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單葉或複葉,通常互生,很少對生(鐵線蓮屬);無托葉。花通常兩性,輻射對稱,稀兩側對稱(烏頭屬、翠雀屬);萼片5~多數,分離,有時呈花瓣狀(白頭翁屬、鐵線蓮屬);花瓣5~多數,或無花瓣(白頭翁、鐵線蓮),有時特化成蜜腺葉;雄蕊多數,螺鏇排列;雌蕊心皮多數至少數,分離,螺鏇排列,每心皮1室,有多枚至1枚胚珠。果實為蓇葖果或瘦果。約59屬2000種,全世界廣布,主產北溫帶。中國41屬,725種,分布全國各地,大部產西南各省。根據果實類型,通常分為具蓇葖果的金蓮花亞科和具瘦果的毛茛亞科。金蓮亞科主要有烏頭屬、翠雀屬、金蓮花屬、升麻屬、黃連屬、耬斗菜屬及芍藥屬等;毛茛亞科主要有毛茛屬、唐松草屬、銀蓮花屬、白頭翁屬、鐵線蓮屬等。本科有多種經濟植物,牡丹、芍藥、耬斗菜、飛燕草等可供觀賞;黃連、烏頭、白頭翁、芍藥、升麻、金蓮花可供藥用;有些植物如毛茛、鐵線蓮等為有毒植物;本科星葉草、獨葉草、峨嵋黃連、黃牡丹、短柄烏頭等12種列為我國首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特徵
毛茛科,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中一個較大的科。多數草本,少數為小灌木或木質藤本。多數植物的主根早萎,由莖基部生出須狀不定根。單葉或複葉,互生或基生,稀對生;葉脈掌狀,稀羽狀。聚傘花序或由聚傘花序組成各式花序,稀總狀花序。花下位,輻射對稱,稀左右對稱。萼片綠色或花瓣狀;有各種顏色。花瓣不存在或存在,存在時有各種顏色,或特化成各種形狀的引誘昆蟲的分泌器官。雄蕊螺鏇狀排列,多數,稀少數;花絲多為狹條形,有一條縱脈,稀為長圓形片狀,花葯有時生於花絲兩側近邊緣處(錫蘭蓮屬);花粉多具3溝,稀具散溝(類葉升麻屬、銀蓮花屬、毛茛屬的一些種)或散孔(毛茛屬和鐵線蓮屬的一些種,唐松草屬和罌粟蓮花屬)。染色體基數x=6,7,8,9,12。
本科約有60屬,2200種,分布於世界各地,多數分布於北溫帶。中國有39屬,約720種,廣布全國,多數分布於西南部山地。中國特有屬5個:尾囊草屬、星果草屬、獨葉草屬、罌粟蓮花屬和毛茛蓮花屬。花通常雄蕊先熟。本科植物花瓣各種特化的形態均適應昆蟲傳粉。在無花瓣的鐵線蓮屬和唐松草屬等屬,常通過以花粉供昆蟲作食物而達到傳粉的目的。在唐松草屬一些進化的種類(如具絲形花絲和發育柱頭的亞歐唐松草等) 可能適應風媒傳粉。白頭翁屬和鐵線蓮屬的瘦果有宿存的長羽毛狀花柱,而適應風力傳播。唐松草屬和銀蓮花屬的一些種(如長喙唐松草,鉤柱唐松草,草玉梅),瘦果的宿存花柱較長,並呈鉤狀彎曲,毛茛屬的一些種(如刺果毛茛),瘦果具刺,均適應動物傳播。在升麻屬和烏頭屬,種子具膜質翅,適應風力傳播。
毛茛科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科之一。其雄蕊下位,與心皮均分生,常為多數並螺鏇狀排列,胚乳豐富,胚小,而與木蘭科相似。但本科植物多為草本植物,葉多無托葉,花粉具3個以上萌發孔,導管分子具單穿孔板,而比木蘭科為進化。J.哈欽森根據毛茛科與單子葉植物的原始群花藺科(Butomaceae)和澤瀉科,在花的構造方面相似,遂認為單子葉植物可能源於毛茛目。他的這個論點在植物化學方面得到贊同,但在孢粉學等方面則遭到反對。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40-80厘米,不分枝,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到近無毛;塊根紡錘狀圓錐形,外皮黑褐色。葉互生,紙質,三全裂,長3.5-6厘米,寬3.6-8厘米,裂片再2-3羽狀細裂,中央全裂片基部突變狹成長柄,二回羽裂片線形,寬1-3毫米,側裂片不等二裂至基部,兩面無毛,或背面沿脈疏被短毛,基生葉有長柄,向上葉柄逐漸變短,直至近無柄。總狀花序有7至多朵密集的花,軸和花梗密被彎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苞片葉狀;花梗近直展,長1-1.5厘米,小苞片通常2或3淺裂;花左右對稱,直徑1-1.5厘米;萼片紫藍色,上萼片盔形;花瓣上部內曲,具短距;心皮3-5,已房密被黃色長柔毛。蓇葖長圓形,頂端細尖,內縫線開裂,具多數種子;種子沿脊梭具翅。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短柄烏主要見於高山草甸或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區,乾、濕季明顯,氣候冷涼,年平均溫約6℃-12℃,最冷月平均溫-3.8℃,極端最低溫度-25℃,最熱月平均溫約13℃,極端最高溫不超過25℃,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相支濕度為74%以上。土壤為富含腐殖質的黑色草甸土。在土壤母質為紫色砂岩的地方,土層薄,多裸岩,地表乾燥而堅實,生境冷濕多風,常生長在灰背杜鵑Rhodoendron hipporhaeoides Balf.f.et Smith 、腋花杜鵑R. racemosrm Franch. 為優勢種的常綠矮生墊狀灌叢中;在土壤母質為石灰的地方,土層較厚,出常見岩露頭,優勢種為藏邊大黃Rheum emodi Wall.、小穎短柄草 Brachypodium sylvaticum var.brevighume Keng等植物的草坡中。喜光,多生於向陽坡。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現狀
短柄烏頭分布區狹窄,僅產雲南及四川局部地區。由於民間用塊根作藥,長期挖掘,致使分布範圍日益減少,資源越來越少。為了持續利用,必保護與繁殖。
地理分布
分布於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劍川,東北部會澤,中部祿勸烏蒙山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生於海拔2800-3700(-4300)米的高山草坡、岩石坡和疏林下。
價值
