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縣[中國]

延慶縣[中國]
延慶縣[中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延慶區地處北京市西北部,為北京市郊區之一。東鄰北京懷柔區,南接北京昌平區,西與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北與河北省赤城縣相鄰,城區距北京德勝門74公里。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氣候獨特,冬冷夏涼,素有北京“夏都”之稱。 2013年9月,延慶以獨特的地質遺蹟、歷史人文和生態環境資源,北京延慶地質公園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被授予“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延慶區是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理念,全面實施生態文明發展戰略,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縣”、“ISO14000運行國家示範區”、“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國家生態縣”等榮譽稱號。成為“全國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示範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2015年11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同意北京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延慶縣,設立延慶區,延慶區人民政府駐湖北西路1號。

基本信息

簡介

延慶延慶

延慶縣位於北京市西北部。縣域地處東經115°44′~116°34′,北緯40°16′~40°47′,東與懷柔相鄰,南與昌平相聯,西面和北面與河北省懷來赤城接壤。是一個北東南三面環山,西臨官廳水庫的小盆地,即延懷盆地,延慶位於盆地東部。總面積2000平方千米。2005年底戶籍人口27.6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延慶鎮,距北京市區74千米。郵編:102100。代碼:110229。區號:010。拼音:Yanqing Xian。

全縣轄11鎮4鄉,373個行政村,總人口27.353萬人,農業人口19.92萬人,非農業人口7.43萬人。耕地面積31773.7公頃。人均耕地1.74畝。總面積1992.5平方公里。全境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海坨山為境內最高峰,海拔2241米,也是北京市第二高峰。

延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屬溫帶與中溫帶、半乾旱與半濕潤帶的過渡連帶。氣候冬冷夏涼,年平均氣溫8℃。最熱月份氣溫比承德低0.8℃,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有首都北京的“夏都”之稱。

歷史沿革

歷史

延慶地處北京市西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優良。延慶地處北京市西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優良。

