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

廣東省

廣東省,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省內土地豐足、水資源豐富。廣東省被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區之一。廣東省下轄21個省轄市,119個縣級行政區,在語言風俗、傳統、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通行粵語、客家語和閩語。廣東省也是中國人口最多,社會、文化最開放的省份,還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是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金融實力最強省份。

基本信息

概括

廣州市廣州市
廣東省,簡稱“粵”,省會廣州,轄21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廣州、深圳),地級市19個。漢語拼音GuǎngDōng,舊稱Kwongtung。廣東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一面,內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與中國北方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廣東人口超過一億多人,其中外國人士已達上百萬,經濟實力占全國的八分之一,並超越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已成為我國人口最多,外國人士多,經濟實力最強,文化最開放的省份。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海南省相望。全境位於北緯20°09ˊ~25°31ˊ和東經109°45ˊ~117°20ˊ之間。全省陸地面積17.9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85%;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其中,廣東省珠海市有島嶼147個,為國內島嶼較多的城市之一。另有明礁和乾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

粵,今作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百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直至近代,兩廣仍然稱“兩粵”。民國以後,以“粵”字作廣東省簡稱,今日謂“粵”,多指廣東。

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時數由不足1500小時增加到23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約為19℃~24℃。全省平均日照時數為1745.8小時、年平均氣溫22.3℃。1月平均氣溫約為16℃~19℃,7月平均氣溫約為28℃~29℃。

廣東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間,全省平均為1777毫米。降雨的空間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趨勢。受地形的影響,在有利於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風坡有恩平、海豐和清遠3個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於2200毫米;在背風坡的羅定盆地、興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島、潮汕平原少雨區,年平均降水量小於1400毫米。降水的年內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際變化也較大,多雨年降水量為少雨年的2倍以上。 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颱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廣州廣州
在中國綜合自然區劃中,省境所轄分屬華中華南濕潤亞熱帶地區的中亞熱帶長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綠闊葉林區、南亞熱帶嶺南丘陵常綠闊葉林區和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瓊雷熱帶雨林季雨林區、南海諸島熱帶雨林區。

中亞熱帶長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綠闊葉林區省境梅縣、五華至英德一線以北屬該區的南嶺山地亞區。以山地為主,間有眾多的山間盆地,垂直差異明顯,多喀斯特地形和丹霞地形。因地勢高,位置偏北,年有重霜,平地偶有微雪,山地冰雪稍重,是廣東最冷地區,甘薯不能越冬。氣候濕潤,春雨較多,秋冬少雨。颱風影響不顯著。林木較多,杉、樟、油茶、茶等生長良好。

南亞熱帶嶺南丘陵常綠闊葉林區:上區以南至北緯21°31′~22°附近,地勢由北向南降低,北部以盆地和山間谷地為主,南部以丘陵平原為主。該區包括3個亞區,即粵東、閩東南沿海山丘台地平原亞區、珠江三角洲丘陵平原亞區和粵西桂東南山地谷地亞區。其中珠江三角洲是華南亦為全國重要的農業區之一。氣候夏長,少酷熱;冬無雪,作物全年可生長。但冬季寒潮南侵時偶有奇寒。雨水充沛,多夏雨、暴雨。颱風活動頻繁,為害較重。江河兩岸常有洪澇威脅。

瓊雷熱帶雨林、季雨林區:上區以南的沿海和雷州半島。地勢較低,以台地、丘陵為主。高溫多雨,熱量豐富,橡膠、椰子、胡椒等熱帶作物終年可生長。受海洋影響大,熱量和水分季節分配較明顯,地區差異較大。年雨量充足,但季節分配不均。降雨以熱雷雨為主,颱風雨次之,秋雨較多。冬春有明顯的乾季。多颱風侵襲。暴雨多,常風大,蒸發強。河流短小。土壤淋溶作用強烈。濱海泥質海岸有紅樹林。包括粵西桂南沿海台地平原和雷州半島台地2亞區。

東沙群島熱帶雨林區: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海拔6~12米,由珊瑚礁構成。土層淺薄,上有鳥糞層,有機質豐富。熱量高,雨水多,但風大,年均風速6.5米/秒,尤以冬天更大。植被短小,以灌叢為主,少喬木,但可栽培椰子

竹仙洞竹仙洞
廣東主要屬華南褶皺系,僅東部潮汕平原屬東南沿海褶皺系。早古生代全省為海水所淹。泥盆紀初受加里東運動影響,粵西雲開大山隆起成陸。經華力西運動,形成粵北樂昌、曲江一帶砂礫岩山地和連江一帶石灰岩山地。燕山運動時廣東省全部上升,並產生多次強烈斷裂及大規模酸性岩漿侵入和噴發活動,形成如粵北弧形山,粵東鳳凰山、羅浮山,粵西雲霧山等山地。在隆起山地之間或邊緣又產生了許多拗陷或斷陷盆地。經燕山運動,現代地貌輪廓基本奠定。喜馬拉雅運動在廣東省主要表現為斷裂隆起和拗陷,產生強烈的侵蝕剝蝕和堆積作用以及間歇性噴發的火山活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部分布玄武岩台地和火山丘。第四紀初期,瓊州海峽斷裂沉陷,海南島與大陸分離。省境多地震和溫泉。在山地中,500米以下的坡麓地帶以赤紅土壤或紅壤為主;500米以上地形起伏大,坡度變化明顯,多為紅壤和山地黃壤,土層厚薄差異懸殊。

廣東地勢北高南低、橫亘省境北部的南嶺是珠江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與湖南接壤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為廣東省最高峰。大庾嶺隘和騎田嶺隘是由贛、湘入粵的古道。省境500米以上的山地占33%,丘陵25%,平原23%,台地19%。山脈多為東北—西南走向,有五個主體山脈,分別為:南嶺、蓮花山脈、羅浮山脈、九連山脈和粵西的山脈。在這些山脈中,有廣東四大名山:羅浮山丹霞山、鼎湖山、西樵山。

廣東省平原主要分布於南部江河下游和入海處,面積一般較小。珠江三角洲為全省最大平原,面積達1.09萬平方公里。由西、北、東三江夾帶的泥沙在灣內不斷堆積,逐漸形成三角洲平原。以珠江口至獅子洋為界,可將珠江三角洲分為西、北江三角洲和東江三角洲兩部分。前者面積較廣,北部多海拔20~25米或45~55米的台地;南部除台地外,還有山地、丘陵。後者面積較小,為典型的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渠道眾多,水系紛繁,水網稠密,灌溉便利,土質肥沃,但地下水位較高,近海農田受鹹水威脅較大。潮汕平原主要由韓江沖積而成,面積僅0.47萬多平方公里,土壤肥力較高,是全國高產農業區。

省境石灰岩分布地區,因雨水淋溶刻蝕,構成奇峰異洞,如肇慶七星岩、梅嶺下梳妝檯、韶關芙蓉山、英德碧落洞等。紅色礫岩分布地區,岩性堅硬,各層岩性不一,崩坍後形成斷崖峭立,山勢雄偉。尤以仁化丹霞山和樂昌坪石金雞嶺較為典型。

