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北路132號,是自治區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是全疆最大的文物和標本收藏保護、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機構。1953年成立籌備處,1958年始建,1959年正式成立,原館初步設計是農業展覽館,為山字形平房建築,1962年遷至現址改為博物館並對外開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員長1959年來新疆視察工作時為博物館題寫的。

基本信息

展館概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歷史 博物館。位於 烏魯木齊市西北路。1953年籌備,1963年10月1日正式開館。

該館藏品3.2萬件(號),其中一級品288件。有絲毛棉麻織物 (包括錦、綺、綾、羅、紗、縵、絹、印染、刺繡等大量漢—唐絲織品,毯、氈、絛帶、刺繡等古代毛織品),多種文字 (漢文回鶻文佉盧文吐火羅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 書寫的文書、簡牘,晉—唐時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紙本、絹本人物,花鳥繪畫,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徵的青銅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飾與工藝品構成了獨具一格的藏品特色。此外,還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屍標本等。 

該館基本陳列有“新疆歷史文物”、“新疆民族民俗”。還舉辦過“中國原始社會”、“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高昌封建社會”、“偉大祖國絲織工藝”、“新疆原始社會”、“漢——唐時期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畫(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國錦繡”、“新疆古屍 (及伴出文物)”、“館藏書畫” 等專題陳列和展覽。“新疆民族民俗”、“新疆古屍及出土文物”、“新疆石窟壁畫”等陳列曾先後應邀到北京等地展出。1986年“中國新疆文物”先後在日本長島、東京、岡山、仙台等地展出;1988年“新疆民族民俗文物”、“新疆維吾爾族工藝品”分赴澳門、香港展出。 

展館特色

該館科研工作以館藏文物為重點。在泥塑俑像的修復與複製,古屍處理與保護,以絲網加固法修復殘破的栽絨鞍毯(76×74厘米),以自建傳統小窯複製陶器,揭裱古代書畫等方面都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在古代絲織品研究方面突破了前人“唐代緯錦”說的局限,對唐代印染工藝,尤其是久已失傳的“夾纈”工藝作了恢復並使之再現。在回鶻文文獻與吐魯番出土漢文文書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科研人員 (包括與外單位人員合作 )完成的論著先後分別在全國或自治區專業刊物或結集發表,有的以專著問世,其中有的論著曾分別獲1983年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不同等次的優秀成果獎。 新疆博物館下設保管部、考古部、陳列部、群工部、文物保護技術部、資料室、辦公室、保衛科、後勤管理科9個部室。職工由維、漢、哈、蒙、回、錫伯、滿、俄羅斯、撒拉、壯10個民族組成。建館至今,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發掘和徵集了大量珍貴文物,現已收藏歷史、民族、革命等各類文物和標本4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400件,約占全疆總數的60% 。

新疆博物館新館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中央有關部委的關心支持下,作為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於2005年9月20日隆重開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自治區主席司馬義•鐵力瓦爾地等領導親臨博物館,為新館開館剪彩。新館建築面積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二層,主體高18.5米,玻璃穹頂頂標高29.5米,建築平面基本呈“一”字型平面對稱布局,具有濃郁西域風格和新疆地方特色。現在對外開放的展覽有:《找回西域昨日輝煌——新疆歷史文物陳列》、《新疆民族風情陳列》兩個基本陳列和《逝而不朽驚天下——新疆古代乾屍展覽》、《歷史的豐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覽》兩個中型展覽。