延慶縣地處居庸關和八達嶺要塞,歷史著名的萬里長城東西穿越縣境,自古以來延慶縣就是全國南北交通要道。因此,從西漢到明代,延慶縣經歷了七度廢興。因戰亂廢棄州縣建置時,居民大規模遷徙到長城以南;重新設定州縣時,居民又來自全國四面八方,故今日延慶縣居民之祖先,僅能從明代算起。由於明清以來,州縣建置相對穩定,居民大部分來自明代戍守境內長城的衛屯士兵大部分為江淮人士和山西洪桐縣移民,加之清代初期八旗子弟圈占旗地,因此經過數百年的隔閡後,延慶人民養成一種純樸、勤勞、好學和不排外的性格,形成一種既不同於長城以南,又不同於長城以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地方口音。1958年劃歸北京市後,經過四十多年演變,風俗習慣和口音發生了巨大變化。
自古延慶即是一個山川秀麗、文化積澱深厚的地方。據史料記載,遼、金、元三代,在延慶縣黃龍潭一帶即是皇家官苑和駐蹕地,僅《元史》記載的皇家園林就有香水園、流杯池和車坊官園。此外,遼元留下皇帝行蹤的地名也有十多處。宜人的氣候,奇秀的山水不僅吸引了封建社會帝王將相來此駐足,而且也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來此吟詠描繪。
據史料初步統計,歌頌延慶風光的詩詞達千餘首。明代隆慶州即有八景:永寧縣八景和居庸關八景。最著名的如岔道秋風、榆林夕照、獨山月夜、海坨飛雨、古城煙樹、媯川積雪、縉陽晴嵐、紅門春曉等。到了清代也有八景:海坨飛雨、神峰列翠、荷池夕照、媯川積雪、古城煙樹、獨山月夜、縉陽遠眺和珠泉噴玉。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延慶縣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只是統治者和文人墨客享樂的場所,而窮苦的老百姓卻只能為生計而奔波。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延慶縣旅遊資源得到了開發和利用形成了馳名中外的八達嶺、龍慶峽、康西草原、松山、古崖居、倉米古道、媯河漂流等旅遊景區,全縣平均年接待遊客650萬人,全縣人均接待中外遊客人數居全國縣級之首。並先後接待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近400多人次,國家重要領導多人陪同外賓來八達嶺長城和龍慶峽觀光和視察工作。江澤民親筆為龍慶峽和八達嶺長城博覽館題詞。
延慶縣地域雖小,但自古以來卻是人傑地靈。據初步統計:僅明清兩代考中,進士27名,舉人156名,貢生589人。其中任知縣知州以上人員達410多人。到了清末民國初年,大學畢業生和留學日本的也不乏其人。新中國成立後50年間,本縣幹部和延慶縣籍在縣外工作的共有大專以上畢業的8000餘人,並有一大批研究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畢業。同時由省部級授予榮譽稱號的達210多人。遠在秦朝,曾有延慶人王次仲改倉頡文為隸書,始皇三召而不至。金代始創真大道道教,其後真大道道教第五代祖師酈希成即是延慶縣人,曾受到蒙古憲宗信奉,光大了其教。據《元史.酈希成傳》和《隆慶州志》載:酈希成世為媯川望族,掌教後居燕城天寶宮,見知於蒙古憲宗,受希成太玄真人領教事,內出冠服以賜,乃給錦衣三十襲,賜其從者《元史.譯志傳》。酈掌教36年後傳之孫得福至第九祖。掌教期間,足跡大江南北,直至偏僻異域,無不望之下釋尊之為師。今延慶縣大觀頭、小觀頭、金剛寺和水峪仍留有酈希成所建廟觀遺址或遺蹤。元朝時,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誕生於縉山縣(今延慶縣)花園,繼位後升縉山縣為龍慶州,同時設龍慶路與上都路並列。明朝戶都尚書李衍即是延慶城人。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中進士後,曾任兵都主事、河南左參議、都察院副都御使、戶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和戶部尚書。李衍為官期間在理財和邊備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如李衍親自領導了修復和治理四川灌縣都江堰水利工程。 總督三邊軍餉時,關中陝西連年不雨,李衍領導修渠二百餘里引渭水灌溉,皇帝出寶鈔四千賜之。清代于成龍生於延慶城北,順治年間中進士後,先後任廣西羅成知縣、黃州知州、直屬巡撫和江南江西總督及江蘇安徽兩省巡撫,在任期間為人民辦了不少好事。任羅成知縣時,插棘為門,壘土為幾,清貧廉潔的生活一時被傳為佳話。任黃州知府時,黃州發生了嚴重自然災害,于成龍放賬救濟幾萬災民,當調任福建按察史時,幾萬黃州百姓送到九江,哭聲與浪濤聲連成一片。康熙帝在勤政殿台見於成龍,稱他為“當今清官第一”。在任直隸巡撫時,親自督修永定河水利工程。永定河原名無定河(渾河),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永定河竣工,應于成龍奏請,康熙帝賜名永定河。以上所列舉的人物只是封建社會的幾個代表,象這樣的人物在一些史志資料上還有許多。雖然他們是封建統治者的衛道士,但是他們在任期間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這一點上應該受到後人的稱道。
當然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受時代局限的,不能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延慶縣湧現出的著名人物相提並論。如李卓雲,清末在日本留學時曾與汪精衛同班,因李卓雲文才出眾,1940年汪精衛任偽國民政府主席時,親自修書,並派陳公博來延懇請他任教育部長,但他堅辭不受,表現出偉大的民族氣節。抗日戰爭時期,柳溝村的女共產黨員韓桂芝在敵人鍘刀面前毫不畏懼,面帶鄙視目光勇敢地向敵人的鍘刀走去,犧牲時年僅29歲,成為劉胡蘭式的延慶縣抗日女英雄。再如解放戰爭時期,柳溝村的共產黨員、婦救會主任賈桂珍,被敵人抓捕後堅貞不屈。最後敵人把她捆在樹上,問她:“是死是活一句話,說了留你一條命!”賈桂珍斬釘截鐵地說:“要殺就殺,要剮就剮,來吧!”立即有幾把刺刀向她身上刺去,連刺了十幾刀後,敵人又把她的肚子剝開,連未出世的孩子也挨了一刺刀,犧牲時年僅32歲。民兵戰鬥英雄李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所在的游擊隊和民兵小隊大擺地雷陣,先後共炸死敵人118人。建國後曾被察哈爾省和察哈爾軍區授予勞動模範和爆炸英雄稱號,同年出席全國戰鬥英雄會議,會議授予他全國戰鬥英雄稱號,受到毛主席、周總理親自接見,會議獎給他駁殼槍一支。1960年出席全國民兵代表會議,再次受到毛主席接見,會議獎給他新式半自動步槍一支。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以後,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下,英雄模範人物更是曾出不窮。
如革命烈士侯永傑,生前是延慶縣永寧中學高一年級學生、共青團員。1987年8月9日晚為救一名落水兒童而光榮獻身,犧牲時年僅19歲。為表彰他的先進事跡,1987年9月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授予他金帆獎,共青團市委授予他“模範共青團員”稱號和“五四”獎章。承包荒山造林的女強人衛桂英,1984年她積極回響黨的農村政策,動員全家10口人承包本村(三司村)荒山綠化造林,十二年間克服重重困難承包了五千多畝荒山,植樹一百多萬棵,成活率在95%以上。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共產黨員,以六十多歲的高齡承包荒山搞綠化,這種百折不撓的執著精神受到普遍稱讚,人們親切稱她為“驢背上的將軍”、荒山造林女強人。十幾年來,衛桂英先進事跡傳遍大江南北,曾先後8次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13次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表彰;3次受到全國婦聯表彰。1999年,衛桂英又成為建國50周年北京市最傑出的50人之一。延慶鎮女鎮長張志琴,1996年1月任鎮長後,她一絲不苟的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一板一眼地為民致富鋪路架橋,上不欺政府,下不欺百姓。四年間,使延慶鎮成為延慶縣第一富鎮。1999年,國家人事部授予她“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並被評為全國十佳公務員。
在二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延慶縣幾乎沒有工業,僅有延慶、永寧的一些商業,全縣人民僅靠傳統落後的農業維持生計。由於深受封建剝削制度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因此人民只能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國家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因此,剝削制度和苦難的生活使全縣人民形成了一種反抗侵略、反抗壓迫的精神。1900年6月,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同年11月、12月和次年2月,德國侵略軍數百人分三次侵入延慶、永寧、四海等地,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各地紛紛結寨自守,進行抗擊。如1901年1月4日,德國侵略軍侵入周四溝時,東鋪村民進行抗擊,洋人開槍開炮殺死40多口村民,並燒毀東鋪全村房屋。1914年,延慶縣紳商與縣知事(縣長)李金剛勾結,成立了松山火柴公司,妄圖砍伐松山樹木謀取暴利。後遭下營村民袁湛恩、馬莊村民王珍等人阻止,袁、王二人遂被押入監獄。延慶城西48個村的村民得知訊息後,聚集數千村民湧進縣城,包圍了縣衙,要求釋放袁、王二人和保證不再砍伐松山林木。迫於民眾壓力,李金剛只好貼出告示,鬧松山取得了勝利。由於鬧松山是農民自發的鬥爭,雖然取得一些局部勝利,但最終還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延慶縣活動較早。1922年5月,李大釗即派共產黨員何孟雄在康莊鐵路工人中發展黨員。1924年底在康莊鐵路工人中建立了黨支部。1938年10月,八路軍在大莊科鄉沙塘溝建立了延慶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1939年,八路軍建立了“平北”抗日根據地以後,由於“平北”抗日根據地的工委、地委、行署和軍區司令部均設在延慶縣大海坨山南碾溝,因此延慶縣即成立了抗日中心地區。抗日戰鬥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延慶縣人做出了巨大犧牲。據初步統計:犧牲的革命烈士有508人;被殺害民眾達二千人,被燒毀房屋近萬間。但是具有反侵略反壓迫精神的延慶人民並沒有屈服,而是前仆後繼與敵人浴血奮戰,直至最後勝利。為了鎮壓延慶人民的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滅絕人性地在延慶縣大搞人圍子,實行慘無人道的“殺光、搶光、燒光”三光政策,多次對延慶縣進行掃蕩,製造了大柏老、西羊坊、佛峪口、岔道、清泉鋪等一系列慘案,屠殺了許多共產黨員、革命幹部和無辜百姓,欠下了延慶人民累累血債。
1943年日本侵略軍抓來6千多民俘挖一條從岔道至永寧長60里的封鎖溝,由於民俘過著非人的生活,有許多人都患了痢疾,敵人就把六七百人活活地埋到了岔道的活人坑裡,製造了駭人聽聞的萬人坑事件。解放戰爭中,延慶人民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有3千多間房屋被敵人燒毀,有一千多名同志為了人民早日翻身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獻身精神和可歌可泣的事跡,將永載史冊,成為一種教育和激勵後人的強大動力。

沿革

春秋時期,延慶縣曾是山戎族活動地區。春秋晚期和戰國初期地屬燕國。統一全國後,地屬上谷郡。西漢開始在延慶境內設縣;唐末開始在延慶境內設州。此後二千多年來先後建有居庸縣夷輿縣媯川縣、縉山縣、永寧縣、四海縣和延慶縣,並曾先後設定過儒州、鎮州、龍慶州、隆慶州和延慶州。

1912年,延慶州改為延慶縣。1928年成立察哈爾省,延慶縣屬之。1937年8月25日,日本侵略軍占領延慶後,延慶縣隸屬三個偽政府統治。以延慶縣城為中心設延慶縣,隸屬偽蒙疆自治政府察南政廳(後改為宣化省);劉斌堡以東隸屬偽華北自治政府昌平縣。1941年八路軍開闢了“平北”抗日根據地,今延慶縣分屬昌延聯合縣龍延懷聯合縣。1944年撤銷昌延聯合縣,重設延慶縣,與日偽所設的延慶縣並存。