建置沿革

汕頭汕頭
廣東,《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越”與“粵”通,也簡稱“粵”,泛指嶺南一帶地方。廣東的先民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動、繁衍。在歷史長河中,廣州、廣東等地名次第出現,逐漸演化成廣東省及其轄境。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係。《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係。

公元前222年,秦王趙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趙佗及其後的南越國,都與漢朝一樣實行郡縣制。漢武帝平定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264年(吳景帝永安七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南北朝時代,中國政局南北分裂。南朝統治者對俚人(越族)實行“羈縻”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導致州、郡數猛增。增設的州、郡、縣多集中在粵中、粵西、粵北地區,粵東地區設定較少。因為當時粵東農業經濟沒有粵西發達,交通也沒有粵西方便。

隋初,設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隋煬帝廢州為郡,改為郡、縣兩級,大加省並,今廣東省境分屬10郡、74縣。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占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在州縣稀疏的粵東和粵北,增置1府4州。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粵西及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廣東大部分屬廣南東路,“廣東”即廣南東路的簡稱。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其中,屬明代新置的有順德、從化、高明、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等22縣。這些新置的縣大多集中在粵東地區,基本形成當今縣制的分布格局。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範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設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稱“兩廣總督”,初駐肇慶,1746年(乾隆十一年)移廣州。清代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北宋時期中國政府已在此行使主權,清政府更是經常派水師巡視。

1841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時屬新安縣)正式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87年,葡萄牙誘逼清政府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侵占澳門(時屬香山縣)。

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中華民國,廣東省的名稱和範圍與清代相同,但將府直轄地及州、廳皆改為縣,成為省、縣二級制,並於省、縣之間分區設定綏靖區。民國初年,市建置開始設定。1918年成立廣州市政治公所,廣州開始以省會設市。1921年,成立廣州市政廳。192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7月改廣州市政廳為廣州市政府。國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為省、行政區、縣和市,實行委員制。廣東省政府下設廣州、北江、東江、西江、南路、海南6個行政區,每區設一行政委員,代表省政府處理本區事務。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廣州,廣東省府撤退到粵北(今連州市);為適應戰時需要,全省設4個行署。1940年全省改設為9個區(包括淪陷區),到1941年,復改設9個行政督察區。1945年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把行政督察區分為省府直接督察區和專署行政督察區兩種。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個市縣,專署行政督察區則分為11個區,共轄88個縣。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東政區的調整和變更,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國初期,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8專區和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2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和98個縣,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廣東省和廣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廣西的懷集縣劃入廣東。1954年,原由中央直轄的廣州市劃歸廣東省管轄。第二階段是1959年至1982年,其間全省政區不斷調整。1955年,廣西的北海市和欽州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東省,並更名為合浦專區。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1979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縣、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第三階段是198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定,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區劃

廣東省行政區劃廣東省行政區劃
2011年度,廣東省對部分鎮(街)行政區划進行調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撤併1個鎮,3個鎮改設為街道(辦事處),分設立2個鎮和3個街道(辦事處)。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省有21個地級市,23個縣級市、41個縣、3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4個鄉、7個民族鄉、1132個鎮、442個街道(辦事處)。

廣東省地級以上城市有21個分別為:廣州(副省級)、深圳(副省級)、珠海梅州中山佛山、惠州、東莞、江門、汕尾、汕頭、潮州、揭陽、河源、陽江、茂名、湛江肇慶、雲浮、清遠韶關

各市下轄的區為:

廣州市轄: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

深圳市轄: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光明新區、坪山新區

珠海市轄:香洲區、斗門區、金灣區

汕頭市轄: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南澳縣

韶關市轄: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樂昌市、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翁源縣、新豐縣、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高明區

江門市轄:江海區、蓬江區、新會區、台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恩平市、

湛江市轄: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廉江市、雷州市、吳川市、遂溪縣、徐聞縣

茂名市轄:茂南區、電白區、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

肇慶市轄: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市、四會市、廣寧縣、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

惠州市轄:惠城區、惠陽區、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

梅州市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嘉應新區

汕尾市轄:城區、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

河源市轄:源城區、紫金縣、龍川縣、連平縣、和平縣、東源縣、

陽江市轄:江城區、陽春市、陽西縣、陽東縣

清遠市轄: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連州市、佛岡縣、陽山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轄:莞城街道、南城街道、萬江街道、東城街道、石碣鎮、石龍鎮、茶山鎮、石排鎮、企石鎮、長安鎮、虎門鎮、厚街鎮

中山市轄:火炬開發區、石岐區、五桂山區、三角鎮、大涌鎮、古鎮鎮、小欖鎮、坦洲鎮

潮州市轄:湘橋區、潮安區、饒平縣

揭陽市轄:榕城區、揭東區、普寧市、揭西縣、惠來縣、

雲浮市轄:雲城區、羅定市、新興縣、鬱南縣、雲安縣

人口民族

少數民族少數民族
2011年,廣東省常住人口10505.01萬人,其中男性5478.36萬人、女性5026.65萬人,性別比(女性為100)108.99.常住人口比上年淨增64.07萬人,與上年增長3.07%相比,減少2.46個百分點。全省常住人口增長速度雖有減緩,但受龐大人口基數和增長慣性的影響,廣東人口總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2011年,廣東省出生人數109.44萬人、出生率10.45‰;死亡人數45.56萬人、死亡率4.35‰;自然增長人數63.89萬人、自然增長率6.10‰。全省出生人數和自然增長人數與上年相比分別減少5.56萬人和8.88萬人,而死亡人數則增加2.29萬人。

2011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結果推算,廣東省年末常住人口年齡結構為:0~14歲人口1775.35萬人、15~64歲人口8015.32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714.34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的16.9%、76.4%和6.7%.廣東省常住人口年齡結構繼續表現出“兩頭低,中間高”的特點,即少年兒童人口(0~14歲)和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所占比例較低,勞動力年齡段的人口比例較高。這主要是大量外省勞動力在廣東就業,拉高勞動力年齡段人口(15~64歲)的比例,致使全省總撫養係數呈下降趨勢。2011年,全省少年兒童人口撫養係數22.15%、老年人口撫養係數8.91%、總撫養係數31.06%;分別比2009年下降4.39、206和6.45個百分點。 2015年年末,廣東省常住人口1084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9.95萬人,出生率11.12‰;死亡人口46.60萬人,死亡率4.32‰;自然增長人口73.35萬人,自然增長率6.80‰