保護價值
塊根雖有毒,但作藥用,有消炎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具有醫藥和經濟價值。本科植物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在中國有30屬約220種植物可供藥用,其中黃連、附子、升麻、川木通等是有悠久歷史的中藥。金蓮花屬的花含金蓮花黃質(trollixant-hin)和一些黃酮化合物,有消炎作用,可治扁桃體炎、喉炎等症。升麻屬含特有的四環三萜升麻吉醇(cimigenol)的衍生物和呋喃色酮類化合物(升麻素 cimicifugin等),有祛風解熱、發表解毒等作用。烏頭屬及翠雀屬含劇毒的二萜類生物鹼,其中不少有重要藥用價值,如烏頭鹼(aconitine)有局部麻醉作用。烏頭原鹼(aconine)和次烏頭鹼(hypaconitine)有鎮痛、鎮靜及解熱作用。唐松草屬含各種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如唐松草果鹼 (tha-licarrpine)、唐松草新鹼 (thalidasine) 及黃皮樹鹼 (obamegine) 等,有抗菌、消炎、解毒、降壓等作用。黃連屬富含小檗鹼(berberine)及黃連鹼(coptisine)等生物鹼,有抗菌、消炎、降壓、擴張血管等作用。星果草屬的地下部分也含小檗鹼等化合物,在廣西民間作為黃連的代用品。白頭翁屬及銀蓮花屬含有毛茛苷(ranu-nculin),這種苷水解或酶解後產生的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有很強的抗菌活性,白頭翁屬多種植物的根狀莖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治細菌性或阿米巴痢疾。鐵線蓮屬含毛茛苷及三萜皂苷等化合物,本屬植物的木質莖作中藥川木通用,有利尿作用;有些種類的根作威靈仙用,有祛風濕的作用。毛茛屬富含毛茛苷,有些種(如毛茛,石龍芮)在新鮮搗爛外用能治療一些疾病;貓爪草的根可治療淋巴結核。側金盞花屬含有五元不飽和內脂環型的強心苷,如側金盞草毒苷(adonitoxin)。其苷元為側金盞毒苷元(adonitoxigen-in),有強心及利尿作用。由於本科植物含有多種有毒的化學成分,所以不少種類(包括不少藥用植物)是有毒植物,如打破碗花花、天葵等,這些植物可作土農藥,防治一些農作物的病蟲害。
觀賞價值
毛茛科中不少屬(如烏頭屬、翠雀屬、耬斗菜屬、鐵線蓮屬、銀蓮花屬、金蓮花屬、毛茛屬等)有美麗的花,可供觀賞。保護措施
麗江玉龍雪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管理,嚴禁採挖,並引種栽培建議產區用藥單位進行引種繁殖,擴大栽培。 栽培要點 種子秋季成熟,採收後晾乾貯藏,至來年早春播於苗床,床上宜用腐殖土和沙土混合,適度遮蔭,待幼苗長出真葉2-3片時,逐漸減少蔭蔽。種植地應先擇高海拔冷涼的山區。在海拔低、夏溫偏高、日照強的地區引種不易成功。用分根法也能繁殖。演化趨勢
①由多年生草本演化為一年生草本,另一方面演化為小灌木或木質藤本。
②葉由單葉到複葉,由具掌狀脈到具羽狀脈,由互生到對生。
③花由單生或形成簡單的單歧聚傘花序演化到形成多花的多歧聚傘花序、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
④花由兩性到單性,由輻射對稱到左右對稱。
⑤蟲煤傳粉到風媒傳粉。
⑥萼片由螺鏇狀排列到輪狀排列。
⑦雄蕊的數目由多數到少數。
⑧花粉由具3溝到具多溝,具散孔,或具散孔並帶刺。
⑨心皮由分生到合生,由多數到少數或1枚。
⑩心皮由具多數胚珠到具1枚胚珠。
珠被由2層到1層。
果實由開裂的蓇葖果到不開裂的漿果或瘦果。
種子由平滑到具皺褶或網狀窪陷、具瘤狀突起或具膜質翅。
染色體由大型演化到小型。
分類
根據染色體的形態及數目,以及花瓣、果實等特徵,本科可分為3亞科、12族:
金蓮花亞科(Helleboroideae)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心皮有多數或少數胚珠;蓇葖,稀漿果或蒴果;染色體大型,稀小型(雞爪草屬),x=6,7,8;含木蘭花鹼等生物鹼,不含毛茛苷(鐵筷子屬例外)。
有5族:金蓮花族(Trollieae)、雞爪草族(Calathodeae)、升麻族(Cimicifugeae)、鐵筷子族(Helleboreae)和翠雀族(Delphineae)。
唐松草亞科(Thalictroideae)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心皮有多數或1顆胚珠;蓇葖或瘦果;染色體小型,x=7,8,9;含木蘭花鹼等生物鹼,不含毛茛苷。
有5族:耬斗菜族(Isopyreae)、唐松草族(Thalictreae)、星果草族(Asteropyreae)、獨葉草族(Kingdonieae)和黃連族(Coptideae)。
毛茛亞科(Ranunculoideae) 草本,小灌木或本質藤本;心皮分生,有1顆胚珠;瘦果,稀為漿果(knowltonia屬);染色體多為大型,x=7,8,12;含毛茛苷,不含生物鹼側金盞花屬例外)。
有2族:銀蓮花族(Anemoninae)和毛茛族(Ranunculeae)。
代表屬
一、烏頭屬
約350種,是毛茛科大屬之一,分布於北溫帶,主要分布於亞洲。中國有170餘種,廣布全國,多數分布於西南部山地。花左右對稱。5個花瓣狀萼片分化為1枚盔狀上萼片,2枚圓形側萼片和2枚長圓形下萼片。花瓣2枚藏在上萼片中,有長爪,瓣片小,頂部的距有分泌組織。具塊根的種類富含烏頭鹼等生物鹼,可供藥用,其中最著名的是烏頭,廣布於長江中、下游諸省的低山地區,莖高1米左右,葉掌狀全裂。總狀花序頂生,花秋季開放,藍紫色,很美麗,其塊根入藥,主根(母根)加工後稱“川烏”,側根(子根)則稱“附子”,可治中風、拘攣疼痛、風痰積聚等症。此外,草烏(Aconitumkusnezoffii)、亞東烏頭(A. spicatum)、短柄烏頭(A.brachypodum)、鐵棒槌 (A.pendulum)、伏毛鐵棒槌(A.flavum)、小白撐 (A.nagarum)、黃花烏頭等也供藥用。
二、翠雀屬