1945年9月20日,八路軍解放了延慶縣城,以青龍橋為界,青龍橋以南為國民黨統治區,青龍橋以北為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1946年10月12日,國民黨軍隊侵占延慶縣城之後,再次出現分屬共產黨和國民黨管理的兩個延慶縣。1948年5月19日,解放軍解放了延慶縣城。延慶縣屬察哈爾省,1952年改屬河北省,1958年10月劃歸北京市。

後來撤銷沈家營鄉,設立沈家營鎮;撤銷大榆樹鄉,設立大榆樹鎮;撤銷井家莊鄉、西二道河鄉,設立井家莊鎮;撤銷靳家堡鄉,併入張山營鎮;撤銷下屯鄉,將下屯、西杏園、東杏園、岳家營、簸箕營、軍營、程家營、新寶莊八個村併入大榆樹鎮,將東紅寺、大路、新大豐營、東官坊、小豐營、小王家堡六個村併入康莊鎮;撤銷清泉鋪鄉,併入永寧鎮;撤銷白河堡鄉,併入香營鄉;撤銷紅旗甸鄉、沙梁子鄉、花盆鄉,併入千家店鎮;撤銷黑漢嶺鄉,併入四海鎮;撤銷小川鄉,併入珍珠泉鄉。 

2000年,延慶縣轄11個鎮、4個鄉,總人口275433人,各鄉鎮人口: 延慶鎮 87891 康莊鎮 27152 八達嶺鎮 8577 永寧鎮 26674 舊縣鎮 21974 張山營鎮 23811 四海鎮 6252 千家店鎮 10156 沈家營鎮 12022 大榆樹鎮 14572 井莊鎮 11947 大莊科鄉 5288 劉斌堡鄉 7107 香營鄉 8514 珍珠泉鄉 349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延慶縣轄11個鎮、4個鄉,373個行政村:延慶鎮、八達嶺鎮、康莊鎮、大榆樹鎮、張山營鎮、井家莊鎮、沈家營鎮、永寧鎮、舊縣鎮、四海鎮、千家店鎮、大莊科鄉、香營鄉、劉斌堡鄉、珍珠泉鄉。

2002年,延慶縣轄11個鎮、4個鄉:延慶鎮、康莊鎮、八達嶺鎮、永寧鎮、舊縣鎮、張山營鎮、四海鎮、千家店鎮、沈家營鎮、大榆樹鎮、井家莊鎮;大莊科鄉、劉斌堡鄉、香營鄉、珍珠泉鄉。

2005年,延慶縣轄11個鎮(延慶鎮、康莊鎮、八達嶺鎮、大榆樹鎮、井莊鎮、永寧鎮、四海鎮、千家店鎮、舊縣鎮、沈家營鎮、張山營鎮)、4個鄉(大莊科鄉、香營鄉、劉斌堡鄉、珍珠泉鄉)。

2007年12月5日,該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豐富資源

生態資源生態資源

林木資源豐富,有較高的利用率。有林地面積12萬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60%,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現存有華北地區唯一的原始油松林。探明的礦產資源有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海泡石石英石、磁粘土礦等,其中地熱資源較為豐富,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延慶地處永定河、潮白河水繫上游,屬獨立水系。境內有四級以上河流18條,三級河流兩條,媯水河是全境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1064.3平方公里。全縣水資源總量7.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64億立方米,地下水2.2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088立方米,是北京市人均占有量的5倍。

優良生態

生態之都

延慶地生態之都延慶地生態之都

延慶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縣域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縣”,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績喜人,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示範區、ISO14000運行國家示範區、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國家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延慶的淨水、淨土、淨氣,為首都築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成為名副其實的首都後花園、綠色大氧吧。先後建立了松山、野鴨湖、玉渡山等1個國家級、2個市級、6個縣級自然保護區,構建10平方公里的縣城防護林體系,形成媯河生態走廊、龍慶峽森林公園、北山觀光帶和官廳庫濱帶四大生態走廊拱衛縣城的格局。延慶林木覆蓋率達到71%,自然保護區面積占縣域總面積的26%,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氣達到78%以上,生態指標在全市名列前茅。
延慶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北京市惟一的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官廳水庫——康西草原風電場已經實現併網發電,地熱供暖面積累計達到59萬平方米,積極引進中國科學院1兆瓦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建設集研究、實驗、科普、旅遊為一體的示範電站。農村推廣生物質能,6800戶農民用上了綠色能源,推廣

環境優良

生態經濟蓬勃發展,生態環境優良,地處北京市的上風上水地區,大氣、水的質量均達到國家一、二類標準。為保護好首都的這一淨土、淨氣、淨水,延慶縣確定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加大了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力度,加大了對植被的恢復和保護力度,先後建立了玉渡山、野鴨湖、松山等12個國家級、市級縣級自然保護區和10平方公里的縣城防護林體系。99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縣。2007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國家示範區”。

延慶的交通、通訊發達。京包、大秦鐵路、110國道穿境而過。八達嶺高速公路開通後,從北京市區到延慶僅需50分鐘。縣鄉公路四通八達,村級公路縱橫成網。通訊設施完善,實現了長途傳輸的數位化、光纜化。在縣城內各地區設立了多個公用電話亭,以滿足居民和遊客對通訊的需求。

縣城面貌煥然一新,修建了綠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大型城市廣場——媯川廣場,擁有5000畝水面面積的媯水公園和擁有1000畝水面的夏都公園,占地面積1200畝的濕地公園、占地面積500畝的江水泉公園香水苑公園,把延慶妝扮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園式城市。

延慶是京郊的農業大縣,是首都北京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農業資源豐富、無污染、氣候冷涼,為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幾年,根據市場的需求,加大了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以特種出口蔬菜和名特優新果品為主的特色農業。蔬菜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特種菜發展迅猛,被北京市政府命名為“首都北菜園”。盛產名優果品,玫瑰紅蘋果曾榮獲全國林業博覽會金獎及馬來西亞博覽會銀獅獎,紅地球、里扎瑪特、黑澳林三個優質品種葡萄獲全國評比第一名。 全縣10多萬畝糧田被國務院綠色食品辦公室批准為“綠色食品基地”。

延慶制定了多方面的優惠政策,使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吸引了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落戶延慶。形成了以製藥、建築建材、食品釀造、毛紡、消防等五大優勢行業為主的工業格局。其中,延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八達嶺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發展入區企業達769家。

