所述,全世界的山地大猩猩總數至少有786隻。
儘管數目仍然不盡人意,但是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WF)的普查已經帶來了好訊息。上次維龍加地區的普查在2003年進行,當時的數量估計只有380隻。AWF透露:“目前的數據表明,這個區域內的山地大猩猩在過去7年內數量增長了26.3%,平均每年增長3.7%。”國際大猩猩保護項目(InternationalGorilla
Conservation Programme)的奧古斯丁·巴薩波斯對非洲新聞線上說,山地大猩猩的數量已經有了顯著的增長,30年前只有將近250隻。巴薩波斯補充道:“數量的
增長要歸功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和烏干達的政府和許多組織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基因測序

英國《自然》雜誌刊登論文說,英國桑格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完成了對大猩猩基因組的測序,分析顯示它與人類基因組的相似程度為98%,在進化樹上兩者分離的時間在約1000萬年前。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部分人類基因組與大猩猩基因組的相似性居然高於後者與黑猩猩基因組的相似性,並且一些之前認為對人類的獨特進化很關鍵的基因對於黑猩猩而言同樣重要。電影裡的大猩猩這一成果標誌著科學界完成了對生物分類上“人科”中包括人類在內所有四個屬的基因組測序。在分類學中,今天的人類屬於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分析顯示,與人類分家最早的是紅毛猩猩,它在約1400萬年前分離,其基因組與人類相似度約97%;隨後大猩猩在約1000萬年前分離,基因組與人類相似度約98%;最晚分離的是黑猩猩,時間在約600萬年前,它的基因組與人類最為相似,相似度高達99%。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哺乳綱紅色名錄——瀕危(VU)。

保護措施

1. 喀麥隆政府成立了全球第一個專為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猿類之一——克羅斯河大猩猩設立的保護區。
克羅斯河大猩猩是4個亞種大猩猩中最稀有的一種,已
經被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列入嚴重瀕危物種的紅色清單。克羅斯河大猩猩現存總量在300隻以下,分散在喀麥隆和奈及利亞的11個地帶。克羅斯河大
猩猩(Gorillagorilladiehli)是西部大猩猩兩個亞種中的一種,另外一個亞種是西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gorilla
gorilla)。東部大猩猩包括東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beringeigraueri ),以及生活在維龍加山脈和烏干達南部的著名的山地大猩猩(Gorillaberingeiberingei)。
開格威尼大猩猩保護區是坐落在喀麥隆山地區的一個僅有19.5平方公里的小地方。然而,它包含了整個克羅斯河大猩猩種群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據估計,該避難所目前有大約20隻克羅斯河大猩猩。雖然許多大猩猩受到偷獵者的威脅,但開格威尼的大猩猩卻因為當地的信仰而得到保護,他們認為猿是人,因此不能獵殺或消費。為了支持新建立的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用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服務所提供的資金建造了一個保護區管理機構並移交給當地政府。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來自於當地社區,其中一些人以前是獵人。一個野外站也已經建好,以供政府成立的生態護衛隊住宿,生態保護隊將負責監控和保護保護區。
2、剛果東部大猩猩種群數量回升WCS的生物學家調查發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熱帶雨林中,這個地區的大猩猩種群數量正在逐漸回升,他們預測這個地區將會成為保護大猩猩最重要的區域之一。
3、奈及利亞西南部森林區域中大猩猩的狀況調查大猩猩科學家對奈及利亞西南部森林中大猩猩(Pantroglodytes)的分布狀態進行了調查。確認該地區總計2443.大猩猩[3]58km的15個森林保護區記憶體在該物種。科學家將獨立收集的年度數據根據不同保護區進行分類總結並且估計了建巢大猩猩的個體密度。研究結果顯示該地區的大猩猩呈
低密度高分散分布,其中只有Eba和Ise兩個森林保護區中大猩猩的分布密度顯著大於0.20/km 。研究區域內四個森林保護區中大猩猩的建巢數大於10(Akure/Ofosu森林保護區,13個;Oluwa森林保護區,11個;Ise森林保護區22個;Ago-Owu森林保護區,11個)。此外,在Ise森林保護區內觀察到大猩猩其它活動(例如觀望行為,發聲行為,取食跡象和糞便)的頻次顯著高於其它森林保護區。研究結果表明,殘餘且易於管理的大猩猩種群分布於該調查區域。建議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來保證它們的繼續生存。

