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總覽
鴟鴞科的物種俗稱貓頭鷹,它們的大眼睛只能朝前看,要向兩邊看的時候,就必須轉動它的脖子。貓頭鷹的脖子又長又柔軟,能轉動270度。由於是夜間出來捕食的猛禽,因此聽力顯得特別重要。貓頭鷹的頭骨不對稱,兩隻耳朵不在同一水平上,有利於根據地面獵物發的聲間來確定獵物的正確位置。
貓頭鷹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貓頭鷹的蹤影。貓頭鷹的窩有的築在樹洞裡,有的築在岩石縫中,有的築在地面上,還有的築在仙人掌中。各種貓頭鷹下的蛋都是白色的。
貓頭鷹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動物為食。獵物的大小視貓頭鷹的體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蟲,大到兔子都有。也有一些以捉魚過日子的。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部分,如骨頭、毛髮、羽毛,會壓縮成小球反芻出來。分析小球的成分,可以斷定貓頭鷹的獵物類型。
比較常見的貓頭鷹有北美東部地區的銳鳴鴞(又叫長耳鴞、叫鴞),棲息在歐洲南部到貝加爾湖的鵂鶹(角鴞屬的一種貓頭鷹)。
許多種大型貓頭鷹外形很相似,但叫聲不同,根據叫聲可以把它們區別開來。鷹鴞是大型貓頭鷹的一種。,頭上有簇狀羽毛,不少人誤認為是耳朵,實際上它與耳朵沒有任何關係。大型貓頭鷹中,棲息在美洲的只有大角鴞,還有大約17種分布在歐洲、亞洲和非洲。北方的鷹鴞分布最廣,從斯堪的納維亞和西班牙的日本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長大約有71厘米。
妖鴞是貓頭鷹中體型最小的,產於美國南方和墨西哥。身長只有13厘米,在啄木鳥於巨仙人掌中啄出的洞裡築窩,以食小昆蟲為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
分布於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
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
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
其中非洲塞席爾鴞、大鵂鶹、昂島鵂鶹、馬達加斯加紅鴞屬瀕危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