廣東省是56個民族成分齊全的省份。2011年,漢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97.46%。少數民族人口307萬人。世居少數民族有壯、瑤、畲、回、滿族。壯族主要分布在連山、懷集、廉江、信宜、化州、羅定等縣(自治縣、市);瑤族主要分布在連南、連山、連州、陽山、英德、乳源、樂昌、仁化、曲江、始興、翁源、龍門、陽春等縣(自治縣、市、區);畲族主要分布在乳源、南雄、始興、增城、和平、連平、龍川、東源、豐順、饒平、潮安、海豐、惠東、博羅等縣(自治縣、市);回族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珠海、肇慶、汕頭、佛山、東莞等市;滿族主要居住在廣州市。改革開放以後,因人才流動、婚姻、務工經商等遷移或暫住廣東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逾200萬人,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區各城市。全省有縣級範圍(含縣級)以上少數民族社會團體22個。根據國家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廣東省設立了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3個自治縣和連州市瑤安瑤族鄉、三水瑤族鄉,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陽山縣秤架瑤族鄉,東源縣漳溪畲族鄉7個民族鄉。

經濟概況

廣東省經濟發展廣東省經濟發展數據
廣東是經濟大省,以製造和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強省,走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前列。連續十幾年經濟總量領先於中國其他省份,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網際網路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占全國約1/4,從1985年至2008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年財政總收入占全國約1/7;累計吸引外商投資占全國約1/4;GDP從1989年至2011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35696.46億元,連續20年保持全國經濟總量第一位置,繼超過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後又超越香港和台灣。2009生產總值為39081.59億元,人均GDP40748元,折合為5965億美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620億元。

以製造業為主,具有食品、紡織業、機械、家用電器、汽車、醫藥、建材、冶金工業體系。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機構網點和從業人員總數均居全國首位。率先成立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第一家金融電子結算中心、第一個外匯調劑中心,發行了中國銀行第一張信用卡等,廣發銀行1993年11月8日在澳門開設分行,並作為中國商業銀行在境外開設的首家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是中國第一家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商業銀行。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設金融強省,對周邊地區的金融輻射力越來越強。目前,廣東已基本形成了以貨幣、外匯、產權等市場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基本完成,地方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現與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都市圈。各省區市GDP含金量中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廣東省成為首個5萬億元俱樂部成員,江蘇、山東緊隨其後,突破4萬億元。以廣州、深圳為中心,以珠江口東岸、西岸為重點,2020年粵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大都市圈,打造一個具有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的城市群。

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達5.3萬億元,增長10.0%;人均GDP50500元,增長8.0%,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7819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國家或地區水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5514億元,增長22.1%;出口總額超過5000億美元,為5319.4億美元,增長17.4%.三次產業趨於協調發展,服務業占比繼續提升,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3966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5.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11年人均GDP為50500元,位居中國第四名,僅次於江蘇、浙江、內蒙古。2011年GDP含金量排名第三(次於上海、北京)。中國最富裕30城市排行榜中東莞市、佛山市、珠海市、中山市分別排名第一、第四、第六、第七。

廣東是商品性農業發展較早,輕工業基礎較好,商業較繁榮,但向以農業為主的省份。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結構發生顯著改變。農業上大力建設以珠江三角洲為主的糧食、水果和甘蔗生產基地,開發雷州半島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工業建立了家用電器、日用機械、紡織、食品、鋼鐵、機械、電力、化工、建材、電子等多種部門。鄉鎮企業和三資企業迅猛發展。1979年以來,深圳、珠海、汕頭設立了經濟特區,廣州、湛江和珠江三角洲被列為開放城市或地區,全省經濟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工農業生產發展速度高於全國平均遞增水平。廣東農業生產發展條件較優越,開發利用潛力大。蔗糖、花生、黃紅麻、水果、茶葉、蠶繭、生豬、水產等產量在全國均占重要地位。近年來大力發展山區造林種果和沿海的海水養殖等開發性農業,熱帶、亞熱帶作物的開發也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多樣性和商品性的特徵更加明顯。廣東曾是全國主要黃、紅麻產區之一,20世紀80年代初年產量已退居全國第4位。本省黃紅麻可與水稻、冬作輪種,一年三熟。化州、吳川、東莞、潮州、揭西、揭陽為集中產區。

廣東是中國以橡膠生產為主的熱帶作物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出產橡膠、劍麻、香茅和胡椒等。粵西鑒江谷地和粵東蓮花山以南地區橡膠種植較集中。全省橡膠種植面積8.5萬公頃,年產乾膠3.58萬噸。劍麻種植面積0.7萬公頃,香茅面積0.5萬公頃,集中分布於雷州半島的徐聞、海康等縣。胡椒主要分布在高州、化州、電白、廉江等地。
全省熱帶和亞熱帶水果達400多種,經濟栽培水果有40多種,四季不絕,素有“水果王國”之稱。柑橘、香蕉、鳳梨、荔枝為四大名果,有“嶺南佳果”之譽。潮州蜜柑、新會及羅崗甜橙、新會大紅柑、增城掛綠荔枝、東莞和高州香蕉等,馳名中外。

廣東原是中國沿海工業較落後的省份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工業產值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9%。輕工業雖有一定基礎,但規模小,設備落後。重工業中的鋼鐵、石油、化肥等均是空白。50年代以來,已建成以輕工業為主,食品、紡織、造紙、機械、家用電器、石油、化工、電力、森林工業等輕、重工業部門較協調的全國重要工業產地。目前在珠江三角洲正在建設高技術產業帶。

自然資源

廣東省廣東省
廣東省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其中宜農地434萬公頃,宜林地1100萬公頃。水資源相當豐富,可供開採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達4735立方米,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廣東為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之鄉,全省己找到礦產116種,探明儲量的有88種。其中高嶺土、泥炭土、冶金用脈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鍺、碲的儲量列全國第一位,銀、鉛、鉍、鉈、鈾礦、獨居石、磷釔礦、玻璃用砂、油頁岩、飾面用大理岩和輝綠岩列第二位。廣東動植物種類繁多。屬於國家1級保護植物的有桫欏,銀杉和虎顏花3種,屬於2級保護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觀光木等24種。此外,香蕉、荔枝、龍眼和鳳梨是嶺南四大名果,經濟價值很高。被列入國家1級保護的動物有華南虎、雲豹、熊猴和中華白海豚等22種,列入2級保護的有金貓、水鹿、穿山甲、獼猴和白鷳(省鳥)等95種。

土地資源

廣東是國內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2008年全省土地利用的實際情況為農用地1489.12萬公頃;其中耕地284.39萬公頃,園地99.73萬公頃,林地1012.78萬公頃,牧草地2.72萬公頃,其他農用地89.50萬公頃。建設用地178.96萬公頃,其中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145.70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2.15萬公頃,水利水工建築用地21.11萬公頃。全省未利用地130.05萬公頃;其中未利用土地69.79萬公頃,其他土地60.26萬公頃。

水資源

廣東省河流眾多,以珠江流域(東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獨流入海的韓江流域和粵東沿海、粵西沿海諸河為主,集水面積占全省面積的99.8%,其餘屬於長江流域的鄱陽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各級乾支流共542條(其中,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2條)。獨流入海河流52條,較大的有韓江、榕江、漠陽江、鑒江、九洲江等。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毫米,折合年均降水總量3145億立方米。降水時程和地區上分布不均,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5%~95%;年際之間相差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4倍,個別地區甚至達到3倍。