300餘種,廣布於北溫帶地區,少數分布到非洲。中國有110種,除台灣省外,其他省區均有分布,多數分布於西南部山地。本屬極近似烏頭屬,區別特徵為:上萼片具距,花瓣無爪,在雄蕊兩側外方各有1枚具爪的花瓣狀退化雄蕊(瓣片中央常有一簇髯毛)。本屬多種的花呈藍或紫色,且常有長距,似飛鳥,很美麗。中國只有翠雀一種被栽培作觀賞用。
飛燕草屬極近似本屬,但2枚花瓣合生,無退化雄蕊,心皮只1枚(本屬為3~5枚)而與本屬不同,約有40種,產歐洲南部及亞洲西部一帶,在中國栽培供觀賞的飛燕草,原產歐洲南部和亞洲西南部。
三、唐松草屬
約200種,分布於亞洲、歐洲、南北美洲及非洲。中國約有67種,全國廣布,多數分布於西南部山地。本屬多種植物(如多葉唐松草,金絲馬尾連等)均含小檗鹼,可代黃連用。其他一些種(如瓣蕊唐松草、多枝唐松草、華東唐松草、毛髮唐松草)也供藥用,有清熱解毒等作用。偏翅唐松草和美麗唐松草有紫色美麗的花組成大型頂生的圓錐花序,在世界上早已被栽培成為觀賞珍品。
四、獨葉草屬
只有獨葉草1種,分布於青藏高原的東緣,自雲南西北部的德欽向東北經四川西部、甘肅南部分布到陝西南部的太白山,生於海拔2750~3900米間,高山杜鵑花灌叢中以及雲杉林或冷杉林下。為多年生小草本,有細長的根狀莖,其節部有一個葉跡,每年自根狀莖頂部的芽生出1(~2)枚具長柄的葉和一條花葶,葉片圓腎形,掌狀全裂,有開放式二歧分枝的細脈;花小,直徑約1厘米,生花葶頂端,黃綠色,萼片5,其內是十餘枚退化雄蕊和能育雄蕊,中央有3~7個分生的心皮,每心皮有一顆下垂的直生胚珠。獨葉草葉子的脈序與裸子植物的銀杏及一些蕨類植物相似,是被子植物中罕見的現象。這種現象引起不少學者的重視,有的學者根據葉脈的特徵及地下莖節部具一個葉跡的特徵曾將獨葉草屬自毛茛科分出建立獨立的獨葉草科(Kingdoniaceae)。
五、鐵線蓮屬
約300種,廣布於各大洲。中國約有110種,全國廣布,多數分布於西南部山地。此屬植物多是木質藤本,莖的髓射線寬,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本屬的木質莖是次生性質的,源於草本莖。葉對生是本屬的特徵之一。藤本的種類,葉柄富感應性,碰到樹木枝條等物就捲曲和纏繞,起到葡萄卷鬚的作用。花通常有4或6枚花瓣狀萼片。多數心皮有長花柱,受精後花柱伸長呈羽毛狀。本屬有不少藥用植物,如威靈仙在淮河以南各省區廣布,是木質藤本,羽狀複葉有5枚小葉,花序圓錐狀,生於當年生枝頂端或葉腋,花多數,直徑1~2厘米,有4枚白色萼片,根供藥用,有祛風濕、利尿、鎮痛之效。小木通近似威靈仙,分布於西南至華南諸省區,葉為三出複葉,葉片革質,花較大,莖藥用,可利尿、消腫。
六、毛茛屬
約400種,廣布於各大洲。中國約有80種,全國均有分布,多數分布於西部山地。本屬的萼片綠色,花瓣黃色,比萼片大,形成有明顯區別的花萼和花冠兩層花被。花瓣在基部之上有一蜜槽,多數雄蕊和心皮螺鏇狀著生於隆起的花托上,這種構造與木蘭科的木蘭屬相似。
七、罌粟蓮花屬
只有罌粟蓮花A. glauciifolium(Franch. )W. T. Wang 1種,產中國雲南、四川。多年生草本;葉基生,羽狀深裂,葉脈羽狀;花排成聚傘花序,下有總苞;萼片5,花瓣狀,紫色;花瓣缺;雄蕊多數,花粉有短刺;心皮多數,子房每室有胚珠1顆,花柱長,有柔毛,在果期稍延長;果為瘦果。
八、銀蓮花屬
約150種,主產北溫帶,有些生於高山上,中國有52種,分布甚廣,但以東北、西北和西南最多,南部只有秋牡丹1種;產粵北山林中,日本和上海栽培甚多,其他亦可為庭園的花卉。多年生草本;葉大部基生,各種的分裂或有時為複葉;莖葉2-3枚聚生成總苞狀生於花下;花通常美麗,無花瓣;萼片4-20,花瓣狀,常有顏色;雄蕊多數;雌蕊多數;果為瘦果。
九、耬斗菜屬
約70種,分布於北溫帶,中國有13種,產西南至西北和東北,為美麗的花卉。多年生草本;葉為2-3回3出葉;萼片5,輻射對稱,顏色如花瓣,短於距;花瓣5,向後延長成一長距,稀無距;雄蕊多數,內面的變為退化雄蕊;雌蕊5,分離,有胚珠多顆,成熟時變為直立的。
十、升麻屬
18種以上,分布於北溫帶,中國約8種。產西南部至東北部,其中升麻有毒,入藥有昇陽,發表,透疹,解毒之功。多年生草本;葉大,三出複葉;花小,白色,排成長的總狀花序;萼片2-5,花瓣狀,早落;花瓣1-8,小;雄蕊多數;心皮1-8,有胚珠多顆,成熟時變為一蓇葖。
十一、人字果屬
約18種,分布於錫金、日本和中國秦嶺以南各省區,中國有9種。多年生草本;葉為鳥趾狀或掌狀複葉;花少數組成單歧聚傘花序;萼片5,花瓣狀,白色;花瓣小,有瓣柄,瓣片圓形;雄蕊10 或較多;心皮2,基部合生,成熟時為蓇葖果。
十二、錫蘭蓮屬
4種,分布於印度、馬來西亞,中國有錫蘭蓮等2種,產華南和雲南。草質藤本;葉對生,3小葉或2小葉而頂端一枚變為卷鬚;花腋生,單生或排成總狀花序;萼片4-5;花瓣線形,長於萼片;瘦果具柄,狹,有喙或冠以宿存的花柱。本屬在外表上和鐵線蓮屬很相近,惟花有線狀匙形的花瓣6-12條,故易識別。
十三、芍藥屬
30餘種,分布於北溫帶,大部產亞洲,中國有11種,產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為極美麗的觀賞植物,如牡丹和芍藥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馳名中外,其根併入藥。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地下部塊狀或粗厚;葉基生或莖生,大,互生,羽狀或三出複葉或深裂;花大而美麗,單生於枝頂或有時成束,紅色、黃色、白色或紫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種中的常為重瓣;雄蕊多數;花盤環狀或杯狀;心皮2-5,離心發育,結果時變為蓇葖,每個有種子數顆。本屬現多主張另立一科——芍藥科。
十四、白頭翁屬
約43種,主產北溫帶,中國有10種,產北部、東北和西北,西南僅1種,有些供觀賞用,有些供藥用,其中白頭翁入藥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多年生草本;葉多基生,分裂或為複葉;花大而美麗;萼片少至多數,花瓣狀;花瓣缺;雄蕊短於萼片;心皮多數;瘦果頂部有羽毛狀、宿存的花柱。
