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況
地域面積79.71平方公里,有耕地1783畝,山林面積117274畝,該鄉地形地貌主要特點是呈“狹谷形”,兩側高山青翠,中間水長溪寬,源自安徽境內,全縣四大主幹流之一的雲源溪(原稱雲源江)縱貫全鄉;沿溪宋(村)王(阜)公路直通縣環湖公路,交通便利。轄區內最高峰,筆架尖,海拔1217米,位於該鄉西北部。全鄉轄21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2052農戶,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底,全鄉共有5614人。鄉政府所在地為史里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 5614 |
男 | 2747 |
女 | 2867 |
家庭戶戶數 | 193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5492 |
家庭戶男 | 2649 |
家庭戶女 | 2843 |
0-14歲(總) | 1401 |
0-14歲男 | 699 |
0-14歲女 | 702 |
15-64歲(總) | 3511 |
15-64歲男 | 1739 |
15-64歲女 | 1772 |
65歲及以上(總) | 702 |
65歲及以上男 | 309 |
65歲及以上女 | 39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5468 |
建置沿革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宋村鄉稱雲源鄉。1950年7月,成立宋村鄉人民政府,屬威坪區管轄。1955年5月4日,改設鄉人民委員會。1956年4月,與松崖鄉合併,定名為松崖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10月,改為松崖人民公社管委會。1960年4月,與金峰、汪宅、左口合併建立安峰人民公社。1961年8月,撤消安峰公社,建立宋村人民公社管委會,屬青溪區管轄。1968年3月改稱宋村鄉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1年3月恢復人民公社管委會稱號,並於當年5月劃入唐村區管轄。宋村公社於1981年5月從青溪區劃入威坪區管轄,公社坐落於宋村村。1983年恢復鄉、村建制,1984年3月30日,改稱宋村鄉人民政府至今。
組織建設
1984年,成立中共宋村鄉委員會和宋村鄉人民政府,鄉黨委設立正副書記及委員職位,並設立共青團、婦聯、人武部等組織;鄉政府設立正副鄉長職位,按政府職能設立了綜合辦公室、工業辦公室、林業站、土管所、財政所、文化站、廣播站;行政村選舉產生了第一屆村民委員會,設立村民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1992年成立中共宋村鄉紀律檢查委員會,設立正副書記、委員,並成立鄉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設人大工作聯絡員,1995年改設人大主席。1985年10月鄉政府所在地遷至史里村。
基層組織建設逐步發展壯大。全鄉轄23個黨支部、21個村民委員會,隨著民主法制建設步伐,村兩委幹部結構不斷最佳化,素質逐步提高,共青團、婦代會、老齡、治保調解等村級配套組織得到健全,村務公開按季進行,村民代表作用予以發揮。
經濟發展
該鄉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5081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830萬元,農業產值325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0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5元。茶葉、蠶桑、乾水果、漁業是該鄉主要產業。特色經濟和支柱是“千島綠園”牌針形名茶。
2013年是實現“以湖興縣 蝶變淳安”關鍵之年,鄉政府在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鄉人大和全鄉人民民眾的監督支持下,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鄉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工作思路和戰略目標,因鄉制宜謀劃,找準有力抓手,腳踏實地苦幹,齊心協力拚搏,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1 、 以設施農業為抓手提升效益農業。堅持園區發展戰略,依託殘聯基地,完成編制了松毛嶺休閒農業觀光規劃,納入了全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目前已啟動建設。常錦里茶廠研製生產紅茶取得成功,以千島綠園銀針為主的名茶產銷兩旺。積極開展茶葉栽培與管理使用技術培訓,邀請威坪林業站的專家對山核桃和油茶的培管進行講解,提高農戶種植技術。8月組織開展了抗旱保苗行動,購買了抽水機統一組織灌溉澆水,努力減少農業損失。9月加強了山核桃統一開桿專項管理,總體秩序良好。
2 、 以節慶推介為抓手發展鄉村旅遊。投資3萬餘元種植珍貴樹木,奮力打造紫竹峰登山線路景觀帶,成功舉辦第二屆登山節,推介金紫尖·紫竹峰登山宋村線路穿越之旅。以舉辦第四屆千島湖漂流節暨第三屆宋村鄉溪水文化旅遊節為契機,成功組織宋村鄉拉獅、竹馬、睦劇傳統文藝展示、“白雲溪杯”宋村農家美食烹飪比賽、“探游金紫尖”登山節攝影徵文詩詞大賽優秀作品展、“緣來一家人”親子漂流、麗水市休閒戶外趣味漂等活動,內容豐富,造勢宣傳,深入打造宋村鄉遊山玩水鄉村旅遊大全。宋村鄉拉獅在全縣民間文藝匯演中獲得金獎。積極扶持農家樂發展壯大促進百姓增收,新發展農家樂2家。
3 、 以政策扶持為抓手壯大來料加工。積極引導利用村閒置房屋進行騰籠換鳥,為來料加工解決場地問題。及時兌現來料加工扶持政策,對新辦的來料加工企業給予扶持,對來料加工專業村、來料加工經紀人、低收入來料加工大戶進行獎勵。積極組織經紀人參加縣、鄉兩級的培訓,舉辦來料加工技能培訓辦和來料加工大比武,進一步提高來料加工經紀人和從業人員的素質。積極實施 “一鄉一品“戰略,努力創建以口罩、服裝加工等為主品種的家紡專業鄉,同時積極引進套筆、塑膠花、電磁環等老少皆宜的手工加工產品,促使來料加工業不斷發展壯大。今年新發展來料加工經紀人4名,從業人員達1000餘人,發放來料加工費500餘萬元。
4 、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城鄉統籌。中心村項目求“實”。根據前幾年宋村中心村項目建設實際推進情況,結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充分考慮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經過反覆調研論證,選定了新農居點基礎配套、大會堂修繕、沿溪景觀改造、來料加工場所改建以及設施農業等項目建設。精品村項目求“美”。雲港口村是宋村鄉政府所在地,今年新確定為市級精品村。在對牆裡、蘭川、史里、樟樹下、上溪埠五個自然村的現狀資源深入摸底調查的基礎上,與杭州園林風景建築設計院、縣農辦、旅委等相關部門作了充分對接,明確村容整治、污水處理、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以及鄉村旅遊驛站、沿湖景觀提升、茶廠改建等作為重點實施項目,目前已啟動建設,預計明年6月前完工。結對幫扶項目求“優”。
積極上門向幫扶結對單位匯報溝通,對各行政村申報的項目進行最佳化篩選,實施了鏡洪村社區服務中心、胡家畈村防洪堤道路、青山口村和硤石村橋樑、常錦里大會堂等幫扶項目建設,確保了村村有項目、年年有變化。
民間劇團
宋村鄉農民向有自娛自樂的傳統。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農民在耕作之餘,對娛樂需求日益迫切,農民自發組織或獨資或合資辦劇團不斷湧現。全鄉有雲港雙溪越劇團、雲港忠德越劇團、雲港華峰劇團、雲港四海劇團等多個民間劇團。其中雲港忠德劇團融古裝越劇、黃梅戲、睦劇於一體,適合不同觀眾口味,所演劇目內容健康向上,時代感強,深受農民歡迎。1998年春節期間,4家劇團為鄰近鄉村演出160餘場,觀眾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