疾病研究

易患疾病

大猩猩最怕的疾病不是癌症或者愛滋病,而是流感或由其他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非洲人說,如果偷獵者是大猩猩的第一大殺手,那么呼吸道疾病就是它的第二大殺手。大約有700隻大猩猩活躍在非洲的烏干達和盧安達境內。一項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表明,自1968年起,兩國境內的25隻大猩猩都因感染了呼吸道疾病
而氣絕身亡,其死亡率僅次於因偷獵引起的。為了防止這些珍貴稀少的大猩猩感染上可怕的致命疾病,《新科學家》雜誌建議人們在觀賞大猩猩時遠離它們,保持距
離至少在7米以外,而且觀賞時間不應太長,最好不超過1個小時。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人類將病毒傳播給大猩猩的可能,使它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的世界裡。

交叉傳染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猩猩[3]一
些常見的人類病毒正侵襲瀕危大猩猩。從1999年到2006年,西非的象牙海岸暴發了五次呼吸系統疾病,科學家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瀕危黑猩猩染病甚至喪
生。結合所有的例子來看,染病的黑猩猩都會有一個或兩個病源體檢查呈陽性——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或者人類偏肺病毒(HMPV)。在開發中國家,
這些病毒經常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是導致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們發現的這些病毒非常常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進化人類學研
究所的野生動物流行病學家費邊·黎德茲(Fabian
Leendertz)說:“人體中的抗體幾乎達到100%,意味著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接觸過這些病毒。”很自然地,這些已經發展成熟的抗體與病源體進行抗
爭。這些事實直觀地證實病毒是由人類直接傳染給野生大猩猩的。“事實上,因為我們共有許多遺傳的和生理的特性,所有的疾病可以侵襲我們,也同樣能危害大猩
猩。”黎德茲說,“人類疾病可以侵襲大猩猩,包括那些很容易被傳播,比如呼吸疾病或者腹瀉引起的病菌,還有那些在環境中可以保留很長時間的病菌,它們有很
高的傳播率。”
疾病的互相傳染,一些病毒有的是由大猩猩傳染給人類,有的由人類傳染給大猩猩,這種情況由來已久。
1.在中非,伊波拉病毒在大猩猩和黑猩猩之間廣泛傳播,同樣傳染了吃感染病毒的動物的人。伊波拉和非典型肺炎可能最初是由蝙蝠引起的。
2.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即愛滋病病毒,圖書《大猩猩》[3]起源於黑猩猩和其他靈長類動物。
3.大猩猩給人類帶來了陰虱病(pubiclice)。
3.脊髓灰質炎,也就是小兒麻痹症,很有可能是由人類傳播給坦尚尼亞固北河國家公園的黑猩猩。
雅司病(一種熱帶痘疹狀皮膚病),這是一種跟梅毒有關的疾病,但不是通過性交傳播,由人類傳播給大猩猩的。
西非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因炭疽熱暴發死亡,此病起源於牛群,雖然黎德茲提到這只是自然事件,並僅僅只存在於森林。
4.雖然研究和旅遊將人類跟瀕危大猩猩聯繫更緊密,潛在地威脅到靈長類動物。“研究和旅遊對大猩猩的保護有很多積極作用。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這個地區的偷獵行為,並設立大猩猩自然保護區,才使它們倖存下來。”黎德茲補充道。
科學家們已經制定了準則以減少大猩猩遭到傳染的危險,並提倡其他人也這樣做。比如,黎德茲和他的同事、做研究時戴著面具,與大猩猩至少保持20英里遠,並定期給他們的靴子消毒。在所有的大猩猩旅遊和研究

愛滋病

由法國蒙彼利埃市發展研究所病毒學家MartinePeeters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喀麥隆南部野生大猩猩群中發現了一種與人類愛滋病病毒HIV-1的O亞型非常接近的猿類愛滋病病毒。這是科學界首次在大猩猩群中發現此類病毒。至今,科學界已經發現30多種非洲靈長類動物攜帶不同種類的猿類愛滋病病毒。
此前的基因研究表示,猩猩愛滋病病毒可能在100萬年前就已存在,其從相關猴子病毒的變體上傳染到猩猩身上,研究者猜測直到1930年,中非地區的人們開始捕殺和獵食猩猩,因此遭到傳染,這引發出來傳播最廣的世界性流行病毒HIV—1型號,而另一種愛滋病毒HIV-2則只局限於西非,科學家猜測是由於上世紀60年代人們吃猴子肉所致。而對愛滋病毒來源更為關鍵的作用在於,猩猩雖然很多都帶有猩猩愛滋病毒,但卻沒有像人類一樣發生如此大規模的病變傳播。