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83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82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450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計算量440億立方米。除省內產水量外,還有來自珠江、韓江等上游從鄰省入境水量2361億立方米。全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37.2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859.45萬千瓦。此外,廣東還有溫泉300多處,日總流量9萬噸;飲用天然礦泉水145處,探明可採用儲量全國第一。

廣東省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澇,冬春常乾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區不利蓄水,缺水現象突出,尤以粵西的雷州半島最為典型。不少河流中下遊河段由於城市污水排污造成污染,存在水質性缺水問題。

礦產資源

廣東省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接處,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但小礦貧礦共伴生礦多,選冶難。全省已找到礦產14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01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黑色金屬礦產4種,有色金屬礦產11種,貴金屬礦產2種,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礦產15種,冶金輔助原料礦產8種,化工原料礦產9種,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41種,水氣礦產4種。儲量列全國前三位的礦產有高嶺土、泥炭、水泥用粗面岩、碲、建築用花崗岩、油頁岩、鉍、鍺、鉈、硒、冰洲石、飾面用大理岩、冶金用脈石英、鉛、鎘、鈦、鋯、輕稀土、玉石等。廣東省比較短缺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鋁、鐵、磷、鉀鹽等。

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經開採的主要礦種有地下熱水、礦泉水、鐵、錳、鈦、銅、鉛、鋅、鎢、錫、銻、稀土、金、銀、硫鐵礦、高嶺土、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等。經過多年的開採'銅、鎢、錫、銻等礦產資源已處於枯竭狀態。

植被和生物資源

植被資源植被資源
廣東省光、熱、水資源豐富,四季常青,動植物種類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280科、1645屬、7055種,分別占全國總數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種,分隸於111科、361屬。此外,還有真菌1959種;其中食用菌185種,藥用真菌97種。植物種類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有桫欏和銀杉2種,屬於二級和三級保護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觀光木等24種及廣東松、長苞鐵杉、野龍眼和見血封喉等41種,還有省級保護的紅豆杉和三尖杉等12種。在植被類型中,有屬於地帶性植被的北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和沿海的熱帶紅樹林,還有非緯度地帶性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林、竹林、灌叢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園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龍眼和鳳梨是嶺南四大名果,經濟價值可觀。

廣東省動物種類多樣。陸生脊椎動物就有829種;其中獸類124種、鳥類510種、爬行類145種、兩棲類50種,分別占全國的30%、43.4%、46%和25.5%.此外,還有淡水水生動物的魚類281種、底棲動物181種和浮遊動物256種,以及種類更多的昆蟲類動物。動物種類中,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雲豹、熊猴和中華白海豚等22種,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金貓、水鹿、穿山甲、獼猴和白鷳(省鳥)等95種。
廣東開展對動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重視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至2011年,全省建立自然保護區360個、森林公園418處。廣東重視綠化荒山,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

海洋資源

廣東省廣東省港口
廣東海岸線長,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洋和近海捕撈,以及海洋網箱養魚和沿海養殖的牡蠣、蝦類等海洋水產品年產量約400萬噸;可供海水養殖面積77.57萬公頃,實際海水養殖面積20.82萬公頃,是全國著名的海洋水產大省。雷州半島的養殖海水珍珠產量居全國首位。

沿海還擁有眾多的優良港口資源。廣州港、深圳港、汕頭港和湛江港己成為國內對外交通和貿易的重要通道;大亞灣、大鵬灣、碣石灣、博賀灣及南澳島等地還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灣的油氣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廣東沿海沙灘眾多,氣候溫暖,紅樹林分布廣、面積大,在祖國大陸的最南端燈樓角又有全國惟一的大陸緣型珊瑚礁,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很大。

語言

廣東語言狀況複雜,除粵北、粵東有瑤、壯、畲語及粵北土語,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

粵語

又稱廣州話、白話,省內可分:

1.粵海片(廣府片),分布在廣州、佛山、肇慶、深圳、南海、順德、三水、高明、鶴山、懷集、廣寧、四會、高要、雲浮、封開、鬱南、德慶、羅定、陽山、清遠、佛岡、增城、從化、連州、連山、惠州、韶關、博羅、惠陽、惠東、海豐、仁化、樂昌、英德,以廣州為代表,影響最大。

2.四邑片,分布在台山、開平、恩平、新會、斗門、江門及鶴山部分地區,以台山為代表。

3.高雷片,分布在湛江、茂名、陽江、陽春、高州、信宜、化州、吳川、電白、遂溪、廉江、雷州、徐聞,未形成權威代表。

4.莞寶片,通行於東莞及深圳寶安,以莞城為代表。

5.香山片,通行於中山、珠海(斗門除外),以石歧為代表。各片小有差別,四邑與粵海差異最大。全省使用的人口近4000萬人,但上述區域也攙雜小片客話和閩語。廣東粵方言在海外華人社區如馬來西亞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美國紐約、舊金山,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處廣泛流行。

客家方言

廣東是客話最重要的流行地,省內可分

1.粵東片,分布在梅縣、蕉嶺、平遠、興寧、五華、大埔、豐順、揭西、紫金、惠陽、惠東、寶安,以及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潮陽、陸豐、陸河、海豐、深圳、東莞、增城、博羅、中山的一些地區。

2.粵中片,分布在和平、連平、龍川、河源、新豐、龍門、佛岡,以及廣州、順德、南海、中山、珠海、斗門、三水、四會、清遠、高明、鶴山、開平、新會、台山、恩平的部分地區。

3.粵北片,分布於始興、樂昌、曲江、連州、連南、乳源、陽山、翁源、英德,以及韶關、南雄、仁化、連山、懷集、廣寧、鬱南、德慶、雲浮、羅定、新興的部分地區。

4.粵西片,分散於信宜、陽春、陽江、高州、茂名、電白、化州、吳川、廉江、遂溪、雷州、徐聞。省內各地有零星分布,如廣州三元里、沙河。全省使用的人口約1500萬人。客方言以梅州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海外的印度尼西亞、模里西斯等國華人社區,客話相當通行。

閩語

廣東閩語屬閩方言閩南一支,大致可分

1.潮汕片,以汕頭、潮州為代表,流行於汕頭、潮州、揭陽、澄海、南澳、饒平、揭西、潮陽、普寧、惠來、汕尾、陸豐、海豐。

2.雷州片,流行於雷州、徐聞、遂溪,以及湛江、廉江、吳川、電白、茂名、高州、陽西的部分地區,以雷州為代表。全省使用閩語的人口約1700萬人。廣東閩語是泰國、高棉、法國等華人社區的強勢方言。

社會團體

2011年,廣東省經批准登記的社會團體有13661個。按登記管理範圍劃分,省級1069個,地市級5357個,縣(區)級7235個﹔社會團體從業人員109361人﹔按社團性質和宗旨劃分,科技研究類1376個,生態環境類221個,教育類597個,衛生類391個,社會服務類2263個,文化類1523個,體育類900個,法律類76個,工商業服務類2337個,宗教類240個,農業及農村發展類586個,職業及從業組織類887個,其他2264個。