延慶縣的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是京郊第一旅遊大縣。年均接待遊客近900萬人次。八達嶺長城是世界聞名的旅遊景區,自1961年開放以來累計接待遊客1.2億多人次和400位國家元首及眾多世界風雲人物,1999年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景區。有塞外小灕江之稱的龍慶峽及玉渡山風景區、松山、古崖居、康西草原、媯河漂流、媯海遠航、矽化木地質公園、倉米古道等一大批旅遊景區,每年都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度假。旅遊業配套設施完善,八達嶺溫度假村、華風溫泉大城堡、中銀酒店、聖世苑、新風酒店、燕春酒店等一批高中檔的服務設施,為遊客提供了便捷優質的服務。同時,充分利用自身的冷涼優勢,成功舉辦了多屆消夏避暑節和冰燈、冰雪節活動,延慶的消夏避暑節、冰雪節和龍慶峽冰燈節已經成為京郊旅遊的熱點,受到旅遊界的廣泛關注。

經濟概況

工業概況

延慶縣工業發展方向是以生態工業為中心,積極推動特色產業園區建設,走新型工業化之路。重點發展以紡織服裝、綠色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旅遊文化產品為代表的都市型工業,和以新醫藥、新材料、環保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品為代表的現代製造業。近年來,由於延慶縣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加上延慶縣加大基礎設施環境的改善力度,一大批實體項目入駐延慶,其中包括清華紫光藥業、京城環保、雙鶴藥業、華源建材、三吉利稀土、迪威爾高科、集味村食品等一批名牌企業。

2004年,工業增速明顯加快,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完成工業產值37.2億元,比上年增長27%;實現利潤9413萬元,比上年增長49%。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6億元,占全縣工業比重達到42%。工業主要集中在開發區,開發區近幾年集中抓園區建設,服裝產業園、生物醫藥園、新型建材園等園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京棉紡織、雪蓮時尚等一批實體企業相繼落戶開發區。兩個開發區成為該縣重要的財稅來源,對縣財政的貢獻率達到40%。

農業概況

延慶縣被國務院綠色食品辦公室批准為“綠色食品基地”,目前形成了畜牧、果品、蔬菜、水產四大支柱產業,是首都北京的優質農副產品基地。蔬菜出口占北京市的三分之一;奶牛存欄數和鮮奶產量均占北京市第一。

2004年,農業產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奶牛存欄達到4.5萬頭,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機制初步建立。馬鈴薯種薯繁育體系建設取得進展,藥材等特色種養業發展勢頭良好。農產品品質顯著提高,35個品種通過全國無公害食用農產品認證。

旅遊業概況

延慶是首都北京正在崛起的旅遊大縣、旅遊強縣。全縣年接待遊客1000多萬人次,其中外賓200多萬,人均接待遊人居全國第一,旅遊收入居京郊十區縣之首。以縣城為中心,南有八達嶺,北有龍慶峽,西有康西草原,東有倉米古道,中有媯河漂流,西北有松山、古崖居。延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旅遊、度假、療養、休閒的首都國際旅遊衛星城。

2004年,旅遊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共接待遊人930萬人次,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人均消費水平首次突破百元大關。 

建築業

建築業和房地產業規模效益顯著提升。延慶縣建築企業通過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了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站穩並立足北京市場,積極開拓外埠市場,實現了建築業整體規模的快速擴張。

建築業是延慶縣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名列京郊前列。全縣現在建築企業48家,其中一級3家,二級12家,三級31家,勞務作業分包2家。工程技術管理人員3100人,建築業從業人員2.1萬。建築企業基本完成改制,二級以上企業8家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

2004年,建築業開復工面積達到355萬平方米,完成產值32.3億元,實現稅金1.2億元,比上年增長9.1%。房地產業實現稅金1.3億元,比上年增長21%。

行政區劃

延慶縣轄11個鎮(延慶鎮、康莊鎮、八達嶺鎮、大榆樹鎮、井莊鎮、永寧鎮、四海鎮、千家店鎮、舊縣鎮、沈家營鎮、張山營鎮)、4個鄉(大莊科鄉、香營鄉、劉斌堡鄉、珍珠泉鄉)。延慶鎮 轄20個社區(新興西社區、新興東社區、川北東社區、川北西社區、東外社區石河營西社區、石河營東社區、高塔社區、永安社區、康安社區、振興南社區、穎澤洲社區、湖南社區雙路社區、溫泉南東里社區、蓮花苑社區、泰安社區、恆安社區、燕水佳園社區、振興北社區)、45個村委會(解放街村、自由街村、民主街村、勝利街村、東關村、西關村、北關村、蔣家堡村、雙營村、廣積屯村王泉營村、司家營村、百眼泉村、民主村、南辛堡村、李四官莊村、谷家營村、小營村、石河營村、蓮花池村、上水磨村下水磨村、王莊村、三里河村、趙莊村、八里莊村、孟莊村、老仁莊村祁家堡村米家堡村唐家堡村卓家營村、陶莊村、魯莊村、郎莊村、張莊村、西辛莊村、小河屯村、付於屯村東五里營村新白廟村、東屯村、中屯村、西屯村、西白廟村)。

康莊鎮 轄1個社區(康莊鎮社區)、31個村委會(榆林堡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刁千營村、馬坊村、西桑園村、西紅寺村、郭家堡村、小北堡村大豐營村、大營村、火燒營村、太平莊村、張老營村、許家營村、馬營村、苗家堡村、劉浩營村屯軍營村、小曹營村、大王莊村、北曹營村南曹營村、小王莊村、小豐營村東紅寺村、王家堡村、東官坊村、大路村)。

八達嶺鎮 轄1個社區(八達嶺鎮社區)、15個村委會(石峽村、幫水峪村、里炮村、外炮村、營城子村東曹營村大浮坨村、小浮坨村程家窯村、岔道村、西撥子村、南元村、東溝村、石佛寺村、三堡村)。永寧鎮 轄1個社區(永寧鎮社區)、36個村委會(河灣村、北溝村、清泉鋪村、羅家台村、王家堡村、水口子村、偏坡峪村二鋪村營城村馬蹄灣村、西山溝村、永新堡村獅子營村、上磨村、吳坊營村、小莊科村前平坊村孔化營村新華營村左所屯村、北關村、西關村、小南元村、盛世營村、南關村、太平街村、利民街村、和平街村、阜民街村、王家山村、南張莊村東灰嶺村、彭家窯村西灰嶺村頭司村四司村)。

舊縣鎮 轄1個社區(舊縣鎮社區)、22個村委會(白草窪村、三里莊村、燒窯峪村、北張莊村、牡羊峪村黃峪口村白河堡村閆家莊村耿家營村車坊村、舊縣村、東羊坊村米糧屯村、古城村、常家營村、常里營村、盆窯村、團山村、大柏老村小柏老村、西龍灣村、東龍灣村)。