建館4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博物館充分運用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為己任,在突出新疆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在區內、區外,國內、國外,共舉辦了各種形式和題材的專題性和臨時性的大小陳列展覽八十餘項,接待國內外參觀者上千萬人次。在弘揚祖國優秀歷史文化、科學普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維護祖國統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宣傳了新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建於1953年,展廳面積7888平方米,初為自治區農業展覽館,1962年開始改為自治區博物館。建館以來,各族文物工作者歷經艱辛,為國家和自治區確定119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提供了科學依據,清理和發掘了數百座古文化遺址和古墓冢,出土了數萬件具有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不少文物在國內外展出過。館內收藏著新疆地區已發掘的歷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5萬餘件。常設如下展覽向公眾開放:    新疆少數民族民俗陳列:它是中國第一個大型民俗陳列館。它以大量實物生動直觀地介紹了新疆12個少數民族在服飾、起居、節慶、娛樂、婚喪、禮儀、飲食、宗教及其他方面各具風姿的民情風俗,展品豐富,深得國內外人士好評。 
 新疆古屍展覽:新疆是世界上出土古屍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區,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鄯善縣北火焰山中的蘇貝希古墓、哈密五堡古墓、羅布泊等地都有大量古屍出土。新疆的古屍均為自然形成的乾屍,與埃及的木乃依不同,木乃依是非自然形成的乾屍,它經過了人工防腐處理。新疆的乾屍是在乾燥、無菌、高溫的特殊環境條件中自然形成的,是大自然的傑作。古屍對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考古學以及醫學等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1980年在羅布泊附近的樓蘭古墓中,出土了一具3800年前的女乾屍,她全身皮膚呈紅棕色,睫毛又長又密,眼睛大而有魅力,下巴尖削,綜黃色的長髮披肩而垂,她不知迷倒了多少參觀者。這裡的古屍有樓蘭美女、哈密貴婦、且末漢子、東漢情侶、唐代高昌王國左衛大將軍張雄等。 
新疆歷史文物陳列,按照社會發展階段,再現了新疆自原始社會至公元1840年歷史發展的概況。在陳列的1000多件新疆歷史文物中,有距今1萬多年的人頭化石、新石器時代的多種石器和彩陶器等,以及後來各個歷史時期的棉毛織物、絲織物、木器、鐵器、銅器、玉器、泥塑、木雕、絹畫、壁畫和錢幣,另外還有古代新疆各民族文字如亻去盧文、回鶻文、龜茲文、粟特文、焉耆文、察合台文、吐蕃文、漢文等木簡和文書,也有表現中西交往的波斯銀幣、東羅馬金幣等。新疆博物館大廳內也有一塊隕石。


珍貴藏品

青銅武士俑高40厘米。1981年出土。頭戴高筒尖頂彎鉤寬沿帽,上體裸露,腰系短裙,大眼高鼻,體格強健。據分析,該俑的身份當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區的古代塞人武士。

(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漢代。長18.5厘米、寬12.5厘米。1995年出土。此錦的紋樣和文字,是根據東漢時期廣泛流行的五行學說而設計的。錦面上織出的虎、鳥、避邪(神鹿)等動物,也與五行學說中關於東西南北中五方的空間觀念相聯繫。另有四個排布成四方形的圓環紋,可能是星象圖的象徵。

焉耆語《彌勒會見記》劇本殘頁 唐代。長27.5厘米、寬18.5厘米。1975年出土。共發現44頁,均為兩面墨書。劇本是一部大型分幕劇作,內容是說年已120歲的婆羅波婆離夢中受天神啟示,想去拜謁釋迦牟尼如來佛。但因年長,不能親身前往,故派其弟子彌勒等十六人,代表他謁佛致敬。這是目前已知我國最早的劇本。

瓷器

玉器

玉器

字畫

木器 銅器 其他

特色展廳

革命史展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古代乾屍陳列

新疆博物館為了加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在新館設定了專題陳列,就是為了進一步對廣大黨員、幹部、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為新疆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此項專題陳列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民主運動的一部分---三區革命;新疆和平解放;親切的關懷,巨大的支持。展覽形式以圖片為主,並且輔助展出三區革命時期使用的武器,以及一些革命烈士使用的生前珍貴的物品。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直關注新疆各族人民的命運和革命事業,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派大批優秀共產黨來新疆,設立八路軍辦事處,為支援抗日,發展新疆的經濟、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民主革命影響下,1944年秋,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個地區爆發了震驚全國的革命武裝鬥爭,沉重地打擊了盛世才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毛主席指出:三區革命“是我全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運動的一部分。”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直叩新疆大門,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向全國通電起義,新疆和平解放。

新疆的革命史是一個讓人們重溫歷史的重要的視窗,是向現代人展示革命戰爭歲月的一個重要的歷史課堂,只有看到歷史才有可能去珍惜現在的歲月,才更有利於新疆的穩定發展!

