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溝崖位於昌平區十三陵德勝口水庫旁,因溝溝皆崖而得名,主峰1670米,夏天爬溝涼風送爽。溝崖山巒起伏,怪石林立,嶺峻崖險,共有22座山峰,9條山脈,8道溝,被稱為“九龍疊
山”。景區特色是山高、景美、路險、廟多。
溝崖有8道溝谷,9道山脈,22座山峰,主峰紫極峰高1670米。此處“溝中有崖、崖下有溝、溝溝相通、崖崖相望”,故又稱為“溝溝崖”。 溝崖自元代中期,就大興土木修建廟觀,明清兩代鼎盛之時,有大小廟觀72座,如今,昔日的廟觀已多不復存。它是北方著名的道教勝地,庵、觀、宮、殿中的道人均屬全真派,因此,溝崖又被稱為“北武當山溝溝崖”。
溝崖有東、南、西、北、中五峰,怪石猙獰,峰奇崖險;有大小瀑布十多處,泉水四季不絕;林木蔥蘢,小徑崎嶇,風光迷人。崖上的雙瀑、羊鼻子湖、參天古松及山峰上的幾座古剎遺蹟,構成了溝崖幽靜秀麗的獨特景色。溝崖以山高、景美、路險、廟多形成其自然景觀與道教文化相結合的獨特風格。古有飛瀑垂簾、寒泉漾雪、危峰夏雪、古洞春風、南川午月、蹬道穿雲、松橋隱霧、西寺子鍾等八景。在歷史上“溝崖八景”聞名京城,成為權貴重臣、文人墨客避暑遊覽的勝地。
景點介紹
玉虛觀
全稱護國中峰頂玉虛觀,又稱北武當溝崖玉虛觀,俗稱上廟。位於溝崖中峰山腰,距溝口約7500米。明天啟二年(1622)建造,崇禎八年(1635)落成,清光緒二十四年
(1898)修葺。該觀有觀門、鐘樓、鼓樓、正殿、配殿、後殿和無上閣等建築,溝崖廟宇建築中最高、最險的一組建築。整體建築分布在4層階梯式高台上。最下層有觀門1座,保存至今。其形制為單檐歇山頂,上覆灰色布瓦,冰盤石檐,檐下嵌白色石匾額,上刻“護國中峰頂玉虛觀”。觀門內左右建鍾、鼓二樓,左為鐘樓,鍾高1.3米;右為鼓樓,鼓已散失,僅存四壁。正殿面闊10米,進深4.8米;配殿面闊9.5米,進深4米,均已不存。殿前有石碑2通,分別刻有“溝溝崖中峰頂玉虛觀碑記”及“重修碑記”,碑身及碑座均完好。觀下有銀杏樹1株,為北京市一級古樹名木。
碧霞宮
位於玉虛觀與斗姥宮之間。清光緒二十四年重修。有正殿3間,左、右配殿各3間,宮門3間。正殿為硬山式六檁前廊式建築,現存後牆、左右山牆及部分柱檁,殿基寬8.5米,深5.4米。左右配殿存部分殘牆,宮門殘存台基。
斗姥宮
位於東峰山腰。清光緒二十四年修葺。建有宮門、正殿、配殿。正殿右前處一巨大山石與左配殿相對。其建築均已坍塌,僅存部分牆體。正殿及左配殿均為3間。正殿寬8.8米,深4.3米;配殿寬6.3米,深4米。宮門狹小。宮門外有硬山式灰色布瓦小房,存留後牆、左右山牆及後部房頂。
瑞峰庵
俗稱下廟。位於溝谷中段,距溝口約4000米。明萬曆十四年(1586)重修。建有佛殿、禪室、東廚、西庫及靜室山門,現僅存遺址。其山門遺址被覆蓋。正殿前有萬曆年間碑刻“大慈瑞峰庵重修碑記”,碑身及碑座保存完好。庵前有羅漢松1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