種群保護

帶孩子的母大猩猩(漢諾瓦動物園)帶孩子的母大猩猩(漢諾瓦動物園)

東非大猩猩主要分布於東非地區的烏干達、薩伊、盧安達等國家死火山山麓被封閉的原始林帶。據1979年調查,大猩猩的數量只有1000隻左右,比此前調查的數量在20年間下降了99.3%。西非大猩猩主要生活在剛果、喀麥隆、加彭一帶。它們的毛色較東非大猩猩有些淺,呈棕褐色或黃褐色。野生的高山大猩猩現己所剩無幾,僅700隻左右。它們被保護在國家公園內,由武裝的士兵護衛著。可是,為了獲取它們的頭蓋骨與毛皮,偷獵者仍然在獵殺它們。還有的時候,大猩猩會落入為捕捉其他動物而設的陷阱,被意外抓獲而危及生命。
1、全球第一個大猩猩保護區
喀麥隆政府成立了全球第一個專為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猿類之一——克羅斯河大猩猩設立的保護區。
克羅斯河大猩猩是4個亞種大猩猩中最稀有的一種,已經被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列入嚴重瀕危物種的紅色清單。克羅斯河大猩猩現存總量在300隻以下,分散在喀麥隆和奈及利亞的11個地帶。開格威尼大猩猩保護區是坐落在喀麥隆山地區的一個僅有19.5平方千米的小地方。然而,它包含了整個克羅斯河大猩猩種群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據估計,該避難所有大約20隻克羅斯河大猩猩。

當地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用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服務所提供的資金建造了一個保護區管理機構並移交給當地政府。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來自於當地社區,其中一些人以前是獵人。一個野外站也已經建好,以供政府成立的生態護衛隊住宿,生態保護隊將負責監控和保護保護區。
2、剛果東部大猩猩種群數量回升
WCS的生物學家近年的調查發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熱帶雨林中,這個地區的大猩猩種群數量正在逐漸回升,他們預測這個地區將會成為保護大猩猩最重要的區域之一。

3、奈及利亞西南部森林區域中大猩猩的狀況調查

大猩猩 大猩猩

科學家對奈及利亞西南部森林中大猩猩(Pan troglodytes)的分布狀態進行了調查。確認該地區總計2443.58km 的15個森林保護區記憶體在該物種。科學家將獨立收集的年度數據根據不同保護區進行分類總結並且估計了建巢大猩猩的個體密度。研究結果顯示該地區的大猩猩呈低密度高分散分布,其中只有Eba和Ise兩個森林保護區中大猩猩的分布密度顯著大於0.20/km 。研究區域內四個森林保護區中大猩猩的建巢數大於10(Akure/Ofosu森林保護區,13個;Oluwa森林保護區,11個;Ise森林保護區22個;Ago-Owu森林保護區,11個)。此外,在Ise森林保護區內觀察到大猩猩其它活動(例如觀望行為,發聲行為,取食跡象和糞便)的頻次顯著高於其它森林保護區。研究結果表明,殘餘且易於管理的大猩猩種群分布於該調查區域。建議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來保證它們的繼續生存。


與人類的關係

成熟的大猩猩沒有天敵,幼獸有時會被豹襲擊。對大猩猩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人類開荒破壞大猩猩的生存環境。過去很長時間裡大猩猩常常是偷獵的目標。此外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內戰使得保護大猩猩的工作非常困難。大猩猩也被捕殺作為林肉。2004年剛果共和國境內奧扎拉國家公園中上百大猩猩感染伊波拉病毒死亡。

人猿奇緣人猿奇緣

許多動物園裡有大猩猩,但絕大多數是低地大猩猩。大猩猩也可以在動物園裡繁殖,最著名的動物園中的大猩猩是2003年病死在巴塞隆納動物園中的白色的小雪花。著名的大猩猩研究者有黛安·福西等。

分類

西部低地大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

因居住環境的不同,大猩猩又分為低地猩猩和山地猩猩兩種。山地猩猩的毛較長,雄性成年後,頭部會高高的隆起一塊,背部的毛會變成銀灰色,俗稱“銀背猩猩”;低地猩猩則無此特徵。無論低地或山地猩猩,由於產地長期受到破壞與盜獵,有絕種之虞,是華盛頓公約列於附錄一名單之保護動物。