十五、金梅草屬
約30種,分布於北溫帶的濕地上,中國有15種,分布於西南部至西北及東北部,大部供觀賞用。多年生草本;葉基生或莖生,掌狀分裂;花大,黃色、近白色或淡紫色,單生;萼片5-15,花瓣狀;花瓣5至多數,小,基部有一蜜槽;雄蕊多數;心皮5至多數,有胚珠多顆,成熟時變為一束蓇葖。
代表植物
學名: Anemone cathayensis
別名: 冠狀銀蓮花、冠狀銀蓮花
科: 毛茛科 屬: 銀蓮花屬
產地分布:北京、東北、河北、山西。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粗壯,鬚根多數,暗褐色。基生葉多數,有長柄,柄長10-35厘米;無毛或近無毛,葉片圓狀腎形,長3-5.5厘米,寬3.5-9厘米,掌狀3全裂,中央裂片廣倒卵狀菱形,3深裂,小裂片上部再2-3裂,側裂片歪卵形或歪菱形,2-3深裂,小裂片上部再2-3裂,最終裂片具缺刻狀牙齒。
生長習性:生於山地草坡。
景觀用途:作為極有特色的球根花卉舉辦專門花卉展覽,用於盆花生產,家庭種植,園林綠化市場潛力極大。現介紹給園林部門用於園林綠化,增加一種多年生草本塊莖花卉——銀蓮花。
培育繁殖:耐寒性不強,北方須早春盆栽,防凍,解凍後地栽,華中可秋植露地越冬,酷暑喜涼爽夏季,喜向陽,如氣溫適宜,大球植後3個月,小球植後6個月開花。繁殖在晚夏,地上部枯萎後分株,種植深度4-5厘米,一般的栽植株距為20cm左右,行距40cm,行間種植1行其它常綠植物,如麥冬草。
學名: Aconitum carmichaeli
別名: 草烏、烏藥、鹽烏頭、紫花烏頭、川烏頭、附子
科: 毛茛科 屬: 烏頭屬
產地分布: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各省,北達秦嶺和山東東部
形態特徵:塊根紡綞狀圓錐形,2-3個連生,暗褐色。栽培種的側根甚肥大。莖直立,高70-150厘米,下部光滑無毛,上部疏被貼伏柔毛。葉中部互生,革質,有葉柄,五角形。總狀花序頂生,或緊縮呈圓錐花序。花多成串,側向,花姿美麗。萼片藍紫色。蓇葖果。種子有膜質翅。花期9-10月。
生長習性:耐寒性較強,喜陽光充足、涼爽濕潤的環境。對酷暑不甚適應。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粘土不宜種植。野生種多生於山地草坡或灌叢中。
景觀用途:烏頭可作庭園觀賞花卉。可在灌木叢中配植,也可布置花境或作切花。根有毒,含亞科尼丁。主根為草烏,側根稱附子,均可入藥。
培育繁殖:用分根繁殖
別名: 將離,婪尾花、沒骨花
科: 毛茛科 屬: 芍藥屬
產地分布:原產中國北部、日本和朝鮮。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肉質,粗壯,莖叢生,初生莖葉褐紅色。莖下部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漸變為單葉,葉卵狀披針形,全緣。單花頂生或腋生,梗較長,萼片4-5,宿存,花單瓣或重瓣,花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等,開花期因地區不同略有差異,一般在4月下旬-6月上旬。
生長習性:耐寒,健壯,適應性強,我國北方大部分可露地越冬,喜陽光,亦耐疏蔭,忌夏季酷熱,好肥,忌積水,以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尤喜富含磷質有機肥的土壤,鹽鹼地和低洼地不能種植。
景觀用途:芍紅花大色艷,花型豐富,可與牡丹媲美,生長又強健,園林中常布置為專類花壇或配植藥境,也可盆栽布置室內。芍藥帶是重要的切花材料,剪數朵水養,供於案頭,其帶有珠的花蕾,具“有情芍藥含春淚”之妙,令人陶醉,花蕾剪下冷藏一月之久,取出水養仍可盛開。
培育繁殖:以分株為主,也可以播種和根插繁殖。
學名: Paeonia suffruticosa
科: 毛茛科 屬: 芍藥屬
產地分布:原產於中國西部、北部等地,目前以山東菏澤和河南洛陽的牡丹馳名世界,歐亞地區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株高可達2 m左右。地下根粗大,肉質。地上莖分枝多,當年生枝為青紫色。葉互生,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葉柄較長,帶紫褐色,頂生小葉3裂,側生小葉2淺裂,斜卵形或倒卵形,花單生於枝頂,花基數為5,花質地較薄,脈紋明顯。花色有紅、白、黃等色,也有紫紅色。
生長習性:性喜涼爽氣候,以夏季不酷熱,冬季無嚴寒處為最適宜,喜陽光充中立國,但夏季忌暴曬,以在微蔭下生長最好,耐旱、耐寒,喜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怕積水,喜肥沃。
景觀用途:可孤植、叢植、片植於庭院中,因其品種繁多,夏可在大型公園或風景名勝區建立專類園。牡丹還可作盆栽觀賞或作切花栽培。
培育繁殖:以分株繁殖為主,也可用嫁接,播種法繁殖,分株繁殊的時間為秋季的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一般以定植後達四年以上的為宜,但也不宜超過7-8年以上,方法是將牡丹挖起,多帶根系,輕輕弄去土,選自然縫隙劈開,然後種植。嫁接一般採用枝接,砧木採用實生苗,也可採用根接。
學名: Ranunculus asiaticus
別名: 芹菜花、波斯毛茛、陸蓮花
科: 毛茛科 屬: 花毛茛屬
產地分布:原產土耳其、敘利亞、伊朗以及歐洲東南部。
形態特徵: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45cm.中空有毛,分枝少。地下具小形塊根,根出葉淺裂或深裂,裂片倒卵形,緣齒牙狀,莖生葉無柄,2-3回羽狀深裂,葉緣齒狀。每花葶具花1-4朵,萼綠色,花瓣五至數十枚,花徑6-9cm,花有紅、白、橙等色。並有單瓣及重瓣之分。
生長習性:喜向陽環境和涼爽氣候,不耐寒,0℃即受輕微凍害。適於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喜濕潤,畏積水,怕乾旱。花期4-5月。