新疆古代乾屍陳列

新疆地處亞洲腹地,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也是古代交通要道,是歷史上各種民族、種族遷徙、交匯融合的地方。由於新疆的氣候極其乾燥,降雨稀少等眾多的特殊自然環境,使新疆成為世界上擁有人種古屍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區之一。這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也是我們今天考古研究者不斷研究的珍貴的實物資料。
《逝而不朽驚天下——新疆古代乾屍陳列》面積約700平方米,展出數具古屍,輔助陳列了大量隨葬精品文物,並以照片、圖片、多媒體觸控螢幕等多種形式豐富陳列內容。整個陳列分為羅布泊的樓蘭居民、小河—埋葬千口棺材的墓地、戴金額面具的營盤人扎滾魯克的彩繪面人、精絕國夫妻情、阿斯塔那地宮的主人、阿勒泰石人石棺墓等7個單元。
舉世聞名的樓蘭美女復原圖,讓世人可以一睹古代羅布泊女子的美麗容貌。英俊的且末男屍的蠟像更是栩栩如生,讓人們對古代且末地區的生活以及服飾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且大唐將軍張雄的蠟像,復原了將軍生前馳騁與戰場的瀟灑英姿和他的戎馬歲月。
在這個陳列中有許多精品的文物,例如《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它是在1995年,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尼雅遺址中發現的一件錦護臂,被定為國寶級文物。此錦紋樣和題材新穎別致,寶藍、絳紅、草綠、明黃和白色等五組色經根據花紋紋樣分別顯花,織出星紋、雲氣紋以及孔雀、仙鶴、辟邪、老虎等瑞獸紋,上下每兩組循環花紋之間貫穿小篆體“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堪稱是我國漢代織錦中的精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樓蘭美女

展廳展出的古屍更是各具特色:
1980年在羅布泊北鐵板河墓葬出土的鐵板河女屍——樓蘭美女,是世界著名的古屍之一。距今3800年,死亡年齡大概在40-45歲,身長152厘米,生前高約155.8厘米,。面色棕褐,尖高鼻樑,眼睛深凹,長長睫毛,下巴尖俏,栗色直發披散於肩,甚至體毛、指甲、皮紋均清楚可見。皮膚呈古銅色,美貌超群,因而有樓蘭美女的雅稱。1992年到日本巡展,日本人對其面部進行復原,可知生前是一位美貌女子,自那時起,稱為樓蘭美女。血型為O型,科學測定為古代歐羅巴人種
轟動一時的小河墓地出土的文物以及乾屍更是讓世人嘆為觀止,此次首次展出小河墓地的精品文物以及成年女性乾屍,女屍身長 158 厘米,皮膚呈灰白色,胸乳下垂明顯。頭面部保存最好,窄額,寬顴骨,眼窩深凹,依稀可見眼睫毛,鼻樑尖而小巧,嘴緊閉。灰棕色頭髮自然中分,長至頸肩部。頭髮表面似用膠狀物塗抹過,一縷縷粘結在一起。很難看出她生活在3800年前。
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營盤15號墓男屍,出土時放置在彩繪棺木中,棺上蓋彩色的獅紋毛毯,墓主人為男性,面罩人面形麻質面具,額部貼飾金箔寬頻,眼、眉、鬍鬚用墨線勾勒,口部塗紅,表情溫和,安詳,栩栩如生。頭枕雞鳴枕,枕套為對禽對獸獸紋綺,綺上加繡四方連續的蔓草紋樣。墓中主人的紅地對人獸樹紋雙面袍,堪稱稀世珍寶。精美的服飾和葬具均顯示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且末地區發現的男屍和女屍不僅皮膚保存完好,毛髮俱全,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面部做了精美的化妝,此外,他們身穿的深咖啡色的長外套,毛質平紋,足穿長筒軟皮靴,彩色氈襪,這種多色彩氈襪的發現,證明在2800年前,在新疆就存在了擀氈工藝,是畜產品加工的新品種之一。
總之,不同的墓葬形制、葬式、葬俗和各具特色的隨葬品,是不同時代、不同部族或民族文化特色的形象反映,新疆各地出土的各類乾屍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屬於不同的人種和部族,代表著不同地區的文化、經濟、生活等特點,這些乾屍和遺物對研究體質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以及醫學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對普及科學知識,進一步了解新疆古代社會和人類自身進化發展過程,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古代歷史文物陳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古代歷史文物陳列