張山營鎮 轄1個社區(張山營鎮社區)、32個村委會(大莊科村、佛峪口村、水峪村、胡家營村姚家營村、東門營村、下營村、西五里營村、前黑龍廟村後黑龍廟村、西卓家營村、下盧鳳營村、上盧鳳營村、張山營村、馬莊村、小河屯村、上板泉村、下板泉村、玉皇廟村、西羊坊村辛家堡村丁家堡村、靳家堡村、田宋營村、吳莊村、龍聚山莊村、晏家堡村中羊坊村黃柏寺村上郝莊村韓郝莊村、蘇莊村)。四海鎮 轄1個社區(四海鎮社區)、18個村委會(西溝里村、西溝外村四海村椴木溝村菜食河村海字口村岔石口村、永安堡村、郭家灣村、石窯村、大勝嶺村、南灣村、黑漢嶺村大吉祥村、上花樓村、王順溝村、前山村、樓梁村)。千家店鎮 轄1個社區(千家店鎮社區)、19個村委會(河口村、石槽村、紅石灣村、千家店村、河南村、下德龍灣村、水頭村、大石窯村紅旗甸村、六道河村、大栜樹村、沙梁子村、四潭溝村、下灣村、菜木溝村牤牛溝村、水泉溝村、花盆村平台子村)。沈家營鎮 轄1個社區(沈家營鎮社區)、22個村委會(沈家營村、東王化營村、馮莊村、新合營村曹官營村、臨河村、香村營村、北老君堂村、興安堡村、魏家營村連家營村前呂莊村後呂莊村馬匹營村、孫莊村、下郝莊村、北梁村、八里店村、西王化營村、河東村、下花園村、上花園村)。

大榆樹鎮 轄1個社區(大榆樹鎮社區)、25個村委會(姜家台村陳家營村楊戶莊村阜高營村奚官營村下辛莊村上辛莊村宗家營村、大榆樹村、高廟屯村、劉家堡村北紅門村南紅門村東桑園村、大泥河村、小泥河村小張家口村、下屯村、東杏園村、西杏園村岳家營村簸箕營村新寶莊村程家營村、軍營村)。井莊鎮 轄1個社區(井莊鎮社區)、31個村委會(南老君堂村艾官營村、寶林寺村、東小營村、王木營村、房老營村井家莊村、小胡家營村、東石河村、三司村、二司村、柳溝村、果樹園村、王仲營村、東紅山村、張伍堡村、西紅山村、八家村、東溝村、西二道河村、窯灣村、老銀莊村、馮家廟村、孟家窯村、曹碾村、箭桿嶺村、蓮花灘村、門泉石村、碓臼石村、北地村、西三岔村)。

大莊科鄉 轄1個社區(大莊科鄉社區)、29個村委會(東二道河村、台自溝村、榆木溝村、東太平莊村黃土梁村小莊科村、里長溝村、大莊科村、漢家川河北村、漢家川河南村、董家溝村、慈母川村、沙門村、景而溝村、沙塘溝村、霹破石村、鐵爐村、西沙梁村、瓦廟村、車嶺村、松樹溝村、暖水面村、水泉溝村、旺泉溝村、龍泉峪村、香屯村、東三岔村、解字石村、東王莊村)。劉斌堡鄉 轄1個社區(劉斌堡鄉社區)、16個村委會(劉斌堡村、大觀頭村、周四溝村、紅果寺村、上虎叫村、下虎叫村、營盤村、營東溝村、馬道梁村、山西溝村、山東溝村、山南溝村、小觀頭村、觀西溝村、姚官嶺村、小吉祥村)。

香營鄉 轄1個社區(香營鄉社區)、20個村委會(屈家窯村、黑峪口村、上垙村、下垙村、山底下村、東白廟村、孟官屯村、小堡村、香營村、新莊堡村、後所屯村、里仁堡村、聶莊村、莊科村、高家窯村、小川村、八道河村、南窯村、三道溝村、東邊村)。

珍珠泉鄉 轄1個社區(珍珠泉鄉社區)、15個村委會(珍珠泉村、秤溝灣村、廟梁村下水溝村、上水溝村、下花樓村、八畝地村、轉山子村、水泉子村、雙金草村、小川村、小鋪村、蒼米道村、南天門村、桃條溝村)。

人口情況

“十一五”期間,延慶縣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認真貫徹中央《決定》,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爭創“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為建設富裕、宜居、文明、和諧新延慶,提供良好的人口環境。
延慶縣現轄15個鄉鎮和1個城鎮辦事處,376個行政村,22個社區.近年來:
我縣總人口增長緩慢:2006年總人口277864人;2007年總人口278746人;2008年底,戶籍人口280100人,其中農業人口167485人,非農業人口112615人(公安數據)。
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自然增長率保持在3‰以內:計畫生育統計年度戶籍上報出生,2006年度1882人、2007年度2017人,2008年度2171人。
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進展平穩有序,計生率均保持在96%以上:全縣計畫生育率,2006年97.02%,2007年96.98%,2008年96.55%,基本穩定。
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延慶縣2006年至2008年按統計年度戶籍人口累計出生6070人,其中男孩3104人,女孩2966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4.65,正常範圍。

宜居新城

延慶縣城城市景觀豐富,人居環境優良,是首批國家園林縣城,目前縣城已有9座公園,占縣城面積近20%,縣城綠化覆蓋率達到50.8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8.59平方米。其中延慶城中心的夏都公園,是雕塑主題公園,園內有50多件中外雕塑家精美作品,讓人沉思留戀;媯水公園占地面積6000畝,是北京最大的水上公園,5000畝水面比頤和園的昆明湖還多四分之一。初步形成了“城在園中、園繞縣城、城景交融”的園林美景,堪稱“一城山水半城園”。
按照《延慶新城規劃》,延慶縣嚴格控制建築高度,保護平緩開闊的城市天際輪廓線,把綠化美化、污水處理、大氣排放、清潔能源利用和節地、節水、節電等生態指標納入城鎮建設與管理體系,以媯水河、三里河濕地保護建設為重點,建設城市生態景觀,塑造山水相間的園林城市風貌。

生態旅遊

延慶旅遊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年接待中外遊客1300多萬人次,是京郊旅遊大縣。對外開放的景區景點30餘處,其中A級以上景區16家,包括舉世聞名的八達嶺長城,塞外小灕江龍慶峽,廣袤遼闊的康西草原,國家自然保護區松山森林公園,千古之謎古崖居,國家級濕地保護區野鴨湖等景區、景點。2007年,延慶全面啟動八達嶺、龍慶峽、康西草原三大景區升級改造工程,使景區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旅遊服務設施更加完善,傳統景區再次彰顯活力。全縣有市級民俗旅遊村20個,A級景區民俗村3個,市級民俗戶1400戶,井莊鎮柳溝村的“火盆鍋,豆腐宴”已經成為京郊的民俗名牌。
旅遊度假設施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擁有星級賓館飯店21家,逐步形成了完備的旅遊服務網路。
延慶舉辦的春季杏花節、夏季消夏避暑節、秋季登高採摘節以及冬季冰雪旅遊節,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四季興旺的旅遊格局,特別是冰雪旅遊節填補了京郊冬季旅遊空白。
延慶將繼續深入貫徹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實施生態文明戰略,在不久的將來把延慶建設成為首都生態涵養重地、現代生態宜居新城、國際旅遊休閒名區。