景觀用途:花毛茛花大,得瓣,色彩豐富,可作切花、盆栽觀賞或槓桿於花壇、花帶、林緣草地等處
培育繁殖:用播種或分球法繁殖。分球於9-10月進行,將塊根帶根頸掰開栽植。播種繁殖變異大,常用於育種及大量繁殖。撒播後覆土,蓋塑膠薄膜保濕,30-40天萌發。翌年幼苗出3片真葉時定植,及時將早現花蕾摘除,以促進幼株生長。從播種至翌年夏季休眠,即完成了實生苗限價段。
學名: Consolida ajacis
別名: 千鳥草
科: 毛茛科 屬: 飛燕草屬
產地分布:原產南歐,中國南北方均有栽培。
形態特徵:二年生直立草本,株高80-100cm,莖直立,節較長,上部分枝多。葉互生,三出掌狀全裂或深裂,裂片再進行羽裂,裂片線形,下部葉有柄,上部葉的葉柄不明顯。總狀花序著生枝頂,花序較長,可著生20-30朵小花,小花二側對稱,萼片5枚,背部一枚基部延展。成長距而基部上舉。
生長習性:喜光、喜冷涼氣候,耐寒,喜栽培於高燥的環境,要求土壤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為直根系,忌移植。
景觀用途:花期較早,花姿美麗誘人,宜作春夏之交的花壇、花境材料。作切花水養可保持10d。也可盆栽觀賞。飛燕草全株含有毒素,影響人們的神經系統,故須提防。
培育繁殖:9月中旬,將種子直播於露地苗床,發芽溫度以15-20℃為宜,若高溫則出苗不整齊。
學名: Pulsatilla chinensis
別名: 老公花
科: 毛茛科 屬: 白頭翁屬
產地分布:原產中國,除華南外各地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cm,根莖粗而直,全株密被白色長柔毛。葉基生,三出複葉4-5片,具長柄,葉緣有鋸齒。花莖1-2,高達35cm,花單生,徑約8cm,萼片段預告瓣狀,6片成2輪,藍紫色,外被白色柔毛,花期4-5月。瘦果宿存,具較長的銀白色毛。
生長習性:性耐寒,喜涼爽氣候,要求向陽的環境,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土壤,忌積水,不耐移植。
景觀用途:適於野生花卉園自然式栽植,亦可盆栽。其根入藥。
培育繁殖:播種繁殖,多採用直播,種子成熟後立即播種即可。分株繁殖以秋季為好。
瀕危植物
短柄烏頭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
現狀 短柄烏頭分布區狹窄,僅產雲南及四川局部地區。由於民間用塊根作藥,長期挖掘,致使分布範圍日益減少,資源越來越少。為了持續利用,必保護與繁殖。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40-80厘米,不分枝,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到近無毛;塊根紡錘狀圓錐形,外皮黑褐色。葉互生,紙質,三全裂,長3.5-6厘米,寬3.6-8厘米,裂片再2-3羽狀細裂,中央全裂片基部突變狹成長柄,二回羽裂片線形,寬1-3毫米,側裂片不等二裂至基部,兩面無毛,或背面沿脈疏被短毛,基生葉有長柄,向上葉柄逐漸變短,直至近無柄。總狀花序有7至多朵密集的花,軸和花梗密被彎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苞片葉狀;花梗近直展,長1-1.5厘米,小苞片通常2或3淺裂;花左右對稱,直徑1-1.5厘米;萼片紫藍色,上萼片盔形;花瓣上部內曲,具短距;心皮3-5,已房密被黃色長柔毛。蓇葖長圓形,頂端細尖,內縫線開裂,具多數種子;種子沿脊梭具翅。
分布於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劍川,東北部會澤,中部祿勸烏蒙山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生於海拔2800-3700(-4300)米的高山草坡、岩石坡和疏林下。
短柄烏主要見於高山草甸或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區,乾、濕季明顯,氣候冷涼,年平均溫約6℃-12℃,最冷月平均溫-3.8℃,極端最低溫度-25℃,最熱月平均溫約13℃,極端最高溫不超過25℃,,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相支濕度為74%以上。土壤為富含腐殖質的黑色草甸土。在土壤母質為紫色砂岩的地方,土層薄,多裸岩,地表乾燥而堅實,生境冷濕多風,常生長在灰背杜鵑、腋花杜鵑為優勢種的常綠矮生墊狀灌叢中;在土壤母質為石灰的地方,土層較厚,出常見岩露頭,優勢種為藏邊大黃、小穎短柄草等植物的草坡中。喜光,多生於向陽坡。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保護價值 塊根雖有毒,但作藥用,有消炎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具有醫藥和經濟價值。
保護措施 麗江玉龍雪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管理,嚴禁採挖,並引種栽培建議產區用藥單位進行引種繁殖,擴大栽培。
栽培要點 種子秋季成熟,採收後晾乾貯藏,至來年早春播於苗床,床上宜用腐殖土和沙土混合,適度遮蔭,待幼苗長出真葉2-3片時,逐漸減少蔭蔽。種植地應先擇高海拔冷涼的山區。在海拔低、夏溫偏高、日照強的地區引種不易成功。用分根法也能繁殖。
附錄 皺葉烏頭又名小白掌、雪上一支花,為保山烏頭的變種,僅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貢山、碧江、鄧川,西部騰衝、保山,生於海拔2000-3000米山坡。長期以來,由於民間採挖塊根入藥,致使資源枯竭,處於瀕臨絕滅的境地。為了永續利用和保護種質,應加強保護、引種栽培。本變種與短柄烏頭的區別在於基生葉和莖生葉均有長柄,葉較寬大,長5.5-8.5(-13)厘米,寬8-13(-20)厘米,中裂片中下部漸窄成楔形,小裂片較寬,兩面均柔毛;花序軸和花梗被彎曲白色短柔毛和武藝的黃色腺毛,子房被短柔毛。
星葉草Circaeaster agrestis Maxim.