傳統上大猩猩本身是一個種,並分了三個亞種:西部低地大猩猩(G. g. gorilla)、東部低地大猩猩(G. g. graueri)和山地大猩猩(G. g. beringei)。近年來一些學者將大猩猩屬分為兩個種:西部大猩猩(G. gorilla)和東部大猩猩(G. beringei);西部大猩猩又分兩個亞種:西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gorilla)和克羅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東部大猩猩也分兩個亞種:東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graueri)和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有人甚至認為大猩猩共有五個亞種(布恩迪山脈的山地大猩猩)。這些爭論沒有定論。各個大猩猩群之間的親屬關係依然是研究對象。

相關信息

喜歡拍胸

在動物園裡,大家會看到大猩猩用兩隻手拍著胸膛來迴轉悠。當有別的動物在場特別是有敵對的動物在場時,它多半會有這種舉動。另外,如果動物園的遊客做出了什麼在它看來不順眼的事情時,它也會有這種舉動,而且還會齜牙咧嘴,怒氣沖沖地走過來,所以在動物園,千萬不可過於惹大猩猩發怒。大猩猩的這種舉動是一種示威動作,是在向對方表現自己的力量。

智慧

一般認為大猩猩的智慧非常高。有些馴養的大猩猩甚至會使用手語。

使用工具

野生大猩猩被觀察到使用工具,比如在渡過一個沼澤時使用樹枝探測水深,或者使用石頭砸開核桃。和在石器時代的人類沒有太大的分別。

流行文化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電影裡就不斷出現巨型大猩猩的形象,在電影如《金剛》、《泰山》等中均以巨型大猩猩作為主角。漫畫裡也常有大猩猩出現。 扮裝大猩猩的衣服也很普及,許多運動隊使用大猩猩作為吉祥物。

基因組測序

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動物園和水族館裡一隻大猩猩當天迎來56歲生日,它是世界最長壽的動物園圈養大猩猩,有20多個後代遍布美國各地動物園,可謂“子孫滿堂”。俄亥俄州州哥倫布動物園和水族館裡一隻大猩猩當天迎來56歲生日,它是世界最長壽的動物園圈養大猩猩,有20多個後代遍布美國各地動物園,可謂“子孫滿堂”。

英國《自然》雜誌刊登論文說,英國桑格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完成了對大猩猩基因組的測序,分析顯示它與人類基因組的相似程度為98%,在進化樹上兩者分離的時間在約1000萬年前。

這一成果標誌著科學界完成了對生物分類上“人科”中包括人類在內所有四個屬的基因組測序。在分類學中,今天的人類屬於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分析顯示,與人類分家最早的是紅毛猩猩,它在約1400萬年前分離,其基因組與人類相似度約97%;隨後大猩猩在約1000萬年前分離,基因組與人類相似度約98%;最晚分離的是黑猩猩,時間在約600萬年前,它的基因組與人類最為相似,相似度高達99%。
論文作者之一、桑格研究所的薛雅麗博士介紹說,本次研究不僅有助釐清上述人類進化史,還發現了其他一些有深入研究價值的問題。比如人們長期以為,聽力的進化是與人類特有的語言行為密不可分的,但本次研究發現,大猩猩與聽力有關的基因也經歷著與人類相似的進化速度,但是大猩猩不會說話,因此對聽力基因背後的進化驅動力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還有一點是,有一個基因在人類和大猩猩的基因組中都存在,但是有這個基因的人會有較高的心臟病風險,而大猩猩雖然也有這個基因,卻沒有這種心臟病風險。如果能探清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那將有助於推動與心臟病有關的醫療研究。
大猩猩是現存最大的靈長目動物,它生活在非洲熱帶地區的叢林中,不同地區的大猩猩可分為幾個亞種。本次測序所用的是一隻名為“卡米拉”的雌性西部低地大猩猩。

動物的世界1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這些動物吧!

餐桌上的11種瀕危動物

人類總是可以找到各種崇高的理由來享受野味,如,吃XX野味是這裡的文化;吃XX野味能治療XX疾病;XX野味能掙很多錢;吃XX野味可以顯擺我有錢等等。因此,瀕危動物也就“光榮”地命喪黃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