《找回西域昨日輝煌-----新疆古代歷史文物陳列》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出面積1500平方米,歷史文物700多件,整個陳列分為文明的曙光、金石之光耀天山、漢通西域開先河、群雄爭霸  民族融合、大唐雄威置安西、勇捷回鶻遷天山蒙古西征立漢國等12個單元。集中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類精品文物,特別是近年來文物考古工作者發掘的大量珍貴文物。並結合沙盤、照片、圖表、模型、人物復原像、摹繪、拓片、歷史文獻、互動裝置、多媒體觸控螢幕、聲、光、電現代手段等形式系統、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新疆地區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新疆地區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發展階段的歷史概況。
步人展覽中央大廳可見圓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貌沙盤,歷史展廳的西域都護府、新疆境內絲綢之路沙盤,三個沙盤準確地塑造和刻畫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西域都護府沙盤力求表現的主題是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在新疆設定的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東漢時,西域都護府共鄰50國。《新疆境內絲綢之路示意圖》,版心面積為10平方米,模型懸掛,模型表現了新疆境內各條絲綢之路走向。運用光電顯示和控制技術,對絲路的南道、北道和中道分別進行動態顯示。其中,蜚聲中外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樓蘭遺址克孜爾千佛洞香妃墓等重要表現,使觀眾一目了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古代歷史文物陳列

這裡展出的文物有石器、陶器、木器、文書、毛、棉、絲織品、青銅器、鐵器、玉器、各類雕塑、繪畫、岩畫、金銀器、貨幣、食品等種類齊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並散發著濃濃的中原文化的氣息。這些文物從不同的角度充分證明,早在公元前,新疆就列入了中國版圖,成為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利用自己的雙手和聰明才智創造了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新疆地處亞洲腹地,絲綢之路中段,被稱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匯聚古代中原文化、兩河流域文化、古代波斯文化、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古代美索布達米亞等文化的地方,外加獨特的自然條件,使新疆成為了文化類型多、文物資源豐富、文物種類多的一塊寶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就是這一歷史現象的有利見證。
例如:豐富多彩的毛、棉、絲織物是新疆出土文物的一大特色。距今約3000年的紡織品色澤艷麗,品種豐富、圖案精美向人們訴說著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先民們高超的紡織技術。尤其是絲織品大多來自中原,這也充分證明了當時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古代歷史文物陳列

新疆各地出土的各類漢文龜茲文焉耆文回鶻文等各民族文字簡牘文書信件經文等重要文物不僅是直接研究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對中亞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也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
展廳里陳列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類貨幣,它們造型各異,種類齊全,是絲綢古道經濟貿易繁榮景象的見證。
陳列中大量精美的繪畫雕塑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都代表了新疆古代藝術的高度成就。其中中國最早的紙畫“墓主人生活圖”、唐代繪畫精品----絹畫。草原文化的代表----青銅器,還有大量的木俑、泥俑、泥塑、金銀飾品等,形象生動,製作精美,令人驚嘆。此外,陳列當中大量的遺址圖片、照片向人們展現了遍布新疆境內的清真寺石窟寺、古城等,雄偉壯觀,別具匠心。輝煌絢麗的新疆古代藝術,也曾是對我國中原和世界的舞樂、繪畫、石窟藝術等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找回西域昨日輝煌-----新疆古代歷史文物陳列》是新疆古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系統的寫照,又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世界幾大古代文明在絲綢之路上碰撞時擦出的絢麗火花。充分表明,新疆各族人民在創造和發展自己文化的基礎上,又吸收外來有益成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西域文化,並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中發揮過重大作用。