旅遊景點

景點介紹

雲霧繚繞中的延慶八達嶺長城雲霧繚繞中的延慶八達嶺長城

延慶位於北京上風上水的風水寶地,大氣與水的質量均達到國家一、二類標準,年平均氣溫比市內低6-8℃,是目前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森林覆蓋率高達60%,是一塊北京難覓的自然生態完美的綠色淨土。延慶素有“北京夏都”及“北京後花園”的美稱。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優越的自然景觀、文化古蹟和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延慶旅遊業非常發達。

延慶,譽稱首都西北大門,舉世聞名的八達嶺長城座落在延慶縣境內。 延慶縣距北京城區74公里,全縣面2000平方公里,人口27萬。具有“塞外明珠”美稱的延慶,匯聚豐富的旅遊資源。山區群峰竟舉,重巒疊粹,植被豐茂,朝禽幕獸,川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地勢開闊,物產富卓。南有舉世聞名的八達嶺萬里長城旅遊區,這裡古徑天險,鎖陰雄關,五龍橫空。 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穿越關溝,寬闊的公路沿著彈琴峽蜿蜒而過,風光宜人,交通便利。 長城博物館、詹天佑紀念館、全周影院、熊樂園等裝點關山,八達嶺高速公路穿山而過。 賓館、飯店、商鋪林立在長城腳下。 北面有海拔2241米的巍巍海坨山,暮春、盛夏可以看到翠綠的山巒,但頂峰卻是皚皚白雪。故有京郊"富士山"的綽號。

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延慶縣發展旅遊業極具優勢。目前,已形成眾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萬里長城第一雄關——八達嶺,長城博物館,京北博物館,京北小灕江——龍慶峽,世界上緯度最低的室外冰雕——龍慶峽冰燈,千古之謎——古崖居山戎墓,八達嶺溫泉渡假村……

景點概況

位置:位於北京的西北經濟區
氣候:年平均氣溫比市內低6~8℃
面積:2000平方公里
人口: 27萬
景觀龍慶峽松山八達嶺長城康西草原延慶石窟

風景簡介

延慶縣延慶縣

北京十六景之一的龍慶峽,山比三峽險,水比灕江清,幽雅勝過桃花園。春、夏、秋可泛舟探幽,冬季舉辦馳名中外的冰燈藝術節。景區內建有長達158米的龍形電梯,遊人可以架龍而上,到達峽谷船台;長達1000米的滑道順山而下;古城煙樹、蕭太后宮、跑馬場等景色、設施為龍慶峽增光添色。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喬灌瓮郁,溪流淙淙, 有湯泉觀、八仙洞、百瀑泉、松月潭、鴛鴦岩等幾十處好去處。 充滿神秘色彩的古雅居和山戎墓博物館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考古、旅遊的好地方。玉都山靜谷風光幽雅恬靜, 令人心曠神怡。 素有"高峽平湖"之稱的白河堡水庫,青山倒映,波光瀲灩,清新宜人。

縣城東北部有華北地區最大的木化石群、水簾洞天——照山窪滴水湖、險峻的蓮花山、神奇的珍珠泉、黃龍潭等景點,不僅山美水美,更有美麗的傳說。西面是煙波浩淼的官廳湖。 康西草原旅遊區就在湖畔,廣袤碧野,氈房點點,駿馬馳騁,一派塞上草原風光,這裡的三國城,篝火舞會更使人留戀忘返。 中部是媯川平野,一條碧水從東向西注入官廳湖。依河建有媯水河森林公園,秀水碧林,自然清新。順河而下,便是蓮花湖。橡膠壩圍出一片水域,湖心島小巧玲瓏。北方地區最大的漂流--媯水河漂流就是沿著媯水河順流而下。兩岸原野、河灘、樹林、農田、村莊等自然風光一一映入眼帘。漂流始於金牛湖,到達蓮花湖,長達30華里。泛舟其中,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妙趣。
交通信息
自駕車:
從北京市區出發,於北三環馬甸橋處上八達嶺高速公路,行駛39公里後到昌平,再沿昌平西關環島直行,然後上京張路(即110國道)往延慶方向行駛,大約行駛40公里可到延慶。行車時間約為40分鐘。
背包游:
從北京至延慶在北京德勝門外北郊市場乘坐919路可到,車費12元/人,919路首末班時間為5:45~21:00,每15分鐘一班。

旅遊貼士
1、龍慶峽每年1至2月間都會舉行大型冰燈藝術節,近年來又新辟了游泳、沙浴、龍梯、划船、垂釣、空中飛降、蹦極、滑道等娛樂項目。
2、參加媯河漂流的朋友需要注意穿著的服裝,因為在漂流的過程中很容易弄濕衣服,所以最好帶有備換的,以免到時出現尷尬。
3、旺季時去媯河漂流的人比較多,所以事先可以做好時間及其他靈活安排的準備,或者行前先打電話確認開放時間、水量、遊客量等信息。
4、如果對龍慶峽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另行選擇其他的周邊景點,比如可前往延慶縣城西南方向的康西草原,大約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

社會事業

城建

70年代以前,延慶縣城四街三關均為土路面街道。1977年至1979年,建設部門先後鋪設了南街、東外大街、西街、北街,結束了延慶縣城無柏油路的歷史,掀開了城市道路新的一頁。此後30餘年間,延慶縣下大力構築縱橫交錯、交通順暢、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網路。特別2000年以後,延慶城市道路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先後新建、改擴建了一大批城市道路,縣城道路里程飛速增長,建設等級和檔次逐步提高。截止到2008年底,縣城道路近70條,總里程達到150千米;道路排水、照明、交通設施相繼配套,道路的使用壽命不斷增強。至此,新改建媯水大街、高塔路等11條主幹線,構成了縣城六橫五縱的交通框架,城市路網基本形成。

科技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科委的指導下,全縣科技工作以“三個代表”、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機關能力年”建設,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夯實基礎、強化創新、突出套用、支撐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大科技宣傳、培訓和科技項目建設與管理的力度,科技成果迅速轉化、農村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民科學致富能力穩步提高,全縣科技工作進一步加強。
一是構建起了我縣農村科技服務網路。打造了一支“來自於農村,服務於基層”的農村科技協調員隊伍。目前,已組建了由750人組成的農村科技協調員隊伍,分布在我縣的15個鄉鎮和200餘個村莊,涉及了奶牛、蔬菜、果品、信息、食用菌等24個農業生產領域。
二是深化科普宣傳與管理,全民科技素質穩步提升。2008年,共發放涉及農業科學、農技生產、農村經營等方面的科普書籍2萬餘冊;加強智慧財產權的宣傳與保護工作,舉辦“迎奧運—你我同行保護智慧財產權”知識競賽,組織以“保護智慧財產權,促進創新發展”為主題的“保護智慧財產權宣傳周”活動;通過《延慶科技》報及《延慶科技信息》網站設定科普宣傳專欄,為全縣廣大農民適時的提供相關的農業實用技術及科技知識;緊緊圍繞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開展奶牛、蔬菜、葡萄、藥材、花卉等各類培訓班28期,培訓2000餘人次。對 10家“延慶縣創新型科普社區”進行命名授牌,推薦八達嶺鎮小浮坨村委員會、張山營鎮前廟村委員會入選第二批創建單位;對八達嶺森林公園、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等6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命名並掛牌。
三是推進院(校)縣合作,引智工作又有發展。深入研究和探討首都科技資源在推動延慶創新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與市農林科學院簽訂了《延慶縣人民政府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科技合作協定書》,建立長期科技合作關係,加強與農大、農科院、農學院、農職院等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為延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提供技術和智力保障。