交通運輸

廣東已初步建成以廣州為中心,以水運為主,鐵路、公路相結合的交通運輸體系。其中,水運占全省專業運輸部門貨物運輸量的2/3,而貨物周轉量則占93%。全省3/4的市鎮可賴內河航道與海洋溝通。

 廣州白雲機場鳥瞰圖 廣州白雲機場鳥瞰圖

(1)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

位於廣州市北部花都區新華街道,我國四大民用機場之一。中國三大航空樞紐機場之一,中國大陸首個按照中樞理念設計建造的樞紐航空港,4F級標準,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民航機場,連線世界各地的重要口岸和國際航空樞紐,位居全國第二,世界第十九位;貨運吞吐量為100萬噸,終端規劃第三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行250萬噸。

(2)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原黃田機場)

位於珠江口東岸的一片濱海平原上,飛行區等級為4F,機場實行24小時運行服務,我國唯一具有海、陸、空聯運的現代化航空港,是世界百強機場之一,目前為中國第四大航空港,是中國珠江三角區重要的空運基地之一。

(3)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場址位於揭陽市揭東縣登崗鎮與炮台鎮交界處,地處揭陽、潮州、汕頭潮汕三市中心位置,2011年12月15日首航後已成為粵東最大民用機場,是廣東省內繼廣州白雲和深圳寶安機場之後第三大幹線機場。預計投入使用後2014年旅客吞吐量將達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00噸。

(4)汕頭外砂國際機場

軍民兩用機場,始建於1956年,1974年4月15日中國民航總局在外砂機場設立中國民航汕頭站,飛行區等級4D。2011年12月15日,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啟用之後,不再作為民用機場。

(5)珠海三灶國際機場

位於珠海西區三灶島西南端,三面環海,距市區31公里。國際一級民用機場標準ICAC標準4E級。2006年10月開始,香港機場管理局正式接管珠海機場的管理經營。

(6)佛山市沙堤機場

位於南海區羅村街道,由中南航空管理局管理,飛行區等級為4C,主要分擔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客流。

(7)梅州市梅州機場

位於梅州市,梅州舊稱嘉應州,是客家人聚居之地,旅居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眾多。飛行區等級4C級。

(8)湛江市西廳機場

屬於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粵西地區唯一的航空運輸港。原稱西廳機場,位於湛江市西郊,飛行區等級4D。

(9)惠州市平潭機場

2011年03月23日成立惠州機場有限公司並整合惠州機場,軍民合用4D級標準,以建設珠三角東翼區域性航空中心為目標。

(10)韶關機場

韶關機場由南方航空公司、廣州軍區空軍、韶關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合作建設,按支線機場、白雲機場備降機場規劃,採取分期建設的方式進行,首期計畫2010年初步建成使用。韶關機場的航線除了對接廣州以外,主要對接泛珠三角地區和華東、北方等城市,一期計畫開通韶關至廣州、深圳、珠海、桂林的航線,並將逐步從不設定定期航班的旅遊機場向開設定期航班的支線機場過渡。

(11)其他

陽江合山機場、遂溪機場(全國第三軍用機場)、廣州黃埔機場、興寧興城機場、深圳南頭直升機場、湛江坡頭直升機場、珠海九州直升機場、羅定機場。

(12)廣州歷史上的八個老機場

作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祥地,從1911年廣州成功起飛第一架飛機,廣州先後出現過的機場多達8個,最早的是燕塘機場,此後是大沙頭機場、南石頭水上機場、二沙頭水上機場、河南沙頭機場、石牌跑馬場機場、天河機場和白雲機場。

廣州天河機場(又稱瘦狗嶺機場,建於民國17年,60年代後期廢置,1984年原址上興建天河體育中心,天河路由天河機場而得名)。

大沙頭機場(1918年由中華民國軍政府航空處始建,是20世紀20年代廣州最主要的機場,1928年,張惠長等人駕駛“廣州號”、“珠江號”,20世紀30年代末廢置)。

鐵路

到2020年,廣東鐵路出省通道由目前的京廣、京九、廣深鐵路、黎湛、粵海和梅坎增至12條,形成以廣州為中心,“三縱二橫”的主幹線。

高鐵

武廣高鐵、廣東西部沿海高速鐵路、廣深港高鐵、廈深高鐵、貴廣高鐵、南廣高鐵。

輕軌

廣珠輕軌、廣佛江珠輕軌、廣深港客運專線、穗莞深城際、佛莞深城際、廣佛珠城際、東莞輕軌、莞惠城際軌道、廣佛肇城際輕軌、佛肇城際輕軌、廣州14號線(廣從輕軌)、廣佛環線、廣清城軌(規劃)。

捷運

廣州捷運、深圳捷運、佛山捷運

市際交通

珠三角為了打造一小時生活區,現已開通城際巴士,如莞惠巴士(東莞到惠州)、廣佛巴士、莞深巴士(東莞到深圳)、惠深巴士(惠州到深圳)、佛肇城巴(佛山到肇慶),嶺南通於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已發行,在廣州、佛山、江門、惠州、肇慶、汕尾等六個城市通行,五城原先自有的公交卡“羊城通”、“廣佛通”等,無須換卡即可自動升級為“嶺南通”,在五城之內通用。現力推嶺南通與八達通互聯互通。

電車

有軌電車:佛山市南海區新型公共運輸(有軌電車)試驗段建設啟動。

無軌電車:廣州

BRT

建成通車:廣州BRT,規劃:深圳、佛山

用工大省

2010年7月21日,針對近來出現的一系列勞資不和諧事件,廣東省政府專門出台《關於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的指導意見》。《意見》從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企業用工管理、建立健全勞動關係協調處置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確定了今後一段時期加快構建以人為本、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的總體目標。

《意見》提出要全面落實法律法規,企業應依法保障職工的勞動合法權益,同時要加強執法檢查,督促企業清理違反法律法規的規章制度,嚴肅查處惡意欠薪、逃避參加社會保險、不依法足額計算和支付加班工資等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經濟

