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油[中藥]

薄荷油[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薄荷油,中藥材名。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功能主治為:疏風,清熱。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齒痛,皮膚風癢。①《重慶堂隨筆》:患風熱頭疼齦痛,搽患處。②《中國醫學大辭典》:清熱散風。治頭風,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③《國藥的藥理學》:頭痛、暈船、反胃、胃腸氣脹等,塗布或內服。④《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治疝痛,下痢。

基本信息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

性味歸經

《中國醫學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齒痛,皮膚風癢。

①《重慶堂隨筆》:患風熱頭疼齦痛,搽患處。

②《中國醫學大辭典》:清熱散風。治頭風,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③《國藥的藥理學》:頭痛、暈船、反胃、胃腸氣脹等,塗布或內服。

④《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治疝痛,下痢。

藥材性狀

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黃色的油狀液體,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帶辛辣而清涼,有強烈的竄透性。在溫度較低時有大量的無色晶體析出。存放日久則色漸變深,質漸變粘。易溶於水,與醇、醚、氧仿等均能任意混合。比重(25℃)0.899~0.909。

用法用量

內服:開水沖,1~3滴。外用:塗患處。

化學成份

薄荷鮮葉含漬1%-1.46%,油中主成分為左鏇薄荷醇(menthol),含量62.3%-87.2%,還含左鏇薄荷酮(menthone)異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乙酸癸酯(decylacetate),乙酸薄荷酯(menthylacetate)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α-及β-蒎烯(pinene),β-側柏烯(β-thu-jene),3-戊醇(3-pentol),2-已醇(2-hexanol),3-辛醇(3-octanol),右鏇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及桉葉素(cine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1]。又含黃酮類成分:異瑞福靈(iso-raif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薄荷異黃酮甙(methoside);有機酸成分:迷迭香酸(lusmari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2];氯基酸成分: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絲氨酸(alanine),天冬醯胺(asparag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ine)和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賴氨酸(lysine)[3]。最近,又從葉中分階段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羥基-1,2-二氫萘二羥酸為母核的多種成分:①1-(3,4-二羥基苯基)-6,7-二羥基-1,2-二氫萘-2,3二羥酸[1-(3,4-dihydroxyphe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ylicacid],②1-(3,4-二羥基苯基-1,2-二氫萘-2-羥酸

相關論述

1.《重慶堂隨筆》:患風熱頭疼齦痛,搽患處。

2.《中國醫學大辭典》清熱散風。治頭風,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3.《國藥的藥理學》頭痛、暈船、反胃、胃腸氣脹等,塗布或內服。

4.《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治疝痛,下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