教育

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用好有限教育資源

延慶縣委縣政府把建設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作為立縣富民的功能定位,給延慶教育提出了嶄新的課題。生態的延慶必須辦開放的教育。為使延慶教育適應時代發展步伐,縣教委根據延慶教育實際,首先從布局結構調整入手,集中有效教育資源,實施規模辦學。“十一五”期間,明確提出了“撤併村小、國中出山、高中進城、三教統籌”的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總體思路,推出了“山區模式、川區模式和城區模式”三種辦學模式。之後,縣教委又利用中國小調整後富餘資源,強化學前和成人教育,實現中、小、職、成、幼各級各類教育,在不同地域的協調統一、和諧共生。截止到目前,延慶縣國中已全部出山,高中已全部進城,村小的撤併工作也將在2010年之前全部完成。
全縣教育布局結構調整,使有限的教育資源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一所所新的學校拔地而起,一幢幢新教學樓靚麗奪目,一座座校園得到綠化美化,保留下來的老學校也得到了徹底的改造。操場塑膠鋪設、旱廁改造、信息技術“校校通”等一系列工程,使各級各類學校的校園面貌和教學設施煥然一新!
開放辦學,一條全新的發展思路
如果說教育布局結構調整是適應了生源變化的實際,抓住了北京市對山區教育實施政策傾斜的特殊機遇,那么,尋求教育的內涵發展、全面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則是縣教委領導班子一直深深思考並極大關注的焦點。在長期調研和認真思考的基礎上,一條全新的辦學思路——開放式辦學應運而生。
延慶教育要發展,必須融入首都教育的大環境之中,必須用現代教育的標準和尺度衡量。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充分依託首都教育資源優勢,打破時空界限,實現穿越邊界的資源共享,全面借鑑吸收國內、國際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把學習轉化為自己的內驅力和自覺行為,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最終實現跨越式發展。
開放式辦學讓被大山隔絕多年的延慶教育,終於駛入了首都教育的快車道,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
2005年,北京市百對城鄉學校“手拉手”工程的全面啟動,為遠郊區縣搭建了發展平台,延慶緊緊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在全縣開展了城鄉學校“手拉手”活動。接下來變被動“扶手”為主動“拉手”。現在全縣66所中國小、幼稚園、職業學校與市區71所優質學校、幼稚園建立了“手拉手”幫扶關係, 469名市、縣級骨幹教師與川山區500多名教師結成“手拉手師徒幫帶”關係。
在“手拉手”活動中,幹部之間交流研討,掛職鍛鍊,區縣校長論壇等活動,使延慶縣中國小幹部的管理能力和辦學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師之間的交流研討活動更加豐富,更加務實。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拉手學校學教科研及聽評課活動,兩校教師集體備課,同上一節課,“師徒幫帶”等措施極大地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不僅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還使學生在交往中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促進了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轉變。
延慶縣教委還緊緊抓住北京市發展山區教育的特殊政策,引入“名校辦分校”機制,全面提升延慶縣教育的綜合水平。在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兩所“名校辦分校”的樣本,已扎紮實實屹立在媯川大地!
2005年12月,康莊中學與北京171中學正式建立了名校辦分校關係。在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注下,只有幾排簡陋平房的學校,如今已經變成一所古香古色、環境優美的嶄新校園。從2008年9月起,北京171中學每學年派出6名優秀幹部教師到康莊中學支教,延慶縣每年選派10名優秀學科教師到171中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培訓。
2007年7月,人大附中與永寧中學在城鄉學校“手拉手”的基礎上,正式確立為名校辦分校關係。人大附中11名幹部教師來到永寧中學,對高一兩個班同學進行全方面的教育教學管理。今天,延慶縣已經有160名農村學生在自家門口,真正享受到了最優質的名校教育。從2008年9月起,延慶縣每學年又派出5名優秀高中教師到人大附中掛職培訓。由市發改委投資的永寧中學改擴建工程也正式啟動,預計2010年9月永寧中學將會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延慶人民面前!
開放辦學的關鍵首先是幹部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歸根到底是幹部教師素質的普遍提高。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教師隊伍,開放辦學才會有堅實的基礎。因此,全面提高幹部教師隊伍素質,是教育工作永恆的主題。
幾年來,延慶縣分別與首都師範大學、教科院、北京教育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等院校合作,開展相關項目的幹部教師培訓工作。特別是2008年,延慶縣人民政府與首都師範大學又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幹部教師培訓協定。2008年4月13日,副市長趙鳳桐來到延慶,參加了區域教育合作項目啟動儀式。
堅持把幹部和教師送到國內、外教育思想發達的地區去培訓,是延慶縣走開放辦學之路的又一重要舉措。三年來,延慶縣組織所有中國小校長分別參加了北京市校長各級培訓班,50%在職校級幹部已全部派送到市區優質學校進行了掛職培訓。為儘快提升英語教師專業水平,先後派出40名高中英語教師到加拿大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境外培訓,按照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將有80名英語教師出國接收培訓。優秀校長和延慶名師也分批到美國或歐洲進行短期考察與培訓。2008年,與首都師範大學聯合開展的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教育項目已招收第一批學員。
2007年6月,“延慶縣中國小校長網上培訓中心”正式開通。2008年1月, “延慶縣教師研修網”啟用。 2008年3月,“高中遠程教育網”也開通,至此全方位的網上培訓已經不再是夢想。
外出考察、掛職鍛鍊、網上培訓等一系列培訓措施不僅讓幹部教師素質得到提高,還將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引回延慶。如今山東省名校“規範化、精細化、科學化教學管理模式”,“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江蘇省“學校管理和教科工作模式”等各種模式正在試點學校進行試驗。新思想、新模式的引入,使延慶教育顯現出勃勃生機!
在開放式辦學思路引領下,延慶教育既注重自身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又突出學校辦學特色的打造,形成了異彩紛呈的辦學格局。
2002年,延慶縣作為北京市首批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縣參加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教委針對城川山學校發展不均衡,優秀骨幹教師主要集中在城區學校這一現狀,探索出了適合延慶教育的聯片教研。具體做法是將全縣中國小各劃為五個實驗區,每區由城、川、山區5—6所學校組成,每區設牽頭學校,區內各學科設學科大教研組長,開展各種教研活動。
在狠抓規範管理的基礎上,特色教育和地方課程也逐漸成為延慶教育的亮麗風景。2008年,延慶縣自編教材《延慶縣生態環境》開始進入中國小課堂,成為延慶生態縣建設的重要宣傳途徑。延慶縣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等25家德育教育基地,對學生實行全面開放。在學校特色教育方面,延慶一中這所北京市示範高中對學生實行自我管理卓有成效;第二中學開辦的京郊首個宏志班,事跡感動媯川,讓更多的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康莊國小等12所學校的國學教育將中國傳統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第三國小賞京劇、唱京劇、畫臉譜、做京韻操將京劇藝術播撒校園;左所屯中心將剪紙這一民間藝術引入課堂;延慶一職這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不僅培養出了大批具有良好職業技能的學生,還為延慶農民培訓做出了突出貢獻;職教中心更是將成人學校辦到了田間地頭,由專業教師手把手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還有十一學校的英語教學、小豐營國小的蔬菜種植與管理課程、下屯中學的圍棋、第四中學的科技、第二國小的藝術和活力教育等,讓延慶教育的百花園百花爭艷,異彩紛呈!
開放辦學結碩果,開放教育顯活力
閃現著延慶教育工作者智慧的開放式辦學,讓延慶教育悄然發生著改變。三年來,全縣中聯考成績逐年提高,聯考本科上線率和錄取率逐年增長。特別是2008年,延慶縣聯考錄取率達到77.59%,首次超過北京市平均錄取率。
延慶教育的快速發展讓人們認識延慶、了解延慶、走進了延慶。
2007年5月24日,全國校本教研會議在延慶設立分會場,來自全國各省市教育廳、教委基礎教育處有關人員參加了活動。2007年11月22日,在北京市第二次中國小德育工作會議中,延慶縣教委承辦了主題為《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學校德育》的德育論壇,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
2008年6月12日,延慶縣國小第一輪課改總結大會召開,北京教科院等領導和北京市各區縣幹部教師參加了活動。與會者對延慶縣歷時6年的第一輪課改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2008年3月6日,市教委主任劉利民來到延慶縣就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對延慶縣“開放式”辦學的教育思想給予了充分肯定。
2009年5月16日,北京市第二次百對城鄉中國小“手拉手”活動經驗交流暨表彰會在延慶召開。北京市教委、教工委,延慶縣委、縣政府,以及其他兄弟區縣教委幹部教師一起雲聚延慶,總結“手拉手”工作,對工作突出的50所學校和99名個人進行了表彰。延慶縣教委主任馬鐵鈴還在會上介紹了開展城鄉中國小手拉手活動的經驗,受到與會人員一致好評。