廣東省廣東省
廣東是經濟大省,總量全國第一以製造和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強省,走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前列。連續十幾年經濟總量領先於中國其他省份,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網際網路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占全國約1/4,從1985年至2008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年財政總收入占全國約1/7;累計吸引外商投資占全國約1/4;GDP從1989年至2011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35696.46億元,連續20年保持全國經濟總量第一位置,繼超過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後又超越香港和台灣。2009生產總值為39081.59億元,人均GDP40748元,折合為5965億美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620億元。以製造業為主,具有食品、紡織業、機械、家用電器、汽車、醫藥、建材、冶金工業體系。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機構網點和從業人員總數均居全國首位。率先成立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第一家金融電子結算中心、第一個外匯調劑中心,發行了中國銀行第一張信用卡等,廣發銀行1993年11月8日在澳門開設分行,並作為中國商業銀行在境外開設的首家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是中國第一家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商業銀行。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設金融強省,對周邊地區的金融輻射力越來越強。目前,廣東已基本形成了以貨幣、外匯、產權等市場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基本完成,地方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現與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都市圈。各省區市GDP含金量中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廣東省成為首個5萬億元俱樂部成員,江蘇、山東緊隨其後,突破4萬億元。以廣州、深圳為中心,以珠江口東岸、西岸為重點,2020年粵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大都市圈,打造一個具有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的城市群。是3個特大城市群之一的珠三角特大城市群主要組成。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達5.3萬億元,增長10.0%;人均GDP50500元,增長8.0%,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7819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國家或地區水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5514億元,增長22.1%;出口總額超過5000億美元,為5319.4億美元,增長17.4%.三次產業趨於協調發展,服務業占比繼續提升,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3966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5.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2011年人均GDP為50500元,位居中國第四名,僅次於江蘇浙江內蒙古。2011年GDP含金量排名第三(次於上海、北京)。中國最富裕30城市排行榜中東莞市、佛山市、珠海市、中山市分別排名第一、第四、第六、第七。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中,省級前十強排名方面,北京市力拔頭籌,緊隨其後的是廣東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蘇省、山東省、四川省、安徽省和湖南省[30],2012年前三季度實現的生產總值,有14個地區超過1萬億元。其中,廣東排名第一,為40685.76億元,江蘇排在第二,山東排名第三[31-32],2012年中國城市gdp前50強城市排名廣州、深圳、佛山分別排名第三、第五、第十二位。2012年,廣東經濟運行經歷了年初下探、年中築底企穩、三季度企穩回升、四季度繼續回暖的發展過程,經濟穩健發展。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2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1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四個季度GDP累計分別增長7.2%、7.4%、7.9%和8.2%,呈現逐季提升態勢。2012年中國城市GDP前50強城市排名廣州、深圳、佛山分別排名第3、第5、第12位。2012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廣州北京蘇州佛山、天津和澳門,2012年宜商城市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佛山、蘇州、深圳、武漢、青島和杭州。

語言民系

廣東本土漢語包括粵語、粵西粵方言(包括高州白話、化州話、陽江話等)、客家語、涯話、潮州話、海陸豐學佬話、海話、黎話(雷州話)等;隨著推普的深入,廣東新生一代基本可以使用國語,英語也自娃娃抓起,亦不同程度掌握。除少數民族語言(瑤語、壯語、標話)外,廣東本土漢語主要分為漢語七大方言中的粵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三大支(截止2009年這三大方言的母語使用者約占廣東本地人的40.1%、39.1%、20.8%),另還有歸屬不明的漢方言,如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等。中國以外,粵語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第四大語言,加拿大第三大語言,美國第三大語言;此外,粵語亦是唯一除國語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之中國漢語,亦是唯一除國語外擁有較為完善文字系統的漢語,而且可以完全使用漢字(粵語字)表達。粵語2008年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從屬於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漢語(Chinese)之一(LeadingLanguagesindailyuse);另外,客語(客家話)也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語言(語言代碼:ISO639-1zh、ISO639-2chi(B)zho(T)、ISO639-3hak)。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為廣府、客家與潮汕三大民系。區別三大民系的重要特徵是不同的方言,即以廣州方音為標準音的廣州話,稱為粵方言;以梅州方言為標準音的客家話,稱為客家方言;以汕頭方言為標準音的潮汕話,屬於閩方言[53]。另有操雷州話的人士亦號稱廣東省第四大民系,其方言與潮州話等一樣,同屬閩方言,但是相互間不能完全互通。

境外電視

該省有線及各市線有翡翠台、明珠台、本港台、國際台。部分市有線有星空衛視、華娛衛視、鳳凰衛視,是大陸唯一有境外電視合法落地的省。

文化特色

概況

廣東具有歷史悠久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三大塊。廣雕、廣彩、廣繡馳名中外,粵菜是全國八大菜系之一,包括廣府菜、客家菜、潮州菜。而廣東的粵劇、潮劇則屬於中國的十大地方劇種;廣東音樂、潮州音樂雅韻飄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獷豪邁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東莞百子論文公益活動是中國文化創新品牌,起源於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是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搭建的一個文化交流平台。開平碉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圍屋被認為是中國漢人南遷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築,而潮州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均為全國一流樂團之列,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為國際知名舞團。標誌性文化設施有省博物館新館、星海音樂廳、深圳音樂廳、東莞大劇院,東莞玉蘭大劇院等;山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躍居全國先列,在全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評選中,廣東省連續兩年獲得總成績和金獎數全國第一。全國乃至亞洲首個水下考古基地設在廣東。1997、2000、2001年均有項目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音像城2002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占全國批發量的70%。連續五年對外文化交流進出文化團體的總批次和總人數均為全國之首。但人均博物館、圖書館數量低。

潮汕

文化三大塊。廣東粵菜、潮州菜譽滿全國,粵劇、潮劇屬於中國的十大地方劇種;廣東音樂,潮州音樂雅韻飄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獷豪邁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開平碉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圍屋被認為是中國漢人南遷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築,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

粵劇

粵劇

粵劇粵劇
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系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台灣和港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高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區,都有粵劇的演出。粵劇是溶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

潮劇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白字戲,主要流行於潮州方言區,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個已有四百三十多年歷史的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吸收了弋陽、崑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潮劇的語言並非一開始就使用潮州方言。從明刻本《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這時的潮劇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場次的唱腔和道白,標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這說明潮劇從南戲演化的過程中,開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後才逐漸減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終完全地方化。潮劇有自己的體系和獨特的風格。音樂唱腔是曲牌聯綴為主的聯曲體和板腔體綜合體制,至今保留一唱眾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幫腔形式。唱腔以輕婉抒情見長,多曼聲折轉,清麗悠揚。潮劇行當由南戲的生、旦、醜、淨、外、貼、末發展到現在為十類醜、七類旦、五類生、三類淨、其中以醜、旦兩行表演較有特色。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193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州、汕頭和粵東北、粵閩贛邊區各地。實際上它來自皮簧合流後的徽戲,與閩西漢劇同屬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用中州官話演唱的劇種。清雍正至乾隆間,徽劇傳入廣東後形成。

地方戲劇:粵北採茶戲、樂昌花鼓戲、粵西白戲、正字戲、廣東漢劇、西秦戲、花朝戲、雷劇。

民風民俗

廣東最有名的節日慶典活動。

醒獅,舞獅有南北之分,廣東話中稱其為醒獅,南方以廣東的醒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五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都由二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它是廣東各個節慶日中最常見的表演活動。

木魚歌豐厚的文化積澱,是東莞打造“文化新城”的穩固基石。東莞木魚歌在東坑“賣身節”登大雅之堂,開創了東莞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的新路子。

英歌,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廣東的潮州有英歌,其中潮汕的普寧、潮陽、陸豐甲子的英歌最著名。英歌是潮州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廣場情緒舞蹈,明代中期起源,以梁山108好漢為原形。表演者持英歌棰或圓鼓,糅合武術、舞蹈等藝術形式,氣勢粗獷豪邁。