現狀 稀有種。星葉草為單獨屬植物,星散分布於我國西北部至西南部。由於森林砍伐,破壞了星葉草適宜生長的生態環境,使分布範圍日趨縮小。
一年生小草本,莖細弱,高3-10厘米,根直伸,支根纖細。縮存的2子葉和葉族生於莖頂;子葉線形或披針狀線形,長4-11毫米,寬0.6-2毫米,無毛;葉紙質,菱狀倒卵形、匙形或楔形,長3.5-23毫米,寬1-11毫米,邊緣上部有小齒,齒端有刺狀短尖,下麵粉綠色;葉脈二叉狀分枝。花小,兩性,單生於葉腋;萼片2-3,狹卵形,先端急尖,宿存;單和於葉腋;萼片2-3,狹卵形,先端急尖,宿存;花瓣缺;雄蕊1-2(-3),與萼片互生,高出於萼片,花絲線形,花葯2室,內向;心皮1-3分離;子房上位,長圓形,稍偏斜,1室,有1-3分離;子房上位,長圓形,稍偏斜,1室,有1下垂胚株,無花柱,柱頭近橢圓球形。瘦果近紡錘形或狹長圓形,長2.5-3.8毫米,通常具鉤狀毛;種子含豐富胚乳。
零星分布於陝西南部太白山、佛坪、周至,甘肅中部肅南至東南部榆中、天水、夏河、臨潭、岷縣、康縣、舟曲、文縣,青海南部班瑪、玉樹、囊謙、雜多,四川北部南坪、色達、德格、金川、道孚、康定、瀘定、稻城、鄉城、木里,支南西北部德欽、貳山、中甸、麗江、東北部綏江、大關、昭通及中部景東,西藏東部類烏齊、察隅、波密、林芝、工布江達、郎縣和新疆拜城托木爾峰等地。生於海拔1100-4800米的針葉林和樺、櫟林下或崖邊濕地。不丹、錫金、尼泊爾和印度西北部也有分布。
星葉草喜陰濕,要求散射光和潮濕的生境,凡陽光直接照射處,不見其分布,這種特殊生境一旦被破壞,即難生長。因它分泌一種特殊氣味,影響其周圍植物的生長,故在林下或局部小環境中往往形成單優群落。有時,一些濕生植物,如黃水枝、細弱蕁麻、和橐吾等也可與其伴生。花期5-6月,果期7-9月。
保護價值 星葉草具有獨特的性狀,其葉脈為開放式的二叉狀分枝脈序,特別是遠軸盲脈末端的形態結構特徵,使其明顯地有別於毛茛科的其他屬,故有人主張將其另立為星葉草科。因此,保護好星葉草,對進一步研究被子植物系統演化問題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在其分布範圍內已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地段,應採取保護星葉草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以促進其自然繁殖。對保護區以外地區的星葉草,也應注意保護。
栽培要點 可試用種子繁殖,並研究發芽特性及人工試培的方法。
短萼黃連
現狀 漸危種。短萼黃連分布雖較廣,由於歷來與黃連同作藥用,長期大量採挖,資源日趨減少。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鬚根。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寬達10厘米,掌狀3全裂,中央裂片菱狀卵形,再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花葶1-2,高12-25厘米,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苞片披針形,羽狀深裂;萼片黃綠色,平直,長約6.5毫米,比花瓣長1/3-1/5;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約20,花葯長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心皮8-12,花柱稍外彎。長6-8毫米;種子7-8,褐色。
分布於安徽南部青陽、歙縣、績溪,浙江西北部天目山、東部天台、西部開化、南部仙居、縉雲、麗水、遂昌、松陽、龍泉、慶元、雲和、泰寧、明溪、寧化、清流、長汀、古田、上杭、龍巖、同安、南安、漳平、德化、仙遊、永順、閩清、閩侯、龍溪、永安,江西東部鉛山、黎川、西北部武寧、修水、靖安、宜豐、西部永新、寧岡、南部龍南、全南,廣東北部樂昌、連縣、連南、連山,廣西東北部全縣、龍勝、大苗山、興安、富川、鐘山及金秀等地。常生於海拔600-1600米溝谷林下陰濕地或溪澗岩隙間。
分布區年均溫約10℃,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對濕度可達90%。土壤主要為黃壤或黃棕壤,酸性反應,pH值4.5-5.5,有機質含量豐富。耐寒,畏強光,忌高溫乾旱,喜陰濕環境。主要生於中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要和常綠葉林下。一般2-3月開花,4-5月果熟。
保護價值 為中國著名傳統中藥,藥用歷史悠久,藥效顯著,馳名於世,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保護措施 分布區內已設有歙縣清涼峰、黃山,井崗山、武夷山、鳳陽山、花坪等自然保護區,應列為保護對象,並大力引種栽培。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成功。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秋播宜在10月,春播宜在5月,但種子採收後必須在低溫下沙藏。秋播的第二年3-4月出苗。第三年6月定植,定植地必須選擇適宜的生境。
黃連
為著名的傳統中藥,由於長期利用,大量採挖,野生黃連極為稀少,目前市場上所需的黃連,幾乎全是栽培。黃連天然分布於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及四種東部,生長環境與短萼黃連相似。與短萼黃連的區別僅在於萼片較長,長9-12.5毫米。建議分布區內的有關單位及自然保護區應保護好野生黃連及其生態環境。以利於本種的自然生長繁殖。
峨眉黃連(emei huanglian)Coptis omeiensis (Chen ) C.Y.Cheng
現狀 瀕危種。峨眉黃連為中國特有植物,僅產於四川局限地區,其根狀莖(或全草)供藥用,一量發現,天然繁殖力較低,植株日益減少,如不採取有效保護措施,必將致絕滅。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狀莖圓柱狀,微彎,暗褐色,橫斷面黃色,分枝少,節[密,無明顯節間,鬚根多而較硬功夫。鱗時較多;基生葉(2--)4-11,具長柄,暗綠色;葉片緊紙質,輪廓披針形或窄卵形,長6-16厘米,寬3。5-6。5厘米,三全裂,中裂片薔狀披針形,5-15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厘米的細柄,側生裂片卵形,長僅為中裂片的1/3-1/4,不行二深裂或近二全裂,陰上面沿主胱被子婀毛牙,其餘無毛;葉柄長z約5-16厘米。花葶通常單一,高15-27厘米;花序為多歧聚傘花序,具3-6花;萼片5,窄七形,長約為萼片的1/2,中央具密橫;雄蕊多數;心皮9-14,具柄。 果微被子毛,常一籌莫展約8毫米,與果柄近行和;種子3-4,長圓形,黃褐色。
峨眉黃連僅產四川峨眉、滿雅及峨邊縣。生於海拔1000-1700米蔭蔽的懸岩陡壁上。
本種適詛生境的年平均溫為17。2℃年降水量169。-18。。毫米,相對濕度80%。土壤為山地黃壤或黃棕壤,PH值5。5-6。5。性喜陰濕,怕直舴光照。結果冰雹不高。
保護價值 峨眉黃連富多種物鹼,常作為黃連的代用品,產區稱:野連"、"岩連"、"鳳尾連"。全草均可入藥,為貴重的中藥材。保護其野生種源,對愛行科演研究及擴大生產均有較大的價值。
保護措施 尚無任何保護措施。目前僅個別藥家移栽少量植物株於蔭蔽的陡或陡央上。建議 在產區集中生物學特性、個體及群生態的研究,為引種栽培擔供科學依據。
栽培要點 本種現為野後,尚無栽培經驗。鑒於本種與黃連的生境條件相似,暈行引種栽培 時可參圪黃連的栽培方法。
雲南黃連Coptis teela Wall.