新疆民族民俗展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祖國西北邊陲遼闊富饒的寶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橫貫亞歐連線著東、西方文明;縱深內陸,深藏著世界古文明交匯的秘密。這裡自古是多民族的家園,目前新疆有47個民族,其中的維吾爾、漢、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達斡爾、滿、塔塔爾、俄羅斯等13個兄弟民族世居新疆。長期以來,他們攜手合作親如一家,建設保衛邊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各民族珍貴的傳統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繼承和發揚。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更加團結,共同構建和諧社會。我們舉辦《新疆民族風情》陳列,展現新疆12個少數民族絢麗多彩的風情,讓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綺麗的瑰寶再放異彩。《新疆民族風情》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展品2000餘件,從各民族的住房,服飾和生活用品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都在該展覽中得到了儘可能的體現。
整個展廳在充分利用有效空間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的展覽技術,充分體現少數民族文化,突出每個民族自身的特點,配以多媒體觸控螢幕的形式使陳列更為合理,更為有特點。
進入此展廳的同時觀眾就會被新疆獨具特色的民居風格和色彩絢爛的民族特色所吸引。在以維吾爾民居為主的中央主展廳,還配置了三個各具特色的 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以及 蒙古族氈房,各種動物標本,猶如進入了一個遼闊的草原,時刻準備與遊牧民族高歌,與遊牧民族同飲的感覺油然而生。
在每一個民族的展區,配以 蠟像表現每個民族的風格以及服飾風格特點。整個展廳以表現每個民族的建築特色為主,並充分體現每一個民族自身的特點,款式多樣,做工精美的各種男女服飾是該展廳的特點,展覽的服飾從古到今,式樣俱全,刺繡精美圖案的綢緞服飾,工藝精美的各色頭飾更是讓觀眾有目不暇接的感覺。
展廳分12個部分,分別是新疆的12個主體少數民族: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達斡爾、滿、塔塔爾、俄羅斯。
相信新疆民族風情展,會給每一個觀眾遊客一個視覺和美學上的享受,可以充分領略了各個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新疆民族風情展會為觀眾打開一扇了解新疆,了解新疆各族人民的五彩視窗,使一切熱衷於了解新疆大千世界的人們,達到不行千里,便知千里事的最佳效果。

參觀指南

地址: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西北路132號

開放時間

夏季:4月15日——10月15日,9:30——19:00(18:00停止售票);節假日10:00-18:00(17:00停止售票)

冬季:10月16日——次年4月14日,10:30——18:00(17:00停止售票),節假日閉館。

乘車路線

乘 7、51、52、06、10、12、28、 路車到博物館站下車即到;

乘 23、34 路車到橋頭站(克拉瑪依西路)下車往南500米即到;

乘 17路車到橋頭站(南昌路)下車往北500米即到;

乘1、2路車到友好站或明園站下車穿過友好步行街即到。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烏魯木齊著名旅遊景點

烏魯木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烏魯木齊在準噶爾蒙古語,是“優美的牧場”之意。1884年新疆建行省,迪化作省會。1945年建市,1953年改用烏魯木齊原稱。現在,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它位於天山北麓草原地帶,東臨天山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南依連綿千里的天山林帶,西、北緊靠準噶爾盆地,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城市。
景點天山天池風景區 | 烏魯木齊烈士陵園 |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 |   閱微草堂 | 烏魯木齊人民公園 |烏魯木齊動物園 | 烏魯木齊水上樂園 | 新疆博物館 | 白楊溝 | 壁照山 | 烏拉泊古城 | 柴窩堡湖 | 汗騰格里寺 | 紅山 | 柴窩堡-達坂城谷地旅遊區 | 南山陝西大寺 | 水磨溝 | 塔塔爾寺 | 燕爾窩 | 南大寺 | 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 | 照壁山 | 西白楊溝 | 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 | 新疆地質礦產陳列館 | 烏魯木齊鹽湖生態旅遊區 | 天牧玫瑰園板房溝科技農業示範基地 | 烏魯木齊市雷鳴山莊烏魯木齊臥龍崗莊園烏魯木齊植物園 | 雅馬里克山 | 烏魯木齊烏拉泊古城| 烏魯木齊菊花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