文化

延慶縣延慶縣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城鄉民眾廣泛參與,社會各界積極支持,不斷加大文化建設力度,使全縣的文化設施水平得到本質提升,各類文化活動異彩紛呈,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與利用,文化市場安全、有序發展,文化事業朝著大發展、大繁榮的目標穩步推進。
2008年9月,集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新華書店於一體的延慶文化中心落成開放,成為延慶文化建設史上的一件盛事。該工程歷時3年,投資2億餘元,是目前為止延慶縣最大的一項文化建設工程,在設計理念、設施設備和服務功能等各方面都達到了京郊一流水準,極大地提升了本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與檔次,受到了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農村文化設施也得到不斷完善。先後為15個鄉鎮文化站發放了燈光、音響、廣場演出、共享工程播放等設備,配備了數字電影流動放映車和數字電影放映設備,使鎮級文化設施基本達標。在各行政村,文委緊緊抓住統籌城鄉發展契機,以各類文化益民工程的推進為重點,建設了300餘個村級文化大院,配備了音響、民族樂器、演出服裝等設施設備。建設了農村數字影廳200餘家,年放映電影6000場以上;建設了村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站300餘個、基層圖書室和益民書屋近百家、廣播電視“村村通”網路前端200餘個,使公共文化信息服務網路不斷健全。在此基礎上,延慶地區的民眾文化隊伍得到發展壯大,目前有基層優秀文藝團隊35支、市級品牌文化團隊2支,文化骨幹分子逾千人,同時還建設了百隻旱船隊、長城女子大鼓隊、農民嗩吶隊等以農民為主的品牌文化隊伍,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近年來,文委除開展傳統的春節團拜會、元宵節花會展演、“五月的鮮花”民眾歌詠比賽、國慶演出等大型民眾文化活動外,還陸續推出了夏日文化廣場、戲曲藝術節、鄉村歡樂節、農民合唱節等系列民眾文化活動,同時還開展了星火演出、邊少演出、周末劇場演出等公益文化演出活動,以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理念、奧運等為主題,每年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千場以上。為不斷擴大延慶區域文化的對外影響,宣傳我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文委還在市、縣支持下,加大民族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力度,策劃、組織了端午文化節,開展了划龍舟、包粽子、文藝演出、跳五彩繩、踢五彩毽、打珍珠球、推鐵環、端午古詩文詠誦大賽、“走郵驛之路,品古塞風情”汽車集結賽、手寫書信大賽、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展演、民間手工藝品展示、媯川生態有獎游、鄉鎮民俗特色展示以及鄉鎮民俗特色活動,使其成為北京市第一個大型市級傳統節日文化品牌,也為我縣打造了一張獨具特色的宣傳名片與交流平台。
延慶地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擁有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文物普查登記項目;擁有170餘公里的長城、110餘處古建築;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項目188項,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為了保護、傳承、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文委對本地區的“非遺”項目進行了挖掘、整理,出版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項目彙編(延慶卷)》,其中15個項目被列入延慶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延慶旱船”成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傳說”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8年,文委還建設了“非遺”展廳,陳列各類非遺展品200餘件,以豐富而有特色的民俗實物,展示了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另外,我縣還設立了文物保護修繕專項資金,同時大力爭取市文物部門支持,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文物單位搶險修繕工程。近年來,岔道古城、八達嶺殘長城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柳溝古城、永寧三義廟等20餘處縣級文物單位先後得到保護修繕,為我縣旅遊事業和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提升了生態旅遊和新農村的文化魅力。另外,作為長城文物的遺存大縣,延慶的長城保護行動始終走在全市乃至全國的前列。經三年努力,長城調查小組共調查長城170餘公里,敵台、烽火台等600餘座,同時還對全縣的長城劃定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制定全面的保護規劃,整體提升了長城保護與利用的水平。同時,文委還加大了各類文物單位、流散文物和地下文物的保護力度,加強了對縣內200餘家文化經

體育

全縣體育設施不斷完善,據2008年6月統計,全縣共有體育健身場地317個,其中標準體育健身場地145個、非標準健身場地172個,體育場地總面積946351.57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3.6平方米,農村376個行政村全部配備有健身器材,配備率達100%。縣城內有容納1萬人的標準田徑場,4塊標準塑膠籃球場,有容納近千人的綜合體育館。
組織網路逐步健全,到2008年全縣建立了12個單項體育協會、11個工委體協、50餘個晨晚練點、426名社會體育指導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