現狀 漸危種。雲南黃連根莖入藥,為常用中藥之一。由於生長慢,採挖過度,現已危及種源。
常綠多年生草本,輪郭為披針形或狹卵形,長5-25厘米;葉片稍革質,輪廓為披式針形或狹卵形,長6-16厘米,寬3.5-6.3厘米;中央小葉卵狀菱形,3-6羽狀深裂;長5.5-15厘米,寬2.2-5.5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邊緣具刺狀齒;側生小葉無柄或有短柄,斜卵形,2深裂,葉脈兩面突出,僅脈上有微柔毛。花葶1,高10-30厘米,聚傘花序有3-4(-5)朵,苞片橢圓形,羽狀深裂;花淡黃綠色,萼片5,橢圓形,長8毫米,花5.4-6厘米,雄蕊多數,心皮11-14,花柱外彎。骨突長7-10毫米,近無毛;種子細小,多數,黑褐色。
分布丁雲南西北部滬水,碧江、福貢、貢山和西南部騰衝及西藏貢東南部察隅、墨脫。生於海拔2000-3000米林下。
分布區氣候由於受西南季風影響,乾、濕季分明,冬春旱,夏秋多雨,年平均濕約14℃,最冷月平均為7℃,極端最低溫-10℃,最熱月平均溫19℃,極端高溫約33℃,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約80%集中草在雨季,相對濕度在77%以上。土壤為黃壤棕色森森土,腐殖質含量高;PH值4.5-5.5。主要用於以紅錐、薄葉青岡、木殼桐為優熱的常綠闊葉林或喜馬拉雅鐵杉為優熱的針葉闊葉混交林下的陰濕生境。通常春季開花,夏初果實成熟。
保護價值 雲南黃連藥材名"雲連",為黃連中的上品,級為珍貴。
保護措施 為了保顧其種質資源,免於絕滅,應加強保護。產地福貢、碧江、貢山三縣已劃為怒江自然保護區,保山、騰衝、滬水三縣已劃為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應將本種列為保護對象並繁殖栽培。
栽培要求 用分根和播種法繁殖。秋季或早春在黃連根狀莖處採挖所萌發的新根狀莖,分栽於天然林下,極易成活。如採用種子繁殖,能發芽成苗,增加繁殖係數。但遷地栽植時需要遮蔭、噴霧降溫,且生長較慢,較為費工。
獨葉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f.et W. W.Smith
現狀 稀有種。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目前僅在陝西、甘肅、四川和雲南省內的幾個殘留分布區見到。由於該種生長於亞高山至高山原始林下和蔭蔽、潮濕、腐殖質層深厚的環境中,種子大多不能成熟,主要依靠根狀莖繁殖,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人為破壞森林植被和採挖,使其植株數量逐漸減少,自然分布日益縮小。
多年生草本,高達10厘米,無毛。根狀莖細長,分枝,生多數不定根;芽鱗3,膜質,卵形,長4-7毫米。葉常1片基生,心狀圓形,寬3.5-7厘米,5全裂,中、側裂片斷淺裂,下面的裂片不等2深裂,頂部邊緣有小牙齒,下麵粉綠色;脈序開放二叉分歧;葉柄長5-11厘米,單花,直徑約毫米,花葶高7-12.5厘米;花被片(4-)5-6(-7),淡綠色,卵形,長5-7.5毫米,頂端漸尖,基部狹且具線狀紫班;退化雄蕊(-3)5-8;心皮3-7(-9),長約1.4毫米,種子白色,扁橢圓形,長3-3.5毫米。
獨葉草零星分布在陝西太白縣、眉縣,甘肅迭部、舟曲、文縣、四川馬爾康、茂汶、金川、南坪、瀘定、松潘、峨眉山及雲南德欽等地。生於海拔2200-3975米地帶的亞高山至高山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下。
分布區海拔較高,氣候寒冷,多數產地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處於0℃以下,夏季最高氣溫只達20℃左右。土壤為腐殖質土,通氣性較好,偏酸性,厚度為10-30厘米。葉獨草生於林下,光照微弱,空氣和土壤的濕度大。
保護價值 營養葉的脈序、根狀莖和花被片待的形態解剖特徵都有別於毛茛科的其他屬,這種原始被子植物對研究被子植物的進化和毛茛科的系統發育有一事實上的科學意義。全草供藥用。
保護措施 陝西太西山、四川峨眉山、九寨溝等產地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將獨葉列為保護對象,在分布集中之地劃出保護小區,促進其自然更新。
栽培要點 獨葉草的生長環境特殊,種子也難以採到,過去尚未開展人工栽培試驗,今後應以保護天然資源,促進自然更新為主。同時,可以在近似的環境中移栽其根狀莖,並開展結實生物學和種子繁殖的研究,進行引種馴化。
黃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lutea (Franch. ) Finet et Gagnep.
現狀 漸危種。由於各地采根入藥中藥的白芍用,近年來又採挖活植物出售,致使黃牡丹採挖過度,資源破壞嚴重,有瀕臨絕滅之危。
落葉小灌木或亞灌木,高1-1.5米,全體無毛;莖木質,圓柱形,灰色;嫩枝綠色,基部有宿存倒卵形鱗片。葉互生,紙質,二回三出複葉,長20-35厘米;葉片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紙質,長5-10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至鈍尖,基部下延,全緣或有齒,下面微帶白粉;葉柄長7-15厘米,圓柱形,花2-5朵生於枝頂或葉腋,直徑5-6厘米;苞片3-4(-6),披針形;萼片3-4,寬卵形;花瓣9-12,黃色,倒卵形,有時邊緣紅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塊,長2.5-3.5厘米,寬2-2.5厘米;雄蕊多數;花盤肉質,包住心皮基部,頂端裂片三角狀或鈍圓;心皮2-3,錐形,長1.2厘米。骨突革質,長3厘米,直徑1.5厘米,頂端長漸尖,向下彎;種子數粒,黑色。
分布於雲南中部昆明、嵩明、祿勸、西北部大理、洱源、麗江、中甸、維西、德欽、西南部景東,西藏東南部波密、林芝、工布江達、隆子,四川西南部木里等縣,生於海拔2000-3500米地帶。
分布區地處西南季風區內,乾、濕季明顯,夏涼冬寒,雨量多,濕度大。大多生長於石灰岩山地灌叢或疏林下。一般3月萌發,4-5月開花,9-10月果熟,11月葉脫落。
保護價值 為中國西南地區特有植物,花黃色是培育牡丹、芍藥等新品種的種質基因,在園藝育種上有科學價值。根皮入藥,為白芍的代用品。
保護措施 雲南大理蒼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但尚未採取適當保護措施,應儘快管理,切實加以保護。
栽培要點 參考紫斑牡丹。