燒塔是中秋傳統節日潮州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相傳它是漢人反抗元朝殘暴統治的起義信號。燒龍最有名的就是潮汕揭陽的喬林燒龍。人們會在節日的夜晚聚集在舞龍場,在炮仗的巨響下觀看燒龍表演。先是幾十個年輕人舉著燃燒的竹纜在場內奔跑,接著,身上裝滿煙花的巨龍出場,舞龍者舉著龍在場內舞龍,最後,龍頭開始噴火,龍身燒起來後則煙花齊放,鑼聲和鞭炮聲響徹雲霄,絢爛的火龍滿場飛舞,景象十分壯觀。

教育概況

廣東重視教育,但與經濟發展失衡一樣,存在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象。粵北山區,粵西粵東與珠三角的教育資源存在差距。廣州是中國高校分布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著名的大學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

普通高等院校

廣東省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名單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辦學地點 辦學層次
中山大學 教育部 廣州珠海 國家211工程985工程
華南理工大學 教育部 廣州 國家211工程985工程
暨南大學 國務院僑辦 廣州、珠海、深圳 國家211工程
華南師範大學 廣東省 廣州、佛山 國家211工程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省 廣州 廣東省211工程
汕頭大學 廣東省 汕頭 廣東省211工程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省 廣州 廣東省211工程
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省 廣州 廣東省211工程
廣州大學 廣東省 廣州 國家國培計畫
南方科技大學 廣東省 深圳 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
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省 廣州、佛山 本科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州醫科大學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財經大學 廣東省 廣州、佛山 本科
廣東藥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星海音樂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金融學院 廣東省 廣州、肇慶 本科
廣東警官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州美術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州航海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白雲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培正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民辦大學)
廣州商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民辦大學)
廣州工商學院 廣東省 廣州 本科(民辦大學)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廣東省 佛山 本科
廣東東軟學院 廣東省 佛山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醫學院 廣東省 湛江、東莞 本科
嶺南師範學院 廣東省 湛江 本科
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省 湛江 本科
東莞理工學院 廣東省 東莞 本科
廣東科技學院 廣東省 東莞 本科(民辦大學)
肇慶學院 廣東省 肇慶 本科
廣東理工學院 廣東省 肇慶 本科(民辦大學)
深圳大學 廣東省 深圳 本科
五邑大學 廣東省 江門 本科
韓山師範學院 廣東省 潮州 本科
嘉應學院 廣東省 梅州 本科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廣東省 茂名 本科
韶關學院 廣東省 韶關 本科
惠州學院 廣東省 惠州 本科
北京師範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聯合國際學院 廣東省 珠海 本科(中港合辦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 本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

普通高等獨立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
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天河學院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普通高等專科院校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 廣東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理工職業學院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 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華商職業學院 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 廣州華夏職業學院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 南華工商學院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湛江現代科技職業學院 珠海藝術職業學院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私立華聯學院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其他院校

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華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航海高等院校-大專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省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醫科高等專科院校-大專

解放軍體育學院:惟一的兼有體育和通信兩種專業的綜合性學院-本科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本科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大專

增設的院校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另外南方科技大學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還有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原北京大學深圳商學院)。

著名中國小

名次 中學名稱 所在地區 所在城市 狀元人數
1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廣東 廣州 23
2 廣東實驗中學 廣東 廣州 10
3 廣雅中學 廣東 廣州 9
4 廣州二中 廣東 廣州 7
5 廣州市執信中學 廣東 廣州 7
6 江門市第一中學 廣東 江門 5
7 汕頭市第一中學 廣東 汕頭 5
8 珠海市第一中學 廣東 珠海 5
9 佛山市第一中學 廣東 佛山 4
10 惠州市第一中學 廣東 惠州 4
11 茂名市第一中學 廣東 茂名 4
12 汕頭金山中學 廣東 汕頭 4
13 深圳實驗學校 廣東 深圳 4
14 深圳中學 廣東 深圳 4
15 湛江一中 廣東 湛江 4
16 潮州金山中學 廣東 潮州 3
17 高明區第一中學 廣東 佛山 3
18 廣東高州中學 廣東 茂名 3
19 梅州東山中學 廣東 梅州 3
20 深圳高級中學 廣東 深圳 3
21 深圳外國語學校 廣東 深圳 3
22 廣東仲元中學 廣東 廣州 2
23 開平市開僑中學 廣東 江門 2
24 信宜中學 廣東 茂名 2
25 饒平二中 廣東 潮州 1
26 東莞中學 廣東 東莞 1
27 南海市石門中學 廣東 佛山 1
28 廣州六中 廣東 廣州 1
29 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廣東 廣州 1
30 廣州執信中學 廣東 廣州 1
31 南武中學 廣東 廣州 1
32 忠信中學 廣東 河源 1
33 開平一中 廣東 江門 1
34 棉湖中學 廣東 揭陽 1
35 茂名市第一中學 廣東 茂名 1
36 梅州中學 廣東 梅州 1
37 潮陽實驗學校 廣東 汕頭 1
38 潮陽實驗中學 廣東 汕頭 1
39 北江中學 廣東 韶關 1
40 深圳寶安中學 廣東 深圳 1
41 深圳南頭中學 廣東 深圳 1
42 深圳市富源文武學校 廣東 深圳 1
43 深圳市華茂實驗學校 廣東 深圳 1
44 陽江市第一中學 廣東 陽江 1
45 湛江二中 廣東 湛江 1
46 肇慶中學 廣東 肇慶 1

技師學院
根據勞動部財政部[2006]30號文《關於規範技師學院管理的有關工作的通知》認為,技師學院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在面向新生勞動力開展後備高技能人才學制教育的同時,承擔企業在職職工高技能培訓和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師資培訓任務。

肇慶市技師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深圳技師學院(深圳高級技工學校)、廣東省南方技師學院、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廣東省在職成人繼續教育院校。

增城市職大教育培訓中心、廣州職大教育、廣州職大教育奧鵬學習中心、焦作職工醫學院廣東教學點、華中師範大學廣州新塘職大奧鵬學習中心、南開大學廣州職大奧鵬學習中心

旅遊文化

廣州白雲山

白雲山風光白雲山風光
廣州白雲山位於廣州市北部,為南崑山余脈,北起馬鞍嶺,南至桂花崗,東界廣從公路,西界廣州至磨刀坑公路,縱長9.7公里,最寬4.5公里,面積2800公頃,主峰摩星嶺高382米,峰巒重疊,溪澗縱橫,登高可俯覽全市、遙望珠江,是南粵名山之一。六榕寺:位於六榕路,歷史悠久,始建於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寺內有巍峨的千佛寶塔,原名舍利塔,是廣州有名的古代高層建築。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和韋馱殿。塔西為大雄寶殿,供奉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該佛像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
番禺餘蔭山房:位於番禺市南村鎮,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興建,全園建築面積近二千平方米,以“小巧玲瓏”的獨特建築風格贏得嶺南園林藝術精品的著稱,譽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韶關丹霞山

韶關丹霞山位於韶關市東北54公里處,距仁化縣城9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其餘三座名山是羅浮山、四樵山、鼎湖山)。丹霞山海拔408米,風景區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景區有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中層景區以別傳寺為主要景點;下有海螺岩、大明岩、雪岩、晚秀岩、返照岩、草懸岩等岩洞。

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位於韶關市南曲江縣境內,南華寺創建於南北朝時梁天監年間(502-519年),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宇。南華寺有寶林門、大殿、藏經閣、靈照塔和六祖殿等建築,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南華寺內藏有較多的珍貴文物,如唐代千佛袈裟和聖旨,北宋的木雕羅漢像和南宋萬斤大銅鐘等。

九瀧十八灘

九瀧十八灘位於韶關市坪石鎮至樂昌縣城之間的武江河段,是中國第一個江河漂流旅遊勝地。這段河道長約50多公里,而落差竟達100餘米,全段共有九個瀧及十八個灘。闖過苦幹個險瀧後,水流就慢慢緩和下來,就會發現兩岸景色優美,有“十里畫廊”之稱,漂流也接近終點了。

汕頭媽嶼島

汕頭媽嶼島因島上有兩座建於元、清的天后宮,故稱媽嶼,位於汕頭港出海口處,距市區6.75公里,面積約1平方公里,島的南北兩面分別有觀海亭、觀風亭,中間一片平坦沙灘,沙軟水清,為一天然海濱浴場。

深圳錦繡中華

廣東省錦繡中華

深圳錦繡中華是一座反映中國歷史、文化、藝術、古代建築和民族風情的最豐富、最生動、最全面的實景微縮景區,面積33萬平方米。景區中,近百處景致按照中國區域版圖分布,是中國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精粹的縮影。世界之窗:世界之窗毗鄰錦繡中華和中國民俗文化村,占地48萬平方米,是將世界奇觀、歷史遺蹟、古今名勝、自然風光、民居、雕塑、繪畫以及民俗風情、民間歌舞表演匯集一體的展覽館。

中英街

中英街位於深圳市沙頭角,約一里長,兩丈寬,中間有界碑,南為深圳北為香港,是到深圳必去的一個景點。

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六榕路,歷史悠久,始建於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寺內有巍峨的千佛寶塔,原名舍利塔,是廣州有名的古代高層建築。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和韋馱殿。塔西為大雄寶殿,供奉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該佛像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

餘蔭山房

餘蔭山房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興建,全園建築面積近二千平方米,以“小巧玲瓏”的獨特建築風格贏得嶺南園林藝術精品的著稱,譽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鼎湖山

鼎湖山為廣東四大名山之首。鼎湖山林壑幽深,泉溪淙淙,飛瀑直瀉,自然風光十分迷人,包括鼎湖、三寶、鳳來等10多座山峰。山南麓有慶雲寺,西南隅有白雲寺,山腰建有日僧榮睿大師紀念碑。七星岩:位於肇慶市的北部,有7座石灰岩,因排列象北斗的形狀,故稱七星岩,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見勝。景區內還有自唐以來的400多幅摩崖石刻,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詩廊”之稱。

美食

梅汁鍋貼蝦客家 梅汁鍋貼蝦
廣東的飲食天下聞名,廣州菜是粵菜的代表,潮菜以精緻典雅著稱,東江菜則以原汁原味見長。廣東人普遍喜歡喝普洱、鐵觀音、壽眉、馬騮搣,粵菜即廣東菜,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它影響深遠,港、澳以及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粵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長,烹調技藝多樣善變,用料奇異廣博。在烹調上以炒、爆為主,兼有燴、煎、烤,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鹹、鮮)之說。時令性強,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濃郁。粵菜的影響較為廣泛。據近年來的一些報刊介紹,目前的美國有中國餐館的幾萬家;英國有14000家;法國、荷蘭各有2000家;日本不下數千家。這些地方的中國餐館,多數是粵式茶樓、菜館,生意很旺。澳大利亞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響下,飲茶已成為一個專門名詞,凡到悉尼市遊覽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粵式飲茶用餐的韻味為時尚。粵菜的其獨特的清淡風味,獨領風騷,以“食在廣州”的聲譽馳名中外。

“食在廣州,味出鳳城、味在潮州”還離不開廣東飲茶,它實際是變相的吃飯,各酒樓、酒店,茶樓均設早、午、晚茶,飲茶也就與談生意、聽訊息、會朋友連在一起了。廣東飲茶離不開茶、點心、粥、粉、面,還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備用特製的微型茶壺、白瓷小杯和烏龍茶,斟茶時有“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兩步,所沖茶濃香帶苦,回味無窮。廣東點心是中國麵點三大特式之一,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穎,別具特色。

廣東粥特點是粥米煮開花和注意調味,有滑雞粥、魚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廣東粉為沙粿條,軟中帶韌。廣東面以“伊府麵”最為出名。粵菜廣采“京都風味”,“姑蘇風味”和“揚州炒賣”之長,貫通中西,揚名海內外。

潮州菜

潮州菜很不錯以烹調海鮮見長,刀工技術講究,口味偏重香、濃、鮮、甜。喜用魚露、沙茶醬、梅羔醬、姜酒等調味品,甜菜較多,款式百種以上,都是粗料細作,香甜可口。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喜擺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頭、尾甜菜,下半席上鹹點心。

代表品種有:燒雁鵝、豆醬雞、護國菜、什錦烏石參、蔥姜炒蟹、乾炸蝦棗等,都是潮州特色名菜,流傳嶺南地區及海內外。

東江菜

東江菜俗稱“惠州菜”,以惠州菜為代表,下油重,口味偏鹹,醬料簡單,但主料突出,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為主。

烹調方法採用煮、煲、蒸、燴和燉等居多,既保持原有的香味,又使人口感舒適,還不會輕易破壞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和纖維組織。

代表作品:鹽焗雞、釀豆腐、梅菜扣肉、西湖醋魚等。

廣州菜

廣州松子魚廣州松子魚
廣州菜集南海、番禺、東蕪、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

廣州菜取料廣泛,品種花樣繁多,令人眼花潦亂。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幾乎都能上席。

廣州菜的另一突出特點是,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艷,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有5457種之多。廣州菜的第三個特點是,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郁。

食味講究清、鮮、嫩、爽、滑、香;調味遍及酸、甜、苦、辣、鹹;此即所謂五滋六味。代表品種有:龍虎鬥、白灼蝦、烤乳豬、香芋扣肉、黃埔炒蛋、燉禾蟲、狗肉煲、五彩炒蛇絲等,都是饒有地方風味的廣州名菜。

據近幾年報刊介紹,中國餐館遍布世界各大都市,美國有近萬家,英國有四千多家,法國荷蘭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數千家。這些中國餐館,多數經營粵菜,生意極旺。

澳大利亞悉尼市的唐人街,呵呵飲茶已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凡到悉尼市遊覽的人,都以到唐人街享受粵式飲茶用餐的情趣為時尚,粵菜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南宋時期君主陵墓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