紫斑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var. papaveracea (Andr.) Kerner
現狀 漸危種。紫斑牡丹星散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和河南西部。由於根皮入藥,長期遭受過度採挖,資源不斷被破壞,又因天然繁殖力弱,分布區逐漸縮小,應採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落葉灌木。高50-150厘米;小枝圓柱形,微具條棱,基部具鱗片狀鞘。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長約30厘米;頂生小葉寬卵形,長8-9厘米,寬5-6厘米,通常不裂,稀3裂至中部,裂片不再淺裂,下面灰綠色,疏被長柔毛,小葉柄長2.5-3.5厘米;側生小葉長卵形或卵形,長5-8厘米,寬2-3.7厘米,不裂或2-4淺裂。花大,單生枝端,直徑8-10厘米,花梗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4-)5,淡黃綠色,近圓形,長約3厘米,寬3-3.8厘米;花瓣10-12,白色,寬倒卵形,長6-10厘米,寬4-8.2厘米,內面基部具有深紫色斑塊;雄蕊多數,黃色,長1.8-2.5厘米;花盤杯狀,革質,包圍心皮;心皮5-7,密被黃色短柔毛,頂端具喙;種子倒圓錐形,長約8毫米,黑色,有光澤。
分布於陝西耀縣、黃龍山、太白山、南五台、周至、山陽、略陽,甘肅天水、武都、舟曲、成縣、康縣、興隆山和河南西峽、盧氏、內鄉等地。生於海拔1100-2800米地帶的山坡次生夏綠闊葉林下或灌叢中以及岩石縫中。分布區的氣候夏季溫暖而乾燥,冬春乾冷,最低溫在0℃以下,年平均溫13℃左右;年降水量650-9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土壤為山地灰化土及山地棕壤和黃壤。多生長在以光葉珍珠梅、小檗、盤腺櫻桃、冰川茶子、華西忍冬、石棗子、泡花樹等為主的灌叢中。紫斑牡丹為耐陰植物,喜生於陰坡稀疏灌叢中,或生於峭壁下林內光照較弱、岩石裸露和土層瘠薄處。它結籽少,種子自然萌發和成活率低,幼苗期長。一般4-5月開花,8-9月果實成熟。
保護價值 紫斑牡丹是中國特有植物,為珍貴的花卉種質資源,根皮供藥用。對研究牡丹屬的系統發育和培育牡丹新品種,都具有一定意義。
保護措施 陝西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建議在分布集中的地區建立保護點,嚴禁採挖,並積極開展繁殖試驗,推廣栽培。青海同仁縣已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用播種、分株繁殖。該屬植物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因此,應在8月上旬至9月果皮變黃褐、種子成熟後即採種。用清水選種後,將好種子放在濕沙內貯藏7天左右,即可播種,能生出幼根,經過冬季,低溫下發芽出土。乾燥種子延至春季播種,常推遲一年發芽。亦可在每年9-10月將肉質根刨出,從根頸部劈開(一般每兜分3-5株,上面必須帶芽),在傷口處灑上石灰、以防腐爛,栽培後培土越冬。
附錄 矮牡丹,此變種特產於陝西 延安 花園屯萬花山、耀縣廟灣、略陽和山西稷山縣馬跑泉的泥坡、花園溝等地。星散生長於海拔1000-1400米的陰坡疏林下或溝谷兩旁岩石縫中,因根皮入藥,長期遭受過度採挖,現已處於瀕危境地,因它可能是栽培牡丹的原植物,為珍貴的種質資源。1979年延安市設立了花園屯植物管理處,對矮牡丹進行重點保護。其他產地也慶採取保護措施,嚴禁採掘,積極繁殖。矮牡丹和紫斑牡丹區別在於頂生小葉寬橢圓或近圓形,3深裂至中部,裂片再淺裂,現面與連同葉軸、葉柄均被短柔毛,小葉柄長1-1.5厘米;花通常單瓣,黃色、紫色、紅色或白色,內面基部無紫色斑塊。
四川牡丹Paeonia szechuanica Fang
現狀 瀕危種。分布區極其狹窄,僅產四川西北局部地區。根皮藥用,一旦大量收購,就有絕跡的危險。
落葉灌木,高45-160厘米,各部無毛;樹皮灰黑色,片狀剝落;當年生枝紫紅色,基部具殘存芽鱗。葉多為三回,稀為四回複葉,第一回和第二回為三出,第三回為羽狀;葉柄為3.5-8厘米;葉片長10-20厘米,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長2.5-4.5厘米,寬1.5-2.5厘米,3裂片裂至近基部或全裂,裂片再3淺裂;側生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3裂或不裂而具粗齒;小葉柄長1-1.5厘米。花單生枝頂,直徑10-15厘米;苞片2-3(-5),大小不等,線狀披針形;萼片3(-5),寬倒卵形,先端具小尖頭,綠色,長2.5厘米,寬1.5-2厘米;花瓣9-12,玫瑰色,倒卵形,頂端通常淺2裂並有不規則波狀齒,長4-7厘米,寬3-5厘米;花盤白色,紙質,包心皮達1/2-2/3,頂端三角狀齒裂;心皮4(-6),花柱短,柱頭扁,反卷。幼果無毛,褐帶綠色。
四川牡丹無論水平分布或垂直分布都很局限,僅見於四川西北部馬爾康縣馬爾康鎮、松崗和金川縣馬爾幫。生於海拔2600-3100米的灌叢中。
四川牡丹生於乾旱谷地,分布區氣候(以馬爾康為例)年平均溫度8.3℃,7月份平均溫度16.1℃,1月份平均溫度-0.3℃,極端最高氣溫31.0℃,極端最低溫-16.6℃,年降雨量786毫米,其中92%集中在5-9月,其餘時間十分乾冷,相對濕度為34-82%,平均61%,11月至3月有時幾乎達到零。土壤為山地黃壤,弱酸性,pH值約6.4,母岩為花崗岩。陽性植物,喜生於多刺灌叢中,多見於東南坡,東坡較少,偶見於北坡和西南坡。主要的同生植物有野桃、小葉薔薇、鼠李、南方六道木、準噶爾枸子、繡線菊、蔥皮忍冬、刺黃花、小檗和四川丁香。局部多見,最大頻度在40平方米內有9株。4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花。幼果常被昆蟲幼蟲所害,更新不良,幼株不多見。
保護價值 栽培牡丹是"花中之王"。本種為芍藥屬牡丹組僅有的3(或4)種之一,花大而美麗,是理想的花卉資源。芍藥屬系統上獨立,位置有爭議,牡丹組又是其中原始的一個組,本種又是牡丹組中研究得最少的一個種。因此對牡丹組尤其是本種的研究,顯得十分必要。該種分布區極狹窄,如不加以保護,容易絕滅。根皮可藥用。 保護措施 尚未採取保護措施。建議在分布比較集中的馬爾康松崗地區建立保護點。藥材部門應避免收購這一稀有種,引種栽培也是必要的。
栽培要